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媒介依赖的遮掩效应:用户与社交机器人的准社会交往程度越高越感到孤独吗? |
韩秀
张洪忠
何康
马思源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28
|
|
2
|
生成式智能出版:知识生成原理、沿革与启迪——从智慧驱动到数据驱动 |
张新新
|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
2023 |
18
|
|
3
|
人工智能诗集的版权归属研究 |
李伟民
|
《电子知识产权》
CSSCI
|
2019 |
19
|
|
4
|
广播电视中的人工智能主播发展现状思考——以AI主播小冰为例 |
贺萌
|
《新闻前哨》
|
2021 |
10
|
|
5
|
人工智能文学的诠释困境及其出路 |
王泽庆
孟凡萧
|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9
|
|
6
|
拟人非人:人机社交传播的特点与困境——以与微软小冰的聊天文本为分析对象 |
陈莎
刘斌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7
|
人工智能赋能虚拟偶像的发展路径——以“小冰框架”为中心的研究 |
陈思诺
陈青文
|
《传媒论坛》
|
2024 |
0 |
|
8
|
从语言到思想:“小冰”的诗再思考 |
吴慧娟
|
《汉字文化》
|
2024 |
0 |
|
9
|
社交机器人的“人格”测量——一项基于艾森克问卷的探索性研究 |
韩秀
|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
2021 |
5
|
|
10
|
人工智能诗歌创作的现状与展望 |
马晴
|
《信息系统工程》
|
2023 |
0 |
|
11
|
从“微软小冰”探讨人工智能的前景与未来 |
肖杰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8 |
4
|
|
12
|
人工智能机器人面临的伦理困境——以“微软小冰”为例 |
陆伟晶
|
《视听界》
|
2018 |
4
|
|
13
|
基于自然语言生成技术的人工智能应用 |
肖烨晗
|
《科技传播》
|
2019 |
3
|
|
14
|
“创造”与“制作”:关于微软小冰作诗软件的几点思考 |
余梦帆
刘川鄂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3
|
|
15
|
微软小冰:人工智能步入社会角色的文化研究 |
陈依凡
|
《艺术科技》
|
2019 |
2
|
|
16
|
人工智能写作与文学体认的含混 |
雷成佳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2
|
|
17
|
光明还是幻影:微信聊天中人机符号交流探析——以微软小冰为例 |
杨婧
刘剑
|
《东南传播》
|
2019 |
2
|
|
18
|
人工智能在交通广播领域的应用 |
朴世英
贾路
袁晶
徐元春
|
《中国广播》
|
2018 |
1
|
|
19
|
以“微软小冰”为例浅析人工智能的应用 |
刘颜东
|
《科技传播》
|
2019 |
1
|
|
20
|
人工智能主播在广播节目中的应用 |
丁志荣
|
《视听界》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