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文化与民主法治关系论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屈永华 《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理论根据大致有四种 :西学中源论、民族性的延续论、心物论和本土资源论。这四种学说不仅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混淆了人们的视线。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首先必须跳出文化争论的误... 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必须以传统文化为依托的理论根据大致有四种 :西学中源论、民族性的延续论、心物论和本土资源论。这四种学说不仅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更为严重的是混淆了人们的视线。中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首先必须跳出文化争论的误区 ,并以制度架构为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主法治建设 中国 民族性 物论
原文传递
王阳明心物论的生态伦理意蕴
2
作者 吴先伍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25-130,共6页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 王阳明讲心外无物,人们误以为王阳明是以主观来起灭天地,这不利于人们遵守自然规律。实际上,“物”在王阳明哲学中具有存在物和行为物之分:行为物与人的意识密切相关;存在物独立自存,不受意识影响。存在物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发展,自然事物作为存在物,也是有规律的,我们对于它们要“勿忘勿助”。即使存在物变为行为物,我们也要在格物致知中正心诚意,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天理,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对推动生态保护、建构生态伦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物论 外无物 勿忘勿助 格物致知 生态伦理
下载PDF
陆王心学心物论
3
作者 刘泽亮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86-88,共3页
陆王心学心物论刘泽亮陆王心物论从哲学史来说,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哲学论争,不论中酉,演变到后来都集中到黑格尔所谓“哲学的三项”,即“逻辑理念、自然界和精神”。这三项在宋明时期则表述为“气”“心”“理”。因... 陆王心学心物论刘泽亮陆王心物论从哲学史来说,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的哲学论争,不论中酉,演变到后来都集中到黑格尔所谓“哲学的三项”,即“逻辑理念、自然界和精神”。这三项在宋明时期则表述为“气”“心”“理”。因此,心物之辩也就成为突出的问题。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认识论 外无物 陆王 即是宇宙 “物” 致良知 “诚”
下载PDF
贺麟“新心学”思想理论基础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孜 《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48-50,共3页
新心学的文化哲学理论基础,即心物平行论、直觉体验论和自然的知行合一论。贺麟的理论体系既是儒家思想内在理论的现代性发展,又是兼采中西,特别是融会陆王心学与新黑格尔主义而自成一家之言的结果。
关键词 “新学”思想 贺麟 文化哲学 物论 直觉体验 儒学 圣哲精神
下载PDF
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探新 被引量:1
5
作者 车文博 丁建略 李慧斯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63,共4页
心身论与心物论是哲学与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涉及心理本质的重要理论问题。遵照思想历史线索,对中世纪阿拉伯心身论与心物论进行深入探析。研究该议题,有助于把握古今中外心身论和心物论的内在历史逻辑。
关键词 中世纪 阿拉伯 身论 物论
下载PDF
传统“心物论”的理论建树及其践行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任遂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81,共6页
传统"心物论"认为,"物"是情的诱发体及媒介体,居于基础的、优先的地位;而"心"是美感兴会以至艺术创作的中调器,按美的规律将物象加以裁剪、选择。艺术境界的生成与艺术作品的提炼,在心与物的主客互渗中... 传统"心物论"认为,"物"是情的诱发体及媒介体,居于基础的、优先的地位;而"心"是美感兴会以至艺术创作的中调器,按美的规律将物象加以裁剪、选择。艺术境界的生成与艺术作品的提炼,在心与物的主客互渗中完成。这种互渗理论,有利于说明审美活动的生理化育目的、心理愉悦目的及社会协调目的。传统的心物论具有指导创作践行的功能,体现在扩大认识广度、加强体验深度、提高取象灵度、获得表现力度等几个方面。它可启发现代艺术超越高技术背景下"虚拟空间"的局限,起到补偏救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主客互渗 践行意义
下载PDF
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的王学特质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毓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5-71,共7页
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是在试图融合朱王的理论构建目标下的儒学的阳明式展开,是王学在近代历史、思想背景下新的发展。马一浮沿用王阳明的思路融合朱学思想成份,建立以王学化的"天理"为中心的本体论,提出基于王学心物论基础的... 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是在试图融合朱王的理论构建目标下的儒学的阳明式展开,是王学在近代历史、思想背景下新的发展。马一浮沿用王阳明的思路融合朱学思想成份,建立以王学化的"天理"为中心的本体论,提出基于王学心物论基础的新心物论,并以"主敬"为手段确立以"致良知"为根本目标的修养理论。从思想史的角度考察马一浮儒学思想体系,可见其承上启下的思想地位,研究马一浮的新王学思想体系有助于理解整个现代新儒家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王学 本体论 物论 工夫论
下载PDF
基于心物论的良愿前置教育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史余强 《学园》 2015年第25期1-3,共3页
心物论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研究心物论的心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贴合学生实际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对良愿前置教育的初步探索,促成学生“心中之物大小次序”的合理排序,用最适合学生本... 心物论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理论之一,研究心物论的心理与客观事物的关系,有助于指导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贴合学生实际的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即对良愿前置教育的初步探索,促成学生“心中之物大小次序”的合理排序,用最适合学生本人的“心中之物”来指导、引导学生的行为,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目的——学生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论 中之物大小次序 良愿前置教育 学生发展
原文传递
从汉字演化史论汉字创造对文艺创作心物论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洪娟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100,共9页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 中国汉字从创造到演变都没有脱离“象”之“意”,在汉字的演化史中,形成了稳定而鲜明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以文字为基础的文艺创作也不断被这种思维方式所作用,特别是文艺创作“心物”论。文艺创作“心物”论注重心对物之感、意随象而生,这与文字创造的观物取象、以象生意的思维方式一脉相承。同时,心物相感之象在继承汉字创造之象时,又进行了艺术化的创造和发展,虽保持着形象性、具体性,但它不力求反映具体事物的原貌,而是在情感化和审美化方面进行了一种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字演化 文艺创作 物论
下载PDF
心的澄明与物的超越——马一浮心物论思想述评
10
作者 许宁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0-83,共4页
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对传统心性学说的会通与圆融,力图消解内在的理论紧张;通过对心物的疏释和心外无物、与物同体的诠解,为其六艺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传统心性思想的现代转化具有创造性的贡献。
关键词 马一浮 物论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梁启超的心物论哲学思想
11
作者 刘世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86-88,共3页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不但在心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对于佛学极为崇信。其心物论包括"镜者心造"论、"非唯"论与"心物合一"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研究梁启超的心物论有助于把握其全...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不但在心学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对于佛学极为崇信。其心物论包括"镜者心造"论、"非唯"论与"心物合一"论,是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涵。研究梁启超的心物论有助于把握其全部思想的核心与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物论 佛学 镜者
下载PDF
“离物无心,离心无物”--方以智心物论研究
12
作者 陈德明 《理论界》 2016年第4期43-48,共6页
心物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话题。明末著名思想家方以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心物论,形成了心物论的一个经典表达。本文通过对方以智早年心物思想,探讨"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思想来... 心物关系,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话题。明末著名思想家方以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心物论,形成了心物论的一个经典表达。本文通过对方以智早年心物思想,探讨"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思想来源;通过"物"对"心"的规定性与"心"对"物"的确定性,分析"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哲学指向;通过与荀子、王阳明等人心物思想的比较,谈论"离物无心,离心无物"的哲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以智 物论 《东西均》
原文传递
《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述评
13
作者 蔡世昌 《哲学门》 2002年第1期220-228,共9页
本文通过对陈来著《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一书的介绍,从文化观、形上学、心物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和冯友兰论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等方面评价了作者在现代新儒家哲学研究方面的特识和学术贡献。认为本书对建设21世纪中国哲学具... 本文通过对陈来著《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一书的介绍,从文化观、形上学、心物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和冯友兰论中国哲学中的情感问题等方面评价了作者在现代新儒家哲学研究方面的特识和学术贡献。认为本书对建设21世纪中国哲学具有以下四点启示:(1)以多元文化主义的立场消解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中与西的紧张;(2)解构“哲学”概念理解上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发展起一种多元化的广义的哲学概念;(3)处理好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道德性与现代性的冲突;(4)处理好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认同与创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哲学 文化观 形上学 物论 境界论
原文传递
佛教心理学的基本范畴
14
作者 燕国材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93-99,共7页
佛教是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其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佛教心理学思想也十分丰富。佛教心理学的八对基本范畴,即属于基本观点的有心身论与心物论,认识心理—知虑论与知行论,意向心理—情欲论与思行论,个性心理—性习论与智能论,阐述佛... 佛教是世界主要的宗教之一。其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佛教心理学思想也十分丰富。佛教心理学的八对基本范畴,即属于基本观点的有心身论与心物论,认识心理—知虑论与知行论,意向心理—情欲论与思行论,个性心理—性习论与智能论,阐述佛教心理学的八对范畴各自的性质及其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佛教理学 八对基本范畴 身论 物论
下载PDF
从《〈伦理学原理〉批注》看毛泽东早期辩证法思想
15
作者 孙全胜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3期26-29,共4页
毛泽东批注的《伦理学原理》,是研究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他以批注的形式对辩证法做出了生动、精彩、独到的见解,这些批注,透露了毛泽东成熟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从毛泽东后来的一贯行为方式和... 毛泽东批注的《伦理学原理》,是研究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的珍贵资料。在《〈伦理学原理〉批注》中,他以批注的形式对辩证法做出了生动、精彩、独到的见解,这些批注,透露了毛泽东成熟时期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从毛泽东后来的一贯行为方式和思维定式看,这些早年就已形成的辩证法观念伴随了他的一生。结合新的实际,深入研究毛泽东早期辩证法思想,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早期思想,是有启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伦理学原理》 早期辩证法 二元物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