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物依赖心理治疗的基本技术——动机强化治疗的理论与技术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敏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311-314,共4页
关键词 心理治疗模式 药物依赖 强化治疗 心理康复治疗 心理治疗流派 心理治疗方法 心理动力学治疗 脱毒治疗
原文传递
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对边缘性人格障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小舟 施琪嘉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4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对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择B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15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还给予心理动力学治疗。应用...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法,对心理动力学取向和药物治疗边缘型人格障碍(BPD)的疗效和预后进行比较。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择BPD患者3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各15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还给予心理动力学治疗。应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的边缘分量表在治疗前、治疗后、治疗结束后3月和治疗结束后6月进行问卷施测,评估2组疗效和预后。结果:治疗后、治疗后3月及6月,联合治疗组的边缘症状评分低于药物治疗组,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使用心理动力学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的治疗方法更适合治疗BPD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性人格障碍 心理动力学治疗 药物治疗 随机对照实验 疗效比较
下载PDF
心理动力学治疗在精神科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韩丽娟 李晓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53-354,共2页
本文进一步证实了心理动力学治疗的有效性,并探讨如何进行更科学的心理动力学治疗效果研究及过程研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建议。
关键词 心理动力学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心理动力性治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意念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吴煊茹 黄佳佳 +1 位作者 潘益晓 叶鑫武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10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动力性治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低频rTM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动力性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心理动力性治疗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青少年抑郁症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行低频rTMS,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动力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障碍、抑郁情况、神经功能及自杀意念。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夜醒次数、睡眠抵触、睡眠潜伏期及总睡眠时间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72、5.70、18.68、19.44,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11、12.55、18.54、3.79、16.58、4.47、3.83,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总应答数、正确应答数、完成分类数均高于对照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8、-10.02、-8.07、4.66、6.01,P均<0.05);观察组干预后Beck自杀意念、Beck自杀倾向、Beck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89、3.82、5.55,P均<0.05)。结论心理动力性治疗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降低青少年抑郁症的自杀意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力学治疗 青少年抑郁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自杀意念 影响机制
下载PDF
焦虑障碍心理治疗疗效的循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契维 肖泽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10期43-45,共3页
焦虑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社交焦虑等。针对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治疗选择,一部分已被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其中有相对充分研究支持其疗效的有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 焦虑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社交焦虑等。针对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治疗选择,一部分已被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其中有相对充分研究支持其疗效的有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另外一些疗法的研究也正在探索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障碍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下载PDF
中国的“身体沟通”和躯体症状障碍:一个文化和性别视角下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Ulrich Sollmann 李闻天 +1 位作者 王浩杰 吉莉 《心理学通讯》 2019年第2期132-142,共11页
传统医疗支援服务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上收效甚微。这些患者经历着越注意身体的痛感越感到难受的恶性循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负面解释导致自身形成关注于身体(身体形象,强化患者的自我意识/... 传统医疗支援服务在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和躯体症状障碍(somatic symptom disorder,SSD)上收效甚微。这些患者经历着越注意身体的痛感越感到难受的恶性循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负面解释导致自身形成关注于身体(身体形象,强化患者的自我意识/自我观察)的“担忧型认知风格”,导致身体感觉不适与过度唤醒。身体心理治疗(body-psychotherapy)可能是处理这种障碍和综合征的一种方法。该文论述了身体心理治疗这种创造性工作的概念,定义了其基本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展示了一种支持患者熟悉身体的自我体验的实用方法:如何建立基本的联结(关系),以及控制恶性循环。该文以某次在工作坊中与中国患者合作的一天经历为例,运用临床观察和分析,从文化差异及性别差异视角进行分析,提示心理治疗和心身医学需要更多地关注到这些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心理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 心理动力学治疗 性别视角
下载PDF
部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动力学干预 被引量:3
7
作者 孟文峰 蔡红霞 +3 位作者 汤泉 郑新红 焦翠 王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9年第4期481-484,共4页
目的:研究心理动力学干预对部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部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动力学治疗。于入组时、第13周末,采用明尼苏... 目的:研究心理动力学干预对部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部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干预,实验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动力学治疗。于入组时、第13周末,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发现,经过13周的心理动力学干预,除癔病外,其余因子均存在显著的干预主效应(F=2.816~135.344,P<0.05);抑郁、心理变态偏离、男性女性化、妄想、精神分裂、躁狂、社会内向因子存在显著的时间主效应(F=6.368~153.036,P<0.05),同时除躁狂和社会内向外,其余因子存在显著的干预因素和时间因素的交互作用(F=5.326~108.163,P<0.05)。结论:心理动力学治疗,有助于完善部队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心理动力学治疗 效果评估 人格特征
下载PDF
心理障碍的常用 心理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杜亚松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860-864,共5页
关键词 团体治疗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个别心理治疗 心理动力学治疗 心理障碍 心理治疗
下载PDF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陈启豹 杜经纶 +3 位作者 曹栋 谢世平 李强 廖祥慧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02-404,共3页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每周1次,持续24周;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每周1次,持续24周;15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每2-4周1次、持续24周的健康教育。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RI-C)以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两组患者入组前及随访结束时评估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24周后,研究组(n=7)IRI-C评分(55.79±12.18)较基线值(38.39±5.89)显著改善(P〈0.001),PSP评分(65.47±6.24)较基线值(53.18±5.26)有显著改善(P〈0.001)。随访24周后,对照组(n=7)IRI-C评分(45.16±10.29)较基线值(39.18±4.58)无显著改善(P=0.07),PSP评分(59.39±5.86)较基线值(54.21±5.12)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有助于提高共情能力及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共情 社会功能
下载PDF
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启豹 杜经纶 +3 位作者 曹栋 谢世平 李强 廖祥慧 《精神医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4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共随访24周。两组在入... 目的观察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对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将14例首发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例,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共随访24周。两组在入组前以及随访结束时,均进行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估。结果随访结束后,研究组的情感迟钝(N1)、情感交流障碍(N3)、抽象思维困难(N5)、交谈缺乏自发性和流畅性(N6)、刻板思维(N7)项目评分及PANSS阴性症状总分较基线时显著降低(P<0.05)。随访结束后,对照组情感迟钝(N1)、抽象思维困难(N5)项目评分均较基线时降低(P<0.05)。随访结束后,研究组情感迟钝(N1)项目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长程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下载PDF
心理动力学心理治疗适宜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家平 张小远 《医学与哲学(B)》 2018年第4期79-83,共5页
心理治疗适宜性关注的是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心理治疗,以及适合接受何种心理治疗方法的问题。对患者治疗适宜性的评估一是为患者选择药物或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预测患者接受某种心理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治疗师更有针对性... 心理治疗适宜性关注的是患者是否适合接受心理治疗,以及适合接受何种心理治疗方法的问题。对患者治疗适宜性的评估一是为患者选择药物或心理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预测患者接受某种心理治疗方法后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治疗师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疗计划,最终增进治疗效果;三是有利于促进心理治疗中单个流派"包治百病"到各个流派"专病专治"的规范化转变。本文对心理动力学流派治疗适宜性的研究概况、主要结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为中国心理治疗与咨询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适宜性 心理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