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6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 被引量:48
1
作者 方立天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66-70,共5页
关键词 禅宗思想 心性 感性生活 禅修 现实生活 即心即佛 日常生活 精神境界 自我超越 《坛经》
原文传递
郭店儒家简与孟子心性论 被引量:31
2
作者 郭齐勇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9年第5期24-28,共5页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 郭店儒家简有较丰富的人性天命说的内容。人的性情,禀赋自天。神秘的天道天德是人道人性的终极根据。肯定人的情气和内在生命有为善的趋势,以情言性,即心言性,是楚简与《孟子》的相同之点。在存心养性、“仁内义外”的问题上,二者有所区别。孟子对他以前的心性论作了理论的提升和推进。理解“情”与儒家道德形上学的内在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四端七情”恰恰是天人之际的纽带。性善论既是道德理性普遍主义的提扬,又不排斥情、才、气性。在心志的引导下,道德情感可以成为道德行为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店楚简 孟子 心性
下载PDF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初探——钱穆民族文化生命史观疏论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国利 《史学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1-51,共11页
关键词 史学思想 历史本体 史学家 钱穆 历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 民族文化 心性 生命 实践
全文增补中
孟子心性论的逻辑架构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海文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1,共6页
在战国中期的人性论思潮中 ,不同于告子 ,孟子认为 ,完整的人性结构包括义理当然性之性、生物性之性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居于关键地位。通常所说的“性善论” ,实际说的就是义理当然性之性是善的。性善论也具体地展开为两个方面 :“性本... 在战国中期的人性论思潮中 ,不同于告子 ,孟子认为 ,完整的人性结构包括义理当然性之性、生物性之性两个部分 ,其中前者居于关键地位。通常所说的“性善论” ,实际说的就是义理当然性之性是善的。性善论也具体地展开为两个方面 :“性本善”涉及了本体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观的根据 ;“性向善”涉及了功夫问题 ,解答了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内在主观的根据。为了进一步彰显性善论的道德激励功能 ,孟子继而原创性地开启了“以心善言性善”的基本思路 ,并揭示了“四心”与“四德”的微妙关联 ,最后把“本心”既解释为本体论的实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 性善 心性 逻辑结构
下载PDF
张载“心统性情”说的基本意涵和历史定位——在张载工夫论演变背景下的考察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乐昌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5-41,共7页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Zhangzai’s theory of effort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Zhang’s position that "heat controls temperament" is a premature product which Zhang did his research of the primary pattern of...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Zhangzai’s theory of efforts,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Zhang’s position that "heat controls temperament" is a premature product which Zhang did his research of the primary pattern of efforts during his earlier stage, because this limitation of Zhang’s position is that it signals a misunderstanding with the unclear idea, resulting at the abandonment of this position in the process of his idea formation. After Zhang’s idea being mature, He gradually elaborated and replaced his position that "heart controls temperament" with the theory of effort of "changing temperament" and "learning rites to be inner temperament" set forth in his later years. By comparison, we find that the latter is the pattern of effort with more rationality and maturity than the former. Based on the elaboration of the two parts about the elementary connotation and the historical orientation of Zhang’s theory that "heart controls tempera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author’s view with a more detail analysis mentioned abo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心统性情”说 理学 心性 人性
原文传递
道家心性论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郑开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0-86,共7页
关键词 道家 心性 自然本性 无为 知识 伦理学
原文传递
心性论——禅宗的理论要旨 被引量:12
7
作者 方立天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1995年第4期7-11,4,共6页
禅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以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禅法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广大教外人士。禅宗的禅法是奠立在什么思想原则上的?指导禅宗修持实践的理论要旨是什么?本文拟通过简要的论证,说明心性论是掸宗的理论要旨。 一 禅宗是最为... 禅宗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以形形色色、异彩纷呈的禅法吸引了众多的信徒和广大教外人士。禅宗的禅法是奠立在什么思想原则上的?指导禅宗修持实践的理论要旨是什么?本文拟通过简要的论证,说明心性论是掸宗的理论要旨。 一 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只是坐禅。禅宗又因主张“以心传心”,直传佛的心印,而称佛心宗。“以心传心”的心,指佛心,自心。意思是师父不依经论,离开语言文字直接面授子弟,以佛法大义使弟子自悟自解,这也叫做传佛心印。弟子为师父当下直接认可而得到的心印称为“正法眼藏”,即是得佛教正法。被师父直接印可的徒弟可以相承嗣法,为嗣法弟子。如此由师父传弟子,弟子传徒孙,一代一代内证传承,构成禅宗的“法脉”。禅宗的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即不依据文字,不依据经书。三论宗吉藏也有“不立文字”的说法,而“教外别传”却是唐代中期以后禅宗的特色。“教外别传”是“不立文字”说的发展,它并不是与经教完全绝缘,而是强调在传授上不依文字、言教,即另有“心印”。故禅宗又称作别传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指深究、彻见心性本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 禅宗 不立文字 禅法 慧能 即心即佛 兴盛期 以心传心 如来藏 一行三昧
原文传递
作为中国哲学关键词的“性”概念的生成及其早期论域的开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丁四新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8,共15页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其一,"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追问生命体之所以如此及在其自身之本原的问题。它是一在己的、内... "性"概念是在天命论和宇宙生成论的双重思想背景下产生出来的,它联系着"天命"和"生命体"的双方。其一,"性"概念的提出,是为了追问生命体之所以如此及在其自身之本原的问题。它是一在己的、内在的且潜在的本原和质体。其二,"性"来源于"天命",是"天命"的下落和转化,而人物禀受于己身之中。"天命"与"性"虽有位格的不同,但其实体并无二致。其三,在"天生百物,人为贵"的命题中,古人很早即认识到,人物在其天赋之"性"中已禀受了区别彼此的类本质。孟子进一步辨明此义,认为人性不同于禽兽之性,故曰人性善。其四,"性"概念正式形成于春秋末期,而将"性"同时理解为"天命"的下降、转化和赋予,这很可能是孔子的思想贡献。其五,性命论、心性论、性情论、人性善恶论和人性修养论是"性"概念的相关论域,它们产生很早。其六,郭店简《性自命出》建立了一个由天、命、性、情、心、道、教和仁、义、礼、乐等概念组成的思想系统,其意义十分重大。其七,不同的"人性"概念会影响诸子对于人性善恶的判断及其修养方法的提出。人性善恶的辩论几乎贯穿于春秋末期以来中国古代思想史。其八,子思子的"尽性"说和孟子的"尽心"说是先秦人性修养论的精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命 孔子 性命 心性 人性善恶 人性修养
原文传递
魂系东方——中国音乐艺术之精神 被引量:9
9
作者 管建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2-35,共4页
一位物理学家说:宇宙就是一种振动波。 声光、节奏、速度、情感、心理、物质时空分布的运动无不是一种振动。音乐最能体现一种振动,她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接近人的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和生存的文化根基。她最早被赋予宇宙意识。中国... 一位物理学家说:宇宙就是一种振动波。 声光、节奏、速度、情感、心理、物质时空分布的运动无不是一种振动。音乐最能体现一种振动,她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接近人的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和生存的文化根基。她最早被赋予宇宙意识。中国古代圣贤“乐者,天地之和也”,以及古希腊哲人由“音乐是数的和谐”推及宇宙的和谐,其古代音乐宇宙论思想,为中西方艺术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模型。 因此,一切艺术都倾向音乐。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艺术 艺术精神 西方音乐 音乐风格 时间结构 有机宇宙观 中国哲学 系统智慧 记谱法 心性
原文传递
性净自悟──慧能《坛经》的心性论 被引量:13
10
作者 方立天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50,共7页
关键词 《坛经》 自性 慧能 心性 自心 清净性 “本心” 自悟 自性见 真如
原文传递
人心向善与人性本善——孟子心性论的伦理诠释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永革 《中国哲学史》 1996年第4期48-53,共6页
儒家人学的理论基础是心性论,儒家心性论自孟子始具规模.孟子心性论不仅是其性善论的义理根据,而且还由此开出了宋明新儒家的心性之学.对于孟子性善论的基本含义,大体上有二种理解:其一是“人性本善论”,其二是“人性向善论”.“人性本... 儒家人学的理论基础是心性论,儒家心性论自孟子始具规模.孟子心性论不仅是其性善论的义理根据,而且还由此开出了宋明新儒家的心性之学.对于孟子性善论的基本含义,大体上有二种理解:其一是“人性本善论”,其二是“人性向善论”.“人性本善论”者的主要理据,从根本上说,在于把性善还原为心善,然后进一步把心还原为理义之心,具有道德自觉的本然之善心;“人性向善论”者虽然同样把性善还原为心,但认为善只是人心的一种倾向,性善只是心善的理想状态,而不是实然存在.由此可见,对于孟子性善论的不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人性本善 性善 心性 伦理实践 向善 存心养性 价值理想 存在 道德直觉
下载PDF
成体系的戏论:论高友工的抒情传统 被引量:14
12
作者 龚鹏程 《美育学刊》 2013年第4期51-63,共13页
高友工是陈世骧之后最重要的抒情传统论者,但我认为高先生所构造的抒情传统论,虽体系俨然,自足自适,但用在中国文学的解释上,却是一套戏论。论高友工,首先应知他不是由体类论文学。恰好相反,他是说文化或文学的某些传统倾向会影响到体... 高友工是陈世骧之后最重要的抒情传统论者,但我认为高先生所构造的抒情传统论,虽体系俨然,自足自适,但用在中国文学的解释上,却是一套戏论。论高友工,首先应知他不是由体类论文学。恰好相反,他是说文化或文学的某些传统倾向会影响到体类的发展。其次,当知高友工不是比较文学或比较文化的进路,只是一种对中国文学及文化的解释。再者,其解释,形式上采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对比分析,以确立两个理想型;内容上,对中国文化的解说则采取当代新儒家的心性论取向。高先生此说是经不起推敲的,可以从形式、理念、历史等方面来反驳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友工 抒情传统 中国文学 结构主义 心性
下载PDF
论道教心性论的哲学意蕴与理论演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亦平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57,共5页
关键词 道教 心性 哲学意蕴 演化 道家思想
原文传递
禅宗的诗学话语体系 被引量:6
14
作者 吴言生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8,共9页
The Chan thoughts system constitutes theory of mind?nature,theory of illusion and disillusion,theory of enlightenment,theory of freedom realm.Chan poetic discursive system is a poeticizing expression of it,including i... The Chan thoughts system constitutes theory of mind?nature,theory of illusion and disillusion,theory of enlightenment,theory of freedom realm.Chan poetic discursive system is a poeticizing expression of it,including image groups such as“primary face”representing mind?nature theory,image groups such as“to seek one’s image shadow while missing one’s head”or“to escape regardless of one’s own father”symbolizing one’s spiritual bafflement,image groups such as“polishing one’s mind mirror”metaphorizing a gradual approach to enlightenment and many images characterized as beyond thisness and otherness,praise and blame,life and death,intermittence and permanence,rupa(matter) and sunya(emptiness),sacred and secularity metaphorizing an instant approach to enlightenment,image groups such as“everything presenting itself perfectly”,“moon and water reflecting each other limpidly”,“to follow destiny and let things take their own course”,“accommodating and containing each other”figuring the freedom realm.A penetrating demonstr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Chan poetic discourses will lead a break?through progress in study of the philosophy,language and poem of Chan Budd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佛教 诗学话语体系 心性 自性 意象 迷悟 解脱 境界
原文传递
心性论:三教合一的义理趋向──兼谈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学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8-62,共5页
心性论:三教合一的义理趋向──兼谈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刘学智陕西师大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自汉魏以降,佛教传入,道教生长,中国文化出现儒、道、释三教(这里“儒”指儒学,不是指儒教)并存格局以后,三教之间即开始了相互作用、... 心性论:三教合一的义理趋向──兼谈心性论与当代伦理实践刘学智陕西师大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自汉魏以降,佛教传入,道教生长,中国文化出现儒、道、释三教(这里“儒”指儒学,不是指儒教)并存格局以后,三教之间即开始了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复杂历程。至唐宋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性 “三教合一” 当代伦理 三教同源 心性之学 中国文化 全真教 “心” 佛教 道德形上学
下载PDF
禅宗与中国文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任继愈 《社会科学战线》 1988年第2期81-84,共4页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在春秋战国时期,持续时间约三百年,第二个离潮在隋唐时期,持续时间约二百年。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出现文化高潮,主要原因是奴隶制解体,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即当时诸侯园之间...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有几个高潮时期。第一个高潮在春秋战国时期,持续时间约三百年,第二个离潮在隋唐时期,持续时间约二百年。春秋战国时期所以出现文化高潮,主要原因是奴隶制解体,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还有一个必要条件,即当时诸侯园之间的交往频繁,这些交往,包括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中国文化 中国哲学史 心性 印度佛教 隋唐时期 本体 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发展
原文传递
要重视对现代新儒家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方克立 《天津社会科学》 1986年第5期32-38,共7页
在当前的文化讨论中,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并有进一步发展和滋蔓的趋势。这就是复兴儒学或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的主张。“弘扬儒家学术”,“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本来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港台和海外的现代... 在当前的文化讨论中,有一种观点颇为引人注目,并有进一步发展和滋蔓的趋势。这就是复兴儒学或所谓“儒学第三期发展”的主张。“弘扬儒家学术”,“重建儒家的价值系统”,“儒学的第三期发展”,本来是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港台和海外的现代新儒家学者提出和一直坚持的口号。随着对外开放和海内外学术交流的发展,国内个别学者也接受了这个口号,并把“第三期发展”解释为儒家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结合。近年来,不少海外华裔学者先后应邀回国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心性 儒家思想 港台 心性之学 牟宗三 现代新儒学 熊十力 唯心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论韩愈的儒学文化观及其历史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世文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43,共10页
韩愈的新儒学理论 ,尽管后世有不少疵议 ,但现在人们讲新儒学史 ,大体都要追溯到韩愈。韩愈倡导的儒学文化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韩愈站在维护儒学文化主体地位的立场上 ,排诋异端 ,攘斥佛老 ,成为后世儒学革新的动因之一。其次 ,... 韩愈的新儒学理论 ,尽管后世有不少疵议 ,但现在人们讲新儒学史 ,大体都要追溯到韩愈。韩愈倡导的儒学文化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首先 ,韩愈站在维护儒学文化主体地位的立场上 ,排诋异端 ,攘斥佛老 ,成为后世儒学革新的动因之一。其次 ,韩愈对儒学基本精神的阐扬 ,以及对儒学精神传承脉络的爬梳 ,揭示了一条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 ,启迪后人。在儒学文化的各个层面中 ,韩愈突出对心性论的关注 ,开启了后世新儒学之先河。韩愈以后 ,很多新儒学家都致力于理论创造 ,发挥儒学奥旨 ,并以道统的继承人自居 ,推动儒家文化的向前发展。韩愈着重发掘儒学文化的基本精神 ,不为章句训诂之学 ,推动了儒学研究方法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新儒学 道统 心性
原文传递
叶适的德性之学及其批判精神 被引量:9
19
作者 蒙培元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5-70,共6页
Ye Shi developed a new spectrum of Confucianism and became a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ve of empirical tradition in Confucianism by challenging transcendentalism on decree and nature of Heaven held by Neo-Confucians in ... Ye Shi developed a new spectrum of Confucianism and became a significant representative of empirical tradition in Confucianism by challenging transcendentalism on decree and nature of Heaven held by Neo-Confucians in the Song Dynasty with his empirical theory of moral nature.He stressed that empirical knowledge derived from hearing and seeing had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accumul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virtues.He had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y,arguing that Confucius was a historical model of practising virtues rather than an embodiment of the decree and nature of Heaven.He explained virtues with utilitarian `rationality’by combining virtues with merits,and regarded utility as the basis of morality.Although there were some features of morality or justice in his theory,he was not a utilitarian in a strict se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适 德性学说 批判精神 儒学思想 南宋 心性 理学 心灵哲学
原文传递
王安石的礼乐论与心性论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丰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3-100,共8页
关键词 王安石 心性 北宋儒学 荆公新学 政治领域 关学 天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