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厚性心肌病36例超声检查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申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10年第9期1020-1021,共2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本病约1/3有家族史,被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死率在年轻... 肥厚型心肌病(HCM)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腔变小为特征。其中以非对称性心室间隔肥厚为主要病理类型,此外还有心肌均匀肥厚或心尖部肥厚的类型。本病约1/3有家族史,被公认为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于本病的病死率在年轻病人中比较高,且死亡常是猝发性的,故强调尽早确诊本病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肌病 检查分析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超声 肥厚肌病 室间隔肥厚 非对称性 病理类型
下载PDF
高血压心脏室间隔肥厚对左室不同部位舒张早期充盈速率的影响
2
作者 童鸿 殷平 叶萌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血压病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对左室腔内不同部位舒张早期充盈速率的影响。方法对38例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左室腔大小和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将多普勒取样容积沿同一取样线先... 目的前瞻性研究高血压病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对左室腔内不同部位舒张早期充盈速率的影响。方法对38例室间隔基底部肥厚、左室腔大小和收缩功能正常的高血压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于心尖四腔切面,将多普勒取样容积沿同一取样线先后置于二尖瓣环水平,二尖瓣开放时瓣尖水平,瓣尖下1及2cm处测取左室舒张早期充盈速率E0、E1、E2及E3,并与对照组对比。结果对照组E0、E1及E2三值接近,分别为89cm/s、90cm/s和86cm/s,E3为77cm/s,明显低于E1(P<0.05),高血压病组上述四值分别为54cm/s、62cm/s、60cm/s及61cm/s,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值(P<0.005~0.001),其中E1、E2及E3三值接近,E0明显低于E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充盈速率 室间隔肥厚 高血压
下载PDF
表面健康的飞行人员中室间隔肥厚与24h动态血压监测的相互关系
3
作者 章节 《航空军医》 1998年第6期268-268,共1页
在过去的五年里,以色列空军航空医学中心已经将超声心动图检查做为飞高性能喷气飞机的飞行人员的一项筛选试验。我们描述51例左室质量正常但室间隔肥厚的表面健康的飞行员及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关系。平均年龄与身体质量指数分别是(38&... 在过去的五年里,以色列空军航空医学中心已经将超声心动图检查做为飞高性能喷气飞机的飞行人员的一项筛选试验。我们描述51例左室质量正常但室间隔肥厚的表面健康的飞行员及其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关系。平均年龄与身体质量指数分别是(38±11)岁和(26±3)kg/m^2。17人被发现患有高血压,其定义为血压偶尔超过140/90mmHg。结果表明患高血压的飞行员组的室间隔肥厚评分(13.8比12.6,P=0.035)较高,主动脉内径较宽(35.4 mm比31.9 mm,P=0.004),平均监测日的动态收缩压(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测定 超声动描记术 室间隔肥厚
原文传递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15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谷洁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5年第4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肥厚肌病 临床分析 非特异性ST-T改变 流出道梗阻 超声动图检查 室间隔肥厚 非对称性 乳头肌 病理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