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载太虚三解 被引量:5
1
作者 丁为祥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53,共10页
太虚是张载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理学的发展中 ,它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诠释 ,从而也就形成了“形上道体”、“空间”与“气”三种不同的涵义。这三种不同涵义虽由对张载太虚的诠释而形成 ,但其所表现的却首先是诠释者的不同视角 ,是... 太虚是张载哲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在理学的发展中 ,它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诠释 ,从而也就形成了“形上道体”、“空间”与“气”三种不同的涵义。这三种不同涵义虽由对张载太虚的诠释而形成 ,但其所表现的却首先是诠释者的不同视角 ,是理学由理本论向心本论和气本论的递进与过渡。所以 ,太虚涵义的三解 ,正是理学的发展及其探索重心不断嬗递的产物和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太虚 诠释 本论 本论 本论
原文传递
默识与体认——熊十力的直觉理论述评 被引量:6
2
作者 高瑞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6-114,共9页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 熊十力以心本论为前提。从批判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和过份依赖分析技术的缺陷出发,强调要把握真实的存在,必须注重具有整体性、能达到能所合一的直觉方法。与深层心理学把直觉理解为本能、冲动的路数不同,熊十力所理解的直觉是超越理智的高级精神现象;与传统“顿悟”论强调的瞬时性、天启式直觉不同,熊十力反对割断直觉与经验及逻辑思维的关联,注意到“思辨后的直觉”。不过,熊十力最重视的直觉,不是知识的直觉(包括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直觉),而是善的直觉;不是如何达到“思辨后的直觉”,而是直觉所得之德性如何在实践中展现为德行。沿着“性修不二”的理路,熊十力的良心论表现为直觉论与经验论的某种调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唯识论》 熊十力 直觉 默识 体认 本论 经验 逻辑思维 思辨 哲学
下载PDF
吕祖谦的心学及其对浙东学术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王锟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9-105,共7页
吕祖谦大唱经史实学,然又重视心性之学。他在"万物一体"宇宙观的基础上,主张世界"皆吾心之发见"从而挺立"心本论",并强调"天机"和"良知良能"的能动性而高扬主体意识,进而"求心... 吕祖谦大唱经史实学,然又重视心性之学。他在"万物一体"宇宙观的基础上,主张世界"皆吾心之发见"从而挺立"心本论",并强调"天机"和"良知良能"的能动性而高扬主体意识,进而"求心性于经史之间",建立了心学史观之雏形,形成了大致前后一贯、又颇有特色的心学体系。吕祖谦心学虽没有陆王那样高明精粹,却避免了陆王极度唯心论之弊,对浙东学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祖谦 本论 天机 学史观 浙东学术
原文传递
“须道尊身尊,才是至善”——论王艮的“尊身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姚文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14,共6页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宗祖王艮提出的“尊身论”是其中的一个关节点,此论是其“格物论”的延伸,包含了尊身、修身、安身、爱... 宋明理学从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再到泰州学派的演化,在哲学上表现为从“理本论”到“心本论”再到“身本论”的逻辑发展。泰州学派的宗祖王艮提出的“尊身论”是其中的一个关节点,此论是其“格物论”的延伸,包含了尊身、修身、安身、爱身、敬身、保身等要义,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彰明了身之为本,家国天下之为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目标系于人之一身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艮 尊身论 格物论 本论 本论 本论
下载PDF
唐君毅对陆王心学的继承与超越——评唐君毅的心本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史炳军 赵茂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46-52,共7页
心本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基础 ,而陆王心学则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 :心体存在之发现 ;心体超越之证明 ;心境关系之展开。唐君毅以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改造传统儒学心性论 ,使得他的心本论超越了陆王心学 ,具有... 心本论是唐君毅哲学思想的基础 ,而陆王心学则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他的心本论有三个重要环节 :心体存在之发现 ;心体超越之证明 ;心境关系之展开。唐君毅以现代心理学和西方哲学改造传统儒学心性论 ,使得他的心本论超越了陆王心学 ,具有明显的现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陆王 本论 体超越 继承 体存在
下载PDF
论胡宏的哲学思想——湖湘学派学术思想发微 被引量:1
6
作者 朱汉民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60-65,共6页
一 性本论——独特的本体论诠释 胡宏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命题作出了新的本体论诠释,提出了“性为大体”的本体论,使得湖湘学派有别于天(理)本论的程朱学派,也有别于心本论的陆王学派。 在先秦,“性”即人性,... 一 性本论——独特的本体论诠释 胡宏哲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命题作出了新的本体论诠释,提出了“性为大体”的本体论,使得湖湘学派有别于天(理)本论的程朱学派,也有别于心本论的陆王学派。 在先秦,“性”即人性,具体说来,有的指人的自然属性(荀子),有的指人的社会属性(孟子),从而奠定了从自然和社会两个方面探讨人性的基本理论模式。宋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宏 本论 本论 知言 湖湘学派 工夫论 伦理主体 本体论诠释 道德律
下载PDF
程颐天理论之建构及与佛学之关联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静 《浙江学刊》 CSSCI 2000年第3期32-35,,75,,共5页
佛学的炽盛促成了程颐天理论的出台。佛学为程早年的“二本”框架、心本论及贯其一生的理本论的营造提供了丰厚的形式资源。程颐的天理论即是程用抽象继承法承继佛学思辩形式重构儒家伦理的产物。
关键词 程颐 天理论 本论 本论 华严宗
下载PDF
杨简心学新论 被引量:3
8
作者 何静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4,共6页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 杨简继承并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克服了其中的理本论留存,从而建构了彻底的心本论;他提倡毋意,反对程朱格物致知的方法论。同时他启发影响了包括"四句教"和《大学问》在内的阳明心学之心本论和工夫论的形成。可以说杨简心学简约高洁,杨简是陆王心学之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简 本论 毋意 陆九渊 王阳明
下载PDF
汉代经学视域中的文艺本源论
9
作者 郭明浩 《中国美学研究》 2022年第2期73-88,共16页
经学是汉代文艺理论孕育与发展的温床,汉儒关于文艺本源的认知亦多从经学化出。在先秦“诗言志”说的基础上,汉代经生对“志”为诗之本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但也进行了道德化限定与政治性规范。受性情论影响的“情本论”,虽然注意到... 经学是汉代文艺理论孕育与发展的温床,汉儒关于文艺本源的认知亦多从经学化出。在先秦“诗言志”说的基础上,汉代经生对“志”为诗之本源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论述,但也进行了道德化限定与政治性规范。受性情论影响的“情本论”,虽然注意到“情”之于诗乐的发生学意义,但同样被纳入政治伦理范围,纬书中的诗含“情”则具有神秘化倾向。汉儒已然认识到人心之动生诗乐,但经学论述中的“心”非个体心理活动,而是受政治钳制与伦理调控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经学 文艺本源 本论 本论 本论
原文传递
宋明美学思潮的嬗变以及王艮“身本论”美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曙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11期39-41,共3页
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变的实质是"理本论"向"心本论"过渡,陆王心学向王艮"尊身论"转变的实质是"心本论"向"身本论"过渡。王艮主张以"身"为本,形而上的"道"与形... 程朱理学向陆王心学转变的实质是"理本论"向"心本论"过渡,陆王心学向王艮"尊身论"转变的实质是"心本论"向"身本论"过渡。王艮主张以"身"为本,形而上的"道"与形而下的"身"可以合而为一。符合人欲的活动内含着天然自有之理,体现着天然自有之理的作用。这样,只要是人的天性所固有,都是值得肯定的。这一推论无疑为"性理"问题的进一步阐释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为泰州学派日后思想启蒙的进一步深化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论 本论 本论
下载PDF
“事在人为”说“心”“事”——读杨国荣教授《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若干思考
11
作者 彭国翔 《哲学分析》 CSSCI 2022年第4期17-29,196,共14页
在阅读杨国荣教授近著《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基础上,受该书启发并作为对该书的回应,本文试图进一步思考该书涉及的两个基本的本体论问题:在“心”与“事”二者之间,“人之所以为人”更应当由何者来界定在“心”与“事”二者之中,何者... 在阅读杨国荣教授近著《人与世界:以事观之》的基础上,受该书启发并作为对该书的回应,本文试图进一步思考该书涉及的两个基本的本体论问题:在“心”与“事”二者之间,“人之所以为人”更应当由何者来界定在“心”与“事”二者之中,何者应更为优先较之杨国荣教授在该书中显示的“事本论”的立场,本文对这两个问题的反省可以视为一种“心本论”的立场。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本文不仅更为肯定“心本论”的本体论立场,更以具体的论证指出了为什么这样一种“心本论”的立场更为合理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 本论 “事本论
下载PDF
从“心本论”到“仁本论”——“仁本论”超越“心本论”的可能与必然
12
作者 雷达 《唐都学刊》 2022年第4期39-46,共8页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本体”主要有“气本论”“理本论”“心本论”三种观点。就“心”而言,其在先秦儒学中存在“人心”与“天心”两种诠释路向。宋明时期,“心”历经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诸儒,至王阳明最终完成其本体化进程,实现... 中国哲学史上,关于“本体”主要有“气本论”“理本论”“心本论”三种观点。就“心”而言,其在先秦儒学中存在“人心”与“天心”两种诠释路向。宋明时期,“心”历经张载、二程、朱熹、陆九渊诸儒,至王阳明最终完成其本体化进程,实现先秦儒学中两条进路的统一。在此过程中,“心”与“理”“气”存有复杂而纠缠的关系,其中的理论张力预示着在本体论上有所开新的契机。从“心”走向本体化的整条线索看,“仁”可贯穿“气”“理”“心”,具有超越上述三者而成为本体的可能与必然。“仁本论”作为一种新的本体论形态凸显了中国哲学的伦理特性,在现代哲学场域中,其理应成为一开放系统,在与西方哲学的对话中不断丰富自身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论 本论
下载PDF
聂双江心体观探究——以《幽居答述》为中心
13
作者 钟彩钧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7-24,共8页
《幽居答述》是聂双江在狱中对戴伯常的答书。他从德与知、精气神的关系,以及自谦与自慊、天与心等方面对各种心性、道德概念的定义、修养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方面拓展了良知说的本体论面相,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的心本论的特征。
关键词 聂双江 《幽居答述》 本论
下载PDF
从性本论到心本论:薛瑄心性本体论的理论契机
14
作者 龚瑞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1-16,共6页
薛瑄的心性本体论是以“性”“心”为本体而展开的,这是他在继承儒家心性之学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性”和“心”进行的深入论述。这种心性本体论自宇宙间天地万物生成的性本体转变到以“心”为中心的心本体,在性本论向心本论的... 薛瑄的心性本体论是以“性”“心”为本体而展开的,这是他在继承儒家心性之学的基础上,从本体论的角度对“性”和“心”进行的深入论述。这种心性本体论自宇宙间天地万物生成的性本体转变到以“心”为中心的心本体,在性本论向心本论的转变中实现了“性”向“心”的延伸,以及性向心的流注和心对性的存有,使性有了向心转变的可能,从而赋予本体论以主体性,为心性本体论奠定了理论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论 本论 性本体论
下载PDF
宋明理学诗学会通研究的学理基础、存在问题与研究策略
15
作者 王培友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2022年第2期94-97,共4页
宋明理学诗学会通研究之“理学”,指的是以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学派(理本论),以陆九渊、王阳明等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心本论),以张载、王廷相等为代表的气学学派(气本论),以胡宏、张栻等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性本论),以及... 宋明理学诗学会通研究之“理学”,指的是以周敦颐、程颐、朱熹等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学派(理本论),以陆九渊、王阳明等为代表的心学学派(心本论),以张载、王廷相等为代表的气学学派(气本论),以胡宏、张栻等为代表的湖湘学派(性本论),以及邵雍象数学、司马光涑学、叶适永嘉学等理学“旁支”学派的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湘学派 陆九渊 王廷相 本论 本论 张栻 宋明理学 叶适
下载PDF
陆九渊之“理学”——兼论“心学”话语对陆学的遮蔽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瑛 周炽成 《宜宾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1-46,共6页
在通常的观点中,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常被并称之。但这种认识下的陆学遮蔽了象山对理的重视,掩盖了他以理限制心的真相。事实上,陆学确为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 在通常的观点中,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陆王心学"常被并称之。但这种认识下的陆学遮蔽了象山对理的重视,掩盖了他以理限制心的真相。事实上,陆学确为理学。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简单二分有问题,而理本论、气本论、心本论的三分也有问题。"主观唯心主义"与"心本论"有一脉相承之处,但仅以此脉络推说陆学,是很难说得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九渊 理学 本论
下载PDF
个体自由的形而上思考——评熊十力的心本论
17
作者 史炳军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熊十力 本论 现代新儒学 唯识 个体自由 形而上 哲学家 难题 中国现代 中国文化
下载PDF
论湛甘泉的自得之学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89-95,159,共7页
湛甘泉的自得之学即是湛甘泉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体悟,其主要内容是:提出心具认识义、主宰义,更是万物的存在根据;主张含纳万物一体、孔颜之乐、廓然大公和无累无滞的境界论,强调只要随处体认天理,到处都有孔颜之乐;倡导随处体认天理... 湛甘泉的自得之学即是湛甘泉对天道心性义理的独特体悟,其主要内容是:提出心具认识义、主宰义,更是万物的存在根据;主张含纳万物一体、孔颜之乐、廓然大公和无累无滞的境界论,强调只要随处体认天理,到处都有孔颜之乐;倡导随处体认天理的工夫论,主张通过勿忘勿助(敬)的方法求得心体之中正,从而使天理自然呈现;宣讲中道,认为中就是使无和有、形上和形下、动和静、知和行等范畴结合得恰到好处,试图以中道救治有失偏颇的学风;倡扬合一之学,力图合一体用、本末、知行、动静、内外、心事、诸种修养工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论 境界论 工夫论 中道 合一之学
下载PDF
王阳明的自然观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剑平 杨兴升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7-81,共5页
王阳明"心即理"的心本论、"心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万物一体"的万物秩序三者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自然观。其心本论将天理归于人心,确立了"心"在天地万物中的根本地位,也... 王阳明"心即理"的心本论、"心生万物"的心物关系和"万物一体"的万物秩序三者内在的逻辑性和统一性,充分体现了王阳明的自然观。其心本论将天理归于人心,确立了"心"在天地万物中的根本地位,也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地位;其"心生万物"的观点,反映了一种心物合一的存在主义本体论,也体现了意识与对象合一的某种现象学意义上的认识论,并非简单的唯心主义;其"万物一体"的论述,阐述了人与自然万物的整体性,也反映了王阳明的宇宙观、社会理想及其修身之道和价值追求,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些构成了王阳明自然观的主要内容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自然观 本论 生万物 万物一体
原文传递
论理学(续)
20
作者 赵纪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1-8,共8页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 第六章概念或名词第一节概念之起源及构成吾人曾谓概念生于判断,此义屠孝实氏亦甚主张,故屠氏曾云:“不独概念为判断之结果,即在简单之表象活动,其实已不无判断存乎其中,盖表象出于知觉,而知觉及今昔经验相结合而生意义之意识活动也,是吾人之心,苟能静如止水,而毫不动念则已。动则未有能与判断相离者,概念所以出之判断,谓之原始判断,原始判断者,比较表象之同异,而有所辨别之意识活动也,例如马类之中,有白、有黑、有大、有小、有肥、有瘠、有训、有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活动 相互关系 抽象概念 外延 具体概念 涵蕴 经验概念 起源 相互作用 本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