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4篇文章
< 1 2 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42
1
作者 陈昭然 黄毕 +6 位作者 樊晓寒 陆海松 赵振华 惠汝太 杨艳敏 朱俊 张澍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0-225,共6页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 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长、短期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阜外医院就诊的AAD患者1 087例,分析其基线资料、治疗策略和预后.终点事件为住院期间全因死亡和长期随访全因死亡.结果 1 087例AAD患者中Stanford A型AAD患者595例(54.7%),Stanford B型AAD患者492例(45.3%),出院后中位随访时间为24.2(10.9,40.8)个月.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共733例(67.4%),其中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比例明显高于Stanford A型[71.3% (351/492)比64.2% (382/595),P=0.01].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和B型AAD患者年龄均较大,合并冠心病、糖尿病的比例相对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较低(P均<0.05).合并高血压的Stanford A型AAD患者入院时血压、血肌酐水平及多种炎性标记物水平(包括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P均<0.05).Stanford A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住院病死率和长期病死率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9% (38/382)比5.6% (12/213) (P =0.07)和9.0% (31/344)比8.9% (18/201) (P=0.98).Stanford B型AA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其住院病死率明显高于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5.4%(19/351)比0.7%(1/141),P=0.02],但二者长期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23/332)比7.9% (11/140),P=0.7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不是AAD患者住院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StanfordA型AAD患者而言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保护因素,对于Stanford B型AAD患者而言年龄和手术治疗是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AAD常见的合并症,Stanford B型AAD合并高血压比例较高.合并高血压的AAD患者年龄较大,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较高,接受手术治疗的比例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预后 急性主动脉夹层
原文传递
162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闫圣涛 张国虹 +3 位作者 练睿 高文 孙力超 张国强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29-734,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和收住院治疗的162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按Stanford分...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不同Stanford分型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中日友好医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6月在急诊科就诊和收住院治疗的162例AAD患者临床资料,按Stanford分型分析患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应用单因素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A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所有的AAD患者中,年龄(53.9±13.5)岁(国外平均年龄61.0岁),其中87.0%的患者年龄小于65.0岁;77.2%的患者存在高血压;D-二聚体诊断AAD的总体敏感度为93.2%,乳胶法检测(〈0.5ms/L)的敏感度为90.9%,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0~400ns/mL)的敏感度为94.7%;超声/超声心动检查诊断AAD的敏感度为91.5%,其中A型AAD患者的敏感度为100%,可作为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的首选检查,同时可用于AAD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A型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B型患者(30.7%掷.3.4%,P〈0.05),经手术(支架)治疗的AAD患者的住院期间的病死率明显下降(8.5%vs23.8%,P〈0.05);确诊时间〉4h、就诊时存在低血压休克和(或)心包填塞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AD的发病年龄低于国外;超声检查敏感度高,是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诊断夹层的补充手段;尽量缩短确诊时间和早期手术干预可降低AAD患者的病死率,而A型患者可能手术获益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Stanford分型 确诊时间 危险因素 临床特征 D二聚体 超声 预后
原文传递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急诊救治 被引量:40
3
作者 孟庆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1期11-1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诊救治 主动脉夹层动脉 动脉疾病 血肿 动脉 动脉 临床急症
下载PDF
D-二聚体在致命性胸痛病因诊断中的作用:附438例病例分析 被引量:39
4
作者 郭治国 马青变 +1 位作者 郑亚安 张玉梅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55-659,共5页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最终确诊...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急诊科区分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肺栓塞(APE)、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引起的致命性胸痛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主因胸(背)痛和/或呼吸困难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最终确诊为AMI、APE或AAD的4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各组患者入急诊科后的D-二聚体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不同D-二聚体值判别AMI及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效果.结果 最终共纳入438例患者,其中AMI 327例[包括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253例,NSTEMI 74例],APE 76例,AAD 35例.AMI组D-二聚体水平[0.21(0.15,0.33) mg/L]明显低于APE组[1.06(0.86,3.01) mg/L,Z=-11.416,P<0.001]、AAD组[1.79(0.83,3.37) mg/L,Z=-8.715,P<0.001]、APE/AAD组[1.15 (0.85,3.13) mg/L,Z=-13.509,P<0.001].STEMI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NSTEMI组[mg/L:0.20(0.15,0.30)比0.24(0.17,0.54),Z=-3.248,P=0.001].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A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9±0.015,最佳截断值为0.535 mg/L;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86.2%,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6%,阴性预测值69.8%,阳性似然比13.68,阴性似然比0.15;当D-二聚体< 0.5 mg/L时,敏感度84.4%,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97.5%,阴性预测值67.1%,阳性似然比13.40,阴性似然比0.17.D-二聚体区分APE/AAD、判别NSTEMI效果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0.028;当D-二聚体<0.535 mg/L时,敏感度75.7%,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9%,阴性预测值85.2%;当D-二聚体<0.5 mg/L时,敏感度70.3%,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8.1%,阴性预测值82.5%.结论 D-二聚体可作为急诊科区分AMI和APE/AAD的较好指标,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选择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提高诊断治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栓塞 D-二聚体
原文传递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治疗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1
5
作者 陈纪言 罗淞元 刘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一些局限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个案报道中尝试使用;其与外科升主动脉置换联合进行的杂交手术在适宜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获得了较...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组威胁患者生命的急危重症。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在一些局限于升主动脉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型主动脉夹层)个案报道中尝试使用;其与外科升主动脉置换联合进行的杂交手术在适宜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应用获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在急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治疗中,腔内修复术有望成为替代外科血管置换术的治疗方式。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内科治疗基础上行腔内修复术可能优于单纯内科保守治疗,但有待更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周楚芝 杨建安 +5 位作者 温隽珉 姜妮 张志娴 刘希伶 冯东杰 陈伟新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53-125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22例,年龄45.4±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围术期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22例,年龄45.4±10.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谵妄,分为谵妄组与非谵妄组,分析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全组出现术后谵妄共72例,发生率为41.6%。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深低温停循环时间(OR=11.17,95%CI为2.61~43.08)、术后最低氧合指数(OR=2.86,95%CI为1.43~5.72)、机械通气时间(OR=4.52,95%CI为1.36~15.59)、高钠血症(OR=3.51,95%CI为1.03~8.37)、咪达唑仑用量(OR=1.48,95%CI为1.07~2.04)是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谵妄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深低温停循环时间、术后最低氧合指数、咪达唑仑用量、机械通气时间、高钠血症是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7
7
作者 姚晨玲 黄培志 +7 位作者 童朝阳 顾国嵘 陈斌 顾俭勇 杨小亮 邓至 李鑫 郦珊珊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09-131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复旦大学中山医院患者共80例,其中40例经动脉三维CT血管成像(CTA)检查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作为ADD组,同期以类似症状就诊但最终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4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胸痛发生12h内检测血浆D-二聚体,比较ADD组与对照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绘制D-二聚体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线)。所有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DD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48±7.95)VS.(0.64±0.75),P〈0.01];D-二聚体(〉0.5μg/mL)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62.5%,70%和83.3%,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848±0.042,95%CI为0.766-0.930。结论D-二聚体叮作为急性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有效的筛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D-二聚体 诊断 分子标志物
原文传递
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致急性肺损伤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杨彦伟 金沐 +10 位作者 董秀华 孙立忠 王嵘 林培容 程怡 侯思雨 马月华 王岳锋 刘静 卢家凯 程卫平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识别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AAD)术前急性肺损伤(ALI)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评估ALI严重性及探索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9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ASAAD患者。干预指标选取术前临床... 目的:识别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ASAAD)术前急性肺损伤(ALI)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为评估ALI严重性及探索治疗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前瞻性单中心临床试验,选取9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ASAAD患者。干预指标选取术前临床变量和血清学的检测。主要观察指标用于评估ASAAD患者术前致ALI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ALI以Murray肺损伤评分来定义。结果:有51.5%的患者术前发生了ALI。与术前未患ALI者相比,ALI组患者年龄较大(P=0.037),术后机械通气持续时间较长(P=0.023)。结果显示,PLC[(193±72)vs.(165±65)ng/L,P〈0.05],IL-10[(103.4±72.7)vs.(75.1±53.9)ng/L,P〈0.05]的浓度ALI组明显低于无ALI组。血浆IL-6的浓度[(57.9±21.7)vs.(69.9±26.3)ng/L,P〈0.001)]ALI组明显高于无ALI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6(OR=1.022;95%CI:1.001-1.004,P=0.042)和年龄(OR=1.085;95%CI:1.021-1.152,P=0.008)与术前ALI有明显相关性。在这些指标中,IL-6与术前ALI呈正相关性,其临界值为64.76ng/L。结论:以Murray肺损伤评分为标准,51.5%的患者在术前患有ALI。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IL-6水平和年龄是ASAAD患者术前发生ALI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患有ALI的患者年龄普遍较大。IL-6≥64.76 ng/L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并且对于术前发生ALI的ASAAD患者有独立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熊玮 董少红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4-586,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1999-2010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经超声心动图、CT、磁共振成像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病程≤14d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分析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并...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统计1999-2010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经超声心动图、CT、磁共振成像确诊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收集病程≤14d的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统计住院期间的病死率,分析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方式与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患者中,共有11例死亡,病死率为13·4%,其中StanfordA型死亡10例,病死率为28·6%,StanfordB型死亡1例,病死率为2·1%。行人工血管置换术13例,其中4例发生死亡。5例患者接受主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无1例死亡。在对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中,主动脉反流、急性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昏迷、心肌梗死等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因素分析中,低血压/休克、昏迷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结论 主动脉反流、急性心包积液、心肌梗死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低血压/休克、昏迷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院内病死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吴勇波 曾和松 +4 位作者 黄芬 周千星 何涛 徐成胜 王琼昕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08年第6期293-295,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近10年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AD患者中A型AD63例(45%),B型AD77例(55%),平均年龄(53.2±11.8)岁,男女性别比3.4∶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9.3%,A型AD...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近10年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AD患者中A型AD63例(45%),B型AD77例(55%),平均年龄(53.2±11.8)岁,男女性别比3.4∶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9.3%,A型AD并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AD急性期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展腔内隔绝术后B型AD病死率从25.9%下降到8%。结论:A型AD胸腔积液、急性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导致患者急性期院内死亡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腔内隔绝术是治疗B型AD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危险因素 住院病死率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麻醉中国专家临床路径管理共识(2017) 被引量:22
11
作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09-1013,共5页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急性主动脉夹...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进展快速的急性主动脉疾病。如不进行恰当和及时的治疗,破裂的风险大,死亡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路径管理 外科手术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专家 中国 麻醉 动脉疾病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并发急性肺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2
作者 马志高 金沐 +1 位作者 程卫平 卢家凯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系血液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冲入其囊样变性的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随血流压力的驱动在主动脉内扩展,导致主动脉中层剥离的心血管急症。AAD的年发病率约为5-10/10万[1],发病后2周内为本病...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系血液经主动脉内膜撕裂口冲入其囊样变性的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随血流压力的驱动在主动脉内扩展,导致主动脉中层剥离的心血管急症。AAD的年发病率约为5-10/10万[1],发病后2周内为本病急性期,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围术期并发症多,明显影响此类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急性肺损伤 危险因素
下载PDF
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13
作者 李世英 贡鸣 颜红兵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2-285,共4页
目的:分析 D 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顺分析116例 AAD 患者(AAD 组)和132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它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包括 D 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结果:D 二聚体&... 目的:分析 D 二聚体水平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顺分析116例 AAD 患者(AAD 组)和132例同期因胸痛就诊的其它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包括 D 二聚体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结果:D 二聚体>500 μg/L 预测 AAD 的敏感性92.24%,D 二聚体>5 000 μg/L 预测 AAD 的特异性为95.45%。DeBakey Ⅰ型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其它临床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死亡的 AAD 患者 D 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 二聚体的水平与 AAD 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 AAD 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D-二聚体对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意义 被引量:20
14
作者 徐志鸿 张艳飞 +1 位作者 杨玉豪 汪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1-585,共5页
目的探讨伴肌钙蛋白I(TN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期间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最终经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AAD者547例的... 目的探讨伴肌钙蛋白I(TN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至2015年期间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最终经胸腹主动脉CTA检查确诊为AAD者547例的病案资料,获得同时伴有TNI升高并接受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且不合并有可引起D-二聚体质量浓度升高的常见疾病者44例(伴TNI升高的AAD组),随机选取同期因急性胸痛就诊并最终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且同时接受了血浆D-二聚体检测者50例作为对照组(AMI组),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和D-二聚体质量浓度水平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D-二聚体对伴TNI升高的AAD的诊断效能。结果伴TNI升高的AAD组中,Stanford A型有38例,约占86.4%;有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例较AMI组高,平均年龄较AMI组年轻;D-二聚体质量浓度水平及D-二聚体检测试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AMI组[分别为11.27 μg/mL(3.95,20)μg/mL vs.0.28 μg/mL(0.22,0.40)μg/mL,P〈0.01;100%vs.14%,P〈0.01]。D-二聚体诊断伴TNI升高的AA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7,最佳截断值为1.095 μg/mL;当D-二聚体质量浓度〉1.095 μg/mL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7.7%、98%、97.7%、98%、48.86和0.02;当D-二聚体质量浓度〉0.5 μg/mL(D-二聚体检测试验阳性)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0%、86%、86.3%、100%、7.14和1.16。结论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胸痛患者中,D-二聚体有助于伴肌钙蛋白I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和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肌钙蛋白I D-二聚体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策略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21
15
作者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大血管学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5 位作者 贺立群 张志辉 贺晓楠 曾和松 韩雅玲 马长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4-1081,共8页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正确的急救策略。急诊室首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病史特征,选择具有快速诊断与鉴别价值的辅助检查(心电图、计算机CT血管成像、肌... 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正确的急救策略。急诊室首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病史特征,选择具有快速诊断与鉴别价值的辅助检查(心电图、计算机CT血管成像、肌钙蛋白、可溶性ST2以及D-二聚体)评估患者病情。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合并冠心病特别是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可能需要采取外科方式同时处理升主动脉夹层以及冠状动脉病变,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冠心病时可能需要采取腔内治疗技术同时或分次处理主动脉夹层与冠状动脉。由于患者同时存在可能需要处理的冠状动脉系统病变,因此AAD合并冠心病患者在麻醉、围手术期管理、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以及院外随访等多个方面存在一定特殊性,需要综合分析相关因素,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本共识联合多个相关学科的临床专家,结合相关文献以及临床经验,对AAD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诊断、治疗以及随访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目的在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这种临床情况的认识,避免因漏诊、误诊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冠心病 个体化治疗
原文传递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探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徐春雷 曹书华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病变程度预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顾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005-2-2008-8就诊的66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男51例,女15例),与同期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78例,男66例,女12例...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病变程度预测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顾分析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2005-2-2008-8就诊的66例主动脉夹层(AAD)患者(男51例,女15例),与同期就诊的急性冠脉综合症(ACS)患者(78例,男66例,女12例)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间包括D二聚体、C反应蛋白、肌钙蛋白I水平在内的各项临床常用指标的差异,分析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病死相关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形成后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且D-二聚体水平与病变范围呈正相关(r=0.412,P<0.01),死亡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患者(P=0.001)。结论D-二聚体是AAD患者的早期生物标志,D-二聚体的水平阴性有助于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该检测指标对判断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7
作者 王欢欢 马丽园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究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目的探究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主动夹层患者血压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疼痛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缓解疼痛及焦虑抑郁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主动脉夹层 血压
下载PDF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汪亚兰 黄庆红 《安徽医药》 CAS 2015年第2期399-401,共3页
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于该院的9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 目的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于该院的9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的基础上加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降压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降压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干预后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降压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围术期全程护理干预,能减轻其疼痛程度,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围术期 护理 效果
下载PDF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麻醉中国专家临床路径管理共识(2017) 被引量:18
19
作者 程卫平 张铁铮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起病急骤、病...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壁内膜和部分中层撕裂形成内膜裂口,主动脉腔内血液经此内膜撕裂口进入中层,受到强有力的血流冲击,内膜逐步剥离、扩展,形成不同程度和范围的中层剥离,在动脉内形成真、假两腔。急性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临床路径管理 外科手术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专家 中国 麻醉 动脉
下载PDF
58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鸿远 吴鲲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3-205,共3页
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程通常在发病后的2周之内,是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亦属于高血压急症,临床... 主动脉夹层是指各种病因导致主动脉内膜破裂,血液渗入主动脉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壁延伸解离的严重心血管急症。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程通常在发病后的2周之内,是病情凶险且病死率高的急性大血管病变,亦属于高血压急症,临床主要症状为用力后突发性剧烈胸、背痛或腹痛及合并高血压,如不及时诊治,48h内病死率可高达50%~68%,未经治疗的患者在3个月后接近90%会死亡[1]。早期诊断、及时进行有效的药物、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5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诱因、病因、临床表现、影像资料与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旨在提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以及观察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临床分析 高血压急症 介入性治疗 手术治疗 临床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 动脉内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