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影《长津湖》的家国情怀建构
被引量:
2
1
作者
祝嘉琳
《艺术教育》
2023年第9期159-162,共4页
《长津湖》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国家级献礼大片,至今热议不断。家国情怀为《长津湖》最动人之处。文章指出,电影《长津湖》清晰的叙事线索展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是作品建构家国情怀的前提;在建构家国...
《长津湖》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国家级献礼大片,至今热议不断。家国情怀为《长津湖》最动人之处。文章指出,电影《长津湖》清晰的叙事线索展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是作品建构家国情怀的前提;在建构家国情怀的方式上,作品运用动静交融、乐景写哀、意象等具有民族美学特色的叙事手法来强化诗意、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将微观视点、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强烈的动作性、大气震撼的战争场面等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强化了国家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即把电影的意识形态性发挥到了极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津湖》
家国情怀
正义性
动静交融
乐景写哀
意象
微观
视点
原文传递
双重文化视阈下的微观痛感叙述--丁燕非虚构写作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晏杰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近十年来,非虚构写作是国内最显著的文学潮流之一。作为这一潮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丁燕具有标本价值。在文化迁徙和劳动者体验的基础上,她形成了个人化、感受化、心灵化、文化视阈和细微叙事的独特风格。首先,从微观视点体察个体的生存...
近十年来,非虚构写作是国内最显著的文学潮流之一。作为这一潮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丁燕具有标本价值。在文化迁徙和劳动者体验的基础上,她形成了个人化、感受化、心灵化、文化视阈和细微叙事的独特风格。首先,从微观视点体察个体的生存状态与隐秘之痛。通过“近距离”“长时间”观察微观个体行为,来放大并透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时代的关系。其次,从文化立场思考南北隔膜及其汇通。从传统与现代文明冲突中观察南北文化差异,在文化比较中展现新旧文明糅杂的社会形态。最后,以他者眼光观照西部文明与现代症候。她结合内外视界,把西部的地方性知识转换成现代性话语,揭露现代文明的侵袭和现代人的异化。在艺术上,她采用细碎的感性化语言及先锋表述,兼具真实与幻想的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燕
非虚构写作
微观
视点
双重视阈
真实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影《长津湖》的家国情怀建构
被引量:
2
1
作者
祝嘉琳
机构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
出处
《艺术教育》
2023年第9期159-162,共4页
基金
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2021年度规划研究课题“课程思政与流行文艺类课程的深度融合:主流价值观审视下的当代流行文艺及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研究(Y2-55)”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2022年“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培育项目《中国当代流行文艺鉴赏》”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长津湖》作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国家级献礼大片,至今热议不断。家国情怀为《长津湖》最动人之处。文章指出,电影《长津湖》清晰的叙事线索展现了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是作品建构家国情怀的前提;在建构家国情怀的方式上,作品运用动静交融、乐景写哀、意象等具有民族美学特色的叙事手法来强化诗意、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并将微观视点、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强烈的动作性、大气震撼的战争场面等近年来新主流电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强化了国家认同、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即把电影的意识形态性发挥到了极致。
关键词
《长津湖》
家国情怀
正义性
动静交融
乐景写哀
意象
微观
视点
分类号
J8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双重文化视阈下的微观痛感叙述--丁燕非虚构写作论
被引量:
3
2
作者
晏杰雄
机构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80-192,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中国长篇小说文体发展史”(20BZW171)。
文摘
近十年来,非虚构写作是国内最显著的文学潮流之一。作为这一潮流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丁燕具有标本价值。在文化迁徙和劳动者体验的基础上,她形成了个人化、感受化、心灵化、文化视阈和细微叙事的独特风格。首先,从微观视点体察个体的生存状态与隐秘之痛。通过“近距离”“长时间”观察微观个体行为,来放大并透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时代的关系。其次,从文化立场思考南北隔膜及其汇通。从传统与现代文明冲突中观察南北文化差异,在文化比较中展现新旧文明糅杂的社会形态。最后,以他者眼光观照西部文明与现代症候。她结合内外视界,把西部的地方性知识转换成现代性话语,揭露现代文明的侵袭和现代人的异化。在艺术上,她采用细碎的感性化语言及先锋表述,兼具真实与幻想的美感。
关键词
丁燕
非虚构写作
微观
视点
双重视阈
真实感
Keywords
Ding Yan
non-fiction writing
dual horizons
microcosmic perspective
sense of being real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影《长津湖》的家国情怀建构
祝嘉琳
《艺术教育》
2023
2
原文传递
2
双重文化视阈下的微观痛感叙述--丁燕非虚构写作论
晏杰雄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