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人工湿地对微污染原水处理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修春海 于水利 李玲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64-66,71,共4页
采用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黄河原水,分别研究了推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往复式潜流人工湿地、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推流式人工湿地和往复式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别... 采用人工湿地预处理微污染黄河原水,分别研究了推流式潜流人工湿地、往复式潜流人工湿地、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推流式人工湿地和往复式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效果无明显差别,但去除率要低于表流人工湿地。蒲草床表流人工湿地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4.33和76.32,去除效果好于芦苇床表流人工湿地。各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率在30~65之间,不同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差别不明显。人工湿地处理微污染黄河原水的效果明显,出水水质可满足城市供水水源水质标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黄河 原水 人工湿地 潜流 表流 水质 城市供水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生物处理的预沉淀探讨
2
作者 陈洪斌 梅翔 +1 位作者 唐贤春 李秀红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13,共3页
某特大型源水生物处理工程前设置了预沉淀区 ,显著地减少了进入生物处理池的悬浮物量 ,提高了生物处理池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一定程度上可控制某些后生动物的异常生长。从技术经济的角度考虑 。
关键词 污染源 生物处理 预沉淀 悬浮物 水质处理 供水
下载PDF
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现状
3
作者 华世新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34期83-83,85,共2页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在当前饮用水受到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方式的净水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水源净化问题,为了能够满足饮用水的使用标准,需要在水质净化方面做更多的成绩,对水质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在当前的发... 饮用水安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健康,在当前饮用水受到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使用传统方式的净水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水源净化问题,为了能够满足饮用水的使用标准,需要在水质净化方面做更多的成绩,对水质工艺进行技术改造。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微污染源水净化处理工艺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使用起来能够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该文主要对净水厂的污染源处理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对创新性的净水处理工艺进行探索,希望能够给净水厂一定的建议和启示,提升净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污染源 处理技术 现状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中铅、铬重金属含量检测技术研究
4
作者 蔡长明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2S期135-136,共2页
在现在的环境污染现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为污染源水中所存在的铅、铬这两种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不同检测标准和方法下,对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目前水源中重金属含量检测... 在现在的环境污染现状中,重金属污染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为污染源水中所存在的铅、铬这两种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着重研究原子吸收光谱法。在不同检测标准和方法下,对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目前水源中重金属含量检测方法技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重金属污染 含量检测技术
下载PDF
净水厂微污染源水处理技术论述
5
作者 严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6期425-426,共2页
所谓的微污染就是水源中因为有一些毒素或者有害物质,导致有些水质无法达到地表水的相关标准,必须要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够饮用,作为饮用水。微污染水源中会有各种化学性物质,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高锰酸钾的指数会超标,或者还有很强的臭味。... 所谓的微污染就是水源中因为有一些毒素或者有害物质,导致有些水质无法达到地表水的相关标准,必须要进行特殊处理才能够饮用,作为饮用水。微污染水源中会有各种化学性物质,它的基本特征就是高锰酸钾的指数会超标,或者还有很强的臭味。近些年来,出现了多起水源受到污染的情况,虽然也有很多的部门在进行相关的研究,不过微污染水源带来的威胁始终还是存在,目前所有能够的过滤和消毒处理方式都无法完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下面我们就着重分析了当下净水厂在处理微污染源发面的情况,并对新型的净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其净水能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水厂 污染源 水处理技术 现状
下载PDF
BAF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5
6
作者 桑军强 王占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1-23,共3页
 概述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在国内给水生物预处理中的研究发展情况,介绍了BAF用于源水生物预处理的原理、工艺形式及其实际处理效果,最后对曝气生物滤池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预处理 污染源 BAF 给水处理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汉辉 孙国胜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CSCD 2000年第3期55-60,共6页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 ,指出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己不能满足要求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传统处理工艺结合是一种经济有... 本文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应用情况、优势和局限性 ,指出传统的自来水处理工艺处理微污染源水所提供的自来水水质己不能满足要求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与传统处理工艺结合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改善自来水水质的有效方法 ,显示了可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生物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污染
下载PDF
海藻酸钠固定化包埋微生物处理有机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35
8
作者 翟晓萌 李道棠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80-84,共5页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 g/L~ 2 g/L,处理温度为 2 0℃时 ,包埋颗粒... 以黄浦江水为处理源水 ,将筛选出的菌种用海藻酸钠为载体进行固定化包埋 ;对间歇式处理体系中菌体浓度 ,处理温度以及起始 TOC浓度对有机物降解效果的影响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 ,菌体浓度为 1 g/L~ 2 g/L,处理温度为 2 0℃时 ,包埋颗粒性状保持较好 ,对源水中起始浓度在 1 0 mg/L~ 1 5mg/L之间的 TOC具有 2 0 %~ 30 %的降解率 ;温度升高 ,明显缩短颗粒使用寿命 ;而菌体浓度增加对处理效果没有增强作用 .另外 ,以菌 TD2和 TD4包埋颗粒为例 ,测试发现经 48h处理 ,其对源水中浓度为53.4μg/L酚具有 90 %左右的降解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污染源 固定化细胞 生物预处理 给水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净化新工艺——生物强化过滤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李德生 黄晓东 王占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8-20,共3页
通过对传统工艺中的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 ,可以使原水中氨氮 (NH3-N)的去除率由原来的 30 %~ 4 0 %提高到 93% ,亚硝酸盐氮 (NO- 2 -N)的去除率由零提高到 95% ,有机物(CODMn)的去除率由 2 0 %提高到 4 0 %左右 ,出水浊度保证在 1NTU... 通过对传统工艺中的普通滤池进行生物强化 ,可以使原水中氨氮 (NH3-N)的去除率由原来的 30 %~ 4 0 %提高到 93% ,亚硝酸盐氮 (NO- 2 -N)的去除率由零提高到 95% ,有机物(CODMn)的去除率由 2 0 %提高到 4 0 %左右 ,出水浊度保证在 1NTU以下 ,经消毒后能满足卫生学指标的要求。经长期运行测定 ,在滤速 1 0m/h、反冲洗 ( 1~ 2次 ) /d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该技术不增加任何新设施 ,只是强化现有工艺 ,是解决微污染源水水质的一项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净化 普通滤池 生物强化过滤
下载PDF
活性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氨氮 被引量:24
10
作者 龙小庆 富良 +1 位作者 顾玉其 王占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4-45,共2页
主要阐述了活性滤池对水厂沉淀出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规律 ,并与水厂砂滤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①无论活性滤池进水中是否有余氯 ,它对有机物 (以总有机碳TOC表示 )、氨氮、亚硝酸盐氮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滤前加氯 (余氯为 0 .5mg L)... 主要阐述了活性滤池对水厂沉淀出水中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规律 ,并与水厂砂滤池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①无论活性滤池进水中是否有余氯 ,它对有机物 (以总有机碳TOC表示 )、氨氮、亚硝酸盐氮均有去除作用。如果滤前加氯 (余氯为 0 .5mg L) ,TOC和氨氮在沿程均有去除 ,去除率分别为 37.5 %和 82 .1% ,亚硝酸盐氮在 4 0cm滤层深度以上有所上升 ,经过余下滤层后得以去除 ,总去除率为 72 .8% ;如果滤前不加氯 ,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沿程均有去除 ,去除率均为90 %左右 ;②砂滤对氨氮的去除不明显 (去除率仅为 3.1% ) ,TOC去除率为 12 .5 % ,而亚硝酸盐氮略有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滤池 有机物 污染源 砂滤 TOC 氨氮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源水的设计参数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怀正 傅威 +1 位作者 白月华 张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3-45,共3页
结合一些工程实例 ,就目前普遍应用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微污染源水的一些设计参数进行了探讨 ,包括氨氮负荷、曝气强度的确定。
关键词 污染源 生物接触氧化法 曝气强度 设计
下载PDF
电极生物膜法应用于微污染源水预处理反硝化环节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邱凌峰 陈远铭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6-120,共5页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预处理 .该法利用微电解水产生的H+ ,通过电场力吸引作用 ,在穿过阴极板上所挂生物膜的过程中 ,提高了其中的反硝化细菌所需供氢体的浓度 ,进而提高反硝化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 :电极生物膜法相对于... 采用电极生物膜法对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预处理 .该法利用微电解水产生的H+ ,通过电场力吸引作用 ,在穿过阴极板上所挂生物膜的过程中 ,提高了其中的反硝化细菌所需供氢体的浓度 ,进而提高反硝化效率 .研究结果表明 :电极生物膜法相对于相同生物量的单纯生物膜法而言 ,有更高的反硝化效率 ,并能很好控制水中亚硝酸盐氮的生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极生物膜法 反硝化 预处理 脱氮 污染源
原文传递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滏阳河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16
13
作者 薛记中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66-68,共3页
由于进厂源水已受到污染,传统净水工艺出水已不能达标,采用生物陶粒滤池进行了预处理试验,并考察了其去除有机污染物。
关键词 生物陶粒滤池 预处理 污染源
下载PDF
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被引量:28
14
作者 卜发平 罗固源 +2 位作者 许晓毅 曹佳 舒为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7,共4页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菖蒲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5%和36.2%,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8.1%和44.2%,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42.3%和36.3%,美人蕉浮床的净化效果要好于菖蒲浮床。可见,生态浮床的除污效果较好,可用于微污染源水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生态浮床 美人蕉 菖蒲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的预臭氧化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董文艺 张红亮 +2 位作者 黄廷林 张金松 范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8-50,共3页
 采用预臭氧化和常规工艺联合处理微污染源水的中试结果表明:虽然预臭氧化出水的浊度较原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提高了常规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预臭氧化可有效改善对有机物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同时还提高了常规工艺对藻类的去除率。
关键词 污染源 预臭氧化 有机物 亚硝酸盐氮 藻类 污水处理 水质 浊度 饮用水处理
下载PDF
BAF+常规工艺+UF工艺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建文 吴浩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常规水厂的工艺已显得力不从心,作者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作为预处理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和作为后续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超滤技术)。在分别对这...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常规水厂的工艺已显得力不从心,作者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作为预处理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和作为后续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超滤技术)。在分别对这两项技术作了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工艺+超滤(UF)的净水工艺,指出该工艺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最佳工艺。同时,用有机物分子质量的观点对此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常规工艺 超滤 净水工艺 污染源 水处理 饮用水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张力维 汪洁 杨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了国内外应用情况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 饮用水水源污染的日益严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给传统净水工艺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目前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出发,概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净化水质的原理、水质处理效果、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了国内外应用情况讨论其优势和局限性。并对生物预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生物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净水工艺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预处理生物滤池挂膜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冠平 谢曙光 +1 位作者 施汉昌 许建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41-43,共3页
 详细讨论了微污染源水生物滤池预处理工艺中挂膜的影响因素,对采用自然富集培养挂膜方式而言,温度较低时挂膜难以进行,而温度较高时挂膜速度很快;填料的物化性质会影响挂膜时间的长短(颗粒滤料挂膜时间较短);增加进水污染物浓度或提...  详细讨论了微污染源水生物滤池预处理工艺中挂膜的影响因素,对采用自然富集培养挂膜方式而言,温度较低时挂膜难以进行,而温度较高时挂膜速度很快;填料的物化性质会影响挂膜时间的长短(颗粒滤料挂膜时间较短);增加进水污染物浓度或提高水力负荷均可缩短挂膜时间;过高的进水悬浮物浓度不利于微生物吸附和在填料表面形成均匀的生物膜;在挂膜的不同阶段气水比应有所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池预处理 污染源 挂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特性 被引量:17
19
作者 张长 曾光明 +2 位作者 余健 付国楷 任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生物过滤对于分子量小于1000和分子量在3000~6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源 生物过滤 去浊特性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13
20
作者 刘金香 娄金生 陈春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0,共3页
考察了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15~60min、气水比为1∶1、水温为17~26℃的条件下,处理CODMn为6.1~10.8mg/L、NH+4-N为2.3~5.2mg/L的微污染源水时,对CODMn、NH+4-N、UV254、... 考察了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15~60min、气水比为1∶1、水温为17~26℃的条件下,处理CODMn为6.1~10.8mg/L、NH+4-N为2.3~5.2mg/L的微污染源水时,对CODMn、NH+4-N、UV254、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94.8%、9.3%和67.1%,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 预处理 污染源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