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徽州民谣看明清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浩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12-115,共4页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 徽州民谣是徽州人民创作、吟诵、口传心记的民间口头艺术,是写在徽州人心中、流传于民间的另类重要的"徽州文书"。徽州民谣在历史上曾对徽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是徽商历史的真实写照,具有特别的认识价值。通过对徽州民谣的分析和解读,再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探究徽商产生、发展、壮大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明清徽商 生存状态 精神世界
下载PDF
文化符号学视域下徽州民谣的文化认同策略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昕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83-87,共5页
全球化导致的地域多样性丧失与文化生态失衡使徽州民谣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与“身份认同缺失”的发展困境,在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一方面对徽州民谣的符号系统与文本结构进行挖掘,分析构成文化认同的符码意象,得出文化认同在文化传承中... 全球化导致的地域多样性丧失与文化生态失衡使徽州民谣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与“身份认同缺失”的发展困境,在文化符号学视域下,一方面对徽州民谣的符号系统与文本结构进行挖掘,分析构成文化认同的符码意象,得出文化认同在文化传承中具有复兴与形塑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徽州民谣文化认同的文本策略进行建构,探究新时代下构成文化认同的生成机制,形成“符号—文本—文化”的传播模型,以期营造基于地方意义的“文化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学 徽州民谣 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符号
下载PDF
自然不息的生命之流——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之生命意识的共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瑞华 《怀化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84-88,共5页
通过比较两者的"生命"意识,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在生命态度、生命策略、婚姻爱情、生命体验和生死感知等五个方面呈现跨文化的共性。这充分反映了特定时代下人类所共有的生活全景,以及不同地域下人类所共通的情感表达。深入解... 通过比较两者的"生命"意识,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在生命态度、生命策略、婚姻爱情、生命体验和生死感知等五个方面呈现跨文化的共性。这充分反映了特定时代下人类所共有的生活全景,以及不同地域下人类所共通的情感表达。深入解析中英两国民谣所共有的生命意识,可为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人类文明的构建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英国民谣 生命意识 共性研究
下载PDF
生命的体悟与探究——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中的生命意识之比较
4
作者 徐瑞华 《黄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7-20,共4页
从生命状态、生命策略和生命体验三方面对比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中的本能生命意识,可发现它们跨文化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信仰体系的差异,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分别内化为两个民族特有的“骆驼”精神和“狮子”精神,从... 从生命状态、生命策略和生命体验三方面对比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中的本能生命意识,可发现它们跨文化的相似之处。但由于传统文化、哲学思想和信仰体系的差异,徽州民谣和英国民谣分别内化为两个民族特有的“骆驼”精神和“狮子”精神,从而在文化生命意识上各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英国民谣 生命意识 心理认同
下载PDF
文化符号学视域下徽州民谣保护与传承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昕 丁幸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144-149,共6页
作为深埋于乡土社会的民间口头艺术,徽州民谣长期处于被低估与“失语”的状态,并在全球化下因文化根基与生产环境断裂而濒临消亡。从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经由文本—文化—符号域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徽州民谣文化符号、传播机制、传承空间... 作为深埋于乡土社会的民间口头艺术,徽州民谣长期处于被低估与“失语”的状态,并在全球化下因文化根基与生产环境断裂而濒临消亡。从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经由文本—文化—符号域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徽州民谣文化符号、传播机制、传承空间的分析,探究徽州民谣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文化连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确立徽州民谣作为中间机制,连接国家、族群与文化的认同方式,以期为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学 徽州民谣 文化遗产保护 民俗符号
下载PDF
从徽州民谣看徽州女性的生活 被引量:2
6
作者 刘佳 《皖西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29-132,共4页
一直以来,对徽州文化的第一印象莫不是徽商,他们在明清时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在他们的身后,深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的迫害,长期过着悲惨、压... 一直以来,对徽州文化的第一印象莫不是徽商,他们在明清时期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在他们的身后,深受"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思想的迫害,长期过着悲惨、压抑的生活,却依然坚忍不拔,勤劳善良,为家庭的稳定和睦做出贡献的徽州女人,她们也有自己的追求,向往着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一切,在一首首生动古朴的徽州民谣中有着真切的写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女性 生活
下载PDF
徽州民谣的地域特征及其蕴含的礼俗文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辉 《池州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徽州民谣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方言的运用和民谣的题材上。徽州方言自成体系,其中方言词汇和方言音韵是徽州民谣的支撑;徽州民谣独特的题材也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徽州地区是新安理学的发源地,在新安理学的影响下,徽州礼俗... 徽州民谣具有浓郁的地域性特征,主要表现在方言的运用和民谣的题材上。徽州方言自成体系,其中方言词汇和方言音韵是徽州民谣的支撑;徽州民谣独特的题材也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徽州地区是新安理学的发源地,在新安理学的影响下,徽州礼俗文化独具特色,徽州礼俗文化是徽州社会的底色,是徽文化的核心内涵。徽州礼俗文化在徽州民谣中多有表现,如民谣中有大量的有关家庭伦理、宗族关系、婚姻家庭、读书教育、勤劳节俭、年节礼俗等内容。徽州民谣在新时代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如传承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等,徽州民谣在传承过程中要注意坚持有所"扬弃"、推陈出新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礼俗文化 文化传承
下载PDF
非遗里的“歌声”——论徽州民谣语言之美 被引量:1
8
作者 杨辉 程慧 《皖西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81-86,共6页
徽州民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她拥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徽州韵味,受到了广泛关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可以多层次地研究其独特魅力,具体来说,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格式及其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分析。徽州民谣的特点在语音方面... 徽州民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她拥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徽州韵味,受到了广泛关注。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可以多层次地研究其独特魅力,具体来说,可以从语音、词汇、语法、格式及其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分析。徽州民谣的特点在语音方面主要是方言押韵、儿化音、衬词的应用;词汇方面主是方言词汇、叠音词、重叠式和附加式以及数词的大量使用;语法方面主要是定中结构的突出性、主语的模糊性以及句式的多样性;格式及其语言风格方面主要是徽州民谣格式的变化性、体裁风格的丰富多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语言特色 探析
下载PDF
安徽黄山所有的诗情画意都有迹可循
9
作者 鲨鲨 静言(图) +2 位作者 蒋婷婷(图) 胡媛媛(图) Albert Chan(图) 《城市地理》 2022年第11期38-45,共8页
春夏的江南属于苏杭,秋冬的江南属于徽州。在黄山,秋景真的是徐霞客说的那样:“枫林相间,五彩纷披灿若图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青山碧绿,山水如画,于是便有了赵诗秀笔下的“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幛画难成”有了李白诗中“... 春夏的江南属于苏杭,秋冬的江南属于徽州。在黄山,秋景真的是徐霞客说的那样:“枫林相间,五彩纷披灿若图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青山碧绿,山水如画,于是便有了赵诗秀笔下的“山绕清溪水绕城,白云碧幛画难成”有了李白诗中“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的世外桃源县:有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的徽州民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诗 清溪水 徐霞客 世外桃源 徽州民谣 有迹可循 安徽黄山 秋景
下载PDF
文化记忆理论视角下徽州民谣的体验性叙事策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昕 刘丹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2期120-124,共5页
文化记忆通过叙事的方式重构过去、连接现在、设计未来。在徽州民谣面临记忆断裂与认同消失的当下,从文化记忆视角切入,将徽州民谣的发展与叙事学理论相结合,展示其功能维度、情境维度与意义维度下的叙事结构。同时,将“文化记忆+叙事结... 文化记忆通过叙事的方式重构过去、连接现在、设计未来。在徽州民谣面临记忆断裂与认同消失的当下,从文化记忆视角切入,将徽州民谣的发展与叙事学理论相结合,展示其功能维度、情境维度与意义维度下的叙事结构。同时,将“文化记忆+叙事结构+体验设计”三者相结合,探究在不同的叙事结构中提升徽州民谣的叙事策略,以期为增强徽州民谣的传播效度,促进文化脉络的延续,增加文化认同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文化记忆 叙事学理论 深层体验设计理论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徽州民谣的地域生成与艺术价值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兆民 《黄山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8-11,共4页
徽州民谣在徽州独特的自然与文化环境中生成,形象地反映了徽州人的劳动、生活、习俗、时政和思想感情,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显著的艺术特征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从地域生成、内容、特征与价值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
关键词 徽州民谣 地域生成 艺术价值
下载PDF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徽州民谣对外传播的文化适应研究
12
作者 徐瑞华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2-56,共5页
徽州民谣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积极融入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固守本土化的根基上,通过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认同、创新文化产品、组织文化推广、做好文化对接等文化适应策略,与西方主流文化积极沟通、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达到“和而不同... 徽州民谣的传承和保护需要积极融入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固守本土化的根基上,通过增强文化自信、构建文化认同、创新文化产品、组织文化推广、做好文化对接等文化适应策略,与西方主流文化积极沟通、相互借鉴、融合发展,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从地域文化方面进一步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出去” 文化适应 徽州民谣 对外传播
下载PDF
徽州民谣文化记忆与传播场域研究
13
作者 赵昕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9-114,共6页
全球化导致的文化生态失衡与民族多样性的丧失使徽州民谣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与“传承场域消失”的发展困境。从文化记忆理论切入,通过田野调查对徽州民谣在文化空间内(仪式场域、生活场域)的音乐景观进行阐释,分析场域内构成徽州民... 全球化导致的文化生态失衡与民族多样性的丧失使徽州民谣面临着“文化记忆断裂”与“传承场域消失”的发展困境。从文化记忆理论切入,通过田野调查对徽州民谣在文化空间内(仪式场域、生活场域)的音乐景观进行阐释,分析场域内构成徽州民谣文化记忆的符号载体、媒介载体与传播场域,探究文化记忆如何影响族群心理与认同的发生机制与逻辑内核,并提出新时代下徽州民谣的活态传承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文化记忆 文化场域 音乐人类学
下载PDF
文化认同视域下民谣传承中的城市触媒策略研究——以徽州民谣为例
14
作者 赵昕 刘群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105-110,共6页
为改变徽州民谣在全球化、信息化、文化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呈现出的"理解不了、人才断层、传播窄化"的文化认同困境,以城市触媒理论为切入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谣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对城市... 为改变徽州民谣在全球化、信息化、文化霸权主义的冲击下呈现出的"理解不了、人才断层、传播窄化"的文化认同困境,以城市触媒理论为切入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民谣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对城市触媒策略进行优化,构建"触媒·扩散·认同"的传播模型,由点到面地提升民众的文化认同感,探索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触媒设计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认同 文化传承
下载PDF
徽州民谣方俗语词释证
15
作者 付义琴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134-139,共6页
徽州民歌皆用徽州的土语吟唱,保留了大量的方俗俚语,具有很高的民俗语言学价值。论文试运用语言学尤其是词汇文化学理论,结合徽州民俗学和徽州方言文化特点,对徽州民谣中的“密致致”“红花女”“白驼驼”“姨仂”“添”等方俗语词进行... 徽州民歌皆用徽州的土语吟唱,保留了大量的方俗俚语,具有很高的民俗语言学价值。论文试运用语言学尤其是词汇文化学理论,结合徽州民俗学和徽州方言文化特点,对徽州民谣中的“密致致”“红花女”“白驼驼”“姨仂”“添”等方俗语词进行释证,以便学界更好地利用徽州民谣进行徽州民俗文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民谣 方俗语词 释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