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微相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包洪平 杨承运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1-42,共12页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 ,在鄂尔多斯东部的陕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碳酸盐岩 -蒸发岩地层。运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这套地层进行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动力特征及形成环境的分析。按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组构和生物化石 (及其碎屑 )... 早奥陶世马家沟期 ,在鄂尔多斯东部的陕北地区沉积了近千米厚的碳酸盐岩 -蒸发岩地层。运用微相分析的方法 ,对这套地层进行了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学、沉积动力特征及形成环境的分析。按矿物组成、微观结构、组构和生物化石 (及其碎屑 )的组成等特征 ,把该区碳酸盐岩 -蒸发岩划分为 18个典型的微相类型。又根据其成因概括为 6个微相系列 ,即与开阔海环境有关的微相系列、与滩相沉积有关的微相系列、与生物礁 (丘 )有关的微相系列、与隐藻席有关的微相系列、与局限 -强烈蒸发条件有关的微相系列、次生晶粒结构微相系列。各系列的微相类型具有相近的成因环境特征 ,且微相的变化表现为相对的连续性。微相研究结果还表明 ,该区马家沟组的石灰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开阔海陆棚环境和潮坪环境 ,部分与生物礁的发育有关 ;硬石膏岩、石盐岩等蒸发岩类微相主要形成于蒸发盆地与外海周期性隔绝的干化蒸发条件下 ;白云岩类微相有两种成因类型 ,即萨布哈环境的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和埋藏成岩环境的成岩白云岩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奥陶系 分析 碳酸盐岩 蒸发岩
下载PDF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硅质海绵礁—鲕滩组合的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吴熙纯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5-142,共18页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生物礁—鲕滩组合属于马鞍塘组(汉旺组),分布于现今龙门山边缘的绵竹、安县、江油辖区,是作者于1975年带领地质填图小组发现的。文中通过对研究区生物礁进行微相分析,以及与世界同类生物礁对比,认为研究区的生物礁... 川西北晚三叠世卡尼期生物礁—鲕滩组合属于马鞍塘组(汉旺组),分布于现今龙门山边缘的绵竹、安县、江油辖区,是作者于1975年带领地质填图小组发现的。文中通过对研究区生物礁进行微相分析,以及与世界同类生物礁对比,认为研究区的生物礁是以六射海绵为主的硅质海绵障积作用与以蓝细菌为主形成的凝块石粘结作用共同造礁,是一种深水粘结—障积型生物礁丘,也是灰泥基质支撑的生物礁。通过微相分析,尤其与世界镶边陆架模式及缓坡模式的标准微相对比,确定了研究区生物礁群的生长基底(鲕粒滩及生屑滩)不仅是形成于缓坡,而且是形成于同斜缓坡。川西北卡尼期同斜缓坡的推论、生物礁窗模式的建立及沉积相古地理图的编制,是认识川西北晚三叠世早期大地构造格局和沉积环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 卡尼期 硅质海绵礁 鲕滩 分析 同斜缓坡 宏观沉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碳酸盐微相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袁路朋 周洪瑞 +3 位作者 景秀春 王振涛 传婷婷 房强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1-432,共12页
平凉—泾阳—耀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本文根据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在研究区奥陶系归纳出10种微相类型,泥晶白云岩(MF-1)、细晶—极细晶白云岩(MF-2)、中—粗晶白云岩(MF-3)、白云岩—灰岩过渡岩(MF... 平凉—泾阳—耀县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良好,沉积类型多样。本文根据野外实测剖面研究和室内薄片分析,在研究区奥陶系归纳出10种微相类型,泥晶白云岩(MF-1)、细晶—极细晶白云岩(MF-2)、中—粗晶白云岩(MF-3)、白云岩—灰岩过渡岩(MF-4)、泥晶灰岩(MF-5)、粉屑灰岩(MF-6)、砂屑灰岩(MF-7)、含生物碎屑泥晶灰岩(MF-8)、含生物碎屑砂屑灰岩(MF-9)、砾屑灰岩(MF-10)。其中平凉奥陶系发育了9种、泾阳奥陶系发育了9种、耀县奥陶系发育了6种。比照Wilson碳酸盐沉积相模式和微相特征,将研究区奥陶系划分为局限台地(FZ-8)、开阔台地(FZ-7)、斜坡(FZ-4)、斜坡脚(FZ-3)以及深水陆棚(FZ-2)五个相带。通过对相带特征研究,认为马家沟期,平凉—泾阳—耀县一线自西向东海水由深变浅,反映马家沟期开始海侵方向在研究区自南向北。到平凉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全区海退,南缘地区海水却突然加深,直到背锅山组沉积期才全部退出。对三条剖面沉积相带组合的横向对比,表明研究区奥陶纪存在着多期的海侵—海退旋回。从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这些海侵—海退旋回可能与鄂尔多斯盆地南侧秦岭洋的演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沉积环境 碳酸盐岩 奥陶系 鄂尔多斯南缘
下载PDF
聚丁二烯聚氨酯弹性体的微相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清元 陈中华 +1 位作者 程时远 路国红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用端羟基聚丁二烯齐聚物(HTPB)作为软段,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作为硬段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用FT-IR、WAXD、SAXA、DSC和回弹性实验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 用端羟基聚丁二烯齐聚物(HTPB)作为软段,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4-丁二醇(BDO)作为硬段合成了聚氨酯弹性体,用FT-IR、WAXD、SAXA、DSC和回弹性实验对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具有微相分离的特征,硬段微区尺寸为40×10-10~100×10-10m。受热史对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硬段含量的增加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聚丁二烯 聚氨酯弹性体 结构 性能
下载PDF
贵州紫云扁平村石炭纪珊瑚礁剖面微相分析与沉积相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宝亮 巩恩普 +2 位作者 关长庆 姚玉增 张永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51-357,共7页
扁平村生物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Fomitchevella骨架构成生物礁主体。扁平村的这种以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石炭纪生物礁在全球也是不多见的。本文以实测剖面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观察、分析珊瑚礁的生长、沉积环境,对该珊瑚礁的剖... 扁平村生物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Fomitchevella骨架构成生物礁主体。扁平村的这种以珊瑚为主要造礁生物的石炭纪生物礁在全球也是不多见的。本文以实测剖面微相分析为主要手段,观察、分析珊瑚礁的生长、沉积环境,对该珊瑚礁的剖面进行详细的微相分析。我们总结了6个微相;划分出5个沉积相:在剖面上由下至上,相1较浅的受保护的台地相,相2搅动水中的浅滩相,相3较深的开阔台地相,相4浪基面以上斜坡相,珊瑚礁在这个相上发育起来,就是相5珊瑚礁相,再向上为相3,相1;进一步总结出了与圆丘礁缓坡类型相似的局部相模式;并分析了珊瑚礁生长、沉积环境。总体上剖面沉积环境为潮下开阔台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珊瑚礁 晚石炭世 扁平村
下载PDF
云南罗平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白建科 张启跃 +3 位作者 尹福光 周长勇 吕涛 冯静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3期15-21,共7页
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薄片分析,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初步识别出8种微相类型。结合宏观沉积构造及罗平生物群保存特征,认为云南罗平关岭组二段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可划分出深水盆地、深缓坡、深缓坡远端变陡、浅缓坡和后缓坡... 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镜下薄片分析,于中三叠统关岭组二段中初步识别出8种微相类型。结合宏观沉积构造及罗平生物群保存特征,认为云南罗平关岭组二段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可划分出深水盆地、深缓坡、深缓坡远端变陡、浅缓坡和后缓坡5个沉积相。沉积相在垂向上是向上变浅(海退)的沉积序列。罗平生物群的沉积环境为深水、低能、安静的海洋环境,突发的风暴事件导致了生物群大量死亡,并被迅速埋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岭组二段 罗平生物群 分析 碳酸盐岩缓坡
下载PDF
安徽宿松坐山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微相和黏土矿物特征及其对沉积相和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10
7
作者 程成 李双应 +1 位作者 赵万为 彭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8-1219,共12页
安徽宿松坐山剖面中二叠世地层发育,栖霞组、孤峰组和武穴组连续出露,为下扬子地区中二叠统的典型剖面之一。其中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硅质岩和碎屑岩。栖霞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9种微相类型,分别可以与Flügel整理的7种标... 安徽宿松坐山剖面中二叠世地层发育,栖霞组、孤峰组和武穴组连续出露,为下扬子地区中二叠统的典型剖面之一。其中栖霞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其次为硅质岩和碎屑岩。栖霞组碳酸盐岩中共识别出9种微相类型,分别可以与Flügel整理的7种标准微相对比。栖霞组主要为斜坡沉积,其次为台地沉积,而斜坡相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上斜坡相和下斜坡相。其中,上斜坡相主要出现在臭灰岩段的中部,该层位以产砾屑灰岩为特征,微相类型以MF3为主。其次出现在本部灰岩段的中偏上部,该处微相类型为MF3、MF8和MF9。此外,顶部灰岩上部发育灰岩砾石的层位中的微相类型主要为MF3和MF9,也属于上斜坡相。下斜坡相主要发育于上、下硅质岩段和本部灰岩段的顶部,主要特征为发育薄层硅质岩或长条状硅质结核,微相类型主要为MF4和MF5。台地相主要出现在本部灰岩中下部,其次出现在臭灰岩段的下部和上部及顶部灰岩段的下部,且其微相类型以MF1为主,其次为MF2、MF6和MF7,表明台地相整体属于开阔海台地。微相分析表明栖霞组整体形成于一个海侵过程中,期间经历了4次较明显的海退。黏土矿物分析显示栖霞组碳酸盐岩的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平均含量为61.97%),高岭石次之(平均含量为27.25%),伊蒙混层(平均含量为9.43%)和绿泥石(平均含量为1.36%)较少。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的比值与伊利石的相对含量变化共同表明栖霞期由早期的相对干冷变为晚期的相对暖湿,期间发生了3次较为明显的气候变化周期。同时,栖霞期气候整体变暖湿、海平面整体上升的趋势与晚古生代冰川(LPIA)消融的时间对应,则暗示古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消融事件控制了栖霞期的整体海平面变化。而沉积相变化所反映的栖霞期4次相对海平面变化与3次明显的气候波动能够较好的吻合,则显示出气候对海平面变化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 黏土矿物 分析 沉积 海平面 栖霞组 宿松坐山
下载PDF
贵州盘县新民地区关岭组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产出层段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和古环境恢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美铮 刘楚雄 +3 位作者 江大勇 郝维城 孙元林 孙作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9-340,共12页
通过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碳酸盐岩薄片微相分析,以颗粒类型、颗粒基质含量对比、沉积组构、化石生物组合、化石埋藏学特征作为主要微相类型的划分依据,贵州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产出地层78~91层及上覆地层92层和下伏地层77层共识别出10种... 通过野外观察和显微镜下碳酸盐岩薄片微相分析,以颗粒类型、颗粒基质含量对比、沉积组构、化石生物组合、化石埋藏学特征作为主要微相类型的划分依据,贵州中三叠世盘县动物群产出地层78~91层及上覆地层92层和下伏地层77层共识别出10种微相类型,在垂向上归纳为三种向上变浅的沉积相序列:开阔台地、局限台地、潮道环境。按照水深及水动力条件可以划分出深潮下带、浅潮下带沉积环境。化石层黄铁矿的存在反映了总体偏还原的沉积环境特征。颗粒含量及保存特征反映水动力条件由化石层下段较弱水动力条件到中段变强到上段再变弱的过程,这与海生爬行动物的组合特征的变化呈现出相关性。结合微相类型、岩性特征,推断盘县动物群生活在局限台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古环境 盘县动物群 中三叠世 贵州
下载PDF
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9
作者 匡明志 张小兵 +7 位作者 袁海锋 陈聪 张玺华 彭瀚霖 徐婷 肖钦仁 李天军 山述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20,共20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征,综合实际钻井资料,开展茅口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并解释层序格架对储集层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可分为8类岩石微相,在茅口组沉积中晚期,构造作用驱动茅口组由缓坡沉积体系向“台地—台内海槽”沉积体系转换。(2)栖霞组上部层序界面SB1和茅二下亚段上部层序界面SB2均为Ⅱ型岩相转换界面,茅二上亚段顶界面SB3为Ⅰ型淹没不整合界面,茅三段顶界面SB4为Ⅰ型剥蚀不整合面。(3)二崖剖面茅口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茅一段构成三级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茅二下亚段中—下部对应三级层序SQ1的高位体系域,而上部发育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茅二上亚段和茅三段分别对应三级层序SQ2和SQ3。(4)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下亚段云化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和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分别以准同生晚期和准同生早期云化作用为主,受控于Ⅱ型层序界面SB2;广安—八角场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2高位体系域并且受控于Ⅰ型层序界面SB3,经历了准同生早期基质云化—准同生晚期颗粒溶蚀—埋藏期云化作用阶段。该研究为四川盆地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预测和成因研究提供了层序和沉积约束,对茅口组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分析 层序划分 储集层分布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The microfacies and sedimentary responses to the mass extinction during the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at Yangou Section, Jiangxi Province, South China 被引量:4
10
作者 TIAN Li TONG JinNan +5 位作者 SUN DongYing XIONG YanLin WANG ChengGang SONG HaiJun SONG HuYue HUANG YunFe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9期2195-2207,共13页
A Permian-Triassic(P-Tr) boundary section of continuous carbonate facies, which well recorded the biotic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through the great P-Tr transition in the shallow non-microbialite carbonate facies, ... A Permian-Triassic(P-Tr) boundary section of continuous carbonate facies, which well recorded the biotic and environmental processes through the great P-Tr transition in the shallow non-microbialite carbonate facies, has been studied in Yangou, Lepi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The P-Tr sequence is well correlated with the Meishan sec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odont biostratigraphy and the excursion of carbon isotopes. A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thin-sections from the P-Tr boundary carbonate rocks at the Yangou section are studied to explore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time. Six microfacies have been identified based upon the observation of the thin-sections under a microscope on the grains and matrix and their interre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ata of fossils and carbon isotopes, Microfacies 4(MF-4), coated-grain-bearing foraminifer oolitic sparitic limestone, and Microfacies 6(MF-6), dark shelly micritic limestone, should be the different responses to the two episodes of mass extinction and environmental events that can be correlated throughout South China and even over the world. The oolitic limestone of MF-4 is the first finding from the latest Permian strata in South China and it might be a proxy of an unusual environmental condition of high pCO2, low sulfate concentration and of microbial blooming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latest Permian mass extinction. The micritic limestone of MF-6 containing rich micro-gastropods and ostracods probably represents the blooming event of disaster taxa in the earliest Triassic environment. The microfacies analysis at the Yangou section can well reveal the episodic process of the biological evo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shallow non-microbialite carbonate facies throughout the great P-Tr transition, thus the Yangou section becomes an important complement to the Meishan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Triassic transition MICROFACIES mass extinction sedimentary response Yangou Jiangxi Province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及研究意义
11
作者 王安琪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6期161-163,共3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酸盐岩已经被证明具有极高的储油价值,这也促使科学家不断深入地研究碳酸盐岩结构,从而为油气勘查提供有力的支持。微相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学的一种核心手段,并且在油气勘查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碳酸盐岩已经被证明具有极高的储油价值,这也促使科学家不断深入地研究碳酸盐岩结构,从而为油气勘查提供有力的支持。微相分析是碳酸盐岩沉积学的一种核心手段,并且在油气勘查领域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介绍了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的简要历程,深入分析了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新近进展,以及人们对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和解释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探讨了微相分析在岩相古地理研究中的意义,并展望了它在沉积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分析 研究进展 应用 意义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沙三段二、三亚段微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珂 姜素华 +2 位作者 岳家彤 王元媛 王忆非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4,共9页
高尚堡油田位于南堡凹陷的中心,其沙三段二三亚段地层主要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油田曾被进行过多次地质研究,但研究精度尚不能满足当前精细生产的需要。本文应用成分成熟度分析、重矿物分析等物源分析方法确定高北斜坡带Es2+33... 高尚堡油田位于南堡凹陷的中心,其沙三段二三亚段地层主要发育一套扇三角洲沉积体系。该油田曾被进行过多次地质研究,但研究精度尚不能满足当前精细生产的需要。本文应用成分成熟度分析、重矿物分析等物源分析方法确定高北斜坡带Es2+33亚段的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北东和北西向。并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录井、测井及钻井等各项分析鉴定材料,明确研究区岩石的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反映扇三角洲紧邻基岩物源区,经历较短距离搬运的特点,并结合沉积构造特征以及测井曲线特征,最终确定研究区的扇三角洲沉积相主要以辫状河道(5种)、扇中前缘、沙坝以及沙席等微相较为发育,并实现对砂厚和微相平面展布特征的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尚堡油田 扇三角洲沉积 沉积物源 分析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T7^4界面生屑灰岩微相分析及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初广震 黄文辉 +1 位作者 于炳松 樊太亮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4-300,共7页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T74界面的研究主要以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大的不整合面形式为基础进行的,对界面具体的岩性、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较少。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县东北方向一间房地区的T74露头剖面为上奥陶统与中—下奥陶统的分界面,岩... 前人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T74界面的研究主要以在地震反射剖面中大的不整合面形式为基础进行的,对界面具体的岩性、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较少。位于塔里木盆地巴楚县东北方向一间房地区的T74露头剖面为上奥陶统与中—下奥陶统的分界面,岩性以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和粒泥灰岩为主。镜下分析表明:T74界面生屑灰岩中生物碎屑以棘皮动物(主要为海百合碎片)和介形虫为主,其他生物碎屑包括腕足动物、软体动物、三叶虫、钙球粒、粗枝藻、龙介虫、有孔虫、海绵和苔藓等。通过镜下微相、C-O同位素以及X射线荧光等多种分析方法,认为T74界面地层沉积相为较温暖的低能陆棚相,后期经历了埋藏压实成岩作用、地层抬升后的淡水成岩作用和风化剥蚀作用等。岩石的缝合线发育,孔渗性较好,利于地下流体的运移和渗透,对中—下奥陶统的岩溶发育起着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 成岩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 生屑灰岩 T74界面 塔里木盆地 巴楚地区
下载PDF
碳酸盐岩微相识别标志及研究意义
14
作者 张雨辰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1期152-154,共3页
碳酸盐岩是一类重要的沉积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不仅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承载着重要的地下水资源,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其成因及油气资源利用高度关注,微相研究作为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可以为岩石地层划分及油气资源勘探提... 碳酸盐岩是一类重要的沉积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不仅蕴含丰富的油气资源,还承载着重要的地下水资源,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家对其成因及油气资源利用高度关注,微相研究作为碳酸盐岩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可以为岩石地层划分及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参考。介绍了碳酸盐岩微相发展历程及研究方法,重点阐述碳酸盐岩微相识别标志及应用,探讨微相分析与沉积环境演化对应关系。因微相研究发展迅速,研究重点从单纯的分析环境转变为对岩石成因、沉积作用过程的研究,研究方法从显微薄片观察的定性分析转变为多学科交互式定量分析,测试结果日益精准化,为下一步沉积环境解释、油气成藏和储层评价提供更精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分析 识别标志
下载PDF
碳酸盐岩微相的研究方法及其意义
15
作者 李韶昱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2年第5期130-132,共3页
碳酸盐岩对全球油气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碳酸盐岩的深入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的研究中,微相分析是较为常规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对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开发技术、最新进展以及前人的... 碳酸盐岩对全球油气开发起着重要作用,对于碳酸盐岩的深入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工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碳酸盐岩的研究中,微相分析是较为常规的方法和手段,本文对碳酸盐岩微相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方法、开发技术、最新进展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与应用方法,剖析微相分析对于碳酸盐岩研究的意义,并对其在沉积领域中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分析 研究进展 应用 意义
下载PDF
七星街地区下二叠统栖霞组的微相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孟达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1989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研究地区栖霞组剖面厚约115米,除少量陆源碎屑岩外,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包括亮晶砂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等。岩石学和古生态学特征表明该区栖霞组可划为潮上云坪、湖间、潮沟、潮滩、开阔浅海、深浅海等... 研究地区栖霞组剖面厚约115米,除少量陆源碎屑岩外,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包括亮晶砂屑灰岩、核形石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晶灰岩、白云岩等。岩石学和古生态学特征表明该区栖霞组可划为潮上云坪、湖间、潮沟、潮滩、开阔浅海、深浅海等沉积微相。据此建立起栖霞组的垂直相序和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叠统 栖霞组 分析 历史地层
下载PDF
大港油田A块IV油组流动单元研究
17
作者 刘建党 毕研斌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5年第9期59-61,共3页
在地层划分对比和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对影响流体渗流特征的储层地质参数的分析,选取划分流动单元的主参数,由聚类分析法,在储集层段内定量划分流动单元。通过井间模拟,展示流动单元在平面和剖面上的分布特征。
关键词 大港油田 流动单元 最优分割法 聚类分析 地层划分对比 渗流特征 聚类分析 分析 地质参数 定量划分
下载PDF
微相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中的运用
18
作者 向雷 张哨楠 丁晓琪 《海相油气地质》 2009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科学合理采出的岩心或露头样品中所获得的微相标志,可提供古水深的线索。微相标志可以有效识别作为建立碳酸盐岩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基础的陆上暴露面、淹没不整合面、初次海泛面以及最大海泛面等层序界面,还可以识别和解释多种类型的准... 以科学合理采出的岩心或露头样品中所获得的微相标志,可提供古水深的线索。微相标志可以有效识别作为建立碳酸盐岩三级层序地层格架基础的陆上暴露面、淹没不整合面、初次海泛面以及最大海泛面等层序界面,还可以识别和解释多种类型的准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分析 层序分析 高分辨率 运用
下载PDF
贵阳花溪地区下三叠统大冶组沉积微相分析
19
作者 王亚东 张明龙 时国 《四川地质学报》 2017年第4期561-564,共4页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贵阳花溪地区处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二叠纪末的全球事件在该区改毛剖面的沉积微相和生物演化上均留下了较为清楚的记录。通过测制改毛剖面,野外考查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标本,结合镜下显微观察,对大冶组各层...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贵阳花溪地区处于碳酸盐岩台地环境。二叠纪末的全球事件在该区改毛剖面的沉积微相和生物演化上均留下了较为清楚的记录。通过测制改毛剖面,野外考查沉积构造、岩性特征及采集化石标本,结合镜下显微观察,对大冶组各层进行微相分析,初步划分为4种沉积相、6种微相,反映该地区大冶组底部海侵期为浅海台地边缘环境,发展至大冶组中部为海平面相对上升的台缘下斜坡半浅海环境,之后又恢复至大冶组顶部台地前缘斜坡浅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组 沉积 分析 花溪地区
下载PDF
桩34井沙河街组一段中下部碳酸盐岩微相分析
20
作者 谢忠怀 《陆相石油地质》 1992年第4期28-34,共7页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分析 成因 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