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圣杰 苏蓝 黄伟剑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8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心脏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使数以万计的患者得以获益.从单腔起搏到双腔起搏再到双心室起搏,满足不同基础疾病的需求,但真正的生理性起搏一直进步缓慢.即使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器械和技术不断改进,包括穿间隔的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左心室... 心脏起搏器在临床的应用,使数以万计的患者得以获益.从单腔起搏到双腔起搏再到双心室起搏,满足不同基础疾病的需求,但真正的生理性起搏一直进步缓慢.即使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器械和技术不断改进,包括穿间隔的左心室心内膜起搏、左心室多位点起搏,但实质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理性起搏.随着永久希氏束起搏的探索在临床开展以后,经传导束最接近生理的起搏方式才开始起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希氏-浦肯野系统 生理性起搏 心室电极导线 心室起搏 心内膜起搏 希氏束起搏 双腔起搏
原文传递
组织多普勒指导心脏再同步治疗中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 被引量:9
2
作者 孙宝贵 史浩颖 +3 位作者 金炜 汪芳 舒先红 潘翠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5年第6期418-419,共2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多数病人中,它能改善临床症状,逆转或终止慢性心脏重构.然而,仍有约20%~30%的患者起搏后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入选不合适以及左...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作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在多数病人中,它能改善临床症状,逆转或终止慢性心脏重构.然而,仍有约20%~30%的患者起搏后症状未改善甚至恶化.究其原因可能与患者入选不合适以及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恰当有关,但目前国内外对于如何指导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放置还没有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再同步治疗 组织多普勒技术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起搏电极导线 植入 临床症状 有效方法 心脏重构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途径及位置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康 吴立群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6期342-344,共3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therapy,CRT)是对左、右心室收缩或舒张不同步的患者,通过植入右心室及左心室电极达到同时起搏左、右心室,恢复心室同步收缩或舒张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心室失同步的患者,CRT可以改善左室的整体功能。有研究证实CRT可以降低心衰伴心室不同步患者的住院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室电极导线 植入途径 心室收缩 充血性心力衰竭 治疗方法 心室同步 CRT
下载PDF
起搏器植入术后心室起搏管理功能致长RR间期二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汪菁峰 宿燕岗 葛均波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4期353-355,共3页
病例1:患者男,90岁,反复头晕伴短暂意识丧失1个月,持续时间约20 s.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入院查体:神智清醒,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不肿.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病例1:患者男,90岁,反复头晕伴短暂意识丧失1个月,持续时间约20 s.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入院查体:神智清醒,血压130/7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7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明显杂音,双下肢不肿.24 h动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伴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窦性心动过缓;单个房性早搏(房早)及房室连接处早搏841次;长RR间期〉2 s 325次,其中〉3 s 9次,最长3.33 s,部分考虑为房早未下传伴继发性窦性停搏.患者符合永久起搏器植入Ⅰ类适应证,故予植入起搏器(ADD01,美国美敦力公司),分别将心室电极导线(4074-58 cm,美国美敦力公司)、心房电极导线(4574-53 cm,美国美敦力公司)植入右心室心尖部和右心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起搏器植入 长RR间期 植入术后 间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心室起搏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电极导线 美敦力公司
原文传递
无导线心脏起搏器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永乐 万征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2年第1期19-20,共2页
50年来,随着新装置的增多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电极导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感染、脱位和断裂,拔除导线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1-2]。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获益的同时,约30%患者对CRT不反应,原因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 50年来,随着新装置的增多和患者寿命的延长,电极导线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在增加,如感染、脱位和断裂,拔除导线是一项高风险的操作^[1-2]。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临床获益的同时,约30%患者对CRT不反应,原因之一是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不佳”^[3-4],并有一定的失败率和并发症^[5]。研究表明左心室心内膜起搏较心外膜起搏能减少电传导延迟,因此有更多获益^[6]。基于上述原因,无导线心脏起搏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起搏器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外膜起搏 心内膜起搏 拔除导线 并发症 发生率
原文传递
单根预成形与双钢丝技术置入心室起搏电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才义 魏璇 +3 位作者 黄从春 罗惠兰 谈维洁 吴晓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1年第3期156-158,共3页
为评价单钢丝预成形技术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操作中的价值 ,将 46例病人随机分成双钢丝交换组和单根预成形钢丝组 ,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Biotronik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双钢丝交换组 (2 4例 )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成形钢丝组 (2 2例 )... 为评价单钢丝预成形技术在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操作中的价值 ,将 46例病人随机分成双钢丝交换组和单根预成形钢丝组 ,均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置入Biotronik普通单极心室电极导线。双钢丝交换组 (2 4例 )按常规方法进行。预成形钢丝组 (2 2例 )置入方法为 :①将直头钢丝在距头端 3~ 5cm处预成形 ,曲度 6 0°~ 80° ,从弯曲开始至导线头端长度 9~ 14cm。②在透视下将钢丝送至导线头端并指向三尖瓣口。③一起前送钢丝和导线通过三尖瓣口并直接固定于右室心尖部。预成形钢丝组操作时间和透视时间明显短于双钢丝交换组 (11.9± 14.3vs 2 8.7± 13.5min和 9.6± 6 .8vs 13.2± 7.4min ,P <0 .0 5 ) ,预成形钢丝组失败 2例 ,失败原因是钢丝成形弯度太大和弯度前端的直头太长。双钢丝交换组导线故障 2例 ,均发生在换用直钢丝跨越三尖瓣进入右室流入道时导线头端打折。两组病人分别随访 2 .3± 1.7年 (双钢丝交换组 )和 2 .1± 1.8年 (预成形钢丝组 ) ,起搏器功能正常 ,无电极脱位。结论 :置入心室电极导线时 ,单钢丝预成形技术比双钢丝交换技术操作简单、透视时间短、导线故障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起搏器 置入方法
下载PDF
成功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至起源异常的后侧心脏静脉一例 被引量:2
7
作者 金炜 孟伟栋 孙宝贵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54-156,共3页
报告1例心脏静脉异常而成功行心脏再同步起搏除颤器(CRT—D)治疗术。
关键词 心脏静脉 心室电极导线 起源异常 植入 静脉异常 治疗术 除颤器 起搏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中冠状静脉窦夹层破裂一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段徐 凌峰 +1 位作者 徐海鹰 沈芸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5期378-379,共2页
患者女,70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8;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 ms.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第4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成功后行序心室电极导线... 患者女,70岁,因“胸闷气急1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18;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QRS时限140 ms.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第4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右心室电极导线植入成功后行序心室电极导线植入.经撕开鞘将冠状静脉凄标测电极导管送入冠状静脉窦,通过腔内电网及X线透视确认标测电极导管位于冠状静脉窦内,沿标测电极送入长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冠状静脉窦 夹层破裂 标测电极导管 治疗术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心室电极导线 心室射血分数
原文传递
左心室电极导线放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汪爱虎 杨新春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4期267-269,共3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已经得到大规模临床验证。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关键是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放置,只有当左心室电极导线放置到理想的左心室部位,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才能是显著的。目前有3种途径放置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心脏静... 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已经得到大规模临床验证。而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关键是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放置,只有当左心室电极导线放置到理想的左心室部位,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才能是显著的。目前有3种途径放置左心室电极导线:经心脏静脉途径、外科手术开胸途径、穿刺房间隔途径。最常用的方法是经心脏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力衰竭 静脉途径 临床验证 治疗效果 外科手术 心室
原文传递
低通滤波功能导致的心室脉冲抑制二例
10
作者 吴冬燕 李琼 +1 位作者 卢凤民 许静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7年第5期430-431,共2页
病例1:男75岁,主因"间断胸痛8年,反复晕厥2 d"入天津市胸科医院.患者冠心病病史8年,于3年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近1年反复因心力衰竭(心衰)入院,3个月前出现持续心房扑动(房扑)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室率45次/min,当时... 病例1:男75岁,主因"间断胸痛8年,反复晕厥2 d"入天津市胸科医院.患者冠心病病史8年,于3年前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近1年反复因心力衰竭(心衰)入院,3个月前出现持续心房扑动(房扑)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平均心室率45次/min,当时建议起搏治疗,患者拒绝.入院前2 d反复出现晕厥,到急诊室可见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并有1次蜕变为心室颤动(室颤)给予直流电复律.入院心电图为房扑,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房内径(LAD)5.3 c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2 c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拟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手术前2 h患者突然发作室颤,给予电复律2次,电击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仍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CRTD(3249-40Q,右心室除颤导线为7122,美国圣犹达公司,)植入过程顺利,左心室导线安置在前侧静脉(图1).术后患者无特殊不适.术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有〉3s的心脏停搏(图2),未见无效心室起搏脉冲,考虑出现心室电极导线过感知,24 h发生了约100次.透视CRTD装置可见各电极插头均已通过螺旋口,测试起搏阈值与感知参数及电极导线阻抗均在正常范围,让患者活动左上肢未见明确肌电干扰,推动CRTD装置也未见心室漏搏,嘱患者变化体位未能发现心室过感知发生,未能捕捉到过感知的电极腔内电图.多次分析心电监护心电图,明确可见停搏时无心室脉冲发出(图3),除外了导线脱位和穿孔.患者为起搏依赖患者,一旦发生心室停搏后果严重,我们首先考虑右心室电极导线接口松动,给患者实施第2次手术,切开起搏囊袋后发现右心室导线与接口连接良好,只有上腔静脉线圈的堵头固定欠佳,重新更换上腔静脉线圈接口的堵头并再次确认各电极接口固定良好后缝合伤口.待患者返回病房后,发现心室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脉冲抑制 滤波功能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动态心电图检查 心室电极导线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原文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右心房与右心室电极导线反接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聪 丁立刚 +2 位作者 顾敏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5期441-442,共2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因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对于普通双腔起搏器而言,CRT追加了起搏左心室的电极导线,也增加了脉冲发生器与导线反接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CRT术中...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因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对于普通双腔起搏器而言,CRT追加了起搏左心室的电极导线,也增加了脉冲发生器与导线反接的风险.本文报道1例CRT术中右心房右心室电极导线与脉冲发生器反接,并给予及时纠正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再同步治疗 右心房 双腔起搏器 脉冲发生器 慢性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磁导航辅助植入心脏再同步治疗左心室电极导线
12
作者 凌天佑 吴立群 +1 位作者 顾刚 沈永初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1年第1期74-75,共2页
患者男性,81岁,入院前半年以来反复胸闷、气促,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阻滞,心室波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QRS172InS),心室率70次/min(图1)。2010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 患者男性,81岁,入院前半年以来反复胸闷、气促,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阻滞,心室波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QRS172InS),心室率70次/min(图1)。2010年4月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3,临床评价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心脏再同步治疗 磁导航 完全性左束支阻滞 心室射血分数 植入 三度房室阻滞 NYHA分级
原文传递
可程控VV间期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评估
13
作者 张燕一 李庆勇 +5 位作者 汤宝鹏 马依彤 木胡牙提.吾拉斯汉 匡政宇 穆玉明 唐琪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63-464,共2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fion therapy,CRT)以其良好的疗效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第一代的CRT同时发放左、右心室刺激,但由于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不同,失同步的部位和程度不一,可能不能达...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fion therapy,CRT)以其良好的疗效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第一代的CRT同时发放左、右心室刺激,但由于患者左心室电极导线的位置不同,失同步的部位和程度不一,可能不能达到有效的同步化。而随着第二代CRT的推出,VV间期由固定0ms(左、右心室同时激动)进展为可程控,不但可以程控首先激动的心室腔,还能程控提前激动的程度,从而为进一步完善运动同步性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对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6年12月行第二代三腔起搏器植入术的7例患者进行3~17个月的临床评估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 疗效评估 程控 VV 三腔起搏器植入术 心室电极导线 有效治疗
原文传递
家庭监测发现左心室电极导线绝缘破损一例
14
作者 梁兆光 王丽 +1 位作者 谢荣盛 姚虹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56-157,共2页
起搏器植入后的工作状态随访在临床工作中存在重要作用,对于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及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患者,起搏器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其的随访更需重视。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家庭监测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律转复除颤器 破损 绝缘 工作状态 临床工作
原文传递
应用PTCA导引钢丝指引左心室电极导线的植入 被引量:7
15
作者 华伟 张澍 +3 位作者 王方正 张奎俊 牛国栋 陈柯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3年第6期378-379,共2页
关键词 PTCA 导引钢丝 心室电极导线植入 心室同步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内传导阻滞
原文传递
左心室起搏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许国卿 于海波 +5 位作者 刘荣 高阳 徐白鸽 焉晓蕾 武敏 梁延春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分析左心室电极导线(LVL)起搏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早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行CRT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心室电极起搏的部位将患者分为心尖部组(n=15)和非心尖部组(n=67... 目的分析左心室电极导线(LVL)起搏部位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沈阳军区总医院早期因扩张型心肌病(DCM)行CRT治疗的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心室电极起搏的部位将患者分为心尖部组(n=15)和非心尖部组(n=67)。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LVEF、LVEDD、QRS时限及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非心尖部组LVEF及LVEDD较术前及心尖部组均明显改善(P<0.05);心尖部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LVEF、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尖部组术后QRS时限较术前明显缩窄,NYHA分级改善明显(P<0.05),与心尖部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尖部组术后QRS时限、NYHA分级与术前比较,虽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电极导线起搏非心尖部较心尖部CRT疗效更佳,应尽量避免左室心尖部起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室电极导线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推广左心室四极导线应用技术,提高心脏再同步治疗水平
17
作者 华伟 张澍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6年第6期464-465,共2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有QRS波增宽的收缩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左心室电极导线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但由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静脉解剖变异、膈神经刺激(PNS)以及较高的左心室起搏阈值等因素都会...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已成为伴有QRS波增宽的收缩性心功能不良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法。尽管左心室电极导线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但由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静脉解剖变异、膈神经刺激(PNS)以及较高的左心室起搏阈值等因素都会影响左心室电极导线植入。并可能降低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植入 心脏再同步治疗 应用 QRS波增宽 心室起搏阈值 心功能不良 膈神经刺激 治疗方法
原文传递
普通心室电极导线经心脏静脉行左室起搏的实验研究
18
作者 汪爱虎 孙宝贵 +1 位作者 庄亚纯 庄文燕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2年第1期11-13,共3页
探讨普通电极导线经心脏静脉行左室起搏的可行性和牢固性。选用 10个新鲜猪心 ,用 3种形态的普通电极导线 (4翼、2翼和无翼 )分别插入右室心尖部、心大静脉、左室后静脉和心中静脉 ,测电极导线在心脏静脉的深度、阻抗和拔出力量。右室... 探讨普通电极导线经心脏静脉行左室起搏的可行性和牢固性。选用 10个新鲜猪心 ,用 3种形态的普通电极导线 (4翼、2翼和无翼 )分别插入右室心尖部、心大静脉、左室后静脉和心中静脉 ,测电极导线在心脏静脉的深度、阻抗和拔出力量。右室心尖部作为对照组 ,仅测阻抗和拔出力量。结果 :三种普通电极导线都能成功地送入心脏静脉。三种电极导线在同一心脏静脉进入深度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在不同心脏静脉进入深度之间有显著差异(P <0 .0 5 )。电极导线在所有心脏静脉的拔出力量都大于右室心尖部 (P <0 .0 5 )。三种电极导线在同一心脏静脉拔出力量之间无差异 (P >0 .0 5 ) ;4翼、2翼电极导线在不同心脏静脉拔出力量之间也无差异 (P >0 .0 5 ) ,而无翼电极导线有差异 (P =0 .0 4)。电极导线进入心脏静脉深度与拔出力量之间存在正相关 (r=0 .48,P <0 .0 0 1)。电极导线在心脏静脉的阻抗为 6 35± 32 3Ω。结论 :三种普通心室电极导线都可以送入心脏静脉远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心室电极导线 左室起博 心脏静脉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治疗中的左心室电极导线位置 被引量:5
19
作者 曹克将 陈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5,共1页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严重左心功能不良的患者,其效果是肯定的.许多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RT能减轻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人住院次数,延长患者寿命。但有研究结...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重度慢性心力衰竭,尤其是伴有严重左心功能不良的患者,其效果是肯定的.许多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已经证实,CRT能减轻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病人住院次数,延长患者寿命。但有研究结果表明,约25%~30%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CRT并未显示出明确的治疗效果。应用CRT效果差的这部分患者被称为“无反应者”(nonresponders)。对此目前有3种解释:(1)病人选择问题。研究资料显示,室内非同步现象较心电图显示宽QRS波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再同步治疗 心室电极导线 重度慢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临床研究 患者生活质量 心功能不良 宽QRS波
原文传递
心脏静脉球囊扩张后植入左心室电极导线疗效观察一例
20
作者 易甫 刘兵 +3 位作者 沈敏 张军 刘丽文 王海昌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96-196,共1页
患者女性,43岁,反复胸闷、心悸、下肢凹陷性水肿2年入院。心电图示:QRS时限140ms,完全左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示:扩张性心肌病,双平面法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12,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4mm。诊断:“扩张眭心肌病... 患者女性,43岁,反复胸闷、心悸、下肢凹陷性水肿2年入院。心电图示:QRS时限140ms,完全左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示:扩张性心肌病,双平面法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0.12,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84mm。诊断:“扩张眭心肌病心功能Ⅲ级(NYHA分级)”。入院后给予优化的药物治疗后,植入了Medtronic8042三腔起搏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电极导线 疗效观察 球囊扩张 心脏静脉 植入 心室舒张末内径 扩张性心肌病 完全左束支阻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