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决定语言学习的几个因素
被引量:223
1
作者
刘润清
机构
北京外国语学院
出处
《外语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36-45,80,共11页
文摘
近二十年来,西方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对优秀学习者(good learner)的特征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大都是关于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的,也有少量关于其他学习者的。研究的起因大致有两方面。一是理论兴趣。在有关智商的研究中,常常利用学生做实验来验证智商试题的预示性和可靠性。后来又有人(如 J. B. Carroll)认为。
关键词
语言学习者
LEARNER
西方语言学
量的研究
可靠性
学习语言
智商
预示性
近二十年
心理学家
分类号
H3
[语言文字]
题名 自我效能: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
被引量:124
2
作者
吴增强
机构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9-499,483,共2页
关键词
自我信念
自我效能感
班杜拉
活动
社会学习理论
文献
能力
个体
胜任
心理学家
分类号
B842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题名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113
3
作者
江光荣
机构
华中师大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9-54,共6页
文摘
在学校心理卫生与辅导研究领域,大家很关心心理健康标准问题,光是《教育研究与实验》就陆续发表了好几篇文章。有人是出于对该问题中内在逻辑矛盾的理论敏感。
关键词
心理 健康标准研究
心理 健康状况
自我实现
研究与实验
心理 卫生
众数原则
人本主义心理学
心理 品质
心理学家
心理 机能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题名 沙盘游戏治疗的历史与理论
被引量:79
4
作者
申荷永
陈侃
高岚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
出处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文摘
沙盘游戏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影响广泛的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它起源于三代学者的努力,形成于荣格分析心理学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由于它被不同理论倾向的临床心理学家们广泛采用,随着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的成立,其本身已经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体系。在"沙盘游戏的历史与理论"一文中,作者拟对其历史与发展,理论与原则等基本的问题做系统的介绍与阐释。
关键词
游戏治疗
历史
心理 治疗
分析心理学
中国文化
心理学家
理论倾向
沙盘游戏
国际
荣格
分类号
B849
[哲学宗教—应用心理学]
G633.51
[哲学宗教—心理学]
题名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途径
被引量:71
5
作者
张会勤
机构
新乡医学院
出处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内驱力
学生学习
英语学习
高考英语
大学英语
学习动力
教学实践
教学效果
心理学家
英语成绩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题名 漫谈人类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杨治良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9-250,共2页
文摘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是进行思维、想象等高级心理活动的基础。1885年,自德国心理学家Ebbinghaus发表了第一篇记忆的实证研究报告并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以来,记忆一直都是心理学的主要研究议题。1932年,
关键词
记忆
人类
心理学家
心理 活动
遗忘曲线
实证研究
事物
人脑
分类号
B842.3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题名 认知方式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贺雯
机构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31-632,共2页
关键词
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
场依存性
认知风格
个性化
信息
心理 类型
心理学 研究
荣格
心理学家
分类号
B842.1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G442
[哲学宗教—心理学]
题名 试谈儿童的问题行为
被引量:28
8
作者
孙煜明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13-18,共6页
文摘
许多父母和教师都曾因儿童的一些行为而烦恼,如有的儿童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时候小动作不断,讲闲话,做鬼脸,下课时候哄哄闹闹,经常出乱子;有的甚至发展为逃学、说谎,欺骗等品行性问题行为。有的儿童沉默寡言,孤僻离群;有的则敏感多虑,胆怯怕事,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严重的会发展成情绪性行为……。虽然有这类行为的儿童是少数。
关键词
儿童行为
性行为
教师
问题行为
紧张状态
心理 因素
美国心理学
学习成绩不良
学校
心理学家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题名 认知的内隐理论及其分析方法
被引量:42
9
作者
朱永祥
出处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2-37,共6页
文摘
一.认知内隐理论的含义与意义根据持有者的不同,可以将认知的理论分为两类:认知的外显理论(explicit theoryof cognitive)和认知的内隐理论(implicit theory of cognitive)。前者是指心理学或其它领域的专业研究者通过实施大样本的各种认知测验和数据分析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认知结构及其发展历程的理论体系。无论是斯皮尔曼的“智力两因素理论”、吉尔福特的“
关键词
内隐理论
创造力
认知结构
心理学家
理论体系
外显
斯皮尔曼
吉尔福特
日常生活
专业研究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题名 自尊的概念与结构
被引量:35
10
作者
魏运华
机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处
《社会心理科学》
1997年第1期35-39,共5页
文摘
自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心理学家们的重视,但是,对于自尊的概念与结构,心理学家们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自尊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定义作了介绍,并对自尊与自我意识、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本文还介绍了国外关于自尊的四种典型的结构模型,即 W.James 的一维结构模型、A.WPope & S.M.McHale 的二维结构模型、R.A.Stffehagen & J.D.Burns 的三维结构模型、S.Coopersmith 的四维结构模型。
关键词
自尊
自我概念
二维结构模型
四维结构模型
自我评价
三维结构模型
自我意识
自我控制
心理学家
相关概念
分类号
B848
[哲学宗教—心理学]
题名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
被引量:43
11
作者
高晓雁
机构
南开大学
出处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43-44,共2页
文摘
问题式教学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教育学、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来的.目前,这一方法已经普遍被国际上各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训练MBA学生的重要教学手段.该模式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理论知识和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最大特点是通过学生心理认知结构的变化,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模式
学生心理
50年代
心理学家
认知结构
学习理论
引导学生
教学手段
分类号
G642.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题名 工作记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被引量:31
12
作者
郭春彦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共2页
关键词
记忆
认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家
认知活动
问题解决
神经科学
分类号
B842.3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题名 心理旋转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30
13
作者
王鹏
游旭群
刘永芳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4-1166,共3页
文摘
心理旋转是一种空间表征转换形式,也是认知心理学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心理旋转加工的大脑机能一侧化问题,阐释了心理旋转能力的个体差异性,探讨了基于心理旋转能力可塑性的提高空间智能的有效途径。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心理旋转领域的研究加以展望。
关键词
心理 旋转
空间认知
优势半球
差异性
可塑性
心理 旋转能力
个体差异性
转换形式
空间表征
心理学家
Keywords
mental rotation, spatial cognition, hemisphere of dominance, difference, plasticity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题名 孝道的心理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4
作者
张坤
张文新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摘
孝道是中国家庭文化的核心,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才开始对其进行实证研究。本研究简要论述了孝道的内涵及其社会心理学观,在综述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目前孝道的心理研究在方法及内容上的不足,指出孝道是我国心理学中丞待加强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孝道
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
家 庭文化
实证研究
心理学家
心理学 观
心理 研究
研究课题
Keywords
filial piety
psychological study
indigenous study
分类号
B823.1
[哲学宗教—伦理学]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题名 当代情绪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30
15
作者
孟昭兰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心理学报》
1985年第2期209-215,共7页
文摘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当代情绪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派别——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和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的发展。认知—评价理论主张认知评价是情绪发生的根源;动机—分化理论强调情绪对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组织作用。前者比较普遍地为心理学家所接受;后者在近十几年来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关键词
情绪理论
动机—分化理论
认知评价
评价理论
心理 活动
组织作用
理论主张
心理学家
派别
内驱力
分类号
B
[哲学宗教]
题名 关于教和学的若干个人想法
被引量:33
16
作者
卡尔.罗杰斯
洪丕熙
出处
《全球教育展望》
1984年第2期25-28,共4页
文摘
这是本书最短的一章,但是,如果以我的经验来判断,它又是最革命的一章。它产生时的境遇,对我是颇有趣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影响人的行为",哈佛大学以此为题组织讲习班,很早就邀我参加,我也早已接受。他们要求示范讲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也就是讲解我力求应用于教育的、那种以治疗原则为基础的教学。然而我觉得这要求太虚构,因此而试图在两个钟点里,帮助一群成年人提出他们自己的目的,回答他们所表露的需要,要满意,是难得的。我自己,根本不曾转过什么要作示范讲解的念头。就在那时,我按我的常规在冬令的学季上墨西哥。我在那里绘画、写作、摄影和埋头于索伦·凯尔可加德(soeren Kierkegaard)的著作。我为这个作家的真切努力折服,因他的名字而唤起的事物影响了我,我不再对之怀疑。归来的那天近了,我再也规避不了我的义务。我想到过去,在课堂上总是先提个极端个人的见解,而后试着理解和接受它在学生中激起的各色反应和情绪,以此发动有意义的讨论,往往成功。这回忆,陡然为我呈现对付我在哈佛那件任务的可能方法。这样,我就不考虑心理学家、教育家和那些小心过分的同事,只以最诚恳的态度指出我作教师(据这词在词典里的定义)和作学生的经验。我要极其朴实地指是我的体验,承认我若犯下某种错误,讨论将帮助我重新发现真理。也许这是我单方面的天真想法,但是就我的印象,我并没有准备过爆炸性的材料。总之,我想到的是:参加者是有文化的和惯于自我批评的教师,是因为对教育学上的各种讨论方法具有共同兴趣而连系在一起的。我就这样在哈佛讲习班上,他几分钟的工夫提出我在本章发挥的那个观点,接着就宣布讨论开始。我希望有所反应,但是没料到接踵而来的是一阵(口罗)嘈。情绪之强烈,给我的印象是我就参加者�
关键词
学生为中心
经验
讲习班
参加者
教学
教育学
示范讲解
教育家
心理学家
教师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题名 精神疾病病耻感的精神动力学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5
17
作者
俞峻瀚
肖泽萍
机构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出处
《上海精神医学》
2005年第6期353-355,共3页
文摘
众所周知,在全球范围内,由精神疾病所引起的歧视及病耻感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患有精神疾病的人而言,病耻感是其提高生活质量的最大障碍[1].为此,世界精神病协会(WPA)在1998年开展了"open the door"运动,希望能够引导公众重新认识精神病患者,以达到减轻病耻感和消除歧视的目的.许多精神病学家及社会心理学家也正在分析其根源,并试图寻求解决途径.本文就时下主要研究及观点做一综述.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病耻感
动力学分析
精神病患者
生活质量
心理学家
精神病学
the
歧视
分类号
R749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446.112
[医药卫生—临床医学]
题名 自我效能感及其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4
18
作者
张妍
陈福国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医学院
出处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7年第4期377-378,共2页
文摘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1977年首次提出,是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教学、心理健康、职业决策等方面都起到相当的作用。自80年代以来,国外对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相当多,其研究成果也引起了国内心理学界的广泛注意,本文将就自我效能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心理 健康
社会认知理论
心理学家
分类号
R686
[医药卫生—骨科学]
题名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33
19
作者
钟力平
出处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8年第2期70-71,共2页
文摘
强化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斯金纳提出的一种理论。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采取一定的行为作用于环境。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人们可以用这种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这就是强化理论,也叫做行为修正理论。
关键词
强化理论
斯金纳
行为主义心理学
应用
心理学家
科学家
创始人
负强化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题名 论品德的结构
被引量:24
20
作者
林崇德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57-65,共9页
文摘
一、关于品德结构的不同见解什么是品德的结构,国内外心理学家还没有统一的看法。这里,就几个主要的观点,作个概括的介绍:
关键词
品德结构
心理学家
道德行为
国内外
道德情感
道德认识
道德动机
道德意志
品德发展
品德心理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