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大剂量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血清学指标和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波 赵玉敏 +2 位作者 莫刚 沈辉 徐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大剂量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模型中的肝脏病理形态学和血清相关指标的改变。方法 12只5~6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不感染对照组。实验组灌胃20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大鼠,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粪便中虫卵。灌胃... 目的观察急性大剂量华支睾吸虫感染大鼠模型中的肝脏病理形态学和血清相关指标的改变。方法 12只5~6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实验组和不感染对照组。实验组灌胃200个华支睾吸虫囊蚴/大鼠,采用改良加藤法检查粪便中虫卵。灌胃5周后剖杀,取肝脏,切片,HE染色后观察病理改变。剖杀前采血,分离血清,检测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用华支睾吸虫IgG抗体试剂盒检测感染特异性。结果实验组大鼠感染囊蚴30d左右粪便中均查到华支睾吸虫虫卵;肉眼见肝脏肿大、淤血,胆管堵塞明显,HE显示胆管扩张、管壁增厚明显,肝细胞肿胀,部分肝小叶结构破坏,胆管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水肿、坏死;血清TBIL、DBIL、ALP、AST、ALT、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5),并产生高水平的华支睾吸虫特异性IgG抗体。结论急性大剂量华支睾吸虫感染时肝脏病理形态学和血清指标显著性改变,表明存在严重的肝脏损伤,应予以重视。本研究对探讨人体急性感染华支睾吸虫的致病性具有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支睾吸虫 血清学指标改变 肝脏病理改变 急性感染模型
原文传递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致小鼠急性感染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蔼文 谭俊青 王康椿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5年第11期1486-1489,共4页
目的 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腹腔注射小鼠,观察及评估其感染情况,建立小鼠急性感染模型.方法 用不同浓度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注射小鼠,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同时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为质控对照.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并在不同时间... 目的 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经腹腔注射小鼠,观察及评估其感染情况,建立小鼠急性感染模型.方法 用不同浓度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注射小鼠,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同时以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为质控对照.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并在不同时间检测小鼠血液中CRP浓度及白细胞计数,计算LD50,最后培养及鉴定模型小鼠病灶中的细菌菌种.结果 小鼠经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后,呈感染表现;白细胞与C反应蛋白在小鼠感染6h后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09 cfu/ml组小鼠最先表现临床症状和死亡,最短死亡时间为接种后12h,死亡率达100%,经计算小鼠模型的LD50为1.5×10^8 cfu/ml.经培养鉴定,从感染死亡的小鼠分离的菌株与接种菌一致.结论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诱发小鼠细菌性的急性感染时,呈现人感染该菌后的部分症状,可利用此模型进行临床的实验研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小鼠 急性感染模型
下载PDF
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
3
作者 刘艺清 谭芳 +4 位作者 佘鹏飞 陈丽华 罗振 廖金凤 伍勇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目的探讨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在被膜菌和浮游菌两种状态下PA2146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刺激人类中性粒细胞释放IL-... 目的探讨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及宿主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在被膜菌和浮游菌两种状态下PA2146基因的表达差异。采用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刺激人类中性粒细胞释放IL-6的作用,最后建立小鼠急性肌肉感染模型,检测PA2146基因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和致病力的影响。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被膜状态时PA2146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其浮游状态,与浮游状态相比,孵育8h后生物膜中PA2146基因的表达量增高(3.35±0.099)倍(t=41.15,P<0.01);孵育16h增高(8.03±0.28)倍(t=44.14,P<0.01);同时,青脓素检测试验和细胞试验也分别证实PA2146基因敲除后铜绿假单胞菌分泌青脓素的能力增强并抑制人类中性粒细胞IL-6的释放,PA2146敲除株组IL-6的分泌量为(25.44±4.14)pg/ml,野生型组为(63.89±4.2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04,P<0.05)。此外,小鼠急性肌肉感染模型证实PA2146基因敲除后铜绿假单胞菌的毒力增强,注射PA2146敲除株的小鼠中间生存期为16h,野生型PAO1感染组为4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18,P<0.01);感染12h后ΔPA2146组小鼠大腿肌肉的载菌量为(3.71±0.17)×10^9 CFU/g,PAO1组为(6.25±0.98)×10^5 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P<0.01)。结论 PA2146基因可抑制铜绿假单胞菌青脓素的分泌和增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PA2146基因 急性感染模型 青脓素 IL-6
原文传递
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建立 被引量:7
4
作者 曾扬 吴小红 +6 位作者 胡靓雅 刘晨风 于虹 郭彦 周勇 孙世惠 周育森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6-41,F0002,共7页
目的利用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1.3拷贝HBV基因组(1.3HBV,ayw亚型)在树鼩肝脏表达,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方法通过大腿内侧静脉注射将携带有1.3 HBV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8,rAAV8-1.3HBV)导入... 目的利用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介导1.3拷贝HBV基因组(1.3HBV,ayw亚型)在树鼩肝脏表达,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方法通过大腿内侧静脉注射将携带有1.3 HBV的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8,rAAV8-1.3HBV)导入树鼩肝脏,通过ELISA检测树鼩血清中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荧光定量PCR检测树鼩肝脏和血清中HBV DN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ALT水平,并观察感染后肝脏的病变情况。结果 HBV感染主要血清标志物1~2周内均检测阳性;30 d后肝组织仍可检测到病毒抗原阳性细胞;55 d时肝组织HBV DNA拷贝数仍可达到104~105;树鼩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持续一个月高于正常组;肝组织炎细胞略增多,血清ALT水平持续升高。结论 rAAV8所携带的HBV基因组高效专一导入树鼩肝细胞并复制表达,成功建立HBV急性感染树鼩模型,为进一步探索rAAV8树鼩慢性感染模型打下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乙型肝炎病毒 重组8型腺相关病毒 HBV急性感染模型
下载PDF
益气活血生肌方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Vimentin、TNF-α和IL-4表达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飞功 李犹龙 严桦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9期1525-1528,1563,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生肌方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皮形蛋白(Vimen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后的1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清创,涂抹0.2 g凡...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生肌方对肛瘘术后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皮形蛋白(Vimen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造模后的112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清创,涂抹0.2 g凡士林膏)、模型组(生理盐水清创并以无菌纱布覆盖)、湿润烧伤膏组(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覆盖创面)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用湿润烧伤膏油纱条覆盖创面,3 mL益气活血生肌方灌胃),每组28只,连续治疗两周。动态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创面分泌物、水肿及治疗3、7、14 d后大鼠创面组织中Vimentin、IL-4、TNF-α表达情况。结果治疗7、14 d后,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空白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优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各组大鼠的肛瘘创面分泌物及水肿评分、创面肉芽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分泌物及水肿评分、创面肉芽评分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分泌物及水肿评分、创面肉芽评分明显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TNF-α、IL-4水平明显低于空白组与模型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创面TNF-α、IL-4水平显著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湿润烧伤膏组和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Vimentin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益气活血生肌方组的大鼠肛瘘创面Viment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湿润烧伤膏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生肌方治疗肛瘘急性感染效果确切,可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减轻创面分泌物及水肿情况,改善创面Vimentin蛋白含量,降低创面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4水平,提高机体抗肛瘘感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术后 急性感染 益气活血生肌方 急性感染性创面模型大鼠皮形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4 大鼠
下载PDF
蝇蛆油对急性皮肤创伤感染模型大鼠愈合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韩跃东 张超 +1 位作者 张松 张衍国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24-1528,共5页
目的:研究蝇蛆油对急性皮肤创伤感染模型大鼠愈合的影响及机制,为蝇蛆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蝇蛆油组和京万红组(阳性对照),每组70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在伤口处涂抹金黄色葡萄... 目的:研究蝇蛆油对急性皮肤创伤感染模型大鼠愈合的影响及机制,为蝇蛆油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蝇蛆油组和京万红组(阳性对照),每组70只。除正常组外的其余各组大鼠均通过在伤口处涂抹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复制急性皮肤创伤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涂抹生理盐水,蝇蛆油组和京万红组大鼠涂抹0.3m L/100 g的相应药物,每天9:00和17:00各给药1次,连续给药15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创面大体情况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给药1、2、4、6、8 d后每组选10只大鼠测定创面组织中羟脯胺酸含量,并测定给药2、4、6、8 d后创面含水量;末次给药2 h后,每组选10只大鼠测定血清中溶菌酶含量和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皮肤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和磷酸化NF-κB抑制因子(p-IκB-α)(细胞质中)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创面水肿明显,创面愈合时间为(14.3±2.1)d;给药4、6、8 d后,模型组大鼠创面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P<0.05或P<0.01);给药2、4、6、8 d后,模型组大鼠创面含水量显著增加(P<0.01);给药15 d后,模型组大鼠血清中溶菌酶、TNF-α、IL-6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创面组织中NF-κB p65(细胞质)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NF-κB p65(细胞核中)和p-IκB-α(细胞核中)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蝇蛆油对急性皮肤创伤感染引起的组织损伤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促进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增加溶菌酶含量、调节NF-κB信号通路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蛆油 急性皮肤创伤感染模型 愈合 核转录因子ΚB P65 抗炎作用 大鼠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Hap蛋白免疫抗小鼠急性感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婉宜 王保宁 +5 位作者 左凤琼 曾蔚 丰锋 邝玉 蒋中华 李明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5-637,641,共4页
目的:观察重组Hap蛋白免疫抗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HTi)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联合鼻腔免疫C57BL/6小鼠。NHTi琼脂珠悬液对免疫小鼠进行气... 目的:观察重组Hap蛋白免疫抗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HTi)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初步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霍乱肠毒素B亚单位(CT-B)联合鼻腔免疫C57BL/6小鼠。NHTi琼脂珠悬液对免疫小鼠进行气管内注射,建立小鼠NHTi急性肺部感染模型。NHTi攻击5d后,收集实验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白细胞计数,并取其肺组织进行肺部荷菌数检测及肺组织的病理检测。结果:Hap重组蛋白与CT—B的联合免疫能显著降低小鼠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渗出(P〈0.05)及感染小鼠肺组织内NTHi的荷菌数,并减轻感染小鼠支气管、细支气管周围及肺泡内的炎性浸润程度,明显改善其肺组织的病变。结论:鼻腔免疫的Hap重组蛋白在动物体内能发挥良好抗NTHi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为NTHi新型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Hap蛋白 CT—B NTHi急性肺部感染模型 黏膜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