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8m/54m高循环流化床床内流体动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34
1
作者 胡南 王巍 +2 位作者 姚宣 杨海瑞 吕俊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6期7-12,共6页
利用白马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现有的结构和设备,搭建提升管内径240mm,高度分别为38和54m的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研究提升管高度、系统物料量及流化风速对物料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风速... 利用白马电厂300MW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现有的结构和设备,搭建提升管内径240mm,高度分别为38和54m的循环流化床冷态实验台,研究提升管高度、系统物料量及流化风速对物料浓度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风速大于临界风速时,上部气固流动达到饱和携带状态,炉膛高度及床料量不会改变上部气固浓度和循环流率的大小。但高度增加后达到饱和空隙率的临界床料量增加。对于正在研发中的炉膛高度为54m的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该结果表明只需要适当增加系统床料量,就可以得到足够高的循环流率,满足炉膛上部和循环回路中受热面布置得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 超高炉膛 浓度分布 快速 料量
下载PDF
前置烧焦罐再生催化裂化装置改造设想 被引量:2
2
作者 靳长友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8-21,共4页
应用快速床-湍流床再生技术对前置烧焦罐催化裂化装置进行改造是解决目前该型式装置加工重质原料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就前置烧焦装置加工重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改造方案。
关键词 前置烧焦罐 再生 催化裂化 装置改造 催化剂 重油 快速 湍流 改造方案
下载PDF
快速床提升管内颗粒的扩散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海瑞 吕俊复 +1 位作者 刘青 岳光溪 《中国粉体技术》 CAS 1999年第6期5-8, ,共4页
在直径100m m ×3m 的实验台上,利用热粒子为示踪剂,研究快速床提升管内的颗粒的扩散行为。在不同的径向位置测得反映扩散行为的温度响应曲线,提出二维扩散模型来描述颗粒的轴、径向扩散。通过最小二乘拟和估计轴向扩... 在直径100m m ×3m 的实验台上,利用热粒子为示踪剂,研究快速床提升管内的颗粒的扩散行为。在不同的径向位置测得反映扩散行为的温度响应曲线,提出二维扩散模型来描述颗粒的轴、径向扩散。通过最小二乘拟和估计轴向扩散系统Da 和径向扩散系数Dr。实验发现,Da 随气体表面风速的增加而增加,Dr 则基本保持不变。静止床高的增加使Da、Dr 略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 提升管 扩散系数 轴向扩散 循环流化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快速床流体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银法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1-43,共3页
分析了快速床区流体动力学特征 ,通过实验研究了固体颗粒循环率、气体速度等影响快速床区动力学的主要因素 ,找出快速床区悬浮粒子密度纵向和横向分布规律 ,用回归方法得出相应计算公式。
关键词 循环流化锅炉 快速 流体动力学特征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快速床流体动力学结构研究
5
作者 张银法 《华北电力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4-39,共6页
在论述了快速床区流体动力学的结构,快速床区纵向和横向悬浮密度分布的规律及相应的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影响快速床区动力学结构的主要因素,如固体颗粒的循环率、气体速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关键词 节能 锅炉运行 流化锅炉 快速 动力学结构
下载PDF
快速循环流化床上升管的轴向固体浓度分布
6
作者 李荫堂 车得福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2-47,共6页
根据因次分析与气固流动压力损失提出了快速循环流化床中压力沿床高分布的计算式,由此公式来计算轴向固体容积率.本文使用此式对从众多作者不同条件下取得的数据进行拟合,表明该式能与不同系统的实验数据很好地符合。
关键词 锅炉 循环流化 快速 固体浓度分布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锅炉快速床流体动力学结构研究
7
作者 张银法 《现代节能》 1997年第6期13-16,共4页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和快速床两个流体动力学区域。大部分床料储存在湍流床区,而大部分燃料的燃烧及吸收剂的除硫反应是在快速床区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论述了快速床区流体动力学的结构;研究了快速床区纵向和横向悬浮密...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分为湍流床和快速床两个流体动力学区域。大部分床料储存在湍流床区,而大部分燃料的燃烧及吸收剂的除硫反应是在快速床区进行和完成的。本文论述了快速床区流体动力学的结构;研究了快速床区纵向和横向悬浮密度分布的规律及相应的计算公式。对影响快速床区动力学结构的主要因素,如固体颗粒的循环率、气体速度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和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流化 快速 动力学结构
原文传递
快速床旁检测在急诊抢救中的优势 被引量:6
8
作者 杨雪 巩婧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析快速床旁检测(POCT)在急诊抢救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内于本院进行心肺五项(心梗三项、BNP、D-二聚体)、血气分析、PCT、CRP检查的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总结床旁快速血液分析在急诊抢救中的应... 目的探析快速床旁检测(POCT)在急诊抢救中的优势。方法选取2018年内于本院进行心肺五项(心梗三项、BNP、D-二聚体)、血气分析、PCT、CRP检查的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研究对象的检查结果,总结床旁快速血液分析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探析快速床旁检测(POCT)在急诊抢救中的优势。结果对700例急诊患者抢救处置时应用快速床旁检测进行血液分析,有效缩短了急诊检验出报告的时间和患者在急诊科的滞留时间,提高了患者的早期确诊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POCT以其方便、迅速、准确的特性,将检验工作与患者的临床诊治紧密结合起来。从某种程度上讲,POCT在急诊的应用,是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新契机,使患者的救治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旁检测 急诊抢救 优势
下载PDF
快速床-湍流床催化裂化再生装置工艺参数对烟气中氮氧化物生成的影响
9
作者 李彤 张峰 詹有福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初步分析了催化裂化装置中氮氧化物(NO_(x))的形成机理,详细探讨了影响再生烟气中NO_(x)含量的因素,并在快速床-湍流床催化裂化再生工艺装置上进行工业试验,分析再生烟气温度、组分含量的交互作用,总结了再生工艺过程中NO_(x)的生成规... 初步分析了催化裂化装置中氮氧化物(NO_(x))的形成机理,详细探讨了影响再生烟气中NO_(x)含量的因素,并在快速床-湍流床催化裂化再生工艺装置上进行工业试验,分析再生烟气温度、组分含量的交互作用,总结了再生工艺过程中NO_(x)的生成规律。通过改变再生器中的O_(2)、CO含量和串联再生器的各段温度等工艺条件,成功实现了对再生烟气中NO_(x)含量的有效控制,形成了高效、低成本的NO_(x)含量控制技术,指导再生工艺操作。在当前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有望为降低催化裂化再生烟气污染物排放提供一种可替代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 快速-湍流 再生工艺 烟气 氮氧化物
下载PDF
POCT在急诊科对于高钾血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耿甲芹 戴李华 +2 位作者 尹莉莉 刘芙蓉 梁立维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23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探析快速床旁检验(poct)在急诊科对于高钾血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为高钾血症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研究对象的现场诊断与治疗效果,总结快速床旁检验(POCT),在... 目的 探析快速床旁检验(poct)在急诊科对于高钾血症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查结果为高钾血症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些研究对象的现场诊断与治疗效果,总结快速床旁检验(POCT),在高钾血症患者在诊断与治疗中的优势。结果 86例急诊高钾血症患者中43例进行常规血气分析送检检验科分析,43例进行床旁检验(poct)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应用床旁检验(poct)有效的缩短了检验报告等待的时间,对于患者病情的快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提高了患者早期的确诊率,开通绿色通道,防止高钾血症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死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P<0.05)。结论 快速床旁检验缩短了获取报告的时间,为患者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及时给予治疗干预措施,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提高早期诊断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旁检验 高钾血症 抢救
下载PDF
肌钙蛋白I快速床旁检测时不同类型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修全 赵晓君 兰慧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第9期11-13,20,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检测肌钙蛋白I(cTnI)用不同类型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自2016年1—8月的96例患者样本,其中男61例,女35例。分别采集EDTA-K2抗凝全血,EDTA-K2血浆,肝素锂抗凝全血,肝素锂血浆,普通血清管,分别用BECKMAN COU...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检测肌钙蛋白I(cTnI)用不同类型样本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自2016年1—8月的96例患者样本,其中男61例,女35例。分别采集EDTA-K2抗凝全血,EDTA-K2血浆,肝素锂抗凝全血,肝素锂血浆,普通血清管,分别用BECKMAN COULTER DXI800和重庆中元POCT法检测各自cTnI含量,检测结果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及Microsoft Excel对各组结果采取相关分析,求其相关系数(r),判断各检测结果之间的临床可接受性。结果以美国BECKMAN COULTER 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定量检测cTnI结果作为标准,测定不同类型样本的cTnI结果与重庆中元公司快速检测法分析仪检测相同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是rEDTA-K2抗凝全血管=0.901 2,rEDTA-K2抗凝血浆管=0.871 6,r肝素锂抗凝全血管=0.883 6,r肝素锂抗凝血浆管=0.852 1,r普通血清管=0.982 4;不同类型样本cTnI快速检测结果(POCT法)比较,抗凝全血组结果较普通血清组结果明显偏高(P<0.01)。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组结果较普通血清组结果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实验结果显示重庆中元生物有限公司快速床旁检测cTnI的常规样本采集最佳样本为普通真空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本类型 快速旁检测 肌钙蛋白I
下载PDF
快速床动力学统一模型Ⅲ:高密度流化床的预报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楚 林郁郁 章明川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7-180,共4页
基于模型Ⅰ、Ⅱ,本文对颗粒团聚物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当宏观相间摩擦力大于颗粒团聚物重力时,颗粒团聚物发生二次流化,床层进入高密度快速床状态。按摩擦力等于重力的条件确定了相间滑移自调节量,并以此对快速床分相模型进行了修正... 基于模型Ⅰ、Ⅱ,本文对颗粒团聚物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当宏观相间摩擦力大于颗粒团聚物重力时,颗粒团聚物发生二次流化,床层进入高密度快速床状态。按摩擦力等于重力的条件确定了相间滑移自调节量,并以此对快速床分相模型进行了修正。模型很好预报了高密度快速床的上下部固含率不再随固体循环流率的增加而发生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快速 颗粒团聚物 二次流化 相间摩擦力 滑移自调节
原文传递
快速床旁评估对肺癌患者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路径优化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占蒙娜 于娟 +1 位作者 张小垒 侯英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4-687,693,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评估(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对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优化和提升的作用。方法通过ROSE法确诊34例肺癌作为ROSE组,即刻收集玻璃涂片中的肿瘤细胞,并行肺癌ARMS法多基因检测。另选取14例细胞量丰富的病例作为常规组... 目的探讨快速床旁评估(rapid on site evaluation,ROSE)对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优化和提升的作用。方法通过ROSE法确诊34例肺癌作为ROSE组,即刻收集玻璃涂片中的肿瘤细胞,并行肺癌ARMS法多基因检测。另选取14例细胞量丰富的病例作为常规组,按常规流程行组织学诊断-免疫组化诊断-基因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流程下的基因检测周期。结果34例肺癌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明确诊断为腺癌18例,鳞状细胞癌3例,转移性腺癌5例,小细胞癌1例;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3例,低分化癌3例,转移性低分化癌1例。ROSE组基因检测周期为0.19~6.22天,平均2.84天,常规组基因检测周期为3.00~15.03天,平均7.89天,ROSE组基因检测周期显著低于常规组(P<0.0001),且ROSE组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及突变位点与常规组的结果完全一致。结论结合ROSE技术和ARMS多基因检测法可显著优化肺癌患者病理诊断和基因检测周期,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快速旁评估 多基因 检测周期
下载PDF
140万t/a催化裂化装置改造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雅华 王佳琨 +3 位作者 谢恪谦 袁晓云 戴薇薇 张国磊 《石油化工设计》 CAS 2019年第3期7-9,I0001,共4页
中石油长庆石化公司14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再两器为同高并列式,反应部分为两段提升管,再生部分为快速-湍流床两段再生.装置运行中,存在沉降器结焦严重、主风-烟气系统压降大以及催化剂高温水热失活等问题,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改... 中石油长庆石化公司140万t/a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反再两器为同高并列式,反应部分为两段提升管,再生部分为快速-湍流床两段再生.装置运行中,存在沉降器结焦严重、主风-烟气系统压降大以及催化剂高温水热失活等问题,通过采用一系列有效的改造措施,如粗旋与顶旋直连快分技术,提升管底部混合器技术以及改进的快速床-二密床再生技术等,从根本上消除了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制约因素,并提高了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装置 快速-湍流再生 沉降器结焦 直连快分 长周期运行
下载PDF
生石灰循环快速流态化烟气脱硫反应器稳态粒子模型的研究
15
作者 钱枫 杨问波 张溱芳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4-56,64,共4页
介绍了一套按快速床设计 (气速约 2m s)建设的生石灰循环流态化反应装置上开展的冷模研究。通过对石灰颗粒的特性、流态化行为及磨损规律等研究 ,经过数学推导 ,建立了床层稳态粒子模型。该模型可在给定生石灰加入量、床料卸出量及生石... 介绍了一套按快速床设计 (气速约 2m s)建设的生石灰循环流态化反应装置上开展的冷模研究。通过对石灰颗粒的特性、流态化行为及磨损规律等研究 ,经过数学推导 ,建立了床层稳态粒子模型。该模型可在给定生石灰加入量、床料卸出量及生石灰粒径分布的情况下 ,预测稳态时的床层石灰藏量及其粒径分布 ,从而将为反应动力学研究提供脱硫剂床层的基础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石灰 循环快速流态化反应器 烟气脱硫 稳态粒子模型
下载PDF
蘑菇培养料节能快速床式发酵法
16
作者 李正飞 《农家科技》 1996年第7期11-11,共1页
蘑菇的培养料床式发酵技术是近年来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研究成功的一项新技术。该项技术系稻草预湿软化处理后,拌入干猪、牛粪等辅料,再添加“蘑菇增温发酵剂”。
关键词 培养料 发酵剂 快速 发酵法 蘑菇 食用菌 发酵技术 软化处理 稻草 新技术
下载PDF
快速浅层床离子交换技术在胺液净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莉霞 《广州化工》 CAS 2010年第7期209-211,共3页
控制和脱除溶剂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是保持溶剂清洁的关键。胺液在线净化设备脱除热稳态盐是溶剂过滤的有益补充。浅层床离子交换工艺具有树脂细、床层矮、压缩填充、逆流再生、周期短、树脂用量小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离子交换技术设备体... 控制和脱除溶剂中的杂质和降解产物是保持溶剂清洁的关键。胺液在线净化设备脱除热稳态盐是溶剂过滤的有益补充。浅层床离子交换工艺具有树脂细、床层矮、压缩填充、逆流再生、周期短、树脂用量小等优点,克服了传统离子交换技术设备体积大、树脂利用效率低的缺陷。该技术已应用于胺液净化,在镇海炼化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液净化 快速浅层 离子交换 热稳态盐
下载PDF
快速流化床中颗粒团聚物尺寸的极值估算 被引量:1
18
作者 夏亚沈 李洪钟 郑传根 《化工冶金》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45-251,共7页
本工作采用微观显示技术及7mm 直径的光纤闪光摄象探头,获得了一组快速流化床中心处的颗粒团聚物的微观图象.随后,应用图象分析技术的极值统计理论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团聚物长短轴尺寸和当量直径的极值分布。由此可以在极值图中估计... 本工作采用微观显示技术及7mm 直径的光纤闪光摄象探头,获得了一组快速流化床中心处的颗粒团聚物的微观图象.随后,应用图象分析技术的极值统计理论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团聚物长短轴尺寸和当量直径的极值分布。由此可以在极值图中估计一个已知范围之样本中团聚物的极值.本文对 A 类和 B 类颗粒快速流态化的重要特征—最大团聚物直径 D_(cm)与单颗粒平均直径 d_p 之比值进行了估计,对 A 类颗粒,若以10000个团聚物为统计标准,D_(cm)/d_p 约为140,而对于 B类颗粒,则 D_(cm)/d_p 约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流态化 团聚物 极值估计
下载PDF
优化现场污水水质的技术探索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慧 《石油石化节能》 2014年第5期55-57,共3页
污水的处理回注是各采油厂保持地层压力、避免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主要途径。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水驱污水处理站处理液见聚的情况有所凸现,含聚的污水处理难度加大。针对污水存在问题,杏三联合站通过污水站进行余压反洗、快速成... 污水的处理回注是各采油厂保持地层压力、避免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的主要途径。随着油田采油技术的发展,水驱污水处理站处理液见聚的情况有所凸现,含聚的污水处理难度加大。针对污水存在问题,杏三联合站通过污水站进行余压反洗、快速成床、回收浮油进行工艺改造,并对现场的实际工艺参数进行技术探索,使水质得到初步的优化,含油及悬浮物均能控制在13 mg/L左右,并且可节约成本6万余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压反洗 快速 回收浮油 优化水质
下载PDF
快速悬浮床烟气脱硫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乃华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502-506,共5页
对快速悬浮烟气脱硫的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钙硫比、趋近绝热饱和温度、烟气在吸收塔内的流速以及石灰浆滴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对该工艺脱硫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系统脱硫效率影响最为明显的参数是脱硫塔出口的趋近绝热饱... 对快速悬浮烟气脱硫的脱硫特性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钙硫比、趋近绝热饱和温度、烟气在吸收塔内的流速以及石灰浆滴的粒径大小和分布等因素对该工艺脱硫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对系统脱硫效率影响最为明显的参数是脱硫塔出口的趋近绝热饱和温度和钙硫比 .得出了最佳的温差为 10℃ ,最佳钙硫比为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悬浮 烟气脱硫 最佳参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