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2例;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4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出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并对两组患者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间期、Tp-Te/QT比值均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Tp-Te间期、Tp-Te/QT比值增加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离散的指标,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例于2003~2010年入住本院的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39份体表心电图的T...目的探讨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离散的指标,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例于2003~2010年入住本院的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39份体表心电图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Td),并计算校正后的Tp-e平均值、Tp-e最大值,以及V1、V5、Ⅱ导联的Tp-e,分别记为Tp-e-AVEC、Tp-e-MAXC、Tp-e-V1C、Tp-e-V5C、Tp-e-ⅡC。比较上述各参数在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经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Tp-e-AVEC(95.7±14.3vs82.7±10.0,P<0.05)、Tp-e-MAXC(148.5±28.8vs119.2±11.6,P<0.05)、Tp-e-IIC(90.8±19.7vs72.5±13.5,P<0.05)、QTd(53.3±19.8vs39.7±17.0,P<0.0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两组Tp-e-V1C(96.6±19.1vs87.2±21.2,P>0.05)、Tp-e-V5C(99.5±25.1vs86.9±12.7,P>0.0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较正常人明显延长,提示Tp-e可能可以作为该类患者预后评价的无创性指标之一。(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的Tp-e-AVEC、Tp-e-MAXC和Tp-e-ⅡC明显延长,而Tp-e-V1C、Tp-e-V5C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间接提示Tp-e反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的可能性大。(3)关于Tp-e测量的方法学建议选用Tp-e-AVE、Tp-e-MAX和Tp-e-Ⅱ,可能更适用于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室复极离散。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Tp-Te/QT比值对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诊断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西院心电图、脑电图二室行24 h 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分为两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72例;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340例。分别测定两组患者Tp-Te间期、QT间期,计算出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并对两组患者Tp-Te间期、QTc间期及Tp-Te/QT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间期、Tp-Te/QT比值均较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明显增加(P<0.001)。结论Tp-Te间期、Tp-Te/QT比值增加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均有预测价值。
文摘[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 interval,Tpe)的特点,探讨Tpe在评价心室复极离散度中的意义。[方法]对已确诊的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21例及正常人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Td),T波低平的导联除外,计算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V1导联Tpe校正值(Tpe-V1C)、V5导联Tpe校正值(Tpe-V5C)、Ⅱ导Tpe校正值(Tpe-ⅡC)。比较上述各参数在肥厚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e-AVEC(91.3±13.1)vs(2.7±10.0),P=0.026、Tpe-MAXC(154.7±31.5)vs(19.2±11.6),P=0、Tpe-ⅡC(93.6±34.1)vs(2.5±13.5),P=0.017、QTd(59.1±21.3)vs(9.7±17.0),P=0.003、Tpe-V1C(94.6±26.2)vs(7.2±21.2),P=0.382、Tpe-V5C(89.0±20.9)vs(6.9±12.7),P=0.704。肥厚型心肌病组Tpe-AVEC、Tpe-MAXC、Tpe-ⅡC、QTd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Tpe-V1C、Tpe-V5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Tpe反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的可能性大。在Tpe测量中建议选用Tpe-AVE、Tpe-MAX和Tpe-Ⅱ,可能更适用于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室复极离散。
文摘目的探讨作为反映心室复极离散的指标,T波峰-末间期(Tpeak-Tendinterval,Tp-e)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中的特点。方法收集20例于2003~2010年入住本院的已确诊的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及正常对照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测量39份体表心电图的Tp-e和QT间期离散度(dispersion of QT interval,QTd),并计算校正后的Tp-e平均值、Tp-e最大值,以及V1、V5、Ⅱ导联的Tp-e,分别记为Tp-e-AVEC、Tp-e-MAXC、Tp-e-V1C、Tp-e-V5C、Tp-e-ⅡC。比较上述各参数在扩张型心肌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结果经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Tp-e-AVEC(95.7±14.3vs82.7±10.0,P<0.05)、Tp-e-MAXC(148.5±28.8vs119.2±11.6,P<0.05)、Tp-e-IIC(90.8±19.7vs72.5±13.5,P<0.05)、QTd(53.3±19.8vs39.7±17.0,P<0.05)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而两组Tp-e-V1C(96.6±19.1vs87.2±21.2,P>0.05)、Tp-e-V5C(99.5±25.1vs86.9±12.7,P>0.05)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扩张型心肌病患者Tp-e较正常人明显延长,提示Tp-e可能可以作为该类患者预后评价的无创性指标之一。(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扩张型心肌病组的Tp-e-AVEC、Tp-e-MAXC和Tp-e-ⅡC明显延长,而Tp-e-V1C、Tp-e-V5C在两组间未见明显差异,间接提示Tp-e反映心室整体复极离散度的可能性大。(3)关于Tp-e测量的方法学建议选用Tp-e-AVE、Tp-e-MAX和Tp-e-Ⅱ,可能更适用于评价该类患者的心室复极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