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喧哗与骚动》中时间的意义 |
钱中丽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2
|
亚理士多德悲剧净化说新释 |
汪正龙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9 |
12
|
|
3
|
火焰为何微暗?——从文本结构管窥《微暗的火》的意义 |
李小均
|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8
|
|
4
|
爱和怜悯的小说学——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朱雀城》为例 |
张定浩
|
《南方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8
|
|
5
|
从出土简牍看秦汉“隐官”的主要来源 |
刘向明
|
《嘉应学院学报》
|
2006 |
7
|
|
6
|
组织中的关爱:概念界定、结果与影响因素 |
李超平
喻晓
仲理峰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7
|
走出奴隶意识,做自己的主人——评莫里森新作《怜悯》 |
尚必武
|
《外国文学动态》
CSSCI
|
2010 |
6
|
|
8
|
人性的诉求——英国爱情诗中的求爱策略初探 |
朱宾忠
|
《外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9
|
父母成人依恋、怜悯与亲子关系质量:主客体互倚分析 |
赖晓璐
江永强
刘学兰
黎莉
张小樱
张彩霞
|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
|
|
10
|
踏上人类思想的旅程——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到《怜悯是人的天性》 |
王惠
王一可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4 |
0 |
|
11
|
极致叙事与怜悯之心——孙频小说论 |
唐诗人
|
《文艺评论》
|
2017 |
5
|
|
12
|
基于中国经验的学术创造——苏力教授访谈 |
苏力
于明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5
|
|
13
|
悯农(其二) |
(唐)李绅
刘尊
|
《格言(校园版)》
|
2023 |
0 |
|
14
|
大医精诚之“仁爱”“怜悯”精髓对当代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建设的启示 |
方森
陈燕
林静
梁百慧
|
《护理研究(上旬版)》
|
2017 |
3
|
|
15
|
探寻我们身边“熟悉的陌生人”——读毕飞宇的《推拿》兼谈底层文学创作 |
俞佩淋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3
|
|
16
|
侧隐之心的现代性本质——从尼采与孟子谈起 |
白彤东
|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7
|
迟子建作品中的和谐美 |
欧阳颖戈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3
|
|
18
|
简评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 |
杨静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2
|
|
19
|
荷马史诗结构新论 |
蒋保
魏林
|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3
|
|
20
|
试析悲剧的核心要素 |
龚瑞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