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臭氧-BAC去除典型嗅味物质的效果
1
作者 马纯宁 王永磊 +4 位作者 马汇源 刘宝震 李佳宁 韩延镇 王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49-56,共8页
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湖库水源水中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等嗅味物质超标问题,开发了微气泡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MBO3-BAC),该工艺能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和利用率,并能有效应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为了解决黄河下游湖库水源水中2-甲基异莰醇(2-MIB)和土臭素(GSM)等嗅味物质超标问题,开发了微气泡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MBO3-BAC),该工艺能提高臭氧传质效率和利用率,并能有效应对水体的有机污染,出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对强化湖库水源水处理、提升饮用水水质的稳定性具有实际应用潜力。考察了运行工况和水体背景基质对MBO3-BAC去除2-MIB和GSM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O3-BAC运行过程中,GSM和2-MIB的去除率与臭氧浓度呈正相关,增加炭床停留时间可提高GSM和2-MIB的去除率。此外,水体中无机阴离子CO32-/HCO3-会抑制MBO3-BAC对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但SO_(4)^(2-)对去除嗅味物质具有促进作用;当水中腐殖酸浓度为1 mg/L时有助于GSM和2-MIB的去除,但过高的腐殖酸浓度会显著抑制MBO3-BAC的运行效能;pH也会影响MBO3-BAC的效能,碱性环境更适宜去除2-MIB和G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臭氧 生物活性炭 嗅味物质 阴离子 有机物
原文传递
Cu/AC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复糟酱香型白酒废水
2
作者 李博文 梁家伟 +4 位作者 代吉华 万东锦 李圣斐 买文宁 张坡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46,共7页
该实验考察了活性炭负载铜氧化物(Cu/AC)为催化剂的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复糟酱香型白酒废水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序批式反应中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臭氧投加量为12.5 mg/min,初始pH为7.5时,在此条件下,化学需氧量(C... 该实验考察了活性炭负载铜氧化物(Cu/AC)为催化剂的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对复糟酱香型白酒废水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序批式反应中催化剂投加量为15 g/L,臭氧投加量为12.5 mg/min,初始pH为7.5时,在此条件下,化学需氧量(COD)和波长254nm处紫外吸光值(UV_(254))去除率分别为79.0%和94.7%。催化剂多次使用后COD和UV_(254)去除率下降幅度均<5%。表征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形态平整,铜元素主要以CuO的形式存在并分散在AC上,有利于提升催化性能。经过长时间连续运行,COD和UV_(254)去除率仍能达到76%和92%,有较强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研究结果为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体系在复糟酱香白酒废水处理领域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糟酱香白酒废水 气泡臭氧 非均相催化剂 催化剂表征
下载PDF
pH值对微气泡臭氧释放剩余污泥内碳源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小蒙 马艳 +2 位作者 周新宇 张鑫 周维奇 《净水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115-119,139,共6页
针对我国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缺乏碳源的问题,拟以富含有机碳的污泥为碳源回收对象,展开微气泡臭氧这一新型工艺释放剩余污泥内碳源的研究。试验发现,pH值为10时,剩余污泥释放的SCOD浓度高于pH值为4和7时,且pH值为7和10时细胞破裂比... 针对我国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缺乏碳源的问题,拟以富含有机碳的污泥为碳源回收对象,展开微气泡臭氧这一新型工艺释放剩余污泥内碳源的研究。试验发现,pH值为10时,剩余污泥释放的SCOD浓度高于pH值为4和7时,且pH值为7和10时细胞破裂比例和VFA释放量高于pH值为4时。上清液中,包括TN、NH4^+-N、NO3^--N和ON在内的各组分氮浓度均随反应进行而上升。基于SCOD和TN浓度数据,pH值为4时,SCOD/TN持续下降,而pH值为7和10时SCOD/TN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COD/TN最高点出现在pH值为10时的第48 min,这可能是释放剩余污泥内碳源并用于强化反硝化时适宜选用的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臭氧 剩余污泥 PH 内碳源
下载PDF
微气泡臭氧工艺应用与处理制药废水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毛纪根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21期85-87,共3页
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中,臭氧通常作为氧化剂使用。但是,当前的臭氧工艺在处理制药废水时依旧存在利用率偏低、接触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采用新型的微泡投加方式,对传统臭氧工艺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同时,微气泡臭氧在... 在污水的深度处理中,臭氧通常作为氧化剂使用。但是,当前的臭氧工艺在处理制药废水时依旧存在利用率偏低、接触不充分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采用新型的微泡投加方式,对传统臭氧工艺进行优化处理,以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同时,微气泡臭氧在进行预处理时会被氧化,从而提供高质量的碳源用于接下来的生物处理环节。在本次研究中,通过探究不同臭氧投加浓度下,微气泡臭氧预处理后,制药废水中污染物COD和BOD的浓度变化情况,制药废水可生化性显著提高,实验对象为某药厂的制药废水。其检测结果显示:微泡臭氧工艺在制药废水的处理上有很好的效果,可以使分子量达到理想的状态,与其他臭氧工艺相比,将微泡臭氧工艺作为预处理,可以使分子量在20分钟左右发生反应。这种优化工艺可以有效地处理进水污染物,使高分子有机物同质、单一化,便于微生物后续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臭氧工艺 制药废水 处理效果
下载PDF
微气泡臭氧氧化+生化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化工废水运行性能
5
作者 樊勤琦 刘春 +3 位作者 穆思图 张静 郭延凯 马俊俊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6,共7页
采用微气泡臭氧氧化+生化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对其长期连续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中试装置能够稳定有效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微气泡臭氧氧化对COD和UV_(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和52.5%,臭氧投加量... 采用微气泡臭氧氧化+生化中试装置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对其长期连续运行性能进行评估并构建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该中试装置能够稳定有效深度处理化工废水,微气泡臭氧氧化对COD和UV_(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5.1%和52.5%,臭氧投加量与进水COD的质量比m是影响运行性能的重要参数,控制在0.5较为适宜。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可有效改善废水可生化性,BOD_(5)/COD由0.10提高至0.33,BOD_(5)增加量与COD去除量的比值可达到37.23%,对臭氧氧化后的废水进行生化处理,BOD_(5)去除量占COD去除量的80%以上。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建立微气泡臭氧氧化处理中m对COD去除性能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具有稳定的、较为精准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臭氧氧化 生化中试装置 深度处理 化工废水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微气泡-臭氧和微孔-臭氧工艺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天龙 田艳丽 +4 位作者 阿荣娜 张志辉 孙河生 朱智文 汪群慧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3-58,共6页
石化行业产生的腈纶废水是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经生化工艺处理后均不满足排放要求。比较了微气泡-臭氧工艺和微孔-臭氧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OD、UV254、NH3-N的去除及废水可... 石化行业产生的腈纶废水是难降解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之一,经生化工艺处理后均不满足排放要求。比较了微气泡-臭氧工艺和微孔-臭氧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效果,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COD、UV254、NH3-N的去除及废水可生化性提高方面,微气泡-臭氧工艺优于微孔-臭氧工艺。微气泡-臭氧体系的气含率、臭氧传质系数和臭氧平均利用率分别是微孔-臭氧体系的11倍、3倍和1.5倍,特别是微气泡-臭氧体系的羟基自由基数量和溶解性臭氧浓度均高于微孔-臭氧体系,即前者的氧化能力更强,使含双键和苯环类物质更多地氧化成烯酸、羧酸等小分子有机物,从而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泡-臭氧工艺 孔-臭氧工艺 腈纶废水
原文传递
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安星辰 宋卫堂 +1 位作者 何华名 齐太山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9-684,共6页
为了探索绿色、无残留、无污染的土壤消毒新方法,研究了微/纳米气泡臭氧水的性质及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将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配成孢子浓度为2.4×104个·m L-1的菌液后,... 为了探索绿色、无残留、无污染的土壤消毒新方法,研究了微/纳米气泡臭氧水的性质及其对尖孢镰刀菌的杀灭效果。将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lycopersici)配成孢子浓度为2.4×104个·m L-1的菌液后,通入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病原菌进行灭菌试验,研究灭菌效果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将培养的尖孢镰刀菌均匀喷洒在营养土中,每7d浇灌1次微/纳米气泡臭氧水灭菌,连续浇灌3次,以自来水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当水中臭氧浓度为7.3mg·L-1、接触时间2 min时,对孢子浓度为2.4×104个·m L-1的尖孢镰刀菌番茄专化型病原菌的杀灭率接近100%;采用浓度为1.2~1.7 mg·L-1和7.8~8.3 mg·L-1的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营养土进行3次连续灭菌后,对尖孢镰刀菌的最终杀灭率分别为76.83%和88.76%。由此可见,利用微/纳米气泡臭氧水对土传病害中的典型致病菌-尖孢镰刀菌具有一定的杀灭效果,可作为土壤消毒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臭氧 尖孢镰刀菌 杀灭率 土壤消毒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