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电图Tp-Te间期、Tp-Te/QT比值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4
1
作者 曹蕊 李俊峡 +3 位作者 韩硕 曹雷 王谦 曹雪滨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3期366-368,共3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2例;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4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出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并对两组患者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间期、Tp-Te/QT比值均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Tp-Te间期、Tp-Te/QT比值增加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TP-TE间期 Tp-Te/QT比值 心室离散
下载PDF
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多 李凤杰 王红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 目的探讨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相关指标T波峰-末间期(Tp-Te)和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Tp-Te/QT)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105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及100例对照组纳入研究。记录所有入选者的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以及心率、年龄、BNP等相关临床指标。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将病例组分为低危组(NYHAⅠ-Ⅱ)及高危组(NYHAⅢ-Ⅳ),将高危组中治疗后BNP下降≥30%的患者纳入治疗有效组。分别比较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不同患者之间,以及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的差异。结果①心功能不全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均明显增加[Tp-Te(127.15±21.48)ms比(99.85±19.16)ms;Tp-Te/QT(0.33±0.05)比(0.23±0.04),P〈0.05]。②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较低危患者的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明显增大[Tp-Te(135.90±24.91)ms比(119.09±18.45)ms;Tp-Te/QT(0.37±0.07)比(0.27±0.06),P〈0.05]。③高危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Tp-Te间期未见统计学差异[(127.14±15.60)ms比(131.95±18.6)ms,P〉0.05],而Tp-Te/QT比率有所降低[(0.31±0.06)比(O.37±0.06),P〈0.0530结论Tp-Te间期及Tp-Te/QT比率可作为反映心功能不全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临床心电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功能不全 心室离散 T波峰-末间期 T波峰-末间期/QT间期比率
下载PDF
Tp-Te间期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红敏 刘丽娜 刘刚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37-39,共3页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果严重,可威胁生命。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新近发现的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的温度差及压力差学说和现代...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后果严重,可威胁生命。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Te间期)是新近发现的有助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指标,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的温度差及压力差学说和现代心电图学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学说在一定程度上可进行解释。近年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体表心电图Tp-Te间期不仅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有关,而且与心室整体复极离散有关,并且它可能更多地反映了心室总体复极离散。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是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因此Tp-Te间期可以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P-TE间期 室性心律失常 心室离散
下载PDF
奎尼丁对吡那地尔诱导的犬右心室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罗静 杨新春 +5 位作者 王乐丰 周鹏 李翠兰 王明生 高颖 王立中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9-371,共3页
目的 由吡那地尔诱导犬右心室肌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观察奎尼丁对这种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1000ms刺激周长下,记录犬右心室肌细胞不同部位(外膜下、M区、内膜下)在不同情况[正常对照、吡那地尔(2 5... 目的 由吡那地尔诱导犬右心室肌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观察奎尼丁对这种跨壁复极离散的影响。方法 应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在1000ms刺激周长下,记录犬右心室肌细胞不同部位(外膜下、M区、内膜下)在不同情况[正常对照、吡那地尔(2 5μmol/L)、吡那地尔( 2 5μmol/L) +奎尼丁(5μmol/L) ]的动作电位。结果 吡那地尔( 2 5μmol/L)在3层细胞产生“全或无”复极,使跨壁复极离散增大,动作电位时程跨壁复极离散由(48 .5±9 .2)ms升为(128. 7±13. 5)ms(P<0. 01),进一步灌注奎尼丁(5μmol/L)后,减为(54 .3±10 .8)ms(P<0. 01)。奎尼丁部分恢复动作电位2相平台,延长了被吡那地尔缩短的动作电位时程。结论 在犬右心室肌组织,奎尼丁(5μmol/L)减小了由吡那地尔造成的跨壁复极离散,维持了跨壁电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那地尔 心室离散 奎尼丁 标准玻璃微电技术 动作电位时程 心室肌细胞 方法应用 不同部位 正常对照 电稳定性 肌组织 心室
原文传递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吴晓娟 吴杰 童佳琼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63例DCM患者依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63例DCM患者依照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发生,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测定每位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即Tp-Te值,以及超声心动图LVEDD和LVEF。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LVEDD值明显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P<0.05),而LVEF值明显低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P<0.05)。Tp-Te与LVEDD显著正相关(r=0.72,P<0.01,与LVEF显著负相关(r=-0.68,P<0.01)。结论Tp-Te可能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变化,能预测DCM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评价心功能不全的预后也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性心肌病 T波峰末间期 心室离散 室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TpTe间期的改变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房莉 张建义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49-151,154,共4页
原发性高血压在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地区都是常见病、多发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心肌肥厚,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时,心肌缺血、心力衰竭、
关键词 TpTe间期 高血压 心室离散 QT间期 心律失常
下载PDF
M细胞钙电流及心室跨壁复极离散与LQTS药物治疗的研究
7
作者 李洁 《友谊医学》 2001年第4期230-235,共6页
关键词 长QT综合征 M细胞钙电流 心室离散 LQTS 药物治疗 研究
下载PDF
心室复极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及其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皎 张树龙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7年第1期47-51,共5页
心肌动作电位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规律地开放、关闭引起的。心室肌除极时间短,影响因素少,较稳定;复极时间长,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心室复极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复极过程中一些微小干扰即有可能触发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临... 心肌动作电位是由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有规律地开放、关闭引起的。心室肌除极时间短,影响因素少,较稳定;复极时间长,影响因素多,稳定性差。心室复极是心脏电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复极过程中一些微小干扰即有可能触发心律失常。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和最简便的检测心室复极不一致性的方法。常用的衡量心室复极稳定性的心电学指标有QTc间期、QTd、QT/RR斜率、Tp-Te间期、Tp-Te间期/QT、QRS-T夹角和VG等。这些指标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的风险评估,现就上述指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心室离散 心电图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指标对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整体心室复极离散变化的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丛培欣 李世军 +5 位作者 张燕 夏云龙 尹晓盟 张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10期10-12,共3页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特点及其在评价整体心室复极离散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28例(心力衰竭组)及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特点及其在评价整体心室复极离散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28例(心力衰竭组)及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WXC),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Tpe.AWC、TpeMAXC、QTd显著高于对照组[(106.31±26.34)ms比(82.724-10.01)ms,(234.05±69.75)ms比(119.15±11.55)ms,(119.17±67.62)ms比(39.74±17.0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整体心室复极离散明显增加。Tpe.AVEC及Tpe.MAXC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离散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充血性 T波峰-末间期 QT间期 心室离散
原文传递
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万建平 杨泽福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年第13期280-281,共2页
目的: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方法:将41例患者分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实行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TP-TE值(代表心室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心脏神... 目的: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方法:将41例患者分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组20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对两组患者均实行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测量TP-TE值(代表心室复极离散度)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TP-TE值与心率变异性相关性。结果: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TP-TE值同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心率变异性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并未导致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可以用心室复极离散度来鉴别交感神经损害是功能性或器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率变异性 心室离散
下载PDF
T波峰-末间期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室复极离散度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燕 夏云龙 +2 位作者 张树龙 高连君 杨延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Td),T波低平的导联除外,计算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V1导联Tpe校正值(Tpe-V1C)、V5导联Tpe校正值(Tpe-V5C)、Ⅱ导Tpe校正值(Tpe-ⅡC)。比较上述各参数在肥厚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e-AVEC(91.3±13.1)vs(2.7±10.0),P=0.026、Tpe-MAXC(154.7±31.5)vs(19.2±11.6),P=0、Tpe-ⅡC(93.6±34.1)vs(2.5±13.5),P=0.017、QTd(59.1±21.3)vs(9.7±17.0),P=0.003、Tpe-V1C(94.6±26.2)vs(7.2±21.2),P=0.382、Tpe-V5C(89.0±20.9)vs(6.9±12.7),P=0.704。肥厚型心肌病组Tpe-AVEC、Tpe-MAXC、Tpe-ⅡC、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Tpe-V1C、Tpe-V5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Tpe反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的可能性大。在Tpe测量中建议选用Tpe-AVE、Tpe-MAX和Tpe-Ⅱ,可能更适用于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室复极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峰-末间期 心室离散 肥厚型心肌病
下载PDF
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彭晓云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6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心室跨壁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病并经过M型超声心动图确定有左室肥厚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予除β受体阻滞剂以外的常规降压治疗,治疗组加比索洛尔口服治疗,2.5 mg·d-1开始,根据病情每周调整一次服药量,达到最大耐受量10 mg·d-1为止,疗程为8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心电图V2导联T波峰—末间期(T peak-end interval,Tp-e间期)和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及采用心律失常Lown分级标准评价心室跨壁离散度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Tp-e间期、QTd及室性心律失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Tp-e间期和QTd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治疗组Tp-e间期和QTd明显缩短,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结论比索洛尔可降低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的心室跨壁离散度,防治恶性心律失常,减少猝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Tp—e间期 心室离散 比索洛尔
下载PDF
不同ST段形态早复极人群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万建平 高虹 +2 位作者 杨泽福 蒋子裕 杨伟烙 《临床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ST段形态早复极人群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及心室复极离散度。方法研究对象早复极个体100例,分为ST段水平上升或下斜型下降50例和ST段上升或上斜型上升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三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 目的探讨不同ST段形态早复极人群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及心室复极离散度。方法研究对象早复极个体100例,分为ST段水平上升或下斜型下降50例和ST段上升或上斜型上升50例。正常对照组50例。三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分析HRV、DC、心室复极离散度等指标。结果 ST段水平上升或下斜型下降组患者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心率减速力下降,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加。结论 ST段水平上升或下斜型下降的早复极个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风险大,心率变异性、心率减速力及心室复极离散度等可以作为相关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心室离散
原文传递
黄杨宁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倪卫兵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1-12,共2页
为探讨黄杨宁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 ,对冠心病黄杨宁治疗患者 4 2例用药前、后和非黄杨宁治疗患者 4 2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 :①黄杨宁组用药前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 ,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显著差异 (P <... 为探讨黄杨宁与心室复极离散度 (QTd)的关系 ,对冠心病黄杨宁治疗患者 4 2例用药前、后和非黄杨宁治疗患者 4 2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发现 :①黄杨宁组用药前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 ,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显著差异 (P <0 0 1)。②黄杨宁组治疗后QTd、QTcd、QTLcd与非黄杨宁组QTd、QTcd、QTLcd组间比较 ,用黄杨宁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③非黄杨宁组治疗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果表明黄杨宁治疗后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QR间期离散 心室离散 心电图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稳心颗粒对冠心病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曹慧 蔡静俐 +1 位作者 韩淑艳 曹文侠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1期178-179,共2页
目的:为探讨稳心颗粒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稳心颗粒治疗患者46例用药前、后和非稳心颗粒治疗患者46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稳心颗粒治疗组用药前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 目的:为探讨稳心颗粒与心室复极离散度(QTd)的关系。方法:对稳心颗粒治疗患者46例用药前、后和非稳心颗粒治疗患者46例的心室复极各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1)稳心颗粒治疗组用药前后QTd、QTcd、QTLcd组内比较,用药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差异(P<0.01)(;2)稳心颗粒组治疗后QTd、QTcd、QTLcd与非稳心颗粒治疗组QTd、QTcd、QTLcd组间比较,用稳心颗粒后QT间期离散度减少,有显著差异(P<0.05)(;3)非稳心颗粒治疗组治疗前后的QTd、QTcd、QTLc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后能改善心室复极离散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心颗粒 心室离散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体表心电图、腔内单极电图与单相动作电位测定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尹德录 刘志华 +4 位作者 宋建平 惠杰 王育林 刘明 蒋文平 《心电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离散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应用左、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腔内单极电图 (UECG)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 (ECG)3种方法研究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UECG测值 (UQ_Td,33±7ms)... 目的探讨心室复极离散度测定方法的可靠性。方法对19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应用左、右心室内膜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腔内单极电图 (UECG)和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 (ECG)3种方法研究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UECG测值 (UQ_Td,33±7ms)大于MAP测值 (RTd,27±6ms ,P<0.01) ,而小于体表心电图测值 (Q_Td,38±7ms ,P<0.01) ,即Q_Td>UQ_Td>R_Td,但UQ_Td 与R_Td、UQ_Td 与Q_Td、R_Td 与Q_Td 均呈显著线性相关 (r=0.75、0.87 ,0.78 ,P均<0.01)。结论体表心电图Q_T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离散 Q-T离散 单相动作电位 腔内单电图 心电图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建平 杨泽福 +1 位作者 蒋子裕 杨伟烙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4期186-187,共2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分为3组:组1,单纯糖尿病组48例;组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50例;组3,正常对照组,50例。对各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及测量Tp-Te值,分析心率...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方法所有患者分为3组:组1,单纯糖尿病组48例;组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50例;组3,正常对照组,50例。对各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率变异性及测量Tp-Te值,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相关性。结果组1、2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降低。组1心室复极离散度较正常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2心室复极离散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单纯糖尿病患者多无心肌缺血表现,其心率变异性降低但是心室复极离散度并未增大。在心肌缺血的情况下心率变异性与心室复极离散度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机制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心室离散 心肌缺血
下载PDF
2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特点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燕 杨延宗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0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离散的指标,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例于2003~2010年入住本院的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39份体表心电图的T... 目的探讨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离散的指标,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例于2003~2010年入住本院的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39份体表心电图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Td),并计算校正后的Tp-e平均值、Tp-e最大值,以及V1、V5、Ⅱ导联的Tp-e,分别记为Tp-e-AVEC、Tp-e-MAXC、Tp-e-V1C、Tp-e-V5C、Tp-e-ⅡC。比较上述各参数在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经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Tp-e-AVEC(95.7±14.3vs82.7±10.0,P<0.05)、Tp-e-MAXC(148.5±28.8vs119.2±11.6,P<0.05)、Tp-e-IIC(90.8±19.7vs72.5±13.5,P<0.05)、QTd(53.3±19.8vs39.7±17.0,P<0.0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两组Tp-e-V1C(96.6±19.1vs87.2±21.2,P>0.05)、Tp-e-V5C(99.5±25.1vs86.9±12.7,P>0.0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较正常人明显延长,提示Tp-e可能可以作为该类患者预后评价的无创性指标之一。(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的Tp-e-AVEC、Tp-e-MAXC和Tp-e-ⅡC明显延长,而Tp-e-V1C、Tp-e-V5C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间接提示Tp-e反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的可能性大。(3)关于Tp-e测量的方法学建议选用Tp-e-AVE、Tp-e-MAX和Tp-e-Ⅱ,可能更适用于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室复极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波峰-末间期 心室离散 扩张型心肌病 心电图
下载PDF
T波复杂性比率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群 王德昭 +2 位作者 林涛 魏欣 陈步星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261-265,共5页
目的探讨T波复杂性比率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12导联Holter检查,通过对12导联心电图做主成分分析并计算T波复杂性比率。临床结... 目的探讨T波复杂性比率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行12导联Holter检查,通过对12导联心电图做主成分分析并计算T波复杂性比率。临床结果通过病历记录获得。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NSTEMI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T波复杂性比率升高是NSTEMI(OR=2.248,95%CI 1.549~3.263,P<0.001)和住院期间MACE(OR=3.037,95%CI 1.886~4.890,P<0.001)的预测因子,进行ROC分析,AUC分别为0.715和0.770。结论测量体表12导联心电图的总体T波复杂性比率可以发现和定量NSTEMI患者非局限性的心肌损伤,并给早期冠心病胸痛患者的评估带来了潜在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离散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预后
下载PDF
程序电刺激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德录 刘志华 +3 位作者 宋建平 惠杰 王育林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0年第2期79-81,共3页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了解程序电刺激 (PES)时心室复极离散度的变化 ,探讨PES诱发室性快速心律失常 (VTA)的可能机制。采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标测技术测定 1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接受PES时的心室复极离散度。结果 :S1 S1 刺激 ( 5 0 0ms)时的动作电位时程 (APD)的离散度 (APDd)与窦性心律时无明显差异 ( 34± 10msvs38± 9ms ,P >0 .0 5 )。随S1 S2 间期缩短 ,各标测点S2 的APD逐渐缩短 ,且与S1 S2 间期呈正相关 ,但激动时间 (AT)及其离散度 (ATd)、APDd、复极时间离散度 (RTd)逐渐延长 ;S1 S2 间期缩短至有效不应期 (ERP) +30ms后 ,S2 的APDd、RTd大于窦性心律及S1 S1 刺激时 (APDd :5 1± 8msvs 38± 9ms或 34± 10ms,P <0 .0 5 ;RTd :39± 10msvs2 4± 7ms,P<0 .0 5 ) ,但ATd无明显增大。心室内各点有效不应期离散度为 31± 14ms,ERP APD平均为 0 .89± 0 .0 8。认为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PES可使心室复极离散度增大 ,但不增加传导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电刺激 心室离散 单相动作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