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ACAM-1和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陶晓峰 张明 +2 位作者 杨东 郜广明 武雪亮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1期1346-1350,共5页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吴桥人民医院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CAM-1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记...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河北省吴桥人民医院5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0例正常结直肠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EACAM-1和MMP-2的表达情况,并记录LMVD值,对CEACAM1、MMP-2表达情况与微淋巴管密度(LMVD)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EACAM-1和MM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为68. 00%(34/50)和64. 00%(32/50),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的28. 00%(14/50)和24. 00%(12/50);结直肠癌组织中LMVD值为15. 13±3. 08,明显高于正常组织(5. 15±1. 25); CEACAM-1、MMP-2和LMVD三者均与肿瘤浆膜浸润、TNM分期、脉管浸润、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密切相关(均P <0. 01);结直肠癌组织中CEACAM-1和MMP-2阳性组表达组LMVD值为18. 14±3. 71和17. 19±3. 85,显著高于阴性组(10. 20±3. 52和10. 09±3. 08,均P <0. 05);结直肠癌组织中CEACAM-1与MMP-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r=0. 489,P <0. 001)。结论 CEACAM-1、MMP-2高表达能诱导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与结直肠癌的浸润及淋巴转移有关,通过调控CEACAM-1、MMP-2的表达可能抑制肿瘤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淋巴密度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胃癌中微淋巴管密度检测的意义
2
作者 刘艳 金延安 刘俐敏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4期294-296,共3页
目的利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检测胃癌组织内微淋巴管密度(MLD),研究其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以VEGFR-3(又称FLT-4)为标记物,检测6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内MLD与增殖期细... 目的利用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检测胃癌组织内微淋巴管密度(MLD),研究其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及临床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以VEGFR-3(又称FLT-4)为标记物,检测60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内MLD与增殖期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及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VEGFR-3阳性率和MLD明显增高;胃癌组织中MLD与PCN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VEGFR-3可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VEGFR-3和MLD的表达可能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淋巴密度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D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3
作者 赵国光 向晓娟 何友兼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0-95,共6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VEGF-D)是目前已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C或VEGF-D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和D(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D,VEGF-D)是目前已鉴定出的淋巴管生长因子,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VEGF-C或VEGF-D过表达与淋巴转移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6例鼻咽癌组织中VEGF-C和VEGF-D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receptor-3,VEGFR-3)和CD34染色情况并计数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microvesseldensity,LMVD)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VEGF-C高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中(54.5%)较鼻咽非肿瘤组织中(26.3%)高(P<0.05);鼻咽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或T分期晚者,VEGF-C高表达率增高,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表明区域淋巴结转移与VEGF-C高表达相关(P<0.05),但VEGF-C高表达与性别、年龄、5年生存率、LMVD、MVD等因素无关(P>0.05)。VEGF-D阳性表达率在鼻咽癌组织中(69.7%)较鼻咽非肿瘤组织中(42.1%)高(P<0.05);鼻咽癌中VEGF-D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T分期、区域淋巴结转移、LMVD、MVD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VEGF-C高表达显著正相关(P<0.01),VEGF-D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50.0%)显著低于VEGF-D不表达者(85.0%)(P<0.01)。结论:鼻咽癌中VEGF-C高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VEGF-D阳性表达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无关,但与VEGF-C高表达正相关,且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C VEGF—D 鼻咽肿瘤 免疫组化 HE染色 淋巴密度 血管密度 生存率
下载PDF
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24
4
作者 蒋雷 陈燕凌 +3 位作者 余菲菲 唐南洪 李秀金 王晓茜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0-195,共6页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C、VEGF—D、D2-40和CD31的表达,以10例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和19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VEGF.D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胆囊癌组织中VEGF—C、VEGF—D、D2-40和CD31的表达,以10例癌旁正常胆囊组织和19例慢性胆囊炎作为对照,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诸因素的关系。结果50例胆囊癌组织中,32例VEGF—C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0%,31例VEGF.D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2.0%,均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但与慢性胆囊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C的表达与胆囊癌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D的表达仅与胆囊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有关。50例胆囊癌组织的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6.9±3.6和36.1±12.8。VEGF—C阳性组和VEGF—D阳性组的MLVD和MVD均高于阴性组。MLVD与淋巴结转移有关,MVD与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有关。VEGF—C与VEGF—D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8,P〈0.01)。结论在胆囊癌中,VEGF—C和VEGF-D参与胆囊癌的淋巴生成和血管生成的调节,通过增加瘤周淋巴管的密度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结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 淋巴密度 血管密度 淋巴结转移
原文传递
免疫标记物D2-40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和意义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梅娟 张丽华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77-280,共4页
D2-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能特异性标记淋巴管.而不标记血管,因此在鉴别脉管性肿瘤的起源及判断肿瘤转移途径等方面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又发现,D2-40除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外,在间皮细胞、滤泡树突... D2-40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能特异性标记淋巴管.而不标记血管,因此在鉴别脉管性肿瘤的起源及判断肿瘤转移途径等方面具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又发现,D2-40除在淋巴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外,在间皮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消化道cajal细胞等细胞中也有表达。因此D2-40可能成为一个应用前景广阔的特异性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淋巴 淋巴密度 肿瘤
下载PDF
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18
6
作者 甄乐锋 叶长生 +2 位作者 刘民锋 丁贵坡 廖佳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8-1551,共4页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 目的探讨D2-40和CD3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二步法检测10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2-40和CD34的表达情况,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D)和CD34阳性的微血管密度(MD),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的LMD(12.34±8.201)和MD(23.64±12.738)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1);LMD在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D在肿瘤大小分组、组织学分级分组、淋巴结转移分组及pTNM分期分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MD和MD均与肿瘤大小(r=0.335,0.337)、组织学分级(r=0.580,0.671)、淋巴结转移(r=0.690,0.721)及pTNM分期(r=0.623,0.634)呈正相关(P<0.05),与ER、PR、Her-2表达情况无关(P>0.05)。结论 D2-40可以特异性标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微淋巴管内皮细胞,其标记的LMD和CD34标记的MD与提示乳腺癌进展和转移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密切相关,可望成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情进展和转移的有效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2-40 CD34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密度 血管密度
下载PDF
胃癌癌周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郑亚民 达明绪 +3 位作者 赵紫罡 张明鸣 罗婷 伍晓汀 《华西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淋巴管结构和分布特点,探讨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肿瘤淋巴转移的相关性。材料和方法临床各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切除术获得胃癌癌周组织和正常区胃组织标本切片,VEGFR-3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LMVD。依据临床病理特征分析LMVD变化。结果胃癌癌周组织与正常区组织石蜡切片各56例,在癌周区处于开放状态的功能性微淋巴管增多。胃癌癌周组织LMVD(22.10±6.99个/HP×200)较远离癌肿区正常胃组织LMVD(10.63±1.90个/HP×200)增多(P=0.000)。胃癌癌周LMVD与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和分期有关(P<0.05),与分型和是否侵及浆膜无关(P>0.05)。结论胃癌癌周LMVD与肿瘤大小、分期和淋巴转移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肿瘤诱导生成淋巴管研究的量化指标,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密度 VEGFR-3 淋巴转移
下载PDF
乳腺癌中Ki-67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祁琦 徐菁 +1 位作者 恽蓓 李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3期344-347,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MVD及M...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Ki-67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LV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的表达水平,统计MVD及MLVD数值,并分析Ki-67与MVD和ML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患者中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61.0%,且Ki-67表达在不同大小的肿瘤及不同肿瘤分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患者中MVD和MLVD的表达在肿瘤直径≥2cm及Ⅲ~Ⅳ期肿瘤分期的患者中有明显的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肿瘤MVD和MLVD存在正相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VD与MLVD之间亦存在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癌组织中Ki-67、MVD和MLVD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有助于判断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和浸润程度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KI-67 血管密度 淋巴密度
原文传递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5
9
作者 孟晓瑜 田美丽 高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预后影响因素,为确定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标本112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的微淋巴管密度(LVD),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进行预后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区LVD(P-LVD)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及P=0.033),且是子宫内膜癌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0.001),而肿瘤中心区LVD(I-LVD)则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均无关。结论 P-LVD是子宫内膜癌的重要不良预后因素,检测LYVE-1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为进一步临床制定抗淋巴管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密度 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LYVE-1) 预后 临床病理
下载PDF
乳腺癌中COX-2表达与微血管密度及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0
作者 郑玲玲 李兴普 +2 位作者 徐华 刘洁 陈艳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tube density,ML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CD105、D2-40的表达,分析COX-2表...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其与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micro lymphatic tube density,MLV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CD105、D2-40的表达,分析COX-2表达强度及与癌组织中MVD、MLVD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OX-2阳性45例,其中弱阳性者3例,阳性者13例,中等阳性者21例,强阳性者8例;COX-2阳性强度与MVD、ML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新生脉管的生成有关,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COX-2 血管密度 淋巴密度
下载PDF
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15
11
作者 徐卫国 王宇鹏 +7 位作者 郭志义 陈源水 董洪超 张鹏东 刘云 赵跃鹏 孙红 刘和亮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6期3274-3278,共5页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NRP)-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系统随机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切除的55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组织标本,病...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神经纤毛蛋白(NRP)-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系统随机选取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月手术切除的55例大肠癌患者的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应的正常组织标本,病理结果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采用反转录(RT)-PCR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NRP-2的表达情况,并通过D2-40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标记的肿瘤新生淋巴管,计数微淋巴管密度(MLD)值。结果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新生淋巴管的数目存在差异,MLD值分别为(39±19)、(53±2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淋巴管的形态亦存在差异。蛋白水平上,大肠癌组织中NRP-2的表达与MLD值呈正相关(r=0.325,P〈0.05);基因水平上,大肠癌组织中NRP-2的表达与MLD值呈正相关(r=0.545,P=0.000)。NRP-2mRNA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管浸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相关(均P〈0.05)。结论NRP-2的表达可能调节大肠癌局部淋巴管的生成,并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神经纤毛蛋白质2 淋巴密度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管生成的抑制及对循环肿瘤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4
12
作者 尚立群 赵皆 +7 位作者 王伟 肖旺 李军 李学昌 宋伟安 刘军强 文锋 岳彩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22-729,共8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但对肿瘤微淋巴管的形成与发展是否存在抑制效应引起我们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 injection)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VEGF-D和VEGF受体(VEGFR)-3表达及对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荷瘤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顺铂组、不同浓度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顺铂组,连续给药2周。1周后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水平和微淋巴管密度。免疫荧光染色诊断和计数循环肿瘤细胞。结果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的表达阳性率、微淋巴管密度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与顺铂组(P<0.05);较高浓度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组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组表达阳性率和微淋巴管密度低于相应较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浓度的组别(P<0.05)。各组微淋巴管密度与VEGF-C、VEGF-D、VEGFR-3表达阳性率存在正相关。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顺铂各组的循环肿瘤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单独使用顺铂或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可以抑制肿瘤新生淋巴管生成,减少循环肿瘤细胞,作用大小与浓度有关。与顺铂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的减少循环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荷瘤模型 淋巴密度 表达阳性率 循环肿瘤细胞
下载PDF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小三 张一鸣 +2 位作者 赵燕 戚春晖 杨树军 《癌症进展》 2019年第4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也称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和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选取120例食管癌患者,收集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食管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3K和AKT蛋白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D2-40蛋白标记淋巴管,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MVD),分析PI3K、AKT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及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I3K和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和86.7%,均明显高于癌旁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的4.2%和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组织分化程度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PI3K、AK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3K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92±3.02),明显高于PI3K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54±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KT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组织中LMVD的数量为(13.84±3.08),明显高于AKT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组织的(6.14±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且能够促进微淋巴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其表达情况与患者的临床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关系。阻断该通路可作为治疗和预防食管癌及淋巴结转移的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信号通路 食管癌 淋巴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PTTG、VEGF-C的表达及微淋巴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尹秋伟 郭旭峰 +2 位作者 胡国强 赵健 李希波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62-1366,共5页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癌旁组织及肺良性病变组织中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trans-forming gene,PTTG)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的表达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值,并探讨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TTG、VEGF-C mRNA和蛋白及LM-VD的表达,分析PTTG、VEGF-C及LMVD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PTTG、VEGF-C和LMVD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对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绘制生存率曲线,探讨PTTG、VEGF-C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PTTG、VEGF-C mRNA和LMVD值在不同性质的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不同年龄、性别、是否吸烟、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TTG、VEGF-C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与否及预后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生存率曲线显示PTTG、VEGF-C高表达者生存时间均短于低/无表达者(P=0.030,0.027,n=65)。PTTG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C、LMVD密切相关,随着PTTG强度增加,VEGF-C分级及LMVD值亦增加。结论PTTG、VEGF-C的过度表达促使肿瘤微淋巴管的生成,进而促进了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PTTG和VEGF-C表达可作为判断NSCLC生物学行为及肺癌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VEGF-C有望成为肺癌抗淋巴管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密度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孙晋瑞 梁东霞 +3 位作者 何洁华 孙学明 徐丽群 张彦娜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7-1092,共6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70例ⅠB2~Ⅱ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微血管和微淋巴管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70例ⅠB2~ⅡB期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microvessel density,LMVD),并分析化疗疗效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MVD和LMVD水平均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8);MVD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0.039),LMVD水平与鳞状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SCCAg)水平(P=0.017)和淋巴结转移(P=0.049)有关。化疗后MVD和LMVD均比化疗前降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后者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176)。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70.0%(49/70),总完全缓解率为21.4%(15/70);多因素分析显示,宫颈癌浸润深度是影响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0.018,OR=0.169)。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降低局部晚期宫颈癌的MVD水平,缩小肿瘤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化学疗法 新辅助 抗原 CD34 内皮 淋巴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密度 淋巴密度
原文传递
VEGF-C与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善兰 钱晓萍 刘宝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2年第6期1274-1277,共4页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 淋巴管生成是实体肿瘤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步骤,但与肿瘤血管生成相比,目前对淋巴管生成的研究较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肿瘤的动物模型以及人类肿瘤组织和肿瘤周边组织中,均发现了新生淋巴管。目前研究已证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在肿瘤的淋巴管生成及淋巴结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抗肿瘤淋巴转移治疗提供了有效的靶点,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淋巴管生成 淋巴密度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肝细胞生长因子与胃癌淋巴管生成及淋巴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清华 钱昆 +2 位作者 李小军 卜君 伍晓汀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明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途径,进一步探索HGF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和20例胃溃疡组织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 目的明确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与胃癌淋巴管生成的相互关系及其可能途径,进一步探索HGF在肿瘤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对60例胃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和20例胃溃疡组织标本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记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HGF、c-Met和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结合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组织中VEGF-C、HGF、c-Met表达明显上调,其微淋巴管密度(MLD)也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和胃溃疡组织(P〈0.001),有无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和胃溃疡边缘淋巴管内皮有c-Met表达,HGF和肿瘤MLD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系(P〈0.001)和多元线性回归关系(P=0.001)。结论HGF与VEGF.C一样是胃癌的淋巴管生成刺激因子,它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刺激淋巴管的增生,促进肿瘤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 C-MET 淋巴密度 淋巴管生成因子
原文传递
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密度对结直肠癌的预后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方义湖 黄琼 +3 位作者 邓红 徐芳英 吕炳建 来茂德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转移与预后意义。方法利用淋巴管和血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和CD34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7例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观察MLD、MVD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 目的观察微淋巴管密度(MLD)和微血管密度(MVD)在结直肠癌中的分布特点,探讨其转移与预后意义。方法利用淋巴管和血管特异标记物Podoplanin和CD34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27例结直肠癌及正常黏膜,观察MLD、MVD分布特点,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前缘区MLD(19.64±7.21)高于肿瘤中央区MLD(5.64±2.87)和正常黏膜MLD(13.30±3.06);肿瘤前缘区MVD(40.93±11.71)亦高于肿瘤中央区MVD(21.07±8.38)和癌旁正常黏膜(29.32±1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前缘区MLD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远处器官转移等临床病理参数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前缘区MLD、MVD增高与结直肠癌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但不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结直肠癌微淋巴管和微血管分布以肿瘤前缘区最为密集,且前缘区MLD和MVD增高是评估结直肠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密度 血管密度 肿瘤转移 预后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中maspin、AKT、p-AKT表达变化及其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19
作者 许振 刘志强 +2 位作者 孟玮 郭庆枝 孙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7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份宫颈石蜡组织标本,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20例份(炎症组)、CINⅠ级组织20例份(CIN1组)、CIN... 目的观察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7例份宫颈石蜡组织标本,其中慢性宫颈炎组织20例份(炎症组)、CINⅠ级组织20例份(CIN1组)、CINⅡ级组织20例份(CIN2组)、CINⅢ级组织20例份(CIN3组)、宫颈癌组织47例份(宫颈癌组,其中无淋巴结转移32例为宫颈癌1组、有淋巴结转移15例为宫颈癌2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maspin、AKT、P-AKT,测算肿瘤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宫颈癌1组、宫颈癌2组maspin蛋白阳性表达比例低于其余各组(P均<0.05)。宫颈癌1组、宫颈癌2组AKT、p-AKT阳性表达比例高于其余三组(P均<0.05)。宫颈癌2组p-AKT阳性表达比例高于宫颈癌1组(P<0.05)。宫颈癌组织中maspin与AKT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_s=-0.472,P=0.001),maspin与p-AKT表达也呈负相关关系(r_s=-0.598,P=0.000)。宫颈癌1组、宫颈癌2组LMVD分别为(19.44±2.95)、(23.24±2.46)支/mm^2,淋巴结转移与LMVD呈正相关关系(r_s=0.44,P=0.000)。宫颈癌组织中LMVD与maspi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_s=-0.554,P=0.000),LMVD与p-AKT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9,P=0.007)。结论宫颈癌组织中maspin表达下调,AKT、p-AKT表达上调,且maspin表达与AKT、p-AKT表达均呈负相关关系;宫颈癌组织中LMVD与maspi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LMVD与p-AKT表达呈正相关关系。maspin表达下调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AKT通路异常激活、促进肿瘤微淋巴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MASPIN基因 蛋白激酶B 淋巴密度
下载PDF
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0
20
作者 谢晓冬 屈淑贤 +2 位作者 郑振东 宋福林 刘大为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6-360,共5页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乳腺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单抗标记的LM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102例乳腺癌、25例乳腺纤维腺瘤和1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D2-40单抗标记的LMVD和VEGF-C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VEGF-C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02例人乳腺癌组织中,D2-40标记微淋巴管的阳性率为76.5%,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癌周组织的LMVD为30.1个微淋巴管/100倍视野,显著高于癌中心区、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的LMVD(均P〈0.01),且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明显相关(r=0.964,P〈0.01)。10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蛋白和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和59.8%,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X^2=11.653,P=0.003;X^2=10.345,P=0.006),且与淋巴结转移数目、临床分期、c-erbB-2和p53基因的表达相关(均P〈0.05)。VEGF-C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均与D2-40标记的LMVD相关(P〈0.05),尤其见于癌周组织中(P〈0.01)。结论D2-40单抗标记的LMVD与VEGF-C的表达有密切关系,VEGF-C参与的乳腺癌微淋巴管的生成在乳腺癌淋巴转移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淋巴管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淋巴密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