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物感说”中的“心物对应结构”——兼及古代文学中“反面物感”的实践情况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逸文
《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物感说”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物交感效应”与“心物对应结构”分别是“物感说”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内核。“心物对应结构”旨在建立起一种以“季节情感”为中心的情景关系。在“心物对应结构”的规约下,古代诗文...
“物感说”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物交感效应”与“心物对应结构”分别是“物感说”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内核。“心物对应结构”旨在建立起一种以“季节情感”为中心的情景关系。在“心物对应结构”的规约下,古代诗文呈现出“正面物感”与“反面物感”两种样貌。然而,“心物对应结构”并不稳定,文学创作的过程其实分为审美情感获得的隐性创作与审美情感唤起的显性创作两个阶段,“物感说”试图以后者涵盖前者,这使得“反面物感”的文学实践成为可能。入唐之后,“兴象说”与“意境说”逐渐取代“物感说”成为指导新型文学创作的理论,并在美学理想层面构建出更为丰富的心物关系,导致“心物对应结构”的解体与“反面物感”的大量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说
心物
对应
结构
反面物感
兴象说
意境说
原文传递
题名
论“物感说”中的“心物对应结构”——兼及古代文学中“反面物感”的实践情况
被引量:
1
1
作者
张逸文
机构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23年第6期56-66,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文心雕龙》汇释及百年‘龙学’学案”(项目编号:17ZDA253)阶段性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明德青年学者计划”项目“中国古代文论基本观念研究——以其内在问题及当代意义为中心”(项目编号:13XNJ038)阶段性成果。
文摘
“物感说”对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心物交感效应”与“心物对应结构”分别是“物感说”的哲学基础与理论内核。“心物对应结构”旨在建立起一种以“季节情感”为中心的情景关系。在“心物对应结构”的规约下,古代诗文呈现出“正面物感”与“反面物感”两种样貌。然而,“心物对应结构”并不稳定,文学创作的过程其实分为审美情感获得的隐性创作与审美情感唤起的显性创作两个阶段,“物感说”试图以后者涵盖前者,这使得“反面物感”的文学实践成为可能。入唐之后,“兴象说”与“意境说”逐渐取代“物感说”成为指导新型文学创作的理论,并在美学理想层面构建出更为丰富的心物关系,导致“心物对应结构”的解体与“反面物感”的大量出现。
关键词
物感说
心物
对应
结构
反面物感
兴象说
意境说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物感说”中的“心物对应结构”——兼及古代文学中“反面物感”的实践情况
张逸文
《文艺评论》
CSSCI
202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