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负荷量硫酸氢氯吡格雷显著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被引量:4
1
作者 林乐健 唐发宽 +2 位作者 华宁 陆宏 唐雪正 《心脏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708-711,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负荷量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栓弹力仪检测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物效果,筛选PCI术后对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不敏感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观察长期负荷量使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对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血栓弹力仪检测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物效果,筛选PCI术后对硫酸氢氯吡格雷药物不敏感患者(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试药组,每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每天服用100 mg阿司匹林及75 mg硫酸氢氯吡格雷,试药组服用100 mg阿司匹林以及15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检测6个月后硫酸氢氯吡格雷的药物效果,同时观察两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6个月内试药组心血管病病死率、支架内血栓再形成率、再发心肌梗死和再发不稳定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0%、10%、23%以及6%,对照组为3%、20%、36%以及17%,试药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试药组硫酸氢氯吡格雷所致血小板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出血风险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长期加倍剂量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可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氢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缺血事件
下载PDF
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林乐健 唐发宽 +4 位作者 华宁 唐雪正 邸春霞 田玲 岳清如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8年第9期647-651,共5页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和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对CYP2C19基因突变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血管缺血以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解放军第309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择期行PCI手术的CYP2C19突变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2组: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每组120例。氯吡格雷组服用阿司匹林及双倍剂量的硫酸氢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组服用阿司匹林以及替格瑞洛。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和院外12个月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以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与氯吡格雷组相比,替格瑞洛组患者的反应时间[(24.2±2.8)vs(15.3±2.4)s]和血凝块形成时间[(13.4±2.6)vs(6.6±1.8)s]显著增高,而最大幅度[(46.2±2.1)vs(69.5±3.2)mm]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13.3%(16/120)vs 32.5%(39/120),P<0.01];但2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CYP2C19基因突变患者,双倍剂量硫酸氢氯吡格雷可以使血小板抑制效果达标,但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仍然较高;替格瑞洛能够有效减低药物抵抗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小板抑制效果,降低心血管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硫酸氢氯吡格雷 血栓弹力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血管缺血事件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来佳成 韩永生 《中华全科医学》 2021年第10期1626-1628,1705,共4页
目的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收住行Lp-PLA2检测和颈动脉评估的227例患者,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 目的探索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收住行Lp-PLA2检测和颈动脉评估的227例患者,按照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分为3组,无明显颈动脉狭窄为对照组(58例),颈动脉狭窄<50%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19例),颈动脉狭窄≥50%为颈动脉狭窄组(50例);按照有无新发心血管事件分为无新发事件组(154例)和新发事件组(73例)。检测Lp-PLA2及其他常规入院检验,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相关因素。结果与对照组Lp-PLA2[(89.29±41.15)ng/mL]相比,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03.92±37.90)ng/mL]与颈动脉狭窄组[(121.96±41.27)ng/mL]Lp-PLA2明显升高(均P<0.05);新发事件组Lp-PLA2[(114.93±36.50)ng/mL]显著高于无新发事件组[(98.76±42.47)ng/mL,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p-PLA2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Lp-PL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且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深,血清Lp-PLA2浓度同步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磷脂酶A2 颈动脉评估 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心血管缺血事件
原文传递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蓝宁 卢才义 尹彤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3年第12期944-948,共5页
通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发缺血事件的经典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尽管如此,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反应性和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近年来的研究证实,... 通过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再发缺血事件的经典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尽管如此,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反应性和疗效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近年来的研究证实,除临床环境因素外,遗传变异是导致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个体间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多项大规模临床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参与氯吡格雷代谢的关键酶—CYP2C19功能缺失型等位基因与氯吡格雷治疗期间高血小板反应性及心血管一级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另外,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其他基因变异型也被证实可能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及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在此基础上,利用药物基因组学基因型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可能部分克服氯吡格雷治疗期间的高血小板反应性,但研究结果之间仍存在争议,尚需深入研究以提供更有力的证据。除此之外,未来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基因型检测联合血小板功能监测共同指导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遗传药理学 CYP2C19 血小板反应性 心血管缺血事件 个体化医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