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4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线菌——微生物药物的重要资源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志恒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3-145,共3页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放线菌 地球生命 资源 生物技术 生态平衡 地球历史 生命体 载体
下载PDF
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胥秀英 郑一敏 +2 位作者 温寿祯 涂永勤 宋丹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18,共2页
本文对土壤放线菌的一种新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加有氟哌酸、青霉素、制霉菌素的培养基 ,可以选择性地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0 0 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 4 0℃预处理土壤样品 ,可以促进放线菌的孢子萌发而获得更多的放... 本文对土壤放线菌的一种新分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加有氟哌酸、青霉素、制霉菌素的培养基 ,可以选择性地从土壤中分离放线菌 ,0 0 5%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在 4 0℃预处理土壤样品 ,可以促进放线菌的孢子萌发而获得更多的放线菌株 ,进一步提高放线菌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放线菌 分离技术 微生物药物 培养基 SDS
下载PDF
自然界中难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和应用 被引量:26
3
作者 岳秀娟 余利岩 +3 位作者 李秋萍 魏玉珍 关艳 张月琴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7-81,共5页
采用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自然来源的抽提液,或加入一些特殊化合物,使其中处于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微生物恢复其生长繁殖能力,从而得到分离。实验结果发现甜菜碱、丙酮酸钠、SOD以及过氧化氢酶可使分离到的微生物种类... 采用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自然来源的抽提液,或加入一些特殊化合物,使其中处于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的微生物恢复其生长繁殖能力,从而得到分离。实验结果发现甜菜碱、丙酮酸钠、SOD以及过氧化氢酶可使分离到的微生物种类及菌落总数明显增加。还采用固液结合的方法来分离那些在普通平板培养基上不能形成肉眼可见菌落的那些微小菌落的微生物。采用这几种方法从4份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52株放线菌,103株细菌,17株真菌。对其中的放线菌和真菌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得到多株具有抗菌活性的微生物,经过多次复筛的平均阳性率为4.325%,略高于用常规方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因此证明有效的分离方法将为今后微生物药物的筛选和药用微生物菌种的保藏提供更丰富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分离培养微生物 微小菌落 微生物药物
下载PDF
微生物药物筛选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4
作者 司书毅 黄明玉 张月琴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4-297,共4页
Microbial drugs are antibiotics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substances from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icroorganisms Screening process includes collection of soil and ocean samples, iso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ferme... Microbial drugs are antibiotics and other pharmacological substances from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of microorganisms Screening process includes collection of soil and ocean samples, isolation of microorganisms, fermentation, strain screening, isolation of bioactive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 elucidation 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includes streptomyces, rare actinomycetes, bacteria, fungi, and ocean microorganisms New strategy for screening new microbial drugs is the screening of novel anti resistant bacterial agents, antifungal agents, antiviral agents, antitumor substances, immunomodulators and pharmacological a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药物筛选 样品 微生物 发酵液 抗生素
下载PDF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宝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6-58,共3页
简要叙述了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DNA重组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进展,包括基因工程多肽药物品种开发、新药筛选模型的建立、改良菌种产生新的微生物药物、改进药物生产工艺。
关键词 基因工程 筛选 微生物药物 抗体工程
下载PDF
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焕娄 蔡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5-89,共5页
自从40年代初青霉素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Antibiotic)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抗生素”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充实。1942年链霉素的发现者美国学者Waksman首先下的定义是:“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 自从40年代初青霉素用于临床以来,抗生素(Antibiotic)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随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抗生素”一词的含义也在不断充实。1942年链霉素的发现者美国学者Waksman首先下的定义是:“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抑制它种微生物生长及活动甚至杀灭它种微生物性能的化学物质”。从那时起至50年代中期,由于基本上只有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等少数品种在临床使用,它们也都只起到抗菌的作用,所以这个定义是合适的。我国最初将“Antibiotic”按其原意译为“抗生素”,但在当时这类物质都是抗菌的情况下,又将其改译为“抗菌素”,并沿用至80年代初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抗菌素 微生物药物 研究
下载PDF
药用微生物辐照诱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毛淑红 靳根明 卫增泉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25-29,共5页
常规的诱变育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紫外线、激光、γ射线、中子等对微生物药物菌种进行辐照诱变,效果显著。离子束辐照微生物诱变育种在离子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中起步较晚,但其作为一种集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为一体的诱变育种新方法,将在辐... 常规的诱变育种方法主要是利用紫外线、激光、γ射线、中子等对微生物药物菌种进行辐照诱变,效果显著。离子束辐照微生物诱变育种在离子束生物学效应的研究中起步较晚,但其作为一种集物理诱变和化学诱变为一体的诱变育种新方法,将在辐照诱变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微生物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动态,简要叙述微生物菌种选育的辐照诱变效应、作用机制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抗生素 辐照诱变
下载PDF
日本微生物药物开发动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一青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0年第4期160-161,177,共3页
从发现新产物的数量、产生菌各类的组成情况、筛选目标的变化、产生菌来源和筛选目标的关系、研究机构开发新药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微生物药物开发动向,表现为3个比较明显的趋势:(1)从微生物产生新生物活性物质所获得的专利... 从发现新产物的数量、产生菌各类的组成情况、筛选目标的变化、产生菌来源和筛选目标的关系、研究机构开发新药的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日本微生物药物开发动向,表现为3个比较明显的趋势:(1)从微生物产生新生物活性物质所获得的专利数有所减少;(2)非抗生素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有所增加;(3)尽管放线菌仍然是微生物药物开发的主要来源,但真菌产生的新生物活性物质的数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生物活性物质 开发
下载PDF
微生物药物的研究开发 被引量:6
9
作者 陈代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15-118,共4页
简要地阐述了从抗生素到微生物药物的发展概况以及非抗生素类新微生物药物的筛选模型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抗生素 药物开发
下载PDF
微生物药物产生茵诱变育种方法的应用和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贾啸静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65-69,共5页
产微生物药物的原始菌株往往产量较低,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需要通过合适的诱变育种方法进行改良。详细介绍了目前较为通用的几种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同时简述了获得高产突变株的几种筛选方式。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诱变育种 突变株
下载PDF
聚酮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冯健飞 周日成 +1 位作者 郭兴庭 张扬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24-26,共3页
由微生物和植物产生的聚酮类化合物(PK)的数量庞大,是一大类结构多样化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已经成为新药的重要来源。综述了3种类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特点,即以模块形式存在的I型聚酮合酶、包含一套可重复使用结构... 由微生物和植物产生的聚酮类化合物(PK)的数量庞大,是一大类结构多样化和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已经成为新药的重要来源。综述了3种类型聚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的特点,即以模块形式存在的I型聚酮合酶、包含一套可重复使用结构域的Ⅱ型聚酮合酶以及不需要ACP参与,以植物中的查耳酮合酶为代表的Ⅲ型聚酮合酶。介绍了近年来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聚酮合酶的基本作用机制以及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酮类化合物 应用 组合生物合成 微生物药物
下载PDF
微生物药物和抗体药物——发现和研制新药的重要领域 被引量:10
12
作者 甄永苏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83-484,共2页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抗体药物 开发
下载PDF
微生物药物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3
作者 武临专 洪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复杂多样,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微生物药物开发的源泉。当前,微生物药物研究面临一些挑战:快速发现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理性化提高产生菌的发酵效价;以及...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结构复杂多样,具有抗细菌、抗真菌、抗肿瘤、抗病毒和免疫抑制等多种生物活性,是微生物药物开发的源泉。当前,微生物药物研究面临一些挑战:快速发现结构新颖、生物活性突出的化合物;理性化提高产生菌的发酵效价;以及以微生物为新宿主,实现一些重要天然药物的工业生产。合成生物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和代谢工程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本文对合成生物学在发现微生物新次级代谢产物、提高现有微生物药物合成水平和创制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合成生物 次级代谢产物 生物合成
原文传递
几类重要抗生素的发展现状与主要研究方向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致平 蔡年生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6-119,共14页
近年来,微生物药物的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发现许多具有酶抑制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影响受体结合等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但抗生素仍然是微生物药物中的最重要的成员,必需努力继续进行研究与开发,主要原因有四:
关键词 抗菌素 微生物药物 研究 开发
下载PDF
我国抗生素(微生物药物)产业与研发进展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郑玉果 陈代杰 朱宝泉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37-539,573,共4页
抗生素(微生物药物)在临床和非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价值。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出世界上已有的大部分品种。但是,整个抗生素产业的发展表现为:像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大宗品种规模化集聚,竞争剧烈;像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非专利&... 抗生素(微生物药物)在临床和非临床中的应用具有其他药物无法替代的价值。我国已经能够生产出世界上已有的大部分品种。但是,整个抗生素产业的发展表现为:像青霉素和红霉素等大宗品种规模化集聚,竞争剧烈;像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等非专利"新品种"虽然盈利空间较大,但技术容易扩散而获利周期较短;像头孢硫脒和依替米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尽管市场不大,但获利周期长,因而不少企业具有较大的研发热情。多年来,一些相关的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研究机构不仅开发了一系列的新品种和新工艺,而且在创新药物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为我国抗生素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微生物药物 产业化 研究开发
下载PDF
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0
16
作者 鞠建华 杨镇业 +5 位作者 李青连 韩亚楠 李艳青 乔伊君 杨虎 张华然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3-50,63,共9页
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等疾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生素的长期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细菌的产生和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寻找新型的抗生素已迫在眉睫。如何从微生物中发掘化学结... 微生物来源的药物在抗感染、抗肿瘤、免疫抑制和代谢调节等疾病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抗生素的长期不当使用导致了耐药细菌的产生和蔓延,给公共卫生和安全健康带来了全球性的挑战,寻找新型的抗生素已迫在眉睫。如何从微生物中发掘化学结构和作用机制新颖的新药以对抗愈发严峻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当今微生物药物研发面临的新挑战。论文对微生物药物研发历史进行了回顾,并对截至2019年9月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上市的微生物药物的数量、产生菌来源和临床适应证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针对创新微生物药物研发的迫切性,对微生物药物研发新策略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抗生素 药物研发策略
原文传递
微生物药物的合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饶聪 云轩 +1 位作者 虞沂 邓子新 《合成生物学》 2020年第1期92-102,共11页
微生物天然产物一直都是新型生物药物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目前开发临床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重要资源。随着临床耐药菌的日益增多,新型病原菌和病毒的不断出现,以及新骨架天然产物挖掘难度的增加,新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正面临... 微生物天然产物一直都是新型生物药物创新的主要源泉,是目前开发临床抗菌、抗肿瘤、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重要资源。随着临床耐药菌的日益增多,新型病原菌和病毒的不断出现,以及新骨架天然产物挖掘难度的增加,新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正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21世纪生命医学领域催动原创突破和学科交叉融合的前沿学科,合成生物学的崛起为解决药物研发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它可以突破天然药物发现的瓶颈,设计新的生物合成途径,产生更多天然药物及类似物。本文综述了近五年来合成生物学在微生物药物研究领域的技术革新,及其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核苷类抗生素、核糖体肽、萜类以及聚酮类化合物等5大类微生物天然药物的发掘、生物合成以及新结构创制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产物 合成生物 微生物药物 生物合成 暗物质
下载PDF
甜叶菊斑枯病生物防治拮抗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汇泉 唐文华 孙伟萍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97-99,共3页
从甜叶菊根部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A0 1和A64两个菌株 ,生长繁殖速度快 ,抗污染能力强 ,抑菌效果好 ,为高效拮抗菌株 .两个拮抗菌株的拮抗活性能稳定遗传 .初步鉴定两菌株为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WaksmanandHenrici) ,A0 1为黄色类群的... 从甜叶菊根部土壤中分离到放线菌A0 1和A64两个菌株 ,生长繁殖速度快 ,抗污染能力强 ,抑菌效果好 ,为高效拮抗菌株 .两个拮抗菌株的拮抗活性能稳定遗传 .初步鉴定两菌株为链霉菌属 (StreptomycesWaksmanandHenrici) ,A0 1为黄色类群的一个种 ,A64为蓝色类群的一个种 ,种名未定 .喷施抗生菌剂 ,可有效降低斑枯病病情指数 ,平均防效为 5 6.3 % .A0 1和A64混合构成的抗生菌剂防治效果明显好于两个菌剂单用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抗生菌剂可显著提高甜叶菊叶片产量 ,平均增产 1 8.7% ,尤其在连作小区 ,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叶菊 斑枯病 生物防治 拮抗菌株 菌株筛选 拮抗活性 微生物药物
下载PDF
关注微生物来源的新药开发 被引量:3
19
作者 戈梅 陈代杰 《生命科学》 CSCD 2005年第1期15-18,共4页
关键词 微生物药物 开发 分子生物学技术 代谢产物 研发 先导化合物 微生物来源 多样性 应用 国内外
下载PDF
合成生物学在天然药物和微生物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岳雪 聂少振 +4 位作者 王素珍 李荣荣 李大成 王炳全 董惠钧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8-576,605,共10页
目的概括了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核心技术,重点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天然药物和微生物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方法首先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核心理念和技术,进一步从天然药物和微生物药物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药物开发中... 目的概括了合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核心技术,重点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天然药物和微生物药物开发中的应用。方法首先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核心理念和技术,进一步从天然药物和微生物药物两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合成生物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实例,特别是紫杉醇和青蒿素前体的生物合成研究大大促进了合成生物学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结果合成生物学是21世纪生物学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其在阐明生物合成基本规律的基础上,通过人工设计新的生物系统或改造旧的生物过程,从而实现新的功能或新物质合成。结论微生物来源药物是医药工业的重要分支,随着临床耐药菌的日益增多和新药研发难度的加大,微生物药物的开发面临着巨大挑战。伴随着合成生物学的兴起,利用合成生物学原理和方法发掘和改造微生物药物成为一条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生物 天然药物 微生物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