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不同诱导环境下向软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2
1
作者 戴洪山 刘建 +3 位作者 袁志 孟国林 吕荣 胡蕴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8期688-691,i0012,共5页
目的:探索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建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专利名缩写为MSCxj)生成软骨的可行性、最佳剂量及适宜的诱导环境。方法:rhBMP-2分为六组:空白组、100 ng/m l组、200ng/m l组、400 ng/m l组、600 ng/m l组... 目的:探索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诱导建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专利名缩写为MSCxj)生成软骨的可行性、最佳剂量及适宜的诱导环境。方法:rhBMP-2分为六组:空白组、100 ng/m l组、200ng/m l组、400 ng/m l组、600 ng/m l组和800 ng/m l组。血清浓度分为三组:无血清组、2%血清组和5%血清组。根据rhBMP-2和血清不同浓度间的组合,设计18种诱导模式。一部分MSCxj制成微球,模拟三维模式进行细胞爬片培养,另一部分MSCxj直接用96孔板培养,10 d后,检测MSCxj的数量、总蛋白生成量和碱性磷酸酶生成量,并行甲苯胺蓝染色及Ⅱ型胶原mRNA检测,利用MPS60病理图像软件分析各组Ⅱ型胶原mRNA染色后的灰度,比较各组Ⅱ型胶原mRNA的生成量。结果:血清浓度越高细胞生成的数量越多,细胞合成的总蛋白无显著差异,rhBMP-2对细胞数量和总蛋白的合成无明显影响。2%的血清浓度比其他血清浓度更利于软骨生成。在该血清浓度下rhBMP-2为400 ng/m l时,细胞特异性基质Ⅱ型胶原生成最多(F=19.56,P<0.05)。结论:rhBMP-2能诱导MSCxj生成软骨,在血清浓度为2%、自身浓度为400 ng/m l水平下诱导MSCxj生成软骨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培养 骨形态发生蛋白-2 软骨诱导 血清浓度 量效关系
下载PDF
鹿茸再生干细胞成骨诱导(微粒体)培养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6
2
作者 孙红梅 杨福合 +3 位作者 邢秀梅 刘琳玲 赵海平 李春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0-683,共4页
针对鹿茸再生活体研究周期长、耗资大、对动物损伤大等问题,利用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1、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磷酸甘油等对鹿茸再生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成功建立了一种鹿茸再生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培养体系,模拟了鹿茸软骨内骨化... 针对鹿茸再生活体研究周期长、耗资大、对动物损伤大等问题,利用在培养液中加入TGF-β1、地塞米松、抗坏血酸、β-磷酸甘油等对鹿茸再生干细胞进行体外诱导,成功建立了一种鹿茸再生干细胞体外诱导成骨的培养体系,模拟了鹿茸软骨内骨化的生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再生干细胞 成骨 微粒培养
下载PDF
梅花鹿Col Ⅹ基因的RNAi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褚文辉 赵海平 +3 位作者 杨福合 邢秀梅 刘国庆 李春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34,共6页
研究十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Ⅹ,Col Ⅹ),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梅花鹿Col Ⅹ基因设计筛选2条高分RNAi靶序列,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分别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thm连接,形成重组质粒S2-plvthm/S3-plvthm;PCR筛选... 研究十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Ⅹ,Col Ⅹ),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针对梅花鹿Col Ⅹ基因设计筛选2条高分RNAi靶序列,在T4 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分别与慢病毒载体质粒plvthm连接,形成重组质粒S2-plvthm/S3-plvthm;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鉴定。用Lipofectamine 2000介导S2-plvthm/S3-plvthm,pCMVdr8.91,pMD2G三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结果显示:转染24 h后,观察到表达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收集培养液后进行1000g离心5 min,所得上清液含有重组慢病毒的组分。S2-plvthm/S3-plvthm上清液中病毒滴度分别达到9.96×107TU/L和7.18×107TU/L。以此病毒感染梅花鹿角柄骨膜细胞,并进行微粒体培养,72 h后出现肉眼可见的白色微团,该细胞团有荧光表达。本试验成功地构建了针对梅花鹿ColⅩ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为了研究Col Ⅹ蛋白在鹿茸角骨化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茸 角柄 COL Ⅹ基因 RNAI 慢病毒载体 微粒培养
原文传递
红色红曲菌M7液态发酵菌丝体形态对红曲色素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姚玲玲 刘涛 +4 位作者 陈莎 张佳兰 刘应保 高梦祥 李利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共7页
丝状真菌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特征对其生理状态以及代谢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红曲菌菌丝体形态与红曲色素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微粒强化培养(Microparticle-enhanced cultivation,MPEC)技术,调节菌丝体以不同形态生长... 丝状真菌液态发酵过程中,菌丝体形态特征对其生理状态以及代谢产物合成有重要影响。为了研究红曲菌菌丝体形态与红曲色素生产能力之间的关系,利用微粒强化培养(Microparticle-enhanced cultivation,MPEC)技术,调节菌丝体以不同形态生长,并比较其发酵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差异。结果发现,在马铃薯葡萄糖液体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broth,PDB)中添加大米粉颗粒,红色红曲菌M7的菌丝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当添加量为0、0.10%和0.20%时,分别形成典型的团块状、球状和絮状菌丝体;球状和絮状菌丝体的碳源消耗速度加快、生物量增加、生长周期缩短、红曲色素产量提高;其中,絮状菌丝体的红曲色素生产能力最强,在发酵的6 d,其红色素、橙色素和黄色素产量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6.7±2.1)U/mL、(41.9±3.1)U/mL和(34.6±2.6)U/mL,是球状菌丝体的2.0~2.1倍,团块状菌丝体的3.3~3.6倍。该结果表明,絮状菌丝体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的产量,为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最佳菌丝体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液态发酵 菌丝体形态 红色红曲菌 微粒强化培养
原文传递
微粒促进培养(MPEC)联合Triton X-100原位萃取竹红菌素
5
作者 李信萍 张响 +2 位作者 王玥 王剑文 郑丽屏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2年第3期277-283,291,共8页
竹红菌素是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活性的光敏性苝醌类化合物,分离自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竹黄菌子实体和菌丝。竹红菌素作为非卟啉类新型光敏剂,已应用于肿瘤、真菌疾病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近年来,微粒促进培养(M... 竹红菌素是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活性的光敏性苝醌类化合物,分离自我国传统的药用真菌——竹黄菌子实体和菌丝。竹红菌素作为非卟啉类新型光敏剂,已应用于肿瘤、真菌疾病的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中。近年来,微粒促进培养(MPEC)技术在真菌发酵培养和生产中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在竹黄菌种子培养期加入竹炭微粉(BCP)(2 g/L)处理,竹黄菌胞内竹红菌甲素(HA)含量和胞外HA产量在3 d后分别增加了63.0%~64.9%和63.5%~147.4%,发酵8 d后,HA总产量可达604.8 mg/L,是对照组的1.65倍。进一步在生产发酵阶段加入Triton X-100(25 g/L)进行萃取发酵,将胞内HA萃取到胶束溶液中,浊点系统的形成可简化HA的提取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本研究为真菌苝醌类光敏药物生产提供了新型的萃取发酵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黄菌 竹红菌素 竹炭微粉 Triton X-100 原位萃取 微粒促进培养
下载PDF
MPEC技术对黑曲霉浸出铜尾砂的影响
6
作者 崔朝 李广悦 +2 位作者 刁宁宁 王永东 杜康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84-2087,共4页
应用MPEC技术调控黑曲霉菌丝形态,以实现铜尾砂的高效浸出。研究了Ti SiO4微粒子浓度对黑曲霉菌丝球直径影响,及其发酵液浸出铜尾砂效果。结果表明,添加Ti SiO4微粒子对黑曲霉菌丝球直径及其发酵液浸出铜尾砂有显著影响,当Ti SiO4微粒... 应用MPEC技术调控黑曲霉菌丝形态,以实现铜尾砂的高效浸出。研究了Ti SiO4微粒子浓度对黑曲霉菌丝球直径影响,及其发酵液浸出铜尾砂效果。结果表明,添加Ti SiO4微粒子对黑曲霉菌丝球直径及其发酵液浸出铜尾砂有显著影响,当Ti SiO4微粒子浓度为25 g/L时,菌丝球直径为0.65 mm,铜浸出率可达8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子促进培养 黑曲霉 生物浸出 铜尾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