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丽芬 戴有鼎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7年第1期16-21,共6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治疗10年的结果。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36%),房性心律失常52例(4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长期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对124例药物治疗无效的或致命性心律失常患者用胺碘酮治疗10年的结果。其中,室性心律失常45例(36%),房性心律失常52例(4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7例(22%)。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负荷剂量分别为600mg/日共7天和600~1200mg/日共14天,每日维持剂量分别为194±48和206±55mg。平均用药时间32±28个月,总共治疗326.3患者·年。结果:39例持续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保险统计的满意控制率(无猝死和非致命性心律失常复发)在第1年为78%,第2年71%。室上性心律失常满意控制率(持续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心室率<100bpm 伴症状明显改善,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作<1次/年)在第1、2、3年分别为73%、65%和62%。与胺碘酮有关的不良反应累积发生率为5.8/100人·年,需停药的12例(9.7%)。15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发生肝脏毒性反应,另1例发生非致命性肺纤维化。胺碘酮总的治疗成功率(心律失常满意控制且无不良反应)在第1、2、3年分别为67%、59%和53%。结论: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与大剂量用药用样有效而副作用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室上律失常 小剂量 长期治疗 律失常 致命 治疗室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患者
原文传递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与体表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杜林燕 黄织春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955-957,1022,共4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体表心电图对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体表心电图对分析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诊断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体表电图 房室结内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射频消融治疗45例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温旭涛 谭海斌 +2 位作者 杨希立 许兆延 黄欢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639-1642,共4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根据有无再发房颤分为PAF组(有房颤再发)和NPAF组(无房颤再发)。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房室旁路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旁路消融术24h后,P波时限最大、最小值及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0%,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0%。A组的多旁路较B组多(P=0.008 3)。消融前,A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前传和逆传有效不应期较B组短(P=0.039 9);消融后,A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B组长(P<0.01);术后PAF组和NPAF组比较中,PAF组的心房不应期较短,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长。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本身各向异性传导增大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年龄、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内径、心悸病史等是预测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房颤动 射频消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P波离散度
下载PDF
全军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玉堂 闫俊瑾 +1 位作者 单兆亮 时向民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汇总分析全军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了解此项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方法 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的注册登记和统计分析。两次注册时间分别... 目的 汇总分析全军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了解此项工作的现状与不足。方法 由全军心血管内科专业委员会组织进行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的注册登记和统计分析。两次注册时间分别为: 1993年1月1日至2000年12月31日和2001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结果 (1)两次注册共收到全军42家医院共14, 599例登记资料,总成功率为96. 5% (14. 092 /14 .599),复发率为2 .8% (400 /14 .092),并发症发生率为0 .5% (72 /14 .599)。(2)各类心律失常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为8344例(57 。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 4822例(33% )。(3)AVNRT及AVRT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成功率,频发室性早搏成功率显著提高。心房颤动(AF)和非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non IVT)复发率仍较高,分别为27%和21. 3%。并发症共发生72例,其中最多的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23例(31. 9% )和心包填塞19例(26 .4% )。结论 全军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工作发展迅速。加强培训,努力提高个人的技术水平,仍是将来减少复发率和控制并发症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律失常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全军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特发心动过速 完全房室传导阻滞 2002年12月 RFCA治疗 快速律失常 并发症发生率 频发室早搏 专业委员会 血管内科 2001年
原文传递
年龄和性别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电生理机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奇 马坚 +11 位作者 姚焰 方丕华 苏晞 陈明龙 许静 杨延宗 汤宝鹏 严激 王景峰 周胜华 周玉杰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来自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来自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库平台的数据,分析年龄、性别对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与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价值.本注册研究患者的入组时间为2013年4月15日至2015年11月12日.结果 对4 732例患者(45.9±15.7)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女性2 397例(50.66%);AVNRT患者2 458例(51.94%).年龄对诊断AVNR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13,面积的标准误为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判断AVNRT,年龄的OR值为1.279 6(1.231 6-1.329 6),女性的OR值为2.131 9(1.894 0-2.399 7).结论 AVRT及AVNRT患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别及年龄对PSVT具体电生理机制的诊断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年龄
原文传递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性别、年龄的差异:单中心结果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婷 张树龙 +8 位作者 臧小彪 龙广宇 江雪 常栋 尹晓盟 董颖雪 夏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3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 578例因心动过速时自觉心悸而在本院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收集1 578例因心动过速时自觉心悸而在本院经电生理检查诊断的PSV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结果①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较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更多见(58.7%vs41.3%),男性在AVRT的发病中占优势,约是女性的1.5倍。女性AVNRT更多见,约是男性的1.5倍。②AVNRT平均发病年龄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明显大于AVRT的发病年龄(P<0.001)。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平均发病年龄较隐匿性旁道介导者更小,其显著差异也不受性别的影响。③AVRT尤其是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似乎更容易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女性AVRT发病存在两个高峰时间段:12~16岁和32~44岁。男性直到16~20岁左右才形成发病高峰,之后直到56岁基本保持每个年龄阶段相似的发病例数。结论不同类型PSVT发病情况受性别、年龄影响不同。显性旁道介导的AVRT受性别和年龄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病学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结阵发心动过速 发病年龄 别差异
下载PDF
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发生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范影 黄织春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08年第S2期194-198,共5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食管心房调搏是较理想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并明确其诊断的方法,本文就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有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多由折返机制引起,食管心房调搏是较理想的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并明确其诊断的方法,本文就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及食管心房调搏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治疗及对射频消融的指导作用等方面作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食管房调搏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心脏电生理学新概念 (14)如何进一步提高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6
8
作者 马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共2页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射频导管消融 治疗 疗效
下载PDF
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折返途径的鉴别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蒙 陈良华 +1 位作者 宋尚明 刘同宝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aVL导联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作用。方法:选取2009-01至2009-11因症状性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在我院行心脏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连续病例112例,按心动过速类型分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n=60)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n=52),比较两者心电图特点。结果:AVNRT与AVRT患者在年龄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VNRT中女性患者的比例多于AVRT(55.6%和33.3%,P=0.04)。aVL切迹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发生在AVNRT的比例均大于AVRT(P均<0.001)。aVR导联ST段抬高发生在AVNRT的比例小于AVRT(P=0.0001),并且在AVRT患者中71.4%为左侧旁道。QRS电交替在AVRT和AVNRT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VL切迹和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诊断AVNRT的敏感性分别为53.3%、46.7%,42.2%,特异性分别是82.1%、84.6%、94.9%。aVL切迹诊断AVNRT的敏感性高于V1导联伪R波及下壁导联伪S波(标准心电图算法),但是三者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L切迹多发生于AVNRT并有助于AVNRT和AVRT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L切迹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伪r′v_1、S_(ⅡⅢaVF)波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诊断价值(摘要)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豪 黄从新 +1 位作者 陈芳 施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1998年第1期44-45,共2页
本组评价V1导联伪r′,Ⅰ、Ⅱ、aVF导联异常伪S波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诊断价值.共13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8例。心电图V1导联伪r′以心动过速时出现r′波,窦性心律... 本组评价V1导联伪r′,Ⅰ、Ⅱ、aVF导联异常伪S波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的诊断价值.共13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82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48例。心电图V1导联伪r′以心动过速时出现r′波,窦性心律时缺如为标准;Ⅰ、Ⅱ、aVF伪S波以心动过速时出现S波,窦性心律时缺如为标准。合并束支阻滞者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诊断价值 VF V1导联 电图 内电生理检查 束支阻滞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评价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8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安全 李科民 +1 位作者 孙红军 梅廷方 《医学信息》 2012年第12期394-395,共2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侧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6例,共有旁道48蒂,其中显性旁道25奈,隐匿性旁道23条,双旁路2例... 目的分析射频消(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侧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常规RFCA治疗PSVT患者。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46例,共有旁道48蒂,其中显性旁道25奈,隐匿性旁道23条,双旁路2例均为左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32例,均为慢-快型.予RFCA阻断慢径治疗。RFCA治疗PsVT总成功率为97.4%,1例右侧旁道消融失败,1例房室结双经路消融失败,1例房室结双经路1月后复发,复治消融成功,并发症发生率3.8%。结论采用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逮安全有效.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道定位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柳梅 黄从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观察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道定位作用。方法: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均经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证实,分析其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中有58... 目的:观察aVR导联ST段抬高对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及旁道定位作用。方法: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均经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证实,分析其心动过速发作时体表12导联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程度及持续时间。结果:120例窄QRS波心动过速中有58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aVR导联ST段抬高在AVRT发生率为67.2%,AVNRT为16.1%(P<0.05),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67.2%、83.9%和75.8%。在39例aVR导联ST段抬高的AVRT中,有28例位于左旁道,7例位于右旁道,3例位于后间隔,1例位于前间隔。aVR导联ST段抬高定位左侧旁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分别是77.8%、50.0%、71.8%和76.5%。结论:aVR导联ST段抬高有助于鉴别窄QRS波心动过速及旁道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窄QRS波 ST段抬高
下载PDF
重谈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5期377-380,共4页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泛指心率≥100次/分、QRS波时限〈120ms,节律规整的一类心律失常。其中包括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它仅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它的特征为... 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泛指心率≥100次/分、QRS波时限〈120ms,节律规整的一类心律失常。其中包括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它仅指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性心动过速(AT),它的特征为骤发骤止的SVT。心房颤动(AF)为颤动性S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治疗 QRS波时限 心动过速 房颤动 律失常
原文传递
无症状预激综合征的再思考——来自美国儿科和先天性电生理协会/美国心律协会专家共识的提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萍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88-489,共2页
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在房室之间存在着特殊附加传导通路,可形成心室预激图形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0.1%-0.3%,经常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或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因有明显症状,常常接受导管消融术... 预激综合征是由于在房室之间存在着特殊附加传导通路,可形成心室预激图形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的患病率约为0.1%-0.3%,经常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或心房颤动(房颤)的患者因有明显症状,常常接受导管消融术得以根治。近年来,随着医学体检中心电图检查的普及,更多的无症状预激综合征患者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无症状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电生理 先天 协会 美国 室上心动过速
下载PDF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朝亮 曹佑德 +2 位作者 陈光瑞 倪代梅 吴永全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7期1190-1191,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9例结果,根据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生理检查进行RFCA。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76例,总成功率97.7%,复发率3.4%,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93例,总成功率98.9%,复发率4.4%。术中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术后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1例因为并发症死亡。结论:RFCA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并发症和术者的熟练程度、消融靶点的位置、患者全身情况和解剖变异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竟靖 王学忠 +4 位作者 沙勇 贾绍斌 杨震 何儒华 郭维娜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年第10期1163-1164,共2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23例不同类型PSVT患者行RFCA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023例PSVT患者成功率为98.6%,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0例,成功率99.2%;房室折返...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1023例不同类型PSVT患者行RFCA的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023例PSVT患者成功率为98.6%,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410例,成功率99.2%;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613例,成功率97.5%;术后并发急性肺栓塞1例,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气胸4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5例。结论射频消融术具有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PSVT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术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下载PDF
157例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章艳萍 张传林 王家宁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9期2281-2283,共3页
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WCT )是指 QRS 波群时限≥0.12 s ,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1]。室速、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室内阻滞、经旁道前传的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 宽 QRS 波群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WCT )是指 QRS 波群时限≥0.12 s ,频率>100次/min的心动过速[1]。室速、室上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室内阻滞、经旁道前传的快速心律失常(包括逆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合并房性心律失常等)在体表心电图上都可以表现为 WC T ,其电生理机制、治疗和预后均不相同,迅速而准确地鉴别诊断对急诊处理、病情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应用以aVR导联及Vi/Vt比值为基础的Vereckei新四步法对157例WC T 发作时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对室速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与Brugada四步法鉴别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鉴别诊断 临床分析 Brugada四步法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12导联同步电图 室内差异传导 快速律失常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学军 刘洋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22期9-10,共2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心律,多数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简称阵发性室上速,是指连续出现3次以上的房性早搏或房室交界性早搏所组成的异常心律,多数表现为QRS波群形态正常,RR间期规则的快速心律。根据近几年的临床电生理研究:折返是阵发性室上速的最常见机制,约占阵发性室上速的95%以上,较少见的机制有自律性增高及触发激动等。依据心动过速的机制可分为:(1)窦房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3)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4)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窦房结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结内折返心动过速 阵发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阵发室上速 房室交界早搏 QRS波群形态
下载PDF
48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治疗回顾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华 胡宏德 +3 位作者 杨庆 崔凯军 初宁 姜建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9-503,共5页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0年来对4 8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显示,在本研究中,共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 092例,其中左侧房室附加束1 415例,右侧房室附加束677例,房室结折... 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10年来对4 865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情况。结果显示,在本研究中,共有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2 092例,其中左侧房室附加束1 415例,右侧房室附加束677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 773例。射频消融总成功率为99.71%、术后半年复发率为1.7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提示,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具有安全、有效、成功率高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是临床PSVT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经导管射频消融
原文传递
avR导联假性r波或粗顿和ST段抬高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晓光 谢晓红 +1 位作者 施有为 周昌清 《安徽医学》 2015年第5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究avR导联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50例,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AVRT组n=82)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组(AVNRT组n=68),观察窦性心律及室上速发作时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假... 目的探究avR导联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行射频消融的患者150例,分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AVRT组n=82)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组(AVNRT组n=68),观察窦性心律及室上速发作时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假r波或粗顿)和ST段抬高(水平型,上斜型,及下斜型)改变情况。结果与窦性心律相比,AVRT组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共5例(6.0%),AVNRT组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有50例(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AVN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72.0%、82.4%、83.1%;与窦性心律时相比,AVRT组avR导联ST段抬高的发生数为59例,AVNRT组avR导联ST段抬高的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诊断AVRT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73.5%、94.0%、91.0%。结论与窦性心律相比,avR导联假性r波或粗顿以及ST段抬高对判断PSVT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PSVT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VR导联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房室折返心动过速 ST段抬高 r波 阵发室上心动过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