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5篇文章
< 1 2 1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有效成分分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6
1
作者 叶勇 《药品评价》 CAS 2005年第2期146-148,118,共4页
关键词 有效成分分离 丹参 脑缺血灌注损伤 SALVIA 纤维蛋白降解 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唇形科植物 血管疾病 血小板凝聚 清除自由基 消化性溃疡 常见中药 活血通经 药理作用 血栓形成 胶原纤维 肝纤维化 记忆缺失 药用价值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4
2
作者 彭智远 刘旺华 曹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957-1961,共5页
目的:阐述有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期刊中有关文献进行检索,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条通路、多个控制基因以及其... 目的:阐述有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进展。方法:对国内外期刊中有关文献进行检索,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细胞凋亡的相关机制进行阐述。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十分复杂,涉及多条通路、多个控制基因以及其他因素。结论: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机制的深入研究,为研发治疗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以及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细胞凋亡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黄芪对脑细胞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6
3
作者 陈晓春 薛茜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74-976,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大鼠脑组织和脑缺血再灌后脑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脑含水量、脑组织钙离子含量和光、电镜的观察 ,探讨黄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 :通过检测正常大鼠脑组织和脑缺血再灌后脑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脑含水量、脑组织钙离子含量和光、电镜的观察 ,探讨黄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 Wistar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黄芪组 ,每组 1 2只大鼠。模型组和黄芪组均用动脉栓线法自右侧颈总动脉插入阻塞栓线 ,伸入大脑前动脉起始部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黄芪组梗塞和再灌注前 5 min均经左侧颈外静脉给药两次 ,而模型组代之以生理盐水。梗塞 1 .5 h后拔线再灌注 ,再灌注 1 .5 h后断头取脑。分别测量各生化指标和制作光、电镜切片。结果 :模型组丙二醛含量、脑钙含量、脑水分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1 ) ,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却低于正常对照组 ( P<0 .0 1 )。黄芪组脑钙含量、脑水分含水量与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 ( P<0 .0 1 ) ,丙二醛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 ( P<0 .0 1 )。光镜观察 :模型组神经元细胞周围狭窄状亮区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宽 ( P<0 .0 1 ) ,黄芪组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电镜观察 :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核膜双层结构极度模糊 ,多处膜中断 ,核内异染色质增多。线粒位呈气球样肿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灌注损伤 黄芪 细胞 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的影响 被引量:36
4
作者 韩绍娟 刘志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4年第4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irino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缺血15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48h后,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Kirino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脑缺血模型,缺血15min后进行再灌注;于再灌注48h后,测定血清IL-1β、IL-6、TNF-α的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组的IL-1β、IL-6、TNF-α均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 <0.01)和标准对照组(P <0.01),但补阳还五汤组和标准对照组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可拮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炎性细胞因子,因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炎性细胞因子 补阳还五汤注射液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对脑缺血再灌注SD大鼠模型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7
5
作者 张运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04-407,共4页
目的:揭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通过四血管结扎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药物对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 目的:揭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并研究方剂配伍的意义。方法:通过四血管结扎法制作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总方组与拆方黄芪组、活血组药物对模型脑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组织细胞凋亡明显增加,Bcl-2、Bax染色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多,Bax阳性细胞表达更明显。黄芪组、活血组、总方组有抑制模型神经元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增加Bcl-2染色阳性细胞的表达,降低模型大鼠Bax阳性细胞的表达。活血组与黄芪组作用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总方组与黄芪组、活血组作用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及拆方具有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补阳还五汤 药理学 中医药疗法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黄芪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8
6
作者 马历历 李浩 +2 位作者 孙立明 董阳 衣柏慧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11-1815,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5 mg/kg)组及黄芪总黄酮低、高剂量组(30、60 mg/kg),灌胃给药15 d后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目的探讨黄芪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氧化应激、炎症、凋亡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15 mg/kg)组及黄芪总黄酮低、高剂量组(30、60 mg/kg),灌胃给药15 d后线栓法制备脑缺血模型(缺血2 h后再灌注24 h)。然后,计算神经功能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ELISA法检测MDA水平和GSH-Px、SOD活性,放射免疫法检测IL-1β、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aspase-3、Bcl-2、Bax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PI3K、p-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黄芪总黄酮组神经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MDA、IL-1β、TNF-α水平,caspase-3、Bax mRNA表达显著下降(P<0.05),GSH-Px、SOD活性,Bcl-2 mRNA表达,p-PI3K、p-AKT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黄芪总黄酮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水平、减少炎症反应、抗凋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总黄酮 脑缺血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炎症 凋亡
下载PDF
中药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7
7
作者 于潇 王贵阳 +3 位作者 侯宇东 姜艳艳 张薇 刘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71-1484,共14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存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死亡率高。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尽早恢复缺血区血液再灌注,使脑组织重新获得血氧供应。然而在恢复血流供应时,常会使缺血组织以及神经系统的病理损害进一步加重,临床症状恶化,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十分复杂,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是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时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对于具有复杂病理机制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独特的治疗优势和潜力。以中药药效物质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为切入点,对近10年来发现的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中药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药物的进一步科学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中药 中药药对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补阳还五汤对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TXA2/PGI2、环核苷酸及钙的影响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志龙 邓常青 +1 位作者 葛金文 彭延古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6年第4期5-7,共3页
用四血管夹闭模型法建立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静脉注射补阳还五汤(3.9g/kg)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血栓素B2(TXB2)的升高、脑组织6-酮-PGF1α的降低,降低再灌注后脑组织的钙含量,但对... 用四血管夹闭模型法建立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缺血前静脉注射补阳还五汤(3.9g/kg)可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血栓素B2(TXB2)的升高、脑组织6-酮-PGF1α的降低,降低再灌注后脑组织的钙含量,但对脑组织cAMP含量的增加无明显影响,提示补阳还五汤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与调节脑内TXA2/PGI2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补阳还五汤 PGI2 TXA2 组织 环核苷酸 降低 ca2+ 抑制
下载PDF
中药何首乌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9
作者 杨晓丽 王立为 《中医药信息》 2004年第6期12-14,共3页
何首乌具有抗衰老、降血脂、抗炎镇痛、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预防心脏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肝脏等功效 ,在抗肥胖、促生长、抗肿瘤等方面也有作用。因此概述了近 10年来何首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何首乌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中药 脑缺血灌注损伤 抗炎镇痛 乌药 促生长 保护 肝脏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和血清IL-1β的影响 被引量:44
10
作者 刘俊伟 任冶龙 +5 位作者 刘旭玲 夏红莲 张慧玲 金深辉 戴勤学 王均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96-1700,共5页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后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低(20 mg/kg)、...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Rb1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后脑梗死体积及脑组织和血清中炎症因子IL-1β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I/R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人参皂苷Rb1低(20 mg/kg)、中(40 mg/kg)、高剂量(80 mg/kg)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大鼠仅做大脑中动脉栓塞手术,但不插入线栓。除假手术组外,另4组均接受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2 h后恢复大脑中动脉再灌注;人参皂苷Rb1各剂量组于脑缺血即刻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损伤后24 h大鼠神经缺损程度评分、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及血清IL-1β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P<0.01),脑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增加,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皂苷Rb1中、高剂量组神经缺损程度评分降低(P<0.05,P<0.01),人参皂苷Rb1各剂量组梗死体积均缩小,脑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减少,血清IL-1β含量降低(P<0.01,P<0.05)。与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降低,梗死体积缩小,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1,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20、40、80 mg/kg)可能通过下调IL-1β的表达有效缓解大鼠局灶性脑I/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人参皂苷RB1 白介素-1Β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及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王晓平 倪京满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9-663,691,共6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缺血后再灌注一方面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内濒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再灌注后各种原因使神经细胞损伤加重甚至死亡,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缺血后再灌注一方面可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内濒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再灌注后各种原因使神经细胞损伤加重甚至死亡,导致缺血再灌注损伤。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各种机制之间又密切联系,互为因果。现就其发生机制及药物治疗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发生机制 药物治疗
原文传递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启锋 刘明 +1 位作者 刘玉河 陆南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566-568,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机制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3
作者 刘磊 刘丽华 马玉奎 《药学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542-544,共3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科研人员对其致病机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说,为解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科研人员对其致病机制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学说,为解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综述,为其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损伤机制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40
14
作者 吴常青 汪春彦 +1 位作者 邵旭 董六一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总苷和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组和...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总苷和黄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叶提取物(100 mg/kg)组和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高、中、低剂量(200、100、50 mg/kg)组。缺血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评分;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腹主动脉取血并离心,检测血清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减少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显著抑制LDH活性,降低MDA和TNF-α、IL-1β、IL-6水平(P<0.01、0.05)。结论补阳还五汤有效部位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表达及减轻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脑缺血灌注损伤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大鼠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探讨 被引量:34
15
作者 陈泽斌 王华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5-169,共5页
目的 :探讨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先进行“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 ,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 ,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记数。结果 :... 目的 :探讨穴位针刺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先进行“肾俞”、“百会”穴针刺预处理 ,再采用颈动脉引流法脑缺血再灌注造模 ,石蜡包埋切片 ,HE染色 ,观察脑片缺血性病理变化 ,进行顶皮质Ⅰ区Ⅴ层幸存神经元记数。结果 :在不同再灌时间段 ,E0 .5hr组幸存神经密度显著高于D组、E1 .5hr组和E3hr组 (P <0 0 5) ,E3hr组与D组无差异 (P >0 0 5)。结论 :穴位针刺预处理具有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该作用以穴位针刺预处理后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穴位针刺 预处理 脑缺血灌注损伤 幸存神经元密度
下载PDF
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6
作者 邹伟 孙晓伟 +3 位作者 于学平 罗玉敏 程化坤 王冠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9年第3期466-469,共4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是指缺血脑组织恢复血液灌注后,脑组织损伤反而加重,表现为其神经损害体征和形态学改变有时会较前更加明显等。血脑屏障是存在于脑组织和血液之间的一个复杂的系统,能控制血脑两侧的物质转运,从而保证中枢神经组织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脑屏障的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多种因素参与了血脑屏障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这些变化则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变化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影响血脑屏障改变的因素及其血脑屏障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效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屏障 脑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3
17
作者 陈小娱 张秋玲 白波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及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I/R+EA),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组(CI/R)及脑缺血再灌注+电针组(CI/R+EA),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流开始后,CI/R+EA组电针“水沟”“百会”穴,电针参数:频率2~15Hz,间断疏密波,电流强度1mA,以局部肌肉轻微震颤为度,时间30min。以罗丹明123和AnnexinV—FITC进行荧光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荧光强度,分析脑组织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发生率的变化。结果:CI/R组大鼠大脑皮层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1);电针治疗后,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细胞凋亡率受到抑制,与CI/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明显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上调神经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可能是针刺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电针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鼠栓线法MCAO模型中栓线插入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徐佳 葛林宝 +1 位作者 徐鸣曙 陈汉平 《上海实验动物科学》 2002年第4期209-212,共4页
为提高造模成功率提供参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距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观察插线深度与MCA起始部距离及造模成功率的关系。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插线深度组,进行动脉灌注显色铸型,测量MCA起始部... 为提高造模成功率提供参考,对大鼠大脑中动脉(MCA)距颈内动脉(ICA)起始部的距离进行了测定,并观察插线深度与MCA起始部距离及造模成功率的关系。栓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插线深度组,进行动脉灌注显色铸型,测量MCA起始部距ICA起始部的距离;脑梗塞体积组,计算机图像分析脑梗塞区面积,计算脑梗塞体积。结果发现,MCA起始部到ICA起始部的距离在1.55~1.65cm之间,栓线插入深度小于等于1.60cm的造模成功率为28.57%,插入深度大于1.60 cm的造模成功率为83.3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栓线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的插线深度起码应达到1.6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栓线法 MCAO模型 栓线插入深度 局灶缺血 脑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麝香酮对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7
19
作者 孙蓉 张作平 +2 位作者 黄伟 吕丽莉 任海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大鼠完全性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采用四血管阻断(4VO)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酮高、中、低剂量组(3.6,1.8,0.9mg/kg),并设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麝香酮对大鼠完全性脑缺血后再灌流期间血脑屏障及神经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采用四血管阻断(4VO)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麝香酮高、中、低剂量组(3.6,1.8,0.9mg/kg),并设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药尼莫地平组(10.8mg/kg),共6组,每组12只。对大鼠神经行为学,缺血区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含量进行检测。结果麝香酮组可明显增加大鼠脑组织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减轻缺血、缺氧造成的EAA含量增加,抑制EAA所导致的兴奋性神经毒性。结论麝香酮对4VO法所致完全性脑缺血模型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麝香酮 脑缺血灌注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兴奋性氨基酸
下载PDF
石菖蒲挥发油中主要成分α-和β-细辛醚的神经药理学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20
作者 徐飞飞 李钦青 +1 位作者 楚世峰 贺文彬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69-1979,共11页
石菖蒲是我国一种药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现代研究发现石菖蒲中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及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类为主要活性成分,包括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研究表明α-细辛醚、β-细辛醚具有广泛的药... 石菖蒲是我国一种药用历史悠久的传统中药。现代研究发现石菖蒲中含有挥发油类、黄酮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及糖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类为主要活性成分,包括α-细辛醚、β-细辛醚等。研究表明α-细辛醚、β-细辛醚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极具开发价值。近年来,尤其在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中,α-和β-细辛醚已经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通过对石菖蒲活性物质α-和β-细辛醚的神经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重点探讨其在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潜在机制,为深入研究与开发石菖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细辛醚 Β-细辛醚 神经系统疾病 脑缺血灌注损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