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28篇文章
< 1 2 2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铂肾毒性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7
1
作者 周栋 孙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4年第10期617-618,共2页
关键词 肾毒性 顺铂 DDP 肾小管损伤 研究近况 治疗 发病机制 肾衰竭 靶位 急性坏死
下载PDF
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与脑创伤 被引量:9
2
作者 李爱林 只达石 黄慧玲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5年第3期231-234,共4页
脑创伤后无数代谢和生化过程,可致细胞坏死及凋亡,称为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都是兴奋性毒性的下游事件。谷氨酸转运蛋白、谷氨酸受体及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等都在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中扮演重要角色。缺血及缺氧是脑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 脑创伤后无数代谢和生化过程,可致细胞坏死及凋亡,称为细胞死亡的级联反应,都是兴奋性毒性的下游事件。谷氨酸转运蛋白、谷氨酸受体及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等都在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中扮演重要角色。缺血及缺氧是脑创伤后常见的并发症,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在缺血及缺氧所致的急性坏死和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减轻兴奋性毒性,寻找高选择性的NMDAR拮抗剂对治疗脑创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毒性 脑创伤 谷氨酸/胱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谷氨酸转运蛋白 AR拮抗剂 细胞坏死 级联反应 细胞死亡 急性坏死 重要意义 高选择性 创伤后 并发症 NMD 凋亡 缺氧 缺血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与常规治疗的效果比较及护理 被引量:14
3
作者 曹慧平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9-20,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发热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等,本病发...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临床心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主要是在冠状动脉的基础上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循环衰竭、心律失常、发热以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等,本病发病突然,病情急重,若处理不及时,患者可死于休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常规治疗 静脉溶栓 心肌损伤标志物 护理 急危重症 急性坏死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57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黄蕾 夏庆 +4 位作者 薛平 胡伟明 杨晓楠 邓力珲 向大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和病死率。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2±16.4)d,手术中转率12.7%,ARDS、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57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中转率和病死率。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8.2±16.4)d,手术中转率12.7%,ARDS、肾功能衰竭、肝功能衰竭和心功能衰竭发生率分别为48.4%、13.4%、52.9%和14.6%,脑病、消化道出血、感染和假性囊肿发生率分别为12.7%、5.1%、14.0%和10.8%。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取得与ERCP和EST相似的疗效,但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模式的转变与胰性脑病 被引量:9
5
作者 钱祝银 苗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740-741,共2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按不同时间段回顾性研究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2例 SAP 合并胰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为2组,A 组(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1...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合并胰性脑病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按不同时间段回顾性研究198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22例 SAP 合并胰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分为2组,A 组(1987年1月至1996年12月)13例;B 组(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9例,结合 SAP 治疗措施的差异分析胰性脑病的发生情况、临床表现、治疗过程等。结果 A 组中早期胰性脑病(EPE)8例,迟发性胰性脑病(DPE)5例,此期仅1例 EPE 存活,病死率为92.3%。B 组均为 EPE 病例,无一例死亡。死亡病例集中在前10年,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B组胰性脑病病例集中在前5年(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近5年没有发现胰性脑病病例。结论积极消除各种诱因、治疗原发病和营养支持等有助于降低胰性脑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 胰性脑病 治疗
原文传递
胰腺增强CT实质期与门静脉期联合评估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林凌霄 施洪 +2 位作者 陶超超 许尚文 黄传英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年第8期1687-1692,共6页
目的:探讨胰腺增强CT实质期与门静脉期联合评估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 N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 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 目的:探讨胰腺增强CT实质期与门静脉期联合评估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A NP)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 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对比有无发生胰腺坏死患者早期胰腺增强CT扫描实质期(单期)和胰腺实质期+门静脉期(双期)的CT严重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severity index,CTSI)评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 C)曲线分析单期和双期CTSI评分对AP合并胰腺坏死的诊断效能。结果:本组25例发生胰腺坏死,67例未发生胰腺坏死。胰腺坏死患者单期和双期CTSI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胰腺坏死患者(P<0.05)。胰腺坏死患者中,单期与双期CT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胰腺坏死患者中,单期CTSI评分显著高于双期(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单期和双期CTSI评分对AP胰腺坏死均有一定诊断价值(P<0.05)。CTSI评分早期诊断胰腺坏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曲线下面积(AUC),单期分别为0.960,0.478和0.666,双期分别为0.960,0.582和0.774,单期评估的AUC显著小于双期(P<0.05)。结论:单纯胰腺实质期增强CT扫描早期诊断AP胰腺坏死可能被高估、特异性较低,胰腺实质期和门静脉期联合评估有助于提高AP胰腺坏死的早期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炎 急性坏死 放射成像增强
下载PDF
老年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念峰 张建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并对手术的时机进行探讨。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6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组32例(西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并对手术的时机进行探讨。方法2000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96例(中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组32例(西医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和病死率。结果(1)西医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2.7±14.3)天,中西医组为(28.2±11.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并发症发生率:早期并发症西医组为34.4%(11/32),中西医组29.2%(2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并发症发生率西医组53.1%(17/32),中西医组为36.5%(35/96),中西医组低于西医组(P<0.05)。(3)手术率:西医组为43.8%(14/32),中西医组为36.4%(35/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死率:西医组为37.5%(12/32),中西医组为21.9%(21/96),中西医组病死率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取得较好疗效,应根据是否有胆道梗阻来确定手术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源性胰腺炎 急性坏死 中西医结合 老年
下载PDF
河南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血运重建时间调查 被引量:6
8
作者 董淑娟 楚英杰 +1 位作者 王宇航 张海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不管是采用溶栓还是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减少时间延误都是最关键的。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核心思想是尽早实现...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疾病之一。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不管是采用溶栓还是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减少时间延误都是最关键的。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核心思想是尽早实现血运重建,以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流和心肌的灌注。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血运重建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河南省 急性心肌梗死 调查 急诊 急性坏死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6
9
作者 毛定飚 滑炎卿 张国桢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4期411-414,共4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螺旋CT表现 急性坏死 冠状动脉血流 冠状动脉病变 循环功能障碍 心肌急性缺血 心电图演变
下载PDF
超声联合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情况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智培 狄浩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7期2017-2019,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形式。当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中断或者减少,就会造成心肌因为缺血而出现急性坏死,往往伴随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的主要治疗方式,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一种常见临床表现形式。当冠状动脉出现血液供给中断或者减少,就会造成心肌因为缺血而出现急性坏死,往往伴随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不良并发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AMI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根据临床统计得出PCI手术后约有4%~28%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对患者预后产生了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电图 介入治疗 急性坏死 不良并发症 心功能 支架内血栓 室性期前收缩 事件发生情况 血液供给
下载PDF
糖化血红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再流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彬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4-56,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主要是指持续性的严重心肌缺血导致机体出现心肌局部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闷、胸痛、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1]。临床上通常采用经皮冠状...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主要是指持续性的严重心肌缺血导致机体出现心肌局部发生急性坏死。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闷、胸痛、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循环功能障碍等[1]。临床上通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治疗该症,但PCI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对其手术预后的评估近年来成为临床上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持续性胸闷 急性坏死 胸痛 心源性休克 下壁 冠心病病变 射血分数 压榨性疼痛 手术预后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方一新 《浙江临床医学》 2012年第8期951-952,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是内科常见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等[2],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AMI 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本院对AMI 患者采...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严重、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发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是内科常见病,可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功能衰竭等[2],发病率高,致死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AMI 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本院对AMI 患者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治疗,效果显著.现将一组资料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并发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心功能衰竭 年轻化趋势 急性坏死 心肌缺血
下载PDF
Combination of allopurinol and 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A new treatment in experimental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被引量:4
13
作者 Bilgin Comert Ahmet Turan Isik +6 位作者 Sezai Aydin Ergun Bozoglu Bulent Unal Salih Deveci Nuket Mas Esref Cinar Mehmet Refik Ma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6期6203-6207,共5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allopurinol and hyperbaric oxygen (HBO) therapy on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BT) in the e... AIM: To investigate the individual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allopurinol and hyperbaric oxygen (HBO) therapy on biochemical and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oxidative stress, and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BT) in the experimental rat acute pancreatitis (AP). METHODS: Eighty-fiv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Fifteen of the eighty-five rats were used as controls (sham, Group I ). AP was induced via intraductal taurocholate infusion in the remaining seventy rats. Rats that survived to induction of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 were randomized into four groups. Group H received saline, Group m allopurinol, Group IV allopurinol plus HBO and Group v HBO alone. Serum amylase levels,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BT and histopathologic scores were determined. RESULTS: Serum amylase levels were lower in Groups Ⅲ, Ⅳ and v compared to Group H (974 ± 110, 384 ± 40, 851 + 56, and 1664 Ⅳ 234 U/L, respectively, P 〈 0.05, for all). Combining the two treatment optionsrevealed significantly lower median [25-75 percentiles] histopathological scores when compared to individual administrations (13 [12.5-15] in allopurinol group, 9.5 [7-11.75] in HBO group, and 6 [4.5-7.5] in combined group, P 〈 0.01). Oxidative stress marker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into the pancreas and mesenteric lymph nodes was lower in Groups m, iV and v compared to Group H (54%, 23%, 50% vs 100% for translocation to pancreas, and 62%, 46%, 58% vs 100% for translocation to mesenteric lymph nodes, respectively, P 〈 0.05 for all).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confirms the benefit of HBO and allopurinol treatment when administered separately in experimental rat AP. Combination of these treatment options appears to prevent progression of pancreatic injury parameters more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perimental pancreatitis AIIopurinol Hyperbaric oxygen
下载PDF
柴芩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晓翔 林子琦 +4 位作者 郭佳 张晓鑫 骆瑞杰 夏庆 薛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CQCQD)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及CQCQD组,采用8%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制作AP大鼠模型。CQCQD组管喂CQCQD,于6h取血清... 目的探讨柴芩承气汤(CQCQD)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肠道平滑肌细胞三磷酸肌醇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组及CQCQD组,采用8%左旋精氨酸腹腔注射制作AP大鼠模型。CQCQD组管喂CQCQD,于6h取血清检测乙酰胆碱(Ach)、胆囊收缩素-8(CCK-8)及5-羟基色氨酸(5-HTP)水平,胰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肠检测平滑肌细胞内三磷酸肌醇(IP3)及Ca2+浓度变化。结果CQCQD组胰腺病理评分(4±0.7)低于ANP组(7±1.1)(P<0.05)。CQCQD组血清CCK-8浓度(31.5±6.2)ng/mL低于对照组(44.0±8.1)ng/mL和ANP组(46.0±7.6)ng/mL(P<0.05);ANP组血清Ach浓度(236.1±23.6)ng/mL低于对照组(310.0±26.1)ng/mL和CQCQD组(298.5±24.7)ng/mL(P<0.05);ANP组肠道平滑肌细胞IP3(16.3±1.1)pg/mL及钙离子浓度([Ca2+]i)(108.0±15.5)低于对照组肠道平滑肌细胞IP3(21.9±1.3)pg/mL及[Ca2+]i(141.2±20.2)和CQCQD组肠道平滑肌细胞IP3(21.6±1.7)pg/mL及[Ca2+]i(138.8±16.3)(P<0.05)。结论 ANP存在血清Ach及平滑肌细胞内IP3水平降低,CQCQD可促进ANP大鼠血清Ach水平及平滑肌细胞IP3浓度升高,促进肠道平滑肌细胞钙库释放[Ca2+]i,但具体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坏死 胰腺炎 柴芩承气汤 肠道平滑肌细胞 三磷酸肌醇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伴包裹性坏死行全覆膜支架留置患者的护理
15
作者 王倩 刘明东 +2 位作者 朱浩 曹燕平 田娟 《护士进修杂志》 2023年第16期1510-1512,1517,共4页
目的 总结6例急性胰腺炎伴包裹性坏死(WON)形成的患者经腹壁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6例行经腹壁SEMS治疗的急性胰腺炎伴WON患者。护理要点包括:体位引... 目的 总结6例急性胰腺炎伴包裹性坏死(WON)形成的患者经腹壁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 2020年7月-2022年9月我院消化内科共收治6例行经腹壁SEMS治疗的急性胰腺炎伴WON患者。护理要点包括:体位引流联合脉冲式冲洗引流管进行充分有效的引流;严格无菌操作,进行技术革新,用一次性造口袋保护引流口,防止二次感染;结合疾病特点采取个体化镇痛措施;提供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及全程个性化心理支持。结果 患者拔管出院,出院1个月后复查CT坏死性包裹完全消失,体温正常,体重增加2~4 kg,体表创口愈合,胰腺炎WON治愈。结论 在急性胰腺炎伴WON形成的患者经腹壁SEMS置入联合经皮清创治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分阶段多形式的引流及脉冲式冲管,有效地清除附着在脓腔壁和引流管壁的坏死物;使用一次性造口袋,能有效预防刺激性皮炎,精准收集了引流量,为医疗诊治提供依据;个性化采取减轻疼痛的护理措施,提供心理支持,对疾病康复起到至关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置入术 经皮清创 护理
下载PDF
坏死性筋膜炎合并中毒性休克3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东明 伦立德 陈学荣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58,共3页
关键词 坏死性筋膜炎 感染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Β-溶血性链球菌 急性坏死 肿胀 合并 短期 困难
下载PDF
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羽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8年第9期98-99,共2页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人体心肌长期缺氧、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此病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护理工作在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为了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效果,本研究选择2016年6...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人体心肌长期缺氧、缺血所导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此病并发症多、病情变化快、致死率高,护理工作在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为了观察急诊全程优化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效果,本研究选择2016年6月~2017年5月我院急诊进行治疗的5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 优化护理 急诊 抢救 应用 急性坏死 病情变化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明 李占全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的急性坏死,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目前认为,心肌细胞坏死后心肌细胞不能再生,只能由成纤维细胞填充,最终为瘢痕组织替代,并逐步发生心室重构.而心室重构正是心梗患者发生顽固性心力衰竭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
关键词 治疗 干细胞移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心室重构 瘢痕组织 急性坏死 心梗 心肌细胞坏死 研究进展 病情
下载PDF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6例临床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文臣 苑丽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5期163-164,共2页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年龄58~75岁,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年龄58~75岁,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1]。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脑梗死是指局部组织由于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和或严重低血压发作或暂短性心脏骤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脑梗死 循环功能障碍 急性坏死 心肌急性损伤 心肌缺血 心肌损伤
下载PDF
四维纵向应变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心功能的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宋军 李闯 +1 位作者 高东梅 刘庆鑫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10期1772-1774,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引起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分支狭窄甚至闭塞,使部分心肌急性缺血、缺氧而引起急性坏死,是心血管急重症,致死率逐年上升。因此,早期发现AMI患者心功能改变对临床评估及治疗至关重要,
关键词 心功能 急性心肌梗死 纵向应变 冠状动脉分支 急性坏死 心肌急性缺血 四维 基底段 中间段 心尖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