期刊文献+
共找到2,027篇文章
< 1 2 10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 被引量:400
1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7-182,共6页
一、初诊患者人院检查、诊断(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年龄·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 一、初诊患者人院检查、诊断(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年龄·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是否为治疗相关性(包括肿瘤放疗、化疗)·有无重要脏器功能不全(主要指心、肝、肾功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疗指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中国 成人 史采集
原文传递
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 被引量:181
2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4-807,共4页
第一部分初诊患者入院检查、诊断 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1.年龄; 2.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PN)等];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诊疗指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国 成人 史采集 入院检查
原文传递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被引量:154
3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79-183,共5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绝大多数患者具有特异性染色体易位t(15;17)(q22;q12),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其蛋白产物导致细胞分化阻滞和凋亡不足,是APL发生的主要分子机制。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诊疗指南 特异性染色体易位 RARa融合基因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中国 细胞分化 蛋白产物
原文传递
中国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 被引量:139
4
作者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淋巴瘤学组 王建祥 魏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17-623,共7页
修订要点:增加推荐等级,证据等级按牛津大学EBM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evels of Evidence)关于文献类型的五级标准。WHO分型中增加了胚系易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此在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中,增加有无白血... 修订要点:增加推荐等级,证据等级按牛津大学EBM中心(Oxford Centre for Evidence-based Medicine Levels of Evidence)关于文献类型的五级标准。WHO分型中增加了胚系易感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因此在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中,增加有无白血病或肿瘤家族史。在遗传学分组中,根据等位基因比判断FLT3-ITD的预后意义;NPM1及FLT3-ITD共存时归入预后中等组;C-kit突变的预后意义限于D816位点突变。增加MRD用于指导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肿瘤家族史 预后意义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史采集 WHO分型 文献类型 证据等级
原文传递
中国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指南(2014年版) 被引量:85
5
作者 马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5-477,共3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凶险,起病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近二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e leukemia。APL)是一种有着特异基因与染色体核型改变的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临床表现凶险,起病及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出血和栓塞而引起死亡。近二十年来,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砷剂的临床应用,APL已成为可以治愈的白血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诊疗指南 中国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白血病 染色体核型 特异基因 临床表现
原文传递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0
6
作者 刘元昉 沈志祥 +6 位作者 陈晓 王爱华 曹琦 朱咏梅 陈赛娟 陈竺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完全缓解 (CR)率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情况。方法 ATRA 2 5mg·m- 2 ·d- 1 、As2 O30 .16mg·kg- 1 ·d- 1 联合治... 目的 观察全反式维甲酸 (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 (As2 O3 )治疗初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完全缓解 (CR)率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情况。方法 ATRA 2 5mg·m- 2 ·d- 1 、As2 O30 .16mg·kg- 1 ·d- 1 联合治疗初发APL直至CR。根据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维甲酸综合征以及肝功能变化调整ATRA和As2 O3 的剂量。观察CR率、获得CR和融合基因PML RARα转阴所需的时间、不良反应及近期缓解时间。结果  31例初发APL患者早期死亡 2例 ,2 9例获CR ,CR率 93.5 %,获得CR的平均时间为 (2 5 .1± 3.9)d。 6 6 .5 %患者在治疗开始后出现白细胞升高 ,6 5 .5 %出现肝功能异常 ,多在As2 O3减量或停用后 1周内恢复。所有患者初发时均为PML RARα阳性 ,CR时 10 .3%转阴 ,巩固治疗后检测的 13例中 10例 (77.0 %)转阴。至今 2 9例获CR的患者仍处CR状态 (1~ 8个月 )。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初发APL疗效好 ,不良反应少。长期CR时间需要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治疗 疗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1年版) 被引量:46
7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85-886,共2页
第一部分初诊患者入院检查、诊断 一、病史采集及重要体征 1.年龄; 2.此前有无血液病史(主要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肿瘤等);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诊疗指南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中国 史采集 入院检查 初诊患者 增殖性
原文传递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耀中 李洪强 +6 位作者 李大鹏 李睿 齐军元 万长春 周春林 王志强 钱林生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 )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和复发APL患者 2 0例 (可评价的患者 18例 )。治疗方法如下 :As2 O3 (0 .1%溶液 ) 10ml加入 5 0...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 (As2 O3 )联合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As2 O3 联合ATRA治疗初治和复发APL患者 2 0例 (可评价的患者 18例 )。治疗方法如下 :As2 O3 (0 .1%溶液 ) 10ml加入 5 0g L葡萄糖溶液 5 0 0ml静脉点滴 ,持续 4~ 6h ,1次 d ;ATRA 2 5mg·m- 2 ·d- 1 ,分 2~ 3次服用。结果  17例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CR) ,CR率 94.4%。 14例初治患者均获得CR ,4例复发患者中 3例取得CR。均在 30d内达CR。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ATRA联合As2 O3 治疗APL患者不仅能获得好的疗效 ,而且能缩短达CR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原文传递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双重作用 被引量:36
9
作者 陈思宇 刘陕西 李信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 目的 了解雄黄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的机制。方法 以APL细胞株NB4细胞为体外模型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 ,MTT检测细胞生长增殖状态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NBT还原试验反映细胞分化能力 ,并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3 3 表达的改变。结果 雄黄作用后 ,细胞同时出现凋亡和分化相关的形态改变 ;超微结构发现凋亡小体 ,同时部分细胞内出现分化颗粒 ;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表面抗原APO 2 .7表达上调 ;CD11b表达增加 ,CD3 3 表达减少 ,其调变程度弱于全反式维甲酸。结论 雄黄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诱导凋亡和促进部分分化的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黄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分化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0
作者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闫理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05-411,共7页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化学毒物接触史增加及其他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期延长,老年(≥60岁)AML发病率显著增加,AML发病中位年龄亦接近70岁[1,2]。尽管... 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化学毒物接触史增加及其他恶性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期延长,老年(≥60岁)AML发病率显著增加,AML发病中位年龄亦接近70岁[1,2]。尽管在过去数十年中,年轻 AML 患者治愈率明显提高,但老年AML 患者长期存活率仍很低,5年生存率仅 5%~1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中西医结合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第一部分) 被引量:34
11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9-431,共3页
为使广大临床医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中有所参考,将AML的治疗进一步规范化,提高我国AML的整体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组分别于2009年2月14日和2009年3月14日两次邀请国内在白血病学研究中富有声望的多名专... 为使广大临床医生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中有所参考,将AML的治疗进一步规范化,提高我国AML的整体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白血病学组分别于2009年2月14日和2009年3月14日两次邀请国内在白血病学研究中富有声望的多名专家讨论、制定了我国AML治疗指南(暂称为专家共识),并征求了全国各省市近50位专家的意见。该共识参考美国癌症综合网(NCCN)的观点及我国相关专家发表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结合我国一些特有药物(如高三尖杉酯碱)的治疗经验。现将AML治疗的专家共识第一部分(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内容介绍如下,希望能对广大临床血液学工作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整体治疗 专家讨论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血液学 高三尖杉酯碱 中华医学会 AML
原文传递
白花丹醌对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的体外效应 被引量:32
12
作者 赵艳丽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08-211,共4页
根据作者已往的临床经验,中草药白花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有效,但至今尚无关于白花丹对APL疗效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B4细胞体外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plumbagin)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 根据作者已往的临床经验,中草药白花丹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有效,但至今尚无关于白花丹对APL疗效方面的系统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NB4细胞体外观察白花丹提取物白花丹醌(plumbagin)对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白花丹醌对NB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DNA凝胶电泳及annexinV/PI双染实验测定检测细胞凋亡;DNAPI染色法检测细胞亚二倍体峰及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白花丹醌在2-15μmol/L浓度范围内能够显著抑制NB4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1);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变化;白花丹醌诱导细胞出现DNA梯形条带,annexinV+/PI-凋亡细胞及亚二倍体峰,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细胞比例与白花丹醌呈剂量依赖性效应关系(P<0.05)。结论:本研究首次证实白花丹醌能够抑制APL细胞系NB4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阻滞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丹醌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NB4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经验性治疗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杨华 朱成英 +7 位作者 王全顺 牛建花 张琪 朱海燕 姚子龙 徐媛媛 靖彧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22,共8页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 本研究旨在探索初治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及最佳治疗方法,以便指导临床治疗。对APL合并DIC的治疗方法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初治APL患者25例,给予全反式维甲酸20mg,每日2次口服;三氧化二砷1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诱导分化治疗。待早幼粒细胞脱颗粒后加用化疗。在患者治疗同时给予血小板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纤维蛋白原、冷沉淀、凝血酶原复合物,适当应用氨甲苯酸、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DIC。根据血常规、凝血功能及纤溶指标,调整用药。应用多因素分析初诊时白细胞数,血小板数,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水平,年龄等因素与出血严重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5例APL患者中(低危组5例,中危组13例,高危组7例)合并DIC 22例,DIC发生率为88%。22例合并DIC患者中经系统治疗后,DIC得到纠正21例(95.5%),死亡1例(4.5%)。第1疗程获得完全缓解(CR)23例(92%),平均CR时间为31.8±7.2 d。诱导至完全缓解期平均输注血小板7.68±5.88 U,红细胞8.90±5.69U;发生DIC患者中平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21.92±19.32 U,血小板数恢复时间29.3±9.3 d,PT恢复时间12.7±9.5 d,APTT恢复时间为11.6±8.6 d,FDP恢复时间16.0±9.3 d,纤维蛋白原恢复时间12.3±8.3 d。多因素分析显示,发病时白细胞数>10×109/L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初治APL易发生DIC,因此早期积极输注血制品,积极应用抗凝血及抗纤溶的药物及肝素,尽快使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达到早期纠正DIC,可明显降低早期APL因DIC造成的死亡,高白细胞血症及APTT延长为严重出血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高白细胞血症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及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8
14
作者 任金海 林凤茹 +4 位作者 郭晓楠 王颖 张静楠 王艳 董作仁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全反式维甲酸 三氧化二砷 联合化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 ATRA
原文传递
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的专家共识(第二部分) 被引量:29
15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0,共2页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 一、明确诊断 具有典型的APL细胞形态学表现,细胞遗传学检查t(15;17)阳性或分子生物学检查PML—RAR融合基因阳性(或少见的PLZF—RARα、NuMA—RARα、NPM—RARα、Stsb5-RARα)。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RARα 二部 专家
原文传递
应用基因芯片研究雄黄对NB4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怀宇 刘陕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0-604,共5页
目的 :研究雄黄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及凋亡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应用包含 10 0 3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 ,检测雄黄作用于NB4细胞前后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 :NB4细胞在雄黄作用后 12h ,9条基因上调 ... 目的 :研究雄黄在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NB4分化及凋亡过程中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方法 :应用包含 10 0 3条人类基因的cDNA表达谱芯片 ,检测雄黄作用于NB4细胞前后基因表达的调控。结果 :NB4细胞在雄黄作用后 12h ,9条基因上调 ,37条基因下调 ;2条参与蛋白酶体降解途径的基因显著上调 ,多条与细胞信号传导、RNA加工及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下调。结论 :PSMC2 ,PSMD1及ITGB1基因的表达改变可能与NB4细胞的分化和凋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B4细胞 雄黄 基因芯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细胞凋亡 基因表达谱
下载PDF
我国开创的中西医结合科研及其启示(九)——张亭栋教授等与中药砒霜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陈士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2-1296,共5页
张亭栋教授(1932年—,河北省吴桥县人),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简称哈医大),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1960—1963年参加黑龙江中医学院“西学中班”系统... 张亭栋教授(1932年—,河北省吴桥县人),195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简称哈医大),是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医学家、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专家,博士生导师,哈医大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1960—1963年参加黑龙江中医学院“西学中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获卫生部颁发的第一名奖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哈尔滨医科大学 治疗 砒霜 中药 科研 附属第一医院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70例长期生存分析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新 赵耀中 +8 位作者 李增军 李云涛 李妍 万长春 李桥川 邓书会 杨仁池 韩明哲 邱录贵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37-441,共5页
本研究探讨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在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17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17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 本研究探讨影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在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本院170例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后,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17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初诊时白细胞(WBC)计数、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时间、缓解后治疗方案、PML/RARα阳性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70例患者中位随访36个月(6-185个月),5年预计总体生存率(OS)为(80.9±4.0)%,5年预计无复发生存率(RFS)为(71.0±4.0)%。23例患者于中位缓解后15个月(6-70个月)复发。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时WBC计数、诱导缓解方案、获得缓解时间、缓解后治疗方案、PML/RARα阳性率均为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缓解后治疗方案是影响APL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的独立因素。结论:在APL患者获得完全缓解后,应用化疗+维甲酸+砷剂的缓解后治疗方案将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长期生存 预后因素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陶思 周琨 +4 位作者 汤多壮 孙汉英 刘文励 徐慧珍 张恒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TRA组和ATRA联合As2O3(联合)组,观察比较两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与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0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ATRA组和ATRA联合As2O3(联合)组,观察比较两组完全缓解(CR)率、早期病死率、外周血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对初发患者,联合组与ATRA组CR率分别为91.7%和8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达CR时间、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28.0±7.8)天、(22.36±8.72)天和(19.38±9.52)天,而ATRA组分别为(47.7±10.9)天、(28.40±8.95)天和(28.03±7.29)天,联合组较ATRA组明显缩短;联合组早期病死率为7.1%,较ATRA组的13.2%有降低趋势(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与As2O3联合使用治疗初发APL患者,较单用ATRA治疗有其优势,有望降低早期病死率,且联用不加重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被引量:22
20
作者 陈芳 胡延平 +6 位作者 王孝会 符爽 傅煜 刘璇 张旻昱 王绍坤 张继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1-325,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 目的: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骨髓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的免疫表型,探讨其特点及意义。方法:用4色免疫分型方法对43例APL患者的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用CD45-SSC综合设门法,定义CD45强度位于10~2、SSC强度位于10~2细胞群为R3,CD45强度位于10~3、SSC强度位于10~2为R5,并定义阳性细胞占该细胞群的80%以上为强阳性表达,20%-80%之间为弱阳性表达,<20%为阴性。结果:79.07%病例存在一群异常细胞群(R3),R3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为SSC偏高,CD45表达强度稍弱,CD38^+、CD9^+和CD13^+均为100%,其中呈强阳性的分别为86.05%、90.70%和86.05%。CD33、CD117及CD6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7.67%、95.35%和83.8%,其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05%、69.77%和30.23%。CD15+43.2%,大部分病例的阳性细胞都呈弱表达。约16.28%和6.98%的患者表达CD34和HLA-DR,且表达强度较弱,均在80%以下。异常细胞跨系表达CD2、CD19、CD7的比例分别为27.92%、6.98%和2.32%,强度均集中于20%-80%的低表达范围内。所有的病例均不表达CD11b。20.93%病例存在两群细胞群(R3与R5),其中R3的免疫表型特点与上述一致。R5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较R3细胞群SSC偏小,CD45荧光强度较强,比正常淋巴细胞稍弱,CD9、CD13、MPO阳性率为100%,且荧光强度强;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与CD14。结论:APL细胞易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与形态学分型中的M3a相对应,并且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APL的典型免疫表型为high SSC,CD13^+CD9^+CD38^+CD33^+CD117^+CD64^+CD11b^-CD34^-HLADR^-。伴有嗜碱性颗粒增多的APL有其独特的免疫表型特点,存在两群异常细胞,一群细胞与上述表型一致,另一群细胞SSC稍小,CD45表达较强,表达CD13、CD9和MPO,不表达CD123、CD25、CD22、CD4、CD64和CD14。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可辅助APL的快速诊断,对分析白血病细胞的分类及提示预后有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