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5篇文章
< 1 2 7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9
1
作者 杨胜利 何秉贤 +3 位作者 何作云 张华 何学兰 张伟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做Lo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 (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ACS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测定ACS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做Logis 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ACS患者血清CRP浓度〔(18.5 0± 2 3.98)mg/L(SE 2 .5 1,n =91)〕显著高于对照组〔(3.89± 7.14 )mg/L(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 (AMI)急性期患者CRP浓度〔(18.6 5± 2 4 .12 )mg/L〕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CRP浓度〔(17.95± 2 4 .10 )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 (SAP)CRP浓度〔(3.94± 7.5 0 )mg/L〕、AMI患者恢复期〔(5 .93± 13.0 7)mg/L〕和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4 .5 7± 8.2 7)mg/L〕(均P <0 .0 1) ;SAP患者、AMI患者恢复期和OMI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ACS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OR =1.6 5 ) ,故CRP是ACS一种潜在决定因子。结论 血清CRP浓度升高与ACS有极大的相关性 ,并提出CRP是ACS的一种新的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综合征 血清 C-反应蛋白 浓度 危险因子 不稳定型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胺碘酮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粉鱼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4期569-570,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对心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若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Ⅲ-Ⅳ级、室性早搏≥12次/h、左室射血分数〈0.34、年龄〉60岁患者属于猝死高危患者。因此...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对心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若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Ⅲ-Ⅳ级、室性早搏≥12次/h、左室射血分数〈0.34、年龄〉60岁患者属于猝死高危患者。因此在心力衰竭的条件下滥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会导致病情的快速恶化,而胺碘酮适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且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功能 患者治疗效果 抗心律失常药物 射血分数 心源性猝死 早搏 药物治疗 窦房阻滞 扩张型心肌病
下载PDF
1294例心源性猝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亢登峰 李晓英 王英元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病因、发生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294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结果1294例中792例诱因明确,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以精神刺激、活动及劳累、便秘或排便、饱餐、睡眠、饮酒等多见,占9... 目的 探讨心源性猝死的诱因、病因、发生规律及发病机制。方法 利用Excel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1294例心源性猝死案例资料。结果1294例中792例诱因明确,心源性猝死的诱因以精神刺激、活动及劳累、便秘或排便、饱餐、睡眠、饮酒等多见,占93.55%:对1169例病因分析结果为冠心病(65.53%)、风湿性心脏病(8.90%)、心肌炎(6.16%)、心肌病(4.87%)、肺心病(3.51%)、高血压性心脏病(1.80%)为心源性猝死的6大死因,占90.77%。对800例死亡时间段明确的病例分析显示06:00~12:00时粹死的发生率为44.50%,高于其他时段。结论心源性猝死的法医学鉴定除要进行详细的尸体解剖外,还要对死者的相关资料如基础疾病、诱因、年龄、死亡时间等进行分析,这样不仅有助于得出正确的鉴定结论,还可为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法医病理学 法医学鉴定
下载PDF
自主神经系统与心律失常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志华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2期83-88,共6页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自主神经系统 致命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临床经验 机制研究 实验动物 临床医师 电生理
下载PDF
高质量心肺复苏:探索与挑战 被引量:33
5
作者 吴黎明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642-645,共4页
心源性猝死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极高.当院外心搏骤停(OHCA)发生时,即刻与熟练的反应及救治,可在生与死、痊愈与衰竭之间产生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质量 院外心搏骤停 心源性猝死 世界范围 病死率 发生率
原文传递
高校内发生运动猝死的原因调查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30
6
作者 冯大志 沈雁飞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93-96,共4页
目的:了解近期高校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病因,从而提高对猝死发生的预防及应对水平。方法:利用资料搜集、实例调查等方法,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大一新生... 目的:了解近期高校体育运动中猝死现象的发生情况,并深入探讨其病因,从而提高对猝死发生的预防及应对水平。方法:利用资料搜集、实例调查等方法,对1991-2011年多所高校69名运动性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发现大一新生(19岁)猝死比率最高(55.07%),男女猝死比率为6.67:1,长跑猝死为各项运动猝死之首(46.38%),猝死的原因以心源性猝死为主(63.78%)。结论:对多所高校大学生猝死案例进行了调查及取证,且仔细分析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猝死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具体、合理、系统的相关预防与监控措施,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猝死 心源性猝死 大学生 病因 预防措施
原文传递
C-反应蛋白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 被引量:27
7
作者 杨胜利 何秉贤 +3 位作者 何作云 张华 何学兰 张伟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72-177,共6页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 (即非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正常体检人群 )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 )患者血清C 反应蛋白(CR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 (即非急性冠脉综合征 ,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陈旧性心肌梗死和正常体检人群 )比较 ,探讨CRP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一种危险因子。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血清CRP浓度 ,同时检测冠心病的常见危险因子并与CRP一起作Lo 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浓度 [18 5 0mg/L± 2 3 98mg/L (SE 2 5 1,n =91) ]显著高于对照组 [3 89mg/L± 7 14mg/L (SE 0 5 1,n =194 ) ](P <0 0 1)。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CRP浓度 (18 6 5mg/L± 2 4 12mg/L)和不稳定性心绞痛CRP浓度 (17 95mg/L±2 4 10mg/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稳定性心绞痛CRP浓度 (3 94± 7 5 0mg/L) (P <0 0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 (5 93mg/L± 13 0 7mg/L) (P <0 0 1)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 (4 5 7mg/L± 8 2 7mg/L) (P <0 0 1)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恢复期和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之间CRP浓度无差别 (P >0 0 5 )并与正常人群比较无显著性差别 (P >0 0 5 )。③每增加CRP 5mg/L ,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增加到近 2倍 (用Logistic回归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冠脉综合征 危险因子 不稳定心绞痛 心肌梗死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中国AED布局与投放专家共识 被引量:28
8
作者 吕传柱 +4 位作者 张华 陈松 刘笑然 田国刚 颜时姣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3-819,共7页
1背景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早期表现常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1].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2].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及时抢救非常重要,抢救时... 1背景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由于各种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早期表现常无典型性,患者突然出现心脏骤停等表现[1].据报道,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约为54.4万[2].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及时抢救非常重要,抢救时间每延迟1 min,其生存率会降低7%~10%[3].而心脏骤停多发生在院外的公共场所,其高发地点主要有公共运动场所、交通枢纽(如机场、火车站、地铁站)、大型购物中心和工厂等.因此,院外心脏骤停(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OHCA)的抢救对于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维护全民健康非常重要.2015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提出的生存链中强调,早期呼救、早期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早期进行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除颤等急救措施对提高OHCA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研究表明,在1 min内实施CPR,3~5 min进行AED除颤,可使心脏骤停患者生存率达到50%~70%[4].由此可见,早期对OHCA患者进行除颤,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美国心脏协会 抢救时间 心脏骤停 全民健康 大型购物中心 运动场所 心肺复苏
下载PDF
J波综合征专家上海共识:概念与认知的更新 被引量:25
9
作者 Charles Antzelevitch 严干新 +17 位作者 Michael J.Ackerman Martin Borggrefe Domenico Corrado 郭继鸿(审核) Ihor Gussak Can Hasdemir Minoru Horie Heikki Huikuri 马长生 Hiroshi Morita Gi-Byoung Nam Frederic Sacher Wataru Shimizu Sami Viskin Arthur A.M.Wilde 刘霄燕(译) 揭起强(译) 吴林(审核)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61-179,共19页
序言 J波综合征(J wave syndromes,JW Ss),包括Brugada综合征(BrS)和早复极综合征(ERS)。有关Br S,在2000年和2004年分别举行了BrS的国际专家共识会议;有关ERS,直到2013年才在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里做出了针对ERS的指... 序言 J波综合征(J wave syndromes,JW Ss),包括Brugada综合征(BrS)和早复极综合征(ERS)。有关Br S,在2000年和2004年分别举行了BrS的国际专家共识会议;有关ERS,直到2013年才在原发性遗传性心律失常专家共识里做出了针对ERS的指导意见。在2015年4月,心脏节律协会(HRS)、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和亚洲太平洋心脏节律协会(APHRS)的主要专家成员组成的工作组聚集在中国上海,审查了有关JWSs的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J波 BRUGADA综合征 早复极综合征 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遗传心律失常综合征
原文传递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少霞 《中外医疗》 2013年第20期100-101,共2页
目的该研究主要就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病因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心内科2010年3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60例院内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他们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导致老... 目的该研究主要就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SCD)的临床病因展开分析探讨。方法将该院心内科2010年3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60例院内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他们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所有导致老年患者出现SCD的临床病因中,13.3%为高血压心脏病、6.7%为风湿性心脏病、40%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塞(AMI)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6.7%、33.3%。在该研究的患者中,有60%的患者存在合并心力衰竭(HF)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心脏骤停检测发现,有16.7%的患者存在死室性心动过速的情况,46.7%的患者存在心室颤动的情况。结论导致心内科老年患者出现SCD的主要原因有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基础性心脏病等合并症,对于存在HF、UAP以及AMI的心内科老年患者而言,必须对引发SCD的危险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还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强化对患者进行监管的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科 老年患者 临床病因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从心源性猝死谈建立家庭自助急救体系 被引量:24
11
作者 王立祥 郑静晨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7-458,共2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我国约为6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从目击者发现SCD患者到专业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平均时间为9min...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系指心脏原因所致的突然死亡。美国每年大约有30-40万人死于SCD,占猝死总人数的89%,我国约为65%,并有逐年上升趋势。资料显示,从目击者发现SCD患者到专业急救人员赶赴现场平均时间为9min,而SCD患者只有在4min内得到及时的心肺复苏(CPR)才有望生还;由于专业急救半径过长,将使大部分患者因得不到早期救治而死亡。英美等国每年心源性猝死80%发生于家中,因其民众CPR普及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急救体系 家庭 突然死亡 DEATH SCD 平均时间 急救人员
下载PDF
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因素分析 被引量:23
12
作者 罗毓萍 任继刚 +1 位作者 秦雯霞 盛国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9期42-43,46,共3页
目的分析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患者致病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SCD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和临床病因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 目的分析院内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患者致病主要相关因素。方法对120例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1998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SCD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危险因素和临床病因等方面,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0例SCD老年患者中,危险因素占较大比率的为:吸烟(58.3%)、高血压(29.2%)、饮酒(30.8%)以及剧烈运动(25.8%);而导致猝死的临床病因主要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utecoronarysyndrome.ACS)(38-3%)、心肌梗死(20.8%)以及心肌病(18.3%)。结论院内SCD老年患者的病因,与患者吸烟、饮酒以及剧烈运动等日常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要关注ACS、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病等疾病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做好风险预后的评估,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老年患者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23
13
作者 杨权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61,共3页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心源性猝死 死亡 临床应用 心脏 病例报道 不明原因 丧失 表现 意识
原文传递
扩张型心肌病病因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23
14
作者 王云鹤 王洪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2期239-239,242,共2页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同时伴有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心肌病。该病是引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SCD)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心脏移植最常见原因[1]。DCM的临床疗效较差,国外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患者的5年...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一种以一侧或双侧心腔扩大,同时伴有心肌收缩功能障碍的原发性心肌病。该病是引发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SCD)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心脏移植最常见原因[1]。DCM的临床疗效较差,国外有关调查资料显示患者的5年、10年存活率分别为54%和36%[2]。而其发病原因目前仍未完全阐明,本文将结合国内外文献对DCM的病因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病因学 原发心肌病 收缩功能障碍 心源性猝死 DCM 心腔扩大 心力衰竭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5
作者 陈皓伦 白延平 王晨霞 《医学综述》 2014年第9期1603-1607,共5页
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心源性猝死(SCD)而死亡。冠状动脉疾病一直是SCD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急性心肌缺血、结构性心脏缺陷、异常冠状动脉、原发性心肌病、基因变异以及室性... 心血管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以上。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心源性猝死(SCD)而死亡。冠状动脉疾病一直是SCD重要的危险因素。另外,急性心肌缺血、结构性心脏缺陷、异常冠状动脉、原发性心肌病、基因变异以及室性心律失常也是导致SCD的重要原因。考虑SCD已成为当代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挑战,该文旨在为SC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流行病学及病因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因素 心源性猝死 流行病学 病因学
下载PDF
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22
16
作者 廖彦昭 陈子奇 张焕基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8年第1期82-84,共3页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作为一种通过电击来抢救和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便携式设备,已被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公共除颤项目仍在探索当中。相关培训普及率逐渐提高,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目前AED发...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作为一种通过电击来抢救和治疗致命性心律失常的便携式设备,已被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但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公共除颤项目仍在探索当中。相关培训普及率逐渐提高,相关法规政策相继出台。目前AED发展方向主要围绕检测传感、精密机械、信息技术、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领域发展。AED在我国刚起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应用仍有很大进步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自动体外除颤仪 综述 心源性猝死 公众场所除颤
原文传递
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曹志鹏 徐承阳 +6 位作者 宋健 薛驰 刘添翼 刘逸凡 关朗 张天懿 朱宝利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糖尿病性心肌病作为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人们发现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近些年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研究,人们已经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被广泛研究... 糖尿病性心肌病作为糖尿病所引起的并发症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首次被人们发现以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近些年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研究,人们已经对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表现和发病机制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本文综述了被广泛研究的几种可能导致糖尿病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并概述了糖尿病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及相关的法医学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发病机制 法医病理学 心源性猝死 综述
原文传递
大鼠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心肌缺血时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16
18
作者 明媚 孟祥志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68-71,共4页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方法 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变化。方法 按Selye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方法,观察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H-FABP在心肌细胞和血浆中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 心肌缺血15min时,缺血区心肌即可出现H-FABP缺失,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失的范围扩大,程度加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心肌缺血15min时,血浆H-FABP含量在心肌缺血15min时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血浆含量逐渐上升,4h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心肌缺血后不同时间段心肌细胞胞浆内和血浆中的H-FABP含量变化呈现一定规律性,可望成为诊断早期心肌缺血所致的心源性猝死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肌缺血 Selyre法 心源性猝死
下载PDF
联合NT-proBNP与QRS波群时限预测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发生风险 被引量:22
19
作者 杨凤春 李丹 +1 位作者 孙雪莲 车晶晶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4期1538-1541,共4页
目的 分析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QRS波群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NT-pro... 目的 分析联合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QRS波群时限对慢性心力衰竭致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10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患者血浆NT-proBNP和QRS波群时限。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患者血浆NT-pro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记录患者终点事件,并比较存活者、心源性猝死者及非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BNP和QRS波群时限的差异;比较不同血浆NT-proBNP和QRS波群时限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 106例患者中,NYHA分级Ⅱ级者27例,Ⅲ级者49例,Ⅳ级者30例;NYHA分级Ⅱ、Ⅲ、Ⅳ级的患者NT-proBNP分别为(489.76±95.13)pg/ml、(1 712.75±119.85)pg/ml、(2 935.06±139.55)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101.95±20.85)ms、(109.98±24.76)ms、(126.98±25.96)ms。NYHA分级为Ⅳ级组血浆NT-pro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Ⅱ、Ⅲ级者明显升高( P <0.05);NYHA分级为Ⅲ级血浆NT-proBNP的水平较Ⅱ级者明显升高( P <0.05)。106例患者中,存活79例,死亡27例(包括心源性猝死11例,非心源性猝死16例);存活、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患者NT-proBNP分别为(384.87±79.98)pg/ml、(810.87±123.21)pg/ml、(2 432.09±236.87)pg/ml,QRS波群时限分别为(387.65±94.24)ms、(424.87±89.77)ms、(835.87±99.94)ms。心源性猝死者血浆NT-proBNP的水平和QRS波群时限较非心源性猝死者、存活者明显升高( P <0.05)。106例患者中,47例NT-proBNP<900 pg/ml,59例NT-proBNP≥900 pg/ml;血浆NT-proBNP≥900 pg/ml者死亡率(37.29%)和心源性猝死率(16.95%)较NT-proBNP<900 pg/ml者(10.64%、2.13%)明显升高( P <0.05)。106例患者中,66例QRS波群时限<120 ms,40例QRS波群时限≥120 ms;QRS波群时限≥120 ms者死亡率(40.00%)和心源性猝死率(22.50%)较QRS波群时限<120 ms者(16.67%、3.03%)明显升高( P <0.05)。结论 血浆NT-proBNP、QRS波群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诱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源性猝死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 QRS波群
下载PDF
心源性猝死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许海霞 任开涵 《浙江预防医学》 2010年第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原因分 非正常死亡 中老年人 器质疾病 非人为因素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