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
李丽芬
戴有鼎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1997 |
20
|
|
2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与体表心电图研究 |
杜林燕
黄织春
|
《内蒙古医学杂志》
|
2009 |
18
|
|
3
|
射频消融治疗45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
温旭涛
谭海斌
杨希立
许兆延
黄欢愉
|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5
|
|
4
|
全军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
王玉堂
闫俊瑾
单兆亮
时向民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11
|
|
5
|
年龄和性别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电生理机制的预测价值 |
孙奇
马坚
姚焰
方丕华
苏晞
陈明龙
许静
杨延宗
汤宝鹏
严激
王景峰
周胜华
周玉杰
张澍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2017 |
12
|
|
6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别、年龄的差异:单中心结果 |
王婷
张树龙
臧小彪
龙广宇
江雪
常栋
尹晓盟
董颖雪
夏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2013 |
9
|
|
7
|
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发生机制研究 |
范影
黄织春
|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
2008 |
8
|
|
8
|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4)如何进一步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 |
马坚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
|
|
9
|
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途径的鉴别作用 |
王蒙
陈良华
宋尚明
刘同宝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
|
|
10
|
伪r′v_1、S_(ⅡⅢaVF)波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诊断价值(摘要) |
夏豪
黄从新
陈芳
施冰
|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
1998 |
7
|
|
11
|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 |
刘安全
李科民
孙红军
梅廷方
|
《医学信息》
|
2012 |
7
|
|
12
|
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道定位作用 |
柳梅
黄从新
|
《实用医学杂志》
CAS
|
2006 |
7
|
|
13
|
重谈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
蒋文平
|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
2016 |
6
|
|
14
|
无症状预激综合征的再思考——来自美国儿科和先天性电生理协会/美国心律协会专家共识的提示 |
张萍
|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15
|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分析 |
王朝亮
曹佑德
陈光瑞
倪代梅
吴永全
|
《中国医药导刊》
|
2011 |
5
|
|
16
|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
王竟靖
王学忠
沙勇
贾绍斌
杨震
何儒华
郭维娜
|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
2014 |
5
|
|
17
|
157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析 |
章艳萍
张传林
王家宁
|
《山西医药杂志》
CAS
|
2016 |
6
|
|
18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
吕学军
刘洋
|
《社区医学杂志》
|
2008 |
2
|
|
19
|
48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回顾分析 |
付华
胡宏德
杨庆
崔凯军
初宁
姜建
|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20
|
avR导联假性r波或粗顿和ST段抬高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中的价值 |
孙晓光
谢晓红
施有为
周昌清
|
《安徽医学》
|
2015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