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2篇文章
< 1 2 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96
1
作者 郭清华 陆菊明 +3 位作者 秦海红 盛春燕 尹士男 潘长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 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DMAP)间的关系 ,并分析影响糖尿病(DM)患者 Hcy代谢的因素。方法  15 7例 DM患者分为三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组 (ND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和糖尿病肾病 (DN)组 ;正常对照... 目的 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DMAP)间的关系 ,并分析影响糖尿病(DM)患者 Hcy代谢的因素。方法  15 7例 DM患者分为三组 :无微血管并发症组 (ND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 (DR)和糖尿病肾病 (DN)组 ;正常对照组 (CON)组 2 8例。测定血浆 Hcy、叶酸、维生素 B1 2 浓度 ,并以 PCR- RFL P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MTHFR) C6 6 7T突变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 (MSR) A6 6 G突变率。结果 DM各组血 Hcy浓度及空腹高 Hcy血症发生率高于 CON组 ,DN组又高于 NDC组 (P<0 .0 5 )。DM患者血 Hcy浓度与 MTHFR BB基因型、BMI、Hb A1c、FBG、PBG、二甲双胍的使用呈正相关 ,与血浆叶酸和 Vit B1 2 呈明显负相关 ,与 MSR基因型无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Vit B1 2 、Hb A1c、MTHFR基因型和叶酸是 DM患者血 Hcy浓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空腹高 Hcy血症是DMAP的危险因子 ;2型 DM中 MTHFR基因型、Vit B1 2 、叶酸以及代谢紊乱的程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与血液流变性 被引量:79
2
作者 王宇森 陶鸿根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37,共2页
糖尿病并发微血管病变是临床医师十分关心的问题。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虽尚不清楚,但目前一致认为除了血管变化的因素外,血液流变性失调导致血液在微血管中的流动减慢起了重要作用。再者。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液流变性
原文传递
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被引量:80
3
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1 位作者 常丽萍 魏聪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 继承发展血脉理论,结合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特色,汲取主持承担的2项国家973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系统构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的脉络学说,把中医络病学学科的学术发展从"络病证治"推向"脉络学说"研究的历史新阶段。系统研究脉络病变发病规律、基本病机、临床证候及辨证治疗,提出脉络学说核心内容——营卫理论,建立"脉络-血管系统病"辨证诊断标准,完善发展了中医血脉理论。深化发展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提出营卫交感和营卫"由络以通、交会生化"理论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以"孙络-微血管"为研究切入点,提出四类微观病理特征,证实通络保护"孙络-微血管"是治疗心、脑和(糖)肾重大疾病共性关键机制——保护微血管、改善血流灌注、保护组织细胞、改善脏器功能,通络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治疗"孙络-微血管"病变核心机制,提出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是解决微血管病变难题的新策略。历经十余年,完成4项循证医学研究解决急性心梗无再流临床难题,为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国际医学界难题提供新药物,填补窦缓伴早搏快慢兼治、整合调律的药物治疗空白,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治疗效果,取得中医药治疗微血管病变重大突破,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推动了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下的专科平台建设和学科学会发展,以及脉络病变辨证诊疗方法和药物的临床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脉理论 脉络学说 营卫理论 脉络-血管系统病 营卫交感 孙络-微血管 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述评 被引量:79
4
作者 赵进喜 王世东 黄为钧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0-15,共6页
纵览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现状,展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景。综述古今文献,评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现状,强调糖尿病病位在脾胃肝肾,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应重视清热益气养阴治法。而糖尿病并发症则存在络脉瘀... 纵览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现状,展望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前景。综述古今文献,评述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研究现状,强调糖尿病病位在脾胃肝肾,基本病机为热伤气阴,应重视清热益气养阴治法。而糖尿病并发症则存在络脉瘀结,"微型癥瘕"形成病机,应重视散结消聚治法。中医药防治糖尿病及糖尿病肾脏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卓有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应重视文献研究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明确中医优势领域,科学评价中医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优势,促进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 微血管病变 中医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与血糖控制及其危险因素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67
5
作者 窦家庆 唐松涛 +1 位作者 杨启程 章秋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6-430,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了解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之间有无差别,并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糖尿病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异同,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将258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以了解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之间有无差别,并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糖尿病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的异同,以期指导临床。方法将258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住院患者,根据入院血糖控制情况以糖化血红蛋白(Hb A1c)>7%为观察组,Hb A1c≤7%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大血管并发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微血管并发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纤维蛋白单体、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胱抑素C、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体重指数及患者年龄、发病时间等有无差异,并对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分别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血糖高低未见与相关炎症指标有关,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DL-C,LDL-C及C肽、HOMA-IR、年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01、<0.001、<0.001、0.019)。微血管并发症的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与25(OH)D3、胱抑素C有关。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大血管并发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胱抑素C有关。结论胱抑素C对糖尿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有预测意义。患者摄入足量维生素D对微血管并发症及LDL-C的达标对大血管并发症的控制与发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血管病变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1
6
作者 王慧 娄晋宁 《医学研究杂志》 2010年第8期101-104,共4页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病变机制 胰岛素抵抗 胰岛功能衰竭 糖代谢紊乱 人类健康 功能缺陷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深入研究,全面认识,推进临床 被引量:37
7
作者 刘志红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19-520,共2页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及其进行性发展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糖异常持续升高引发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由此导致的血管病变可以累及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系统和外周血管等.继而...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及其进行性发展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血糖异常持续升高引发细胞功能紊乱,内皮细胞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由此导致的血管病变可以累及心血管、脑血管、肾脏、眼睛、神经系统和外周血管等.继而出现脏器损伤和功能异常。糖尿病肾病(DN)肾活检病理改变除了间质血管病变,出球和入球小动脉透明样变性是DN特征性的形态学改变之一。微血管病变在肾小球的表现也很突出。如DN肾小球K—W结节的形成就是内皮细胞受损导致系膜溶解的后果,而肾小球的渗出性病变(球囊滴、纤维蛋白帽等)同样反映的是内皮细胞的问题。上述病变的形成除了代谢(细胞糖代谢通路异常、糖基化终产物)和血流动力学因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NO)的影响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细胞功能紊乱 临床 内皮细胞 糖基化终产物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α-颗粒膜蛋白测定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7
8
作者 周鹏 杜同信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55例,无微血管病变49例)及38例健康人GMP140含量和血小板直接计数...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病变55例,无微血管病变49例)及38例健康人GMP140含量和血小板直接计数,并对部分患者作治疗前后的动态观察。结果血小板GMP140及血浆GMP140含量,2型糖尿病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01),有微血管病变组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01),有微血管病变组和无微血管病变组血小板GMP140与血浆GMP140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1=0.69,r2=0.75,P均<0.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计数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部分患者血糖控制后并坚持服用阿斯匹林6个月,GMP140含量及眼底改变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Ⅱ型 Α颗粒膜蛋白 微血管病变 含量
原文传递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5
9
作者 周永列 邱莲女 +3 位作者 赵湘 林明 夏晓华 皇甫梅生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病变者 2 7例 ,无微血管病变者 2 4例 )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 ,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与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 5 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 (其中微血管病变者 2 7例 ,无微血管病变者 2 4例 )及 2 9名正常对照组的血小板糖蛋白 ,包括α颗粒膜糖蛋白 (CD6 2p)、溶酶体颗粒膜糖蛋白 (CD6 3)、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CD41、CD6 1、CD42b)、凝血酶敏感蛋白 (TSP) ,同时用放免法检测血浆内皮素和胰岛素。结果 糖尿病组血小板CD6 2P、CD6 3、TSP阳性的百分率 [(1 35± 0 70 ) %、(5 0 4± 2 73) %、(76 5± 9 1) % ]和CD41、CD6 1的平均荧光道数 (MnX) [(14 2 2± 6 0 3) %、(6 5 4± 1 73) % ]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0 5 4±0 34 ) %、(2 84± 1 12 ) %、(6 6 3± 8 4) %、(10 43± 1 70 ) %、(4 36± 0 6 2 ) % ](P <0 0 0 5 ) ,有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 (P <0 0 5 )。糖尿病组的血小板CD42b的阳性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 0 0 5 )。但有无微血管病变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血小板CD6 2P ,CD6 3,CD6 1,TSP与血浆内皮素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45 ,0 47,0 34和 0 30 ,P均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活化 相关性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0
作者 刘磊 姚道阔 陈晖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1期126-128,共3页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首次强调了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资料表明,约40%的冠心病患者有缺血性心绞痛,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未见狭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C...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首次强调了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1]。资料表明,约40%的冠心病患者有缺血性心绞痛,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未见狭窄存在,其主要原因是存在冠脉微循环障碍(CMD)[2]。经研究表明CMD是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密切相关[3],目前已成为了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 造影检查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循环障碍 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 血管事件 冠脉循环障碍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意义 被引量:33
11
作者 张文礼 马建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9期2942-2943,2946,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DMAP中的意义。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胱抑素C(Cys C)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评价两者在预测DMAP中的意义。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糖尿病无并发症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糖尿病肾病组(DN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各40例,健康对照组40例。分别测定血浆Hcy、Cys C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不论有无并发症,其Hcy、Cys 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Hcy、Cys C水平又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者。结论 高Hcy、Cys C血症可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糖尿病 2型 胱抑素C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小板功能 被引量:30
12
作者 王殿彬 陈汝贤 +1 位作者 李建勇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测定21例有微血管病变和27倒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小板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糖尿病人,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者血浆血栓烷素(TXB2)、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浓度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 测定21例有微血管病变和27倒无并发症的糖尿病人血小板功能,并与4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糖尿病人,尤其是微血管病变者血浆血栓烷素(TXB2)、第八因子相关抗原(VWF)浓度及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血小板功能异常可能对糖尿病患者做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医研究的策略 被引量:32
13
作者 仝小林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3年第10期1-3,83,共3页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脑、下肢大血管及糖尿病足的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脏、神经组织及皮肤等的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血管并发...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和微血管并发症.其中大血管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心、脑、下肢大血管及糖尿病足的病变;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脏、神经组织及皮肤等的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损害.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糖尿病的预后.以大血管并发症为例,国外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因心脑血管事件导致2型糖尿病死亡的年发生率为2.7%;约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再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外一项研究表明,病程达15年的糖尿病患者中80%有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而新诊断患者中也有21%出现视网膜病变.因此,防治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和最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血管并发症 心脑血管事件 微血管病变 2型糖尿病 中医 微血管并发症
下载PDF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14
作者 郭立新 张丽娜 +3 位作者 李铭 戴虹 迟家敏 汪耀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06年第8期545-547,共3页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外周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0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和尿微量白蛋白、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关指标测定,计算微血... 目的明确北京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外周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402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底荧光造影和尿微量白蛋白、神经传导速度及相关指标测定,计算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并对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初诊糖尿病的患者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为16.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为18.7%;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病率为37.3%。(2)收缩压和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3)年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为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4)初诊2型糖尿病女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高于男性。结论北京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占一定比例,微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控制血压、血糖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患病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黄芪与当归在肾脏微血管病变中的治疗应用前景 被引量:29
15
作者 宋锦叶 孟立强 李晓玫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59-861,共3页
肾脏组织局部微血管病变促进了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黄芪与当归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微血管病变,包括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以减轻组织的缺氧性损伤、促进缺血再灌注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恢复... 肾脏组织局部微血管病变促进了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的进展。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药黄芪与当归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微血管病变,包括增加局部组织的血流灌注以减轻组织的缺氧性损伤、促进缺血再灌注后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的恢复、纠正一氧化氮/血管紧张素等血管活性物质的失衡、抑制细胞内钙的释放和促进血管表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血管内皮细胞DNA合成以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提示黄芪、当归可能通过上述机制起到延缓肾脏疾病进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当归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神经病变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16
作者 陈丹丹 帅天姣 +3 位作者 李娟 孙小航 王瑞英 朴天华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4-846,共3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diabetic melitus,DM)常见且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国外,DR是工作人群(20~64岁)首位的致盲因素;在国内,DR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也在逐年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往对DR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血管方面,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DR不再单纯是一种微血管病变,同时伴随着视网膜神经退行性改变,但国内外文献对DR的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发病机制的研究多是单一的。本文就DR微血管病变与神经退行性改变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病变 神经退行性改变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基于“穴位贴敷、耳穴压丸”等技术探讨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 被引量:29
17
作者 林琳 蔡珏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71-72,共2页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常见的全身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肾脏病患病率快速增长,从2009年~2012年,在社区患者中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常见的全身慢性微血管病变之一,是目前引起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首要原因[1]。近年来,我国的糖尿病肾脏病患病率快速增长,从2009年~2012年,在社区患者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肾脏病患病率为30%~50%,在住院患者中为40%左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病 气阴两虚证 终末期肾病 穴位贴敷 耳穴压丸 社区患者 微血管病变 患病率
下载PDF
格列齐特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多中心3年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杨文英 甘佩珍 +6 位作者 金之欣 于志清 齐今吾 超楚生 何国芬 李光伟 潘孝仁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目的 在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评价格列齐特 (商品名达美康 )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微血管病变的进展。方法  7个中心为期 3年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 2 85例 2型糖尿病分成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两个治疗组 ,调整降糖药用量、定期监测空腹及餐... 目的 在 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评价格列齐特 (商品名达美康 )是否能有效地防止微血管病变的进展。方法  7个中心为期 3年的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 2 85例 2型糖尿病分成格列齐特和格列本脲两个治疗组 ,调整降糖药用量、定期监测空腹及餐后 2小时血糖以及糖基化血红蛋白至控制目标。每年检查眼底及尿微量白蛋白排量。结果 初访时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水平、血压、视网膜病变程度及尿微量白蛋白排量差异均无显著性 ,3年治疗中 ,两组的血糖控制及血压水平亦无差异。 3年末格列齐特治疗组视网膜病变进展 1期有 4例 (2 .5 8% ) ,格列本脲治疗组有 2 4例 (18.46 % ) ,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0 0 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格列齐特治疗与视网膜病变进展 1期呈独立负相关关系 (P =0 .0 0 0 1)。利用相同的分析模式 ,3年末格列齐特治疗与尿微量白蛋白排量增加≥ 2 0 μg/min状态也呈独立负相关关系 (P =0 .0 0 96 )。 结论 在本研究人群 ,格列齐特治疗 3年防止视网膜病变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格列齐特 糖尿病视网膜病 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28
19
作者 陈燕铭 唐喜香 穆攀伟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5-798,共4页
血糖波动性是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外,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系统(CGMS)是目前最好的监测血糖波动的手段。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导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血糖波动性是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外,评估血糖控制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几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连续血糖监测技术系统(CGMS)是目前最好的监测血糖波动的手段。血糖波动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导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但其和1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尚缺乏直接临床证据。血糖波动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还需长期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来确证.并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来阐明其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波动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血浆内皮素值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及评估 被引量:23
20
作者 黄敬泽 张闿珍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0-72,共3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DM 患者CEC数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 目的 探讨糖尿病(DM)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微血管病变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60例DM患者及30例正常人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数和血浆内皮素(ET)水平。结果 DM 患者CEC数和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伴微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两者均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两者共同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内皮素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