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血大鼠心肌胶原和心功能改变与黄芪皂甙Ⅳ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英文)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自普 曹倩 庞秀英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3期207-209,共3页
背景:心肌纤维化是心脏基质成分合成与降解代谢失平衡的结果,是受损心肌组织僵硬度的结构基础,中药黄芪具有强心、利尿等作用,但对心肌胶原的影响尚需实践中认识。目的:观察黄芪皂甙IV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胶原及心功能的影响,探... 背景:心肌纤维化是心脏基质成分合成与降解代谢失平衡的结果,是受损心肌组织僵硬度的结构基础,中药黄芪具有强心、利尿等作用,但对心肌胶原的影响尚需实践中认识。目的:观察黄芪皂甙IV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胶原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该影响与黄芪皂甙IV的量效与时效关系。设计:完全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材料:实验于2003-07/2004-0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脑病研究所完成。实验选用132只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11只、缺血组10只、黄芪皂甙IV组121只。方法:对照组只开胸而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组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黄芪皂甙IV组造模成功后给予黄芪皂甙IV。测定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和心肌胶原的变化,观察黄芪皂甙IV对缺血大鼠心肌胶原和心功能的量-效和时-效关系。主要观察指标:①黄芪皂甙IV对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心肌胶原含量的影响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②黄芪皂甙IV对大鼠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100只大鼠。对照组10只,缺血组10只,黄芪皂甙IV组80只。黄芪皂甙IV5个剂量组[2.5,5.0,10.0,15.0,20.0mg/(kg·d)]及术后5个时间点(3,7,14,21,28d)各8只。由于黄芪皂甙IV对缺血心肌的作用在15.0mg/(kg·d)时最明显,故选择这一剂量做时效关系的观察。①左室梗死区心肌组织内胶原的含量、血清羧基末端前胶原I型多肽和氨基末端前胶原III型多肽浓度:给予黄芪皂甙IV后,随着黄芪皂甙IV剂量的增加和黄芪皂甙IV[15.0mg/(kg·d)]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0.01);血清羧基末端前胶原I型多肽和氨基末端前胶原III型多肽浓度:在黄芪皂甙IV剂量为10mg/kg和黄芪皂甙IV应用21d时恢复到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甙/药理学 黄芪/药理学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心室功能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在冠心病不同程度心肌缺血中的预测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月霞 王冬环 郭健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78-1679,1688,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心肌缺血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经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确定心肌缺血程度的患者79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轻微缺血组,中度缺血组,明显缺血组,测定hsCRP水平。结果: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差异。随着缺血程...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心肌缺血的预测意义。方法:选择经心肌放射性核素显像确定心肌缺血程度的患者79例,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轻微缺血组,中度缺血组,明显缺血组,测定hsCRP水平。结果:比较各组间hsCRP水平差异。随着缺血程度的加重,hsCRP明显升高,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缺血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hsCRP水平与心肌缺血相关,炎症反应可能参与了心肌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C反应蛋白质/血液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和线粒体渗透转换参与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正红 姜翠荣 +3 位作者 夏满莉 叶红伟 关宿东 高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相比,乙醇后处理明显促进了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剂苍术苷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梗死面积增加,同时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脏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乙醇 醛脱氢酶 乙醇后处理 心脏 缺血/复灌损伤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冠心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覃红 程体娟 +3 位作者 杨军英 杨志勇 党月兰 王学斌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 研究冠心康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用结扎冠脉和给异丙肾上腺素造成两种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冠心康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冠心康颗粒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力,降低MDA含量,... 目的 研究冠心康抗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 用结扎冠脉和给异丙肾上腺素造成两种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研究冠心康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冠心康颗粒可明显降低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活力,降低MDA含量,缩小心肌梗塞面积;还可明显对抗心肌缺血所致心电图异常变化。结论 冠心康颗粒对实验性心肌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康/药理学 心肌缺血/中药疗法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动物疾病模型
下载PDF
甘木通提取物对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宗礼 黄晓萍 陈珺霞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甘木通提取物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0只健康家兔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对照组与甘木通不同剂量组。甘木通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00%的甘木通提取液灌胃(剂量分... 目的:探讨甘木通提取物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模型,40只健康家兔平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丹参对照组与甘木通不同剂量组。甘木通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00%的甘木通提取液灌胃(剂量分别为1ml/kg和2ml/kg),连续5d,丹参对照组于缺血前从耳缘静脉注射给药(0.2mg/kg)。记录心肌缺血前后标准肢体导联心电图,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甘木通提取物可明显对抗结扎家兔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时心电图S-T段的异常偏移及T波抬高,减慢心率;显著降低血清LDH、CK水平及MDA含量和升高SOD水平(P<0.05或P<0.01)。结论:甘木通提取物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乳酸脱氢酶/血液 肌酸激酶/血液 @甘木通 动物 实验 大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大鼠心肌缺血/复灌电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海潮 钱令波 +3 位作者 茹筱晨 缪海锋 叶治国 王会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9-593,共5页
目的:研究传统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r)对SD大鼠缺血/复灌(I/R)诱导的心肌电生理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释放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Ator对心肌缺血... 目的:研究传统降血脂药物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or)对SD大鼠缺血/复灌(I/R)诱导的心肌电生理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释放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Ator对心肌缺血/复灌前后的心室电生理学参数:舒张期兴奋阈(DET),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浓度Ator明显延长离体大鼠心脏的ERP,低、中、高浓度Ator均明显抑制了缺血/复灌诱导的DET、ERP和VFT的下降,而L-NAME取消了这些由Ator介导的心肌电生理学效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减轻了缺血/复灌引起的心肌电生理改变,其机制可能与激活一氧化氮通路,延长ERP、提高DET和VFT以增强心肌电生理稳定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药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阿托伐他汀 生理学 一氧化氮
下载PDF
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刘鹏斌 宋正川 +1 位作者 张珍妮 李伟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利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采用W estern-b ...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及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0只。利用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凋亡细胞,采用W estern-b lot法测定NF-κB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心肌细胞的凋亡百分数和NF-κB的表达均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而缺血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其凋亡心肌细胞百分数和NF-κB的表达均显著减少。结论:缺血预处理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机制与其抑制NF-κB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再灌注 细胞凋亡 NF-ΚB 模型 动物 大鼠
下载PDF
异氟醚对未成熟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核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权 刘国利 +1 位作者 李平 张锦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2只日本大耳白幼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30 min,再灌注2h;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前吸入1...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2只日本大耳白幼兔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缺血再灌注组:结扎30 min,再灌注2h;异氟醚预处理组:缺血前吸入1.1%异氟醚30min,洗脱15min后处理同缺血再灌注组;格列苯脲组:异氟醚吸入前于耳缘静脉注射格列苯脲0.5m g/kg后处理同异氟醚预处理组。观察心肌细胞凋亡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蛋白表达情况,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结果:异氟醚预处理组细胞凋亡较缺血再灌注组和格列苯脲组明显减少(P<0.05),异氟醚预处理组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的表达明显较缺血再灌注组和格列苯脲组低(P<0.05),电镜显示异氟醚预处理组细胞损伤程度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格列苯脲组。结论:异氟醚预处理对幼兔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通过下调细胞间黏附分子-1,NF-κB蛋白表达并与促K+ATP通道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NF-κB/代谢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异氟醚/治疗应用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模拟缺血时兔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跨壁异质性的变化
9
作者 胡丽叶 何振山 +2 位作者 崔俊玉 齐书英 杨丽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6年第11期1450-145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时心肌细胞钠通道的异质性变化。方法以酶解法分离兔心室肌三层细胞,先后用正常和缺血液灌流模拟正常和缺血状态,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观察三层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的活性和异质性变化。结果缺血后三层细胞失活曲线均左... 目的探讨缺血时心肌细胞钠通道的异质性变化。方法以酶解法分离兔心室肌三层细胞,先后用正常和缺血液灌流模拟正常和缺血状态,并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观察三层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的活性和异质性变化。结果缺血后三层细胞失活曲线均左移,失活加速,三层细胞间INa失活半电压差异发生变化;缺血30 m in时INa灭活后恢复曲线与原来的三层细胞间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层细胞自身INa灭活后恢复随着缺血时间延长而减慢,但无统计学意义;缺血后三层细胞的钠电流(INa)电压依赖性、I-V曲线的形态轨迹未变,INa峰电流密度减小,三层细胞间峰电流密度差异发生变化。结论缺血时心肌钠通道的活性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心室肌三层细胞间INa的异质性及与通道电流平衡,与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并可部分解释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正常和缺血心肌的不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心室 心肌 钙通道
原文传递
QTd及QTcd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曹爱琴 杨广 程康林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98-199,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凹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分析QTd及QTcd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的患者,于冠脉造影术前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的冠心病类型、病变冠脉... 目的通过观察凹间期离散度(QTd)及校正QT间期离散度(QTcd)与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关系,分析QTd及QTcd评价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的患者,于冠脉造影术前行常规12导联同步心电图检查,比较不同的冠心病类型、病变冠脉支数及病变血管部位的QTd及QTcd的差异性。结果急性心梗患者的QTd及QTcd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的QTd及QTcd,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支病变患者的QTd及QTcd高于单支病变的患者(P〈0.05),三支或多支病变的患者高于双支病变的患者(P〈0.01)。LAD病变的QTd及QTcd高于RCA及LCX病变,LAD与RCA及LCX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RCA与LCX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壁心梗患者的QTd及QTcd高于下后壁与侧壁,但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d及QTcd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指标,并与心肌缺血的程度及范围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病理生理学/诊断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诊断 心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