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杰 常光其 +3 位作者 李松奇 李晓曦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截肢率为70%(7/10),3例1年内需行血管旁路手术;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重建手术组的手术均获成功,13例(81.3%)患者症状好转,3例因旁路血管闭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表现,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仅1例术后需再次行血管旁路手术,无截肢病例。结论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但要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切开 导管取 慢性下肢缺 急性动脉血形成
下载PDF
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技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血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国飞 李俊 +2 位作者 贺俊文 李佩明 周阳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11期1357-1362,1391,共7页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 目的 应用数据非依赖采集质谱(DIA-MS)技术研究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探索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潜在发病机制。方法 收集2020年1—5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例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和1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分别为血栓形成组和健康对照组,采用混样方式,确保每组3例生物学重复。先通过DIA-M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再针对差异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浆Serpin家族成员1(SERPINA1)蛋白的表达进行验证。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血栓形成组共有112个差异蛋白,包括61个表达上调的蛋白和5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差异蛋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多个与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相关的GO条目和KEGG信号通路被显著富集。PPI网络图分析结果显示,连通数目最多的3个蛋白分别为甲状腺素运载蛋白(TTR)、触珠蛋白(HP)和SERPINA1。ELISA结果显示,血栓形成组患者SERPINA1蛋白的浓度高于健康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DIA-MS技术研究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血浆蛋白质组学是可行的,筛选出来的差异蛋白可能参与了LEASO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其中,SERPINA1蛋白可能是参与该过程的关键蛋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动脉血形成 蛋白质组学 数据非依赖采集
下载PDF
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亚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2年第4期43-44,共2页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1例急性动脉栓塞(A组)和9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1组)采用单纯股动... 目的比较外科治疗急性动脉栓塞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急性动脉栓塞或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的急性下肢缺血病例,所有病例均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1例急性动脉栓塞(A组)和9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1组)采用单纯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18例急性动脉血栓形成(B2组)采用股动脉切开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随访1 a,比较各组治疗效果和截肢率。结果动脉栓塞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高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截肢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组(P<0.05);动脉血栓形成A组术后治疗成功率及好转率低于动脉血栓形成B组(P<0.05),截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切开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疗效较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理想;内膜剥脱+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疗效优于单纯Fogarty导管取栓术,截肢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 急性动脉血形成 Fogarty导管取 内膜剥脱术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15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喜涛 袁启东 +1 位作者 方宏超 崔明哲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2期101-102,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总结诊治经验,比较行股动脉切开取栓与插管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15...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合并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总结诊治经验,比较行股动脉切开取栓与插管溶栓治疗的效果。结果 15例患者中髂股动脉血栓7例,股浅动脉血栓3例,腘动脉血栓5例,缺血时间12 h^30 d;其中行开放手术组4例(单纯股动脉切开取栓术2例,股动脉切开取栓并股深动脉扩大成形2例),介入手术组7例(插管溶栓后行球囊扩张并支架植入术4例,插管溶栓后单纯行球囊扩张3例),杂交手术组4例(插管溶栓后行股动脉切开取栓并单纯球囊扩张术1例,插管溶栓后行股动脉切开取栓并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3例)。术后随访治疗效果,开放手术组1例术后3 d内行下肢截肢术,另外3例均术后症状消失,血管彩超复查提示血管通畅;介入手术组5例术后恢复良好,36个月随访下肢症状良好,2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中1例12个月后截肢,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杂交手术组3例术后恢复良好,1例再次血栓形成,10 d后行截肢术。结论下肢动脉硬化基础上发生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应当与动脉栓塞相鉴别,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病变时间及病变位置来选择,对于髂股动脉血栓形成可分期处理。术中应当充分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重要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急性动脉血形成 置管溶 切开取 球囊扩张
下载PDF
急性动脉血栓患者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5
作者 周翔宇 何春水 +1 位作者 何延政 陈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94-199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脑动脉血栓患者各2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血栓形成患者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脑动脉血栓患者各20例,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PMN表面黏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表达。结果相对于正常组黏,动脉血栓组黏附分子CD62L平均抗体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01);CD11b/CD18平均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P<0.001)。动脉血栓组内部CD62L、CD11b/CD18相关分析,二者呈明显负相关(r=-0.259,P<0.001)。结论在动脉血栓的急性期,以细胞黏附为表现的PMN活化加快了血栓的进程,可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血形成 中性粒细胞活化 CD62L CD11B/CD18
下载PDF
D-二聚体和白细胞计数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晓峰 孟庆义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4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imer)、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在急性肠系膜血管闭塞(AMV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收治的76例急性肠系膜动、静脉血管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根据CT血管造影(CTA)或手术所见分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动脉栓塞组,n=30)、急性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组(动脉血栓形成组,n=24)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静脉血栓形成组,n=22)。比较各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入院后即刻测定的静脉血D-dimer及WBC、N%。结果急性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和静脉血栓形成三组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及N%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三组间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发病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D-dimer水平显著增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肠系膜动脉栓塞及动脉血栓形成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D-dimer水平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比较,静脉血栓形成组N%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若以D-dimer 3.0μg/ml为截值,肠系膜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形成三组>3.0μg/ml患者分别占23.3%、16.7%和77.3%。与肠系膜动脉栓塞组及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但肠系膜动脉栓塞组D-dimer>3.0μg/ml患者构成比与动脉血栓形成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较肠系膜动脉闭塞患者明显滞后,D-dimer>3.0μg/ml可为急性肠系膜动脉或静脉闭塞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管闭塞 急性肠系膜动脉 急性肠系膜动脉血形成 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 D-二聚体 白细胞计数 中性粒细胞比例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缺血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马洋洋 季洪阁 +3 位作者 贾世浩 田风胜 王猛 姚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13-317,344,共6页
虽然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AMI的常见分型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目前,血管内治疗是AMI的有效治疗策略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AMI可选择不同的血管内... 虽然急性肠系膜缺血(AMI)的发生率较低,但其致死率较高。AMI的常见分型包括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和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目前,血管内治疗是AMI的有效治疗策略之一,针对不同类型的AMI可选择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式,包括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内置管溶栓及联合策略。本文针对近些年AMI血管内治疗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并分析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缺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形成 急性肠系膜静脉形成 管内治疗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华 王建华 +4 位作者 颜志平 程洁敏 刘嵘 钱晟 周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1-185,212,共6页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3月至2015年10月出现的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和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肝动... 目的评估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3月至2015年10月出现的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和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行经肝动脉置管尿激酶溶栓治疗。其中21例溶栓过程中联合支架植入,3例合并脾动脉盗血行脾动脉栓塞。技术和临床成功率均为91%(31/34)。2例出现与介入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肝动脉1年、2年、3年及5年通畅率分别为82%、73%、57%和57%。患者的无阻塞中位生存期达94个月。结论介入治疗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获得了良好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动脉血形成 介入治疗
下载PDF
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5
9
作者 尹孝亮 余朝文 +3 位作者 孙勇 聂中林 陈世远 高涌 《临床外科杂志》 2016年第6期445-447,共3页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5例,采用股动脉顺行置管溶栓,溶栓后管腔明显狭窄段予以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同时辅以应用抗凝、祛聚、扩血管药物.结果 45例患者中... 目的 分析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45例,采用股动脉顺行置管溶栓,溶栓后管腔明显狭窄段予以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同时辅以应用抗凝、祛聚、扩血管药物.结果 45例患者中,显效15例,有效27例,无效3例,一期截肢1例,总有效率93.3%.4例溶栓过程中小便带血,3例穿刺点局部形成血肿.4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12个月,36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支架内血栓形成,二次行溶栓治疗获得再通.结论 导管溶栓联合腔内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血形成 置管溶 腔内管成形术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例
10
作者 陈佳佳 张志辉 彭彩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46-247,共2页
1病例患者男性,64岁,主因“黑便3 d,腹痛12 h”于2020-10-31就诊我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量少,每天5~6次,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12 h前出现腹痛,为脐周持续性绞痛,伴呕吐,呕吐后腹痛稍缓解。于当地医院... 1病例患者男性,64岁,主因“黑便3 d,腹痛12 h”于2020-10-31就诊我院。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便,量少,每天5~6次,伴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12 h前出现腹痛,为脐周持续性绞痛,伴呕吐,呕吐后腹痛稍缓解。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肠系膜上动脉血栓?肠坏死?后转至我院急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周 肠坏死 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肠系膜上动脉血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形成 胸闷胸痛 绞痛 持续性
下载PDF
急性下肢深动脉血栓形成Fagarty球囊导管取栓术9例护理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锦萍 周蕾 《齐鲁护理杂志》 2005年第2期153-154,共2页
关键词 护理 急性下肢深动脉血形成 Fagarty球囊导管取 心理状态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脾动脉窃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华 陈智年 +6 位作者 王建华 王国华 刘嵘 钱晟 陈保星 王飞 李会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0,共4页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3月—2018年10月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并接受介入治疗的5例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脾动脉窃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5例急性肝动脉... 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5年3月—2018年10月经肝动脉造影证实并接受介入治疗的5例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脾动脉窃血综合征(splenic artery steal syndrome,SASS)患者的介入处理方式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现,5例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分别发生于肝移植术后第3、3、2、1、4天,5例患者在经介入溶栓治疗之前均先行远端脾动脉主干中段弹簧圈栓塞,共使用弹簧圈68枚,直径5~18 mm,长度50和140 mm。后采取局部肝动脉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共植入支架5枚,直径均为4 mm,长度18~39 mm。溶栓尿激酶用量分别为85×10^(4) U、115×10^(4) U、135×10^(4) U、150×10^(4) U、250×10^(4) U。随访时间为5~41个月,5例患者在随访期间肝动脉通畅情况良好,无1例出现再次血栓形成。结论介入近端脾动脉主干弹簧圈栓塞、肝动脉置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式支架植入,可作为肝移植术后急性肝动脉血栓形成合并SASS的有效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急性动脉血形成 动脉综合征(SASS)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焕荣 张俊芳 张培帅 《社区医学杂志》 2012年第15期13-14,共2页
急性肠系膜缺血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ischemia,ASMAI)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供血障碍导致缺血,进而引起肠壁坏死的综合征。ASMAI起病急骤,病情发展... 急性肠系膜缺血多见于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acute superior mesentericartery ischemia,ASMAI)是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供血障碍导致缺血,进而引起肠壁坏死的综合征。ASMAI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症状与体征常不相符,加之临床医生对其缺乏足够认识,因此误诊、漏诊和病死率较高。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本文对ASMAI的病因与分类、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形成 非阻塞性肠系膜缺
原文传递
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并反复急性左股动脉血栓形成一例
14
作者 廖明芳 景在平 +2 位作者 冯翔 赵珺 陆清声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1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病例女,62岁,因突发左下肢疼痛2天入院.病人因左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根治术后14月,在外院行动静脉插管7次化疗后突发左下肢疼痛、苍白,动脉造影示左股动脉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20万单位溶栓无明显效果,后急行左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 病例女,62岁,因突发左下肢疼痛2天入院.病人因左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根治术后14月,在外院行动静脉插管7次化疗后突发左下肢疼痛、苍白,动脉造影示左股动脉血栓形成,给予尿激酶20万单位溶栓无明显效果,后急行左股动脉Fogarty导管取栓,术中取出混合性血栓约40cm,次日再发左下肢疼痛,再次Fogarty导管取栓,术后症状有减轻,第3天再次出现左下肢疼痛,急诊转入我院.查体:左下肢皮肤苍白,足底部有花斑,未见皮肤坏死,皮温明显降低,左侧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左下肢举垂征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乳头状囊腺癌 并发症 急性左股动脉血形成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5
作者 常卫波 彭银鱼 +1 位作者 许赞霞 倪菊霞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第7期153-153,共1页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起病急骤,容易误诊,死亡率高。基层临床医生若能早期识别,及时转运,病人能有相对良好的预后。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形成 文献复习
下载PDF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一例报告 被引量:1
16
作者 龚福科 《贵州医药》 CAS 2002年第1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形成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