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笛卡尔与维特根斯坦论心理学话语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学广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现在时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存在确实性方面的不对称性,这是笛卡尔通过“我思”发现的重要心理现象。但是,对于如何理解这种不对称现象的根源,笛卡尔和维特根斯坦存在着重大分歧。笛卡尔使用知识断言形成二元论的解释,将第一人...
现在时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存在确实性方面的不对称性,这是笛卡尔通过“我思”发现的重要心理现象。但是,对于如何理解这种不对称现象的根源,笛卡尔和维特根斯坦存在着重大分歧。笛卡尔使用知识断言形成二元论的解释,将第一人称心理学话语看作我对自己心理的报道,将第三人称话语看作他通过他人外在言行的证据而间接推及的猜测。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这种知识断言解释既使第一人称话语失去了笛卡尔所宣称的要加以保障的确实性,也使对第三人称话语的理解陷入彻底的怀疑论。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心理概念的语法分析而提供了一套颠覆笛卡尔主义、揭示心理现象本性的创造性解释,他认为:现在时第一人称心理学话语是一个人心理的直接表达,具有与人类其他原始行为一样无可辩驳的确实性;现在时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则涉及将他人的外在言行与内在心理紧密关联起来的心理模式。他经由对“看作”两种用法的仔细辨析而发现了人的心理模式,彻底揭开了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中确实性和不确实性的真正根源,也深入批判了笛卡尔二元论据此产生的“名称和对象”模型,从而与心理主义和行为主义都划清了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笛卡尔
维特根斯坦
人称
心理学
话语
不对称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波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21,共9页
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步建设、成立初期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西方传统心理学作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被建制化在其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中。在这种心理学知识的...
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步建设、成立初期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西方传统心理学作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被建制化在其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中。在这种心理学知识的一般生产及其被引入国内的过程中伴随着双重心理渗透,心理学自身生产了它要研究的对象,继而该对象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不断被再生产出来。我们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心理学思想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创造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关切。这就要求我们澄清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何以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把握作为客观抽象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基于对资本主义与心理学的内在关联的客观分析从主体向度展现心理学的解放相关性,并导向其改变世界的现实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
中国
心理学
话语
体系
心理学
化
原文传递
题名
笛卡尔与维特根斯坦论心理学话语的不对称性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学广
机构
西北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维特根斯坦哲学解释史研究”(项目编号:15XZX011)。
文摘
现在时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存在确实性方面的不对称性,这是笛卡尔通过“我思”发现的重要心理现象。但是,对于如何理解这种不对称现象的根源,笛卡尔和维特根斯坦存在着重大分歧。笛卡尔使用知识断言形成二元论的解释,将第一人称心理学话语看作我对自己心理的报道,将第三人称话语看作他通过他人外在言行的证据而间接推及的猜测。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这种知识断言解释既使第一人称话语失去了笛卡尔所宣称的要加以保障的确实性,也使对第三人称话语的理解陷入彻底的怀疑论。维特根斯坦通过对心理概念的语法分析而提供了一套颠覆笛卡尔主义、揭示心理现象本性的创造性解释,他认为:现在时第一人称心理学话语是一个人心理的直接表达,具有与人类其他原始行为一样无可辩驳的确实性;现在时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则涉及将他人的外在言行与内在心理紧密关联起来的心理模式。他经由对“看作”两种用法的仔细辨析而发现了人的心理模式,彻底揭开了第三人称心理学话语中确实性和不确实性的真正根源,也深入批判了笛卡尔二元论据此产生的“名称和对象”模型,从而与心理主义和行为主义都划清了界限。
关键词
笛卡尔
维特根斯坦
人称
心理学
话语
不对称性
Keywords
Descartes
Wittgenstein
person
psychological discourse
asymmetry
分类号
B565.2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B561.5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波
机构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3-12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国外马克思主义批判心理学思潮研究"(14CZX003)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初步建设、成立初期的曲折探索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三个历史阶段。西方传统心理学作为社会生产的组成部分,被建制化在其据以再生产自身的专业化劳动分工中。在这种心理学知识的一般生产及其被引入国内的过程中伴随着双重心理渗透,心理学自身生产了它要研究的对象,继而该对象在人们的日常经验中不断被再生产出来。我们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心理学思想研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创造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关切。这就要求我们澄清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何以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而且只有对于这些条件并在这些条件之内才具有充分的适用性;运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把握作为客观抽象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基于对资本主义与心理学的内在关联的客观分析从主体向度展现心理学的解放相关性,并导向其改变世界的现实行动。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心理学
中国
心理学
话语
体系
心理学
化
分类号
B84-0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笛卡尔与维特根斯坦论心理学话语的不对称性
张学广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研究的再思考
王波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