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串通投标罪若干疑难问题辨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国祥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8-52,共5页
串通投标罪的司法认定,远比立法预设复杂。实务中,面对司法中难以认定的案件,不应对刑法条文作完全形式意义的诠释,而应根据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和刑法对串通投标罪的基本规定,把握串通投标使招标投标失去竞争性的危害本质;借助符合规范... 串通投标罪的司法认定,远比立法预设复杂。实务中,面对司法中难以认定的案件,不应对刑法条文作完全形式意义的诠释,而应根据价值导向的思维方式和刑法对串通投标罪的基本规定,把握串通投标使招标投标失去竞争性的危害本质;借助符合规范目的的解释,解决实务中遇到的相关疑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通投标 招标代理 必要共犯
下载PDF
论聚众犯罪 被引量:8
2
作者 邵维国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3-78,共6页
聚众犯罪是一种法定的犯罪类型,其客体主要是社会管理秩序,聚众犯罪行为具有复合性和二重性,可分为必要共犯的聚众犯罪和任意的聚众犯罪或分为完全的聚众犯罪和选择的聚众犯罪;对不同的聚众犯罪人要给予不同的刑事处罚。
关键词 聚众犯罪 社会管理秩序 必要共犯 任意
下载PDF
试论德、日刑法中的必要共犯理论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忠国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必要共犯理论是德、日刑法共犯理论中的一个问题,该理论是与德、日的刑法理论体系相契合的,有着其鲜明的特色,必要共犯理论与我国的共同犯罪理论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对此应加以重视。
关键词 必要共犯 共犯 构成要件
下载PDF
论必要共犯适用总则共犯处罚原则的规则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小虎 《当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5,共9页
考究必要共犯能否再行适用总则共犯处罚原则的问题,应当坚持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的标准:符合总则共犯的成立条件;避免必要共犯的已有评价。由此,在某些场合对于必要共犯应在分则法定刑的基础上再行适用总则共犯的规定,而在其他场合对... 考究必要共犯能否再行适用总则共犯处罚原则的问题,应当坚持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条件的标准:符合总则共犯的成立条件;避免必要共犯的已有评价。由此,在某些场合对于必要共犯应在分则法定刑的基础上再行适用总则共犯的规定,而在其他场合对于必要共犯则不应再按总则共犯处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总则共犯 处罚原则
原文传递
论必要共犯的可罚性 被引量:6
5
作者 何庆仁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5-156,共12页
必要共同犯罪中的必要共犯行为是否可罚存在立法者意思说和实质说等观点的分歧,我国司法实务对此也持不尽一致的立场。实务与学理围绕必要共犯可罚性的纷争背后,其实是形式还是实质地理解必要共同犯罪条款的对立。依据反对解释和当然解... 必要共同犯罪中的必要共犯行为是否可罚存在立法者意思说和实质说等观点的分歧,我国司法实务对此也持不尽一致的立场。实务与学理围绕必要共犯可罚性的纷争背后,其实是形式还是实质地理解必要共同犯罪条款的对立。依据反对解释和当然解释等形式地理解立法者意思的解释路径,虽然在不少场合能得出合理的答案,但可罚与否不应该只是一个形式逻辑的推论问题;大多数实质说则沉浸于违法性和责任等有无的迷思,而忽略了从违法性和责任的程度角度考察必要共犯的可罚性。对于必要共犯行为,应当在比例原则的制约下,结合各构成要件的规范目的,分为离心型犯罪、向心型犯罪等不同类型,具体地判断其可罚性之有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立法者意思说 实质说 规范目的
原文传递
对向犯基本问题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周铭川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对向犯是构成要件预定必须由复数人在对立的意思支配下实施对向性行为才能完成的犯罪。对向犯是单独犯罪而非共同犯罪,双方不构成共同实行犯,不适用主从犯的规定。对于法律没有规定应予处罚的一方,不能以对方犯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处罚... 对向犯是构成要件预定必须由复数人在对立的意思支配下实施对向性行为才能完成的犯罪。对向犯是单独犯罪而非共同犯罪,双方不构成共同实行犯,不适用主从犯的规定。对于法律没有规定应予处罚的一方,不能以对方犯罪的教唆犯或帮助犯处罚。实践中还应注意对向犯理论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向犯 必要共犯 共同犯罪 教唆犯
下载PDF
对向犯之探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包国为 《科学.经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130-134,共5页
对向犯是必要共犯理论探讨的重点,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和理论通说认为若是刑法只明文规定处罚对向者中的一方时,则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处罚的对向者中的另一方不能适用总则共犯规定。但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主张提出的根据... 对向犯是必要共犯理论探讨的重点,大陆法系国家的判例和理论通说认为若是刑法只明文规定处罚对向者中的一方时,则对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处罚的对向者中的另一方不能适用总则共犯规定。但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的主张提出的根据究竟为何,这一通说能否一般化为总则性的学理规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通说的观点,欠缺充分的法律说理,不值得采纳。对另一方不罚的理由,应该从法益保护的角度和刑法分则规定各罪的构成要件的具体解释中得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对向犯 离心型犯罪 向心型犯罪
下载PDF
必要共犯论纲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拓 《辽宁警专学报》 2007年第5期4-8,共5页
必要共犯的概念是在最广义的共犯概念的语境下提出的,功能性(主体复数性)和分则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必要共犯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否相应地适用于总则的共犯规定,以对向犯为例,文章对此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司法解释不应当将刑法没有规定处... 必要共犯的概念是在最广义的共犯概念的语境下提出的,功能性(主体复数性)和分则性是它的重要特征。必要共犯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否相应地适用于总则的共犯规定,以对向犯为例,文章对此作出了否定性的回答。司法解释不应当将刑法没有规定处罚的对向一方通过共犯的形式纳入处罚范围,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通过立法对之予以犯罪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犯 必要共犯 对向犯
下载PDF
必要共犯概念的法教义学解读:语境、冲突与纾解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岚林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2-102,共11页
"必要共犯"作为从德日刑法中引进的概念,与我国共犯立法模式、犯罪构成体系、共同犯罪本质等刑法理论存在冲突之处。在厘清德日刑法中必要共犯概念的基础上,在我国刑法语境中应充分肯定必要共犯在我国存在的理论价值,在最广... "必要共犯"作为从德日刑法中引进的概念,与我国共犯立法模式、犯罪构成体系、共同犯罪本质等刑法理论存在冲突之处。在厘清德日刑法中必要共犯概念的基础上,在我国刑法语境中应充分肯定必要共犯在我国存在的理论价值,在最广义的共犯层面上将其作为与任意共犯相对应的一种"技术性"的共犯分类方法,赋予其"功能性概念"的体系定位。必要共犯应在犯罪阶层论中第一阶层"构成要件符合性"中考察,坚持行为共同说的共犯本质,并遵循罪刑法定原则的规范论和秉持正义理念的学理论,在明晰相关认识论基础上构建必要共犯的研究平台,纾解其与我国刑法理论体系的冲突,充分发挥必要共犯理论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的法教义学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任意共犯 聚众犯 对向犯 共同犯罪
原文传递
揭发关联性犯罪的立功认定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拓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5期38-41,共4页
立功认定的实质标准,在于行为人所揭发的他人罪行是否超出了其自身所犯之罪的构成要件事实的范围。就揭发关联性犯罪的立功而言,在任意共犯中可基本排除认定,但在片面共犯以及毒品犯罪中仍有认定的可能;在必要共犯中,除了不处罚一方的... 立功认定的实质标准,在于行为人所揭发的他人罪行是否超出了其自身所犯之罪的构成要件事实的范围。就揭发关联性犯罪的立功而言,在任意共犯中可基本排除认定,但在片面共犯以及毒品犯罪中仍有认定的可能;在必要共犯中,除了不处罚一方的对向犯(或者聚合犯)根本无认定立功的必要外,其它情况下也基本排除了认定的可能;至于连累犯,则基本上应当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性犯罪 任意共犯 必要共犯 连累犯 立功实质标准
下载PDF
案名:赵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案 主题:片面对向犯是否构成共犯——以《刑法修正案九》第391条之一为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明一 郭小龙 《中国检察官》 2015年第24期63-66,共4页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第390条之一"利用影响力行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行贿罪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必要共犯中的一种。在刑法修正案九将利用影响力行贿行为入罪之前,二者构成片面对向犯,应根... 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第390条之一"利用影响力行贿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与利用影响力行贿罪是刑法分则规定的必要共犯中的一种。在刑法修正案九将利用影响力行贿行为入罪之前,二者构成片面对向犯,应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对这种行为按照无罪处理,而不应该根据刑法总则中共犯的原理将这种行为入罪,对我国刑法分则中仍存在的片面对向犯也应该这样处理。在定罪的过程中应该先考虑分则性规定再考虑总则性规定,分则规定的效力优于总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用影响力行贿罪 共犯 必要共犯 片面对向犯
原文传递
我国刑法没有规定必要共犯
12
作者 刘明祥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22-23,共2页
西方刑法学者以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为标准,把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二类。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刑法论著也采用同样的分类方法,一般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有三种必要共犯:一是聚众性犯罪(如持械聚众叛乱罪、聚众劫狱罪、组织越... 西方刑法学者以共同犯罪是否能够任意形成为标准,把共同犯罪分为任意共犯与必要共犯二类。我国目前绝大多数刑法论著也采用同样的分类方法,一般认为我国刑法中规定有三种必要共犯:一是聚众性犯罪(如持械聚众叛乱罪、聚众劫狱罪、组织越狱罪);二是对内性犯罪(如行贿与受贿、重婚与相婚);三是集团性犯罪(如反革命集团罪)。我们认为,我国刑法并没有规定必要共犯,不能照搬西方关于共同犯罪的分类理论。所谓必要共犯,是指刑法规定以二人以上共同犯罪为成立要件的犯罪。也就是说,这种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构成,而是以数人共同犯罪为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必要共同犯罪 我国刑法 性犯罪 反革命集团 成立要件 刑法规定 必要条件 西方刑法学 重婚
下载PDF
论聚众斗殴双方应为必要共犯一罪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结淼 刘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6-102,共7页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认为,聚众斗殴罪双方分别成立聚众共同犯罪。这一观点也得到司法实践的认同。然而,此种观点仅仅看到聚众斗殴双方行为的对抗性,而忽略了其间行为共同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行为共同性出发,宜将互殴认定为一个整体行为,并... 我国传统刑法理论认为,聚众斗殴罪双方分别成立聚众共同犯罪。这一观点也得到司法实践的认同。然而,此种观点仅仅看到聚众斗殴双方行为的对抗性,而忽略了其间行为共同性这一本质特征。从行为共同性出发,宜将互殴认定为一个整体行为,并以必要共犯一罪论处。如此既能避免理论上的纷争,又可在实务中严格规制一方不满三人的斗殴行为,并有利于对本罪转化犯的处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众斗殴 共同犯罪 必要共犯 主体 转化犯
下载PDF
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行为研究——兼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婕 《刑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374-391,共18页
我国司法实务界大多将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作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处罚,但并未在判决书中说明,刑法分则未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为何要援引刑法总则中共犯条款加以处罚。对向犯中参与行为未造成犯罪散布的危险,所以单纯购买伪造... 我国司法实务界大多将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作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处罚,但并未在判决书中说明,刑法分则未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为何要援引刑法总则中共犯条款加以处罚。对向犯中参与行为未造成犯罪散布的危险,所以单纯购买伪造的居民身份证的行为无罪。德日刑法理论中的"最低必要限度参与理论"可作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共犯的处罚标准,日本的判例将这一标准具体化为单纯的配合行为和处于利用机会的边际地位,而超出这些标准的执拗教唆行为、常业中介行为及重大帮助行为都应作为伪造居民身份证罪的共犯予以类型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造居民身份证 最低必要限度参与 必要共犯
原文传递
必要共同犯罪概念的体系化构造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亚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刑法必要共同犯罪概念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德、日刑法必要共犯概念上,二者的混同已然导致了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现象。事实上,基于中外刑法犯罪论体系、共同犯罪理论及立法的差异,我国刑法必要共同犯罪概念与德、日刑法必... 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刑法必要共同犯罪概念的认识,基本还停留在德、日刑法必要共犯概念上,二者的混同已然导致了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现象。事实上,基于中外刑法犯罪论体系、共同犯罪理论及立法的差异,我国刑法必要共同犯罪概念与德、日刑法必要共犯概念存在本质区别,二者乃处于不同层次的两个不同概念。必要共同犯罪实际上仅相当于必要共犯分类下"纯正的必要共犯",至于"不纯正的必要共犯"则应属于任意共同犯罪范畴。若依此对必要共同犯罪概念进行体系化构造,则可使其司法适用难题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同犯罪 必要共犯 对向犯 聚众犯
下载PDF
必要共同犯罪概念及其功能问题研究——一个域外概念的中国化思考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亚文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72-80,共9页
基于中外刑法犯罪论体系、共同犯罪理论及立法的差异,我国刑法必要共同犯罪概念与德、日刑法必要共犯概念存在本质区别,二者实际上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个不同概念。在我国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与任意共同犯罪的分类功能在于区别二者的法... 基于中外刑法犯罪论体系、共同犯罪理论及立法的差异,我国刑法必要共同犯罪概念与德、日刑法必要共犯概念存在本质区别,二者实际上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个不同概念。在我国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与任意共同犯罪的分类功能在于区别二者的法律适用方式:对于任意共同犯罪,应当结合刑法总则共犯规定定罪量刑;对于必要共同犯罪,则应当排除刑法总则共犯规定之适用,仅根据刑法分则的相应规定定罪量刑。如此分类功能蕴含着极为重要的刑法意义,它不仅可以用来划定二者所含具体犯罪类型,还能用来区分并指导必要共同犯罪的刑法分则立法,并严格限制必要共同犯罪立法的处罚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同犯罪 必要共犯 任意共同犯罪
下载PDF
必要共同犯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以与任意共同犯罪的分类功能为视角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亚文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2期-,共24页
在我国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与任意共同犯罪的分类具有区别二者法律适用方式之功能.从如此分类功能的视角来看,必要共同犯罪的司法适用存在对于刑法分则不予处罚的对向性参与行为无法入罪,以及同罪对向性共同犯罪和部分聚众性共同犯罪主... 在我国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与任意共同犯罪的分类具有区别二者法律适用方式之功能.从如此分类功能的视角来看,必要共同犯罪的司法适用存在对于刑法分则不予处罚的对向性参与行为无法入罪,以及同罪对向性共同犯罪和部分聚众性共同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裁量难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等问题.其中缘由在于我国刑法理论和实践普遍忽视了必要共同犯罪概念与德、日刑法必要共犯概念之差异,从而直接以必要共犯概念代替必要共同犯罪概念.事实上,必要共同犯罪仅相当于必要共犯分类下“纯正的必要共犯”,至于“不纯正的必要共犯”则应属于任意共同犯罪的范畴.若依此严格界定必要共同犯罪概念,那么其所存司法适用问题都将从根本上迎刃而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同犯罪 任意共同犯罪 必要共犯 司法适用
原文传递
必要共犯争议问题探析
18
作者 李岚林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46-50,共5页
必要共犯作为从德日刑法中引进的"舶来品",其理论争议较大。争议焦点主要在其概念界定、存在价值、是否适用总则共犯规定以及与我国共犯体系协调等问题上。本文就有关争议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共犯体系对必要... 必要共犯作为从德日刑法中引进的"舶来品",其理论争议较大。争议焦点主要在其概念界定、存在价值、是否适用总则共犯规定以及与我国共犯体系协调等问题上。本文就有关争议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刑法共犯体系对必要共犯理论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概念界定 共犯 体系协调
下载PDF
必要共犯争议问题探析
19
作者 李岚林 《公安理论与实践(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第2期52-57,共6页
必要共犯作为从德日刑法中引进的"舶来品",其理论争议较大。争议焦点主要在其概念界定、存在价值、适用总则共犯以及与我国共犯体系协调等问题上。就有关争议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国刑法共犯体系对必要共犯理论... 必要共犯作为从德日刑法中引进的"舶来品",其理论争议较大。争议焦点主要在其概念界定、存在价值、适用总则共犯以及与我国共犯体系协调等问题上。就有关争议问题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我们结合我国刑法共犯体系对必要共犯理论中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概念界定 总则共犯 体系协调
下载PDF
论对向犯的形成结构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岚林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93-98,共6页
对向犯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其内涵的界定在国内外争议较大。对向犯是位于"必要共犯"理论架构下的犯罪类型,通过导入作为其上位概念的"必要共犯"理论,揭示对向犯的本质,并梳理目前学界有关对向犯的研究成果,试图... 对向犯是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其内涵的界定在国内外争议较大。对向犯是位于"必要共犯"理论架构下的犯罪类型,通过导入作为其上位概念的"必要共犯"理论,揭示对向犯的本质,并梳理目前学界有关对向犯的研究成果,试图突破现有的理论窠臼,从行为主体和对向关系两方面来探究对向犯的形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要共犯 对向犯 行为主体 对向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