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房心律与冠状窦心律互转1例
1
作者 何丽林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9-50,共2页
关键词 左房心律 冠状窦 肺呼吸音 住院治疗 湿性罗音 心电特点 T波改变 80岁 min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不同形式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特点分析
2
作者 郝建峰 金波 +2 位作者 周宝成 刘振寅 孟淑萍 《中国厂矿医学》 2000年第5期325-327,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非墓碑样 (对照组 )和墓碑样 (观察组 )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特点的分析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组间比较 ,观察AMI三大并发症 ,心电图∑ST、∑Q、∑QRSⅠ...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非墓碑样 (对照组 )和墓碑样 (观察组 )ST段抬高临床与心电特点的分析 ,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在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的情况下进行组间比较 ,观察AMI三大并发症 ,心电图∑ST、∑Q、∑QRSⅠ、Ⅱ、Ⅲ 、RV5、NQ及EPI的变化。结果 :在临床方面 ,三大并发症中心衰、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死亡率和室颤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 ,但观察组室性心律失常、室早和室速发生率显著大于对照组。在心电方面 ,∑ST三次测定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Q、NQ、RV5和EPI第三天测定值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 ,∑QRSⅠ、Ⅱ、Ⅲ 三次测定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墓碑样ST段抬高提示病情严重 ,应给予积极治疗 ,但两组的最终转归并无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ST段抬高 心电特点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特点及急救
3
作者 杨丽华 高丽萍 刘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87-387,共1页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特点 急救 心电
下载PDF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特点及急救
4
作者 刘佰万 尤东 《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158-158,共1页
我们分析了6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特点,并采用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0~2004年我科诊治的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5~51岁,... 我们分析了6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心电特点,并采用了相应的急救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0~2004年我科诊治的符合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15~51岁,平均38岁。均跟踪做心电图及心电监测。1.2 方法:根据心电图改变分为4型,并根据分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心电特点 急救
下载PDF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被引量:25
5
作者 汪康平 《心电学杂志》 2003年第4期198-204,共7页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解剖生理特点 病因 电生理特点 心电特点
下载PDF
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 被引量:23
6
作者 杨晓华 马丽雅 +1 位作者 盛巧 张云霞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4期267-268,共2页
目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为了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方法对有胸闷、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安静状态心电图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行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67例早期复... 目的早期复极综合征在临床上易误诊及漏诊,为了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的诊断方法。方法对有胸闷、心悸、头晕、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安静状态心电图正常、无明确器质性心血管病史的患者,进行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67例早期复极综合征,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出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心电图特点。结论24h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监测是诊断早期复极综合征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诊断 动态心电 导联 监测 器质性 心电特点 胸闷 心前区 正常
下载PDF
血管痉挛性心绞痛国际诊断标准要点评述 被引量:15
7
作者 沈玉祥 曾定尹 赵普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1期1041-1043,共3页
自1959年美国学者Prinzmetal等[1]首次报道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引起,多在清晨静息条件下发作,且发作时具有一过性ST段抬高心电图特点的心绞痛被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俗称P... 自1959年美国学者Prinzmetal等[1]首次报道心绞痛由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artery spasm,CAS)引起,多在清晨静息条件下发作,且发作时具有一过性ST段抬高心电图特点的心绞痛被命名为“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俗称Prinzmetal angina)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CAS不仅可引起血管痉挛性心绞痛(vasospastic angina,VSA)(我国学者称为冠状动脉痉挛性心绞痛),还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晕厥、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病症(我国学者通称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痉挛 变异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ANGINA 心电特点 心律失常 晕厥 ARTERY
原文传递
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梁允兰 史海波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7期883-884,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5例,结合临床以不同靶病变分组,探讨与体表心电图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靶病变为左前降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V4-V6导... 目的探讨冠心病三支病变心电图特点与冠脉造影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125例,结合临床以不同靶病变分组,探讨与体表心电图病变部位的相关性。结果靶病变为左前降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V4-V6导联(P〈0.05),靶病变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则心电图的ST段改变更多见于Ⅱ、Ⅲ、aVF导联(P〈0.05)。结论即使在冠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临床广泛应用的今天,体表心电图对于靶病变的判断仍然有其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特点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扭转机制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绍祥 祁国荣 +3 位作者 刘品发 边惠萍 朱芳一 陈惠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70-672,共3页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s,TdP)于1966年由法国学者Dessertenne首先描述.其心电图特点包括:基础心律QT间期延长,U波明显,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由长间歇后舒张早期室早诱发,心率多在160~280次/min,QRS波宽大畸形...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 points,TdP)于1966年由法国学者Dessertenne首先描述.其心电图特点包括:基础心律QT间期延长,U波明显,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常由长间歇后舒张早期室早诱发,心率多在160~280次/min,QRS波宽大畸形,振幅不一,围绕基线不断扭转其主波方向,每5 ~ 20个心动周期转向反向.目前认为,其发生机理与折返有关,在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增大的基础上因早后除极(EAD)而诱发.常见病因为长QT间期综合征、严重心肌缺血或心肌病变、使用延长心肌复极药物及电解质紊乱等,为自身及临床因素共同决定.但对其扭转机制,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结合心肌电生理及心电图形成原理,探讨其发生扭转的可能机制,加深对该心电现象的理解和认识,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长QT间期综合征 跨壁复极离散度 心电特点 QT间期延长 心肌病变 电解质紊乱 心肌电生理
原文传递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变化特点(附22例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马淑英 魏留臣 +2 位作者 王春兰 栾桂芹 吕金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21期1803-1804,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心电图变化:窦性心动过速18例(81.8%),右束传导支阻滞8例(36.4%),SⅠ〉0.1mV...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患者心电图的变化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收治的2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2~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入院时心电图变化:窦性心动过速18例(81.8%),右束传导支阻滞8例(36.4%),SⅠ〉0.1mV、SⅠQⅢTⅢ、QⅢ、TⅢ分别为15、14、17、10例(68.2%、63.6%、77.3%、45.5%)。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V1~V6全部倒置2例(9.1%),V1~V4倒置8例(36.4%),V1~V2倒置12例(54.5%),伴有ST段压低7例(31.8%);溶栓20~48h后心动过速明显缓解15例(68.2%),右束支阻滞消失5例(22.7%)。肢体导联出现SI变浅,QⅢ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9例(40.9%)。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加深10例(45.5%);2~4周后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均消失,2例(9.1%)仍电轴右偏(〉+90°)。胸前导联的T波直立数增加,ST段回到基线。肢体导联QⅢ进一步减小或消失,TⅢ倒置变浅或直立。胸前V1~V6导联T波均有不同程度的变浅或直立。结论心电图有助于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但急性肺栓塞心时电图变化多端,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加以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心电描记术 心电特点
下载PDF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11
11
作者 白萍 章文杰 蔡军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心电特点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特殊类型 冠心病 表现 异常 特点分析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心电图P电轴垂直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维浩 曹惠芳 朱惠莉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4,共3页
心电图是一项基本的心脏检查技术,用于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已有40余年历史,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价值的认识则较少.虽然心电图技术诞生以来就有学者总结了慢性肺疾病的心电图特点[1-6],如肺型P波、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 心电图是一项基本的心脏检查技术,用于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已有40余年历史,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价值的认识则较少.虽然心电图技术诞生以来就有学者总结了慢性肺疾病的心电图特点[1-6],如肺型P波、右心房扩大、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SⅠSⅡSⅢ模式、心律失常等,但大多仍与肺源性心脏病有关,而对慢阻肺的敏感性和(或)特异性欠佳.多年以来国外有研究发现与慢阻肺/肺气肿相关性最好的心电图指标是额面P电轴垂直化[7-14],甚至可以作为慢阻肺的独立筛查指标,但国内对这个问题一直缺乏关注.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是肺功能检查[15],但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普及率还很低[16],如果便捷、无创、广泛普及的心电图可以作为慢阻肺的筛查手段,无疑对我国现阶段的慢阻肺诊治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P电轴垂直化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心电特点 电轴右偏 肺源性心脏病 右束支传导阻滞 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 慢性肺疾病
原文传递
急性肺栓塞 被引量:10
13
作者 潘殿柱 刘仁光 朱明星 《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26-328,共3页
急性肺栓塞是呼吸科常见的疑难急症,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是急性肺栓塞重要的常规检查手段。本次教学查房通过对急性肺栓塞患者临床心电图对照分析,探讨其心电图特点。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 临床心电 实验室检查 心电特点 疑难急症 临床表现 检查手段 教学查房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38例心电图特点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春华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9年第2期90-91,共2页
关键词 早期复极综合征 临床分析 心电特点 心电图变异 心脏急症 临床资料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孕妇ST-T改变的心电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则林 《心电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75-275,277,共2页
为适应妊娠期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出现的心脏功能生理变化,近年来日益受到临床重视。本文通过对妊娠期ST—T改变的观察,探讨其心电图特点。
关键词 心电图特征 ST 孕妇 动力学改变 心电特点 生理变化 心脏功能 妊娠期
下载PDF
根据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2导联心电图特点发现冠状动脉开口变异 被引量:7
16
作者 乐音 刘娟 +3 位作者 佟子川 李强 张建军 魏妤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5年第5期88-90,共3页
1病例简介〈br〉 患者,男,59岁,主因“突发胸痛4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40分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106/64mmHg,脉搏70次/分钟... 1病例简介〈br〉 患者,男,59岁,主因“突发胸痛40分钟”入院。患者于入院40分钟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前区闷痛,伴大汗、头晕,症状持续不缓解。既往有冠心病家族史,无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病史。查体:血压106/64mmHg,脉搏70次/分钟,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钟,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心率65次/分钟,右束支传导阻滞, STⅡ、Ⅲ、aVF、V3~ V5压低0.2~0.6mV, ST aVR 抬高0.3mV,ST aVL抬高0.1mV,ST V1~V2抬高0.6~0.9mV,ST V3~V6T波高尖。入院后10余分钟患者突发意识丧失,心电监测提示室颤,予电除颤后恢复窦性心律,患者意识恢复,随即推入导管室,急诊行冠脉造影(图2)示右冠状动脉( RCA)优势型,LM远端100%闭塞, RCA 近段80%局限狭窄, RCA 中段50%~70%弥散性狭窄, RCA 远段50%节段狭窄,前向血流 TIMI-3级;RCA 向左冠状动脉发出侧支,侧支血流1级。考虑梗死相关血管为LM,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支持下于LM远端至LAD近段病变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1枚,后复查造影示LM-LAD恢复血流达TIMI-3级,但未发现回旋支( LCX)。术后收入CCU病房,予以抗栓、调脂等治疗,患者未再发作胸闷、胸痛,心功能相对平稳,监测肝肾功能无异常,术后第3日停用 IABP 后血压可维持于90~100/60~65 mmHg左右,复查心电图(图3)示窦性心律,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4、aVL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V1~V6、Ⅰ、aVL 导联 T 波倒置。患者病情逐渐稳定,于术后第18日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特点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右冠状动脉 12导联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AVL导联 变异
下载PDF
起源于二尖瓣环的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体表心电图特点及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劲林 苏晞 +4 位作者 韩宏伟 李振 唐成 蒋萍 程光辉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0-52,共3页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或室性早搏(室早)主要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和左心室中后间隔部位,新近发现部分特发性室速还可以起源于二尖瓣环附近,本文报道14例特发性室速的心电图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心电特点 室性早搏 二尖瓣环 特发性室速 体表 右心室流出道
原文传递
心电图对肥厚型心肌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兆国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2期120-121,126,共3页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国外学者报告仅8%~18%的病例心电图正常,甚至可少至3%[1]。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常与临床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平行,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就诊时因发现心电图有ST-T改变而临床误诊为冠心病,因...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很少具有正常心电图,国外学者报告仅8%~18%的病例心电图正常,甚至可少至3%[1]。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表现常与临床病变的严重程度不平行,多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就诊时因发现心电图有ST-T改变而临床误诊为冠心病,因此,认识和掌握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特点,有助于早期识别肥厚型心肌病,避免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正常心电 早期诊断价值 ST-T改变 临床误诊 心电图表现 心电特点 国外学者
下载PDF
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9
作者 朱蔚峰 孙明鉴 +1 位作者 汤佩麟 刘王明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电特点 诊断价值 AHCM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运动平板试验终止运动心率迅速下降心电图特点 被引量:6
20
作者 冯宏玲 王胜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4年第6期431-432,共2页
关键词 运动平板试验 心率 心电特点 终止 临床意义 运动后 血管 基础 资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