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肾中药对老年肾虚大鼠Zn水平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孙祝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395-396,共2页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肾虚大鼠Zn水平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24月龄的老年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老年大鼠的外观神色形态、血清睾酮(T)水平、血清微量元素Zn含量、ZnT-1基因的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控作用。[结果]老... [目的]探讨补肾中药左归丸、右归丸对老年肾虚大鼠Zn水平的影响及机理。[方法]采用24月龄的老年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老年大鼠的外观神色形态、血清睾酮(T)水平、血清微量元素Zn含量、ZnT-1基因的表达以及补肾中药的调控作用。[结果]老年大鼠的生殖激素、血清Zn含量、ZnT-1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补肾中药可明显提高上述指标的水平。[结论]补肾中药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锌转运体的水平,从而调节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zn znT-1基因 血清睾酮 衰老 左归丸 右归丸
下载PDF
脾胃宁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晓培 彭艳芳 向希雄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24-1425,共2页
目的:评价脾胃宁口服液治疗脾虚食积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有效药物。方法:本试验以脾虚食积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疗效肯定的化积口服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分... 目的:评价脾胃宁口服液治疗脾虚食积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检测相关指标来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小儿厌食症的治疗提供有效药物。方法:本试验以脾虚食积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以疗效肯定的化积口服液作为对照组,采用分层分段随机对照的方法,治疗48例,观察临床症状及治疗前后实验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b、微量元素Zn等均较治疗前升高。胃肠激素中神经降压素(NT)降低,血浆神经肽Y(NPY)升高。结论:说明脾胃宁口服液对小儿厌食症(脾虚食积型)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脾虚食积型 中医药疗法 微量元素zn 胃肠激素
下载PDF
半夏中锌含量测定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娟 唐银波 魏丽蓉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为半夏中锌含量的测定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半夏中Zn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量值是53.20Lg/g,火焰原子吸收光普法测定值是48.56Lg/g,说明半夏中富含微量元素Zn。结论:原子吸收光... 目的:为半夏中锌含量的测定提供一定的方法和数据参考。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半夏中Zn的含量。结果:分光光度法测量值是53.20Lg/g,火焰原子吸收光普法测定值是48.56Lg/g,说明半夏中富含微量元素Zn。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分光光度法都可用于测定半夏中的微量元素锌,但原子吸收光谱法准确度高于分光光度法,因此测定半夏中的微量元素最好的方法是原子吸收光谱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法 分光光度法 半夏 微量元素zn
原文传递
锌强化山楂固体饮料对幼鼠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李清亚 王育才 +1 位作者 曹玉纯 李陈莉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95-96,共2页
微量元素Zn是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能影响细咆分裂、生长和再生。孕妇、乳母对Zn生理需要量增加,美国RDA规定,成年女子每日10mg、孕妇15mg,乳母20mg。文献报道。我国人民的Zn营养水平低下。为此,我们用Zn强化山楂固体饮料(红珠儿宝)... 微量元素Zn是人体内多种酶的组成成分,能影响细咆分裂、生长和再生。孕妇、乳母对Zn生理需要量增加,美国RDA规定,成年女子每日10mg、孕妇15mg,乳母20mg。文献报道。我国人民的Zn营养水平低下。为此,我们用Zn强化山楂固体饮料(红珠儿宝)给受孕鼠、哺乳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饮料 幼鼠生长 锌强化 山楂 成年女子 微量元素zn 实验组 新生鼠 组织学观察 生理需要量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下有机无机配施及微量元素和缓释肥的施用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桂花 张雪凌 +1 位作者 周吉祥 张建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9-155,共7页
长期秸秆还田背景下,集成几种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研究其对红壤水稻产量、吸氮量和土壤地力的影响,为红壤区养分持续高效利用和水稻增产提供依据。2013~2016年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县渡埠农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集成有机替代无机,添加微... 长期秸秆还田背景下,集成几种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研究其对红壤水稻产量、吸氮量和土壤地力的影响,为红壤区养分持续高效利用和水稻增产提供依据。2013~2016年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县渡埠农场布置田间定位试验,集成有机替代无机,添加微量元素Si、Zn、S,缓释肥替代化肥,减氮20%等养分高效利用施肥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产量与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只施尿素相比,8季有机替代,添加微量元素Si、Zn、S,缓释肥替代,都没有显著增加产量;有机肥处理地上部吸氮量相对更高(P<0.05);减氮20%降低产量,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地上部吸氮量下降显著(P<0.05)。不同年份早、晚稻产量波动较大;早稻与晚稻相比,产量有高有低。早、晚稻的农学效率分别为20.6~24.8 kg/kg及14.5~18.4 kg/kg;早、晚稻的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为31.6%~40.0%及26.0%~35.4%。缓释肥表观利用率最高,但与化肥相比没有达到显著差异(P=0.07)。4年结束后,不同施肥处理耕层(0~20 cm)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质、全氮、pH及微生物量碳氮都没有显著差异。长期秸秆还田红壤稻田,通过8季20%有机替代,添加Si、Zn、S微量元素及缓释肥施用等增产增效模式都没有显著增加双季稻产量、土壤有机质和全氮,说明长期秸秆还田对产量和地力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增加有机肥具有增产趋势,但需更长时间达到显著水平;同时,秸秆加有机肥可以满足水稻对微量元素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稻 产量 肥料利用率 微量元素Si、zn、S 有机无机配施 缓释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