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众传媒与青少年教育
1
作者 张明清 《湖南社会科学》 2000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大众传媒 青少年教育 德化教育 文化教育
下载PDF
孔子思想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被引量:1
2
作者 伊大猜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39-41,共3页
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而"德"、"和"、"信"的思想在他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再次挖掘这些思想并赋予其时代意义,这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孔子 德化教育 和谐理念 诚信为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阳明学与“报德学”运动——幕末明治时期日本“德化教育”作用的思考
3
作者 徐晓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35-39,共5页
日本幕末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为解决社会上诸多问题,出现了心学运动和报德思想运动。明治后期,国家面对社会危机,仍然提倡"二学",实行德化教育,以打造新日本国民形象,阳明学和报德学均提倡忠孝、至诚和实行等,体现了德行伦理... 日本幕末时期,国家内忧外患,为解决社会上诸多问题,出现了心学运动和报德思想运动。明治后期,国家面对社会危机,仍然提倡"二学",实行德化教育,以打造新日本国民形象,阳明学和报德学均提倡忠孝、至诚和实行等,体现了德行伦理内核。但是道德规范并非法律法范,不能作为"戒律"或"禁条",这在中国历史上和日本近代道德教化实践中都有过教训。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道德法律教育传承方式,这在中国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文化中应有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报德学 日本 德化教育
下载PDF
论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的传统德育内涵 被引量:5
4
作者 骆平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56-61,共6页
本文从探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中蕴涵的民间传承文化的教育内涵出发,以四个表现场景为依托,分析其所表现的流传于民间的丰富德化教育内涵,包括处世观念、经营哲理、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 本文从探析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中蕴涵的民间传承文化的教育内涵出发,以四个表现场景为依托,分析其所表现的流传于民间的丰富德化教育内涵,包括处世观念、经营哲理、求上、求学、求财、求福、求禄,讲究诚信,讲究进退,讲究门面的经商理念,儒、佛、道哲学理念融合状态、表现形式等,以挖掘社旗山陕会馆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在当时的德化教育作用,为当今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民间珍贵的文化遗产提供有力的艺术语言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旗山陕会馆 民间艺术文化 德化教育内涵
下载PDF
论法律的道德化教育
5
作者 徐凤侠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89-91,共3页
法律道德是维系社会存在和法律的底线 ,失去它就失去人们守法的心理基础 ,从而导致法律乃至整个社会价值系统的崩溃。法律道德的价值取向在法律教育中居重要地位 。
关键词 法律教育 法律道德 价值取向 德化教育 社会价值系统 法制建设
下载PDF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价值教育
6
作者 吴锋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1年第6期69-71,共3页
功利主义的植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去道德化教育"的困境,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应该始终引领道德教育的方向。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包含... 功利主义的植入使我国高等教育出现了"去道德化教育"的困境,但是高尚的价值追求应该始终引领道德教育的方向。没有价值观就没有教育,更没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中包含有思想和政治的成分主要源于现实的世界。道德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的社会条件,不同的道德教育只能在不同价值体系的引导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价值教育 去道德化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下载PDF
青海省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现状研究
7
作者 刘军 《青海社会科学》 2005年第3期142-145,共4页
本文通过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道德取向的调查,了解并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现状及成因。对做好青海省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了适用性、可操作性较强的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 价值取向 德育 去道德化教育
下载PDF
下车泣罪
8
作者 秋叶 《人事天地》 2008年第3期7-7,共1页
夏史上记载,大禹巡视民间时,路上遇见一个囚犯,心中不忍,便下车来问其犯罪之由,还不觉伤心落泪。
关键词 夏史 大禹 囚犯 德化教育 行政官员
下载PDF
“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 被引量:16
9
作者 丁锦宏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8-51,共4页
“学校越来越成为‘游戏’场所,教师越来越放弃道德教育责任;道德教育既必要,却又不可能。”这是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吊诡”现象。英国学者曼德斯教授称之为“去道德化的教育”。西方社会的“去道德化的教育... “学校越来越成为‘游戏’场所,教师越来越放弃道德教育责任;道德教育既必要,却又不可能。”这是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吊诡”现象。英国学者曼德斯教授称之为“去道德化的教育”。西方社会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处于改革和发展转型期的中国道德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创造性培养的同时,整个教育大框架应该警惕可能出现的“去道德化的教育”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去道德化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