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温敏不育水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与原因综述 被引量:44
1
作者 廖伏明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共6页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是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界定了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含义 ,综... 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是近年来两系杂交水稻研究和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寻求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对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界定了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含义 ,综述了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育性表达的种种复杂表现、不育起点温度漂变现象及其克服办法 ,着重论述了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及原因。认为导致不育的起点温度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是光温敏不育系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遗传机制 ,不育起点温度上的遗传基础不纯或遗传杂合性是导致不育性表达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并提出在育种上应充分考虑不育性表达的数量性状特征 ,采取花培育种途径或在杂交育种中采用系谱法和混合法相结合的后代选择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不育系 不育性表达不稳定性 不育起点温度 微效基因 遗传杂合性
下载PDF
几个水稻品种抽穗期主效基因与微效基因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林鸿宣 钱惠荣 +2 位作者 熊振民 闵绍楷 郑康乐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5-213,共9页
在构建2张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分析了控制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在特三矮2号/C.B.群体中定位到2个主效基因和2个微效基因。该2个主基因分别位于第3、8染色体上,累加贡献率约达50%,加性效应值分别为... 在构建2张RFLP图谱的基础上,定位分析了控制水稻抽穗期的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在特三矮2号/C.B.群体中定位到2个主效基因和2个微效基因。该2个主基因分别位于第3、8染色体上,累加贡献率约达50%,加性效应值分别为7天和6天,而分别位于第1、12染色体的2个微效基因的贡献率仅分别为8.3%和9.6%,加性效应值仅为3天和4天。在外引2号/C.B.群体中定位了2个连锁于第6染色体的主效基因和1个位于第8染色体的微效基因,该2个主效基因的贡献率分别为35.5%和27.4%,来自外引2号的该2个基因其效应均为明显推迟抽穗,因而可推测它们为感光性基因,微效基因的贡献率仅为8.9%,基因效应值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抽穗期 基因 微效基因 定位
下载PDF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雄性不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邓启云 盛孝邦 +1 位作者 段美娟 李新奇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1,共5页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 以安农S 1等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和二九青等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为材料 ,在长日高温条件下考察分离群体单株的套袋自交结实率 ,应用极大似然法系统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 ,结果表明 :a)安农S 1、测 6 4S、衡农S 1和W6 15 4S等不育系的不育性遗传受 1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而W7415S的不育性受至少 2对隐性主基因控制 ;b)光温敏不育主基因的表达受微效多基因的修饰 ,不同不育系的微基因效应有明显差异 ;c)不同生态型常规籼稻品种中均具有主效恢复基因 ,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影响不育性表达效果的遗传背景 (其实质就是微效多基因群 ) ,而且品种间有较大差异。对光温敏不育系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以及在育种实践中如何选育不育起点温度“缓漂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性 遗传 极大似然法 雄性不育性 基因 微效基因 不育起点温度漂移机制
下载PDF
利用重组自交系(RIL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遗传模型和小麦产量性状遗传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斯深 陈茂学 王洪刚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96-904,共9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 本文提出了利用 RIL s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分析的 4个遗传模型及统计分析方法。其中 ,模型 、 、 、 分别表示性状受 1对主基因、 2对独立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bb型连锁的主基因、 2对 AAbb× aa BB型连锁的主基因与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可估算出主基因的加性效应 (dma,dmb)、互作效应 (im)、遗传方差 (σ2m)和连锁图距 (R) ,以及微效基因的遗传方差 (σ2 )等参数。利用 2个RIL s群体对小麦 8个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 ,不但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符合正态分布的性状也都能在表现型水平上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 ,所分析的性状均是由主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控制的 ;主基因配适的模型有模型 、模型 和模型 ,其中 ,模型 即 2对主基因相斥型连锁所占比例较大 ;在 2对主基因存在时 ,大都有主基因间的互作效应 ,其值一般小于加性效应 ;主基因对变异的贡献大于微效基因 ,平均为 5 8.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数量性状 数量性状 重组自交系 基因 微效基因 小麦 产量性状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病因理论探讨 被引量:22
5
作者 韩学杰 朱妍 李成卫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8期4-6,共3页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病 病因理论 中医 缺陷性疾病 家族聚集性 人类健康 微效基因 多发病
下载PDF
普通小麦PTS光温敏雄性不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宋亚珍 陈天佑 +3 位作者 雷国材 耿东梅 王强 路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7-50,共4页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 以 PTS和常规品种 (系 )小偃 6号、西农 872 7、小偃 2 2、陕 2 2 9、陕 785 9、周麦 1 1等互为父母本进行杂交 ,分期播种 F1 和 F2 ,田间考察自交结实率和育性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F1 正反交组合的结实率不受细胞质影响 ,说明 PTS系的育性遗传为核基因控制。同时 ,F2 代育性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以结实率 70 %为界划分可育与不育及半不育时 ,出现 3∶ 1的分离比 ,因此认为 PTS系的不育表达是一主效隐性基因和多个微效 (修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PTS光温敏雄性不育 遗传分析 基因控制 育性变化 隐性基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小麦抗源Holdfast和Flinor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仝淑玫 蔺瑞明 +1 位作者 何月秋 徐世昌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243-2249,共7页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 【目的】Holdfast、Flinor是国际上已经报道在生产上具有持久抗条锈性表现的小麦品种,在成株期对中国条中29、30、31号小种表现出免疫或近免疫的抗性水平。【方法】本文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方法,分别在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品种Flinor中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Holdfast中至少含有2对显性主效和2对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主效基因均互补控制其抗条锈性,微效基因呈隐性,具累加效应,受高温诱导表达,控制中度抗性水平。【结论】Flinor和Holdfast均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病基因和对高温敏感的微效抗条锈基因,建议在抗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并提供了温敏微效抗条锈基因的快捷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条锈 基因 微效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花生抗黄曲霉侵染主微效基因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桂元 梁炫强 《花生学报》 2002年第3期11-14,共4页
采用主-微效基因混合遗传模式,分析了花生抗黄曲霉侵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花生对黄曲霉侵染的抗性是由一对主基因和一对微效基因控制。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无显性效应。主基因、微效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0.38和0.12。
关键词 花生 黄曲霉 基因 微效基因 混合遗传 抗性遗性
下载PDF
水稻穗萌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兵先 刘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5,共7页
水稻穗萌是指水稻种子成熟后期尚未脱离母株之前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穗萌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制种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现象与品种遗传特性相关,外界环境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存在大量有关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穗萌机理的报道,但... 水稻穗萌是指水稻种子成熟后期尚未脱离母株之前在穗上发芽的现象。穗萌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水稻制种造成巨大损失,这一现象与品种遗传特性相关,外界环境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尽管存在大量有关玉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穗萌机理的报道,但有关水稻穗萌的内在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文主要从种子含水量、环境温度、水解酶活性、脱落酸和赤霉素含量、品种遗传特性以及主效微效基因的调控等多个方面概括了水稻穗萌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同时也总结了农业生产上从育种、栽培、化学药剂和生物技术途径调控穗萌的多种措施。以期为今后水稻穗萌机理研究以及农业生产上防止穗萌发生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穗 水稻种子 品种遗传特性 穗上发芽 农业生产 水稻制种 水解酶活性 微效基因 抗性鉴定 休眠特性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许玲 王德全 +4 位作者 马玉燕 程梅 王洁贞 任健民 南海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38-140,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02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1/D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n=36)和无DN组(n=49)相比,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频率升高(分别为59....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多态和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用PCR技术检测102例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ACE基因1/D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n=36)和无DN组(n=49)相比,D型等位基因和DD基因型频率升高(分别为59.7%vs38.8%,X2=7.30;33.3%vs12.2%,X2=5.53),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5年合并DN组(n=11)与病程>5年无DN组(n=20)相比,DD基因型频率增高(45.5%vs20.0%,X2=4.27,P<0.05)。标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是年龄、果糖胺和病程,而基因型未进入方程。结论ACE基因I/D多态和DN有相关性,和某些患者早期发展为DN有关,但在DN的发生发展中是微效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ACE基因 微效基因 糖尿病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朱慧锋 王珠美 王维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1期1863-1864,共2页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Ⅲ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是由许多微效基因累加作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疾病。1994年Morrison等Ⅲ首先研究证实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BMD)密切相关,认为根据VDR基因多态性可以预测BMD,这引起了国际上广泛重视。为骨质疏松分子病因学研究开拓了广阔的前号。目前已筛选出许多对BMD有遗传决定因素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相关基因 VDR基因多态性 基因遗传病 维生素D受体 分子病因学 环境因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京核系小麦抗锈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继新 袁振东 +2 位作者 王凤乐 吴立人 徐世昌 《北京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8-10,共3页
通过京核系小麦抗条锈性基因分析,初步证实太谷核不育小麦能集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理论。
关键词 太谷核不育 小麦 基因 微效基因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湘资3150微效抗瘟性基因鉴定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红梅 肖应辉 +5 位作者 黄玲 奉光平 燕玮婷 戴良英 王国梁 刘二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9-515,共7页
以湘资3150和CO39为亲本建立F10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桃江病圃应用自然诱发接种法对群体的田间叶瘟抗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LOD 2.5的域值上,共检测到14个有效的微效基因QTL位点(LOD值均大于2.5),分别位于水稻第3、8和10染... 以湘资3150和CO39为亲本建立F10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在桃江病圃应用自然诱发接种法对群体的田间叶瘟抗性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LOD 2.5的域值上,共检测到14个有效的微效基因QTL位点(LOD值均大于2.5),分别位于水稻第3、8和10染色体上,其表型变异贡献值差异比较大,介于11.78%~40.57%之间;表明可能控制不同抗性表型的QTL紧密连锁或者同一个QTL对不同的抗性表型均具有抗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菌 湘资3150 微效基因
原文传递
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基因等位性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石磊 徐芳森 +3 位作者 刘峰 孟金陵 赵建伟 王运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29-232,共4页
甘蓝型油菜 8Z0 5和青油 10号为硼高效品种 ;Bakow 为硼低效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度 ,硼高效品种 8Z0 5×青油 10号F2 代 5 88个单株种植在缺硼土壤上。花期调查缺硼症状 ,表现硼高效的单株数与硼低效的单株数之比为 5 74∶1... 甘蓝型油菜 8Z0 5和青油 10号为硼高效品种 ;Bakow 为硼低效品种。 2 0 0 0~ 2 0 0 1年度 ,硼高效品种 8Z0 5×青油 10号F2 代 5 88个单株种植在缺硼土壤上。花期调查缺硼症状 ,表现硼高效的单株数与硼低效的单株数之比为 5 74∶14 ;结实期分离规律与花期相似。这说明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 8Z0 5和青油 10号硼营养高效主效基因是等位的 ,同时可能存在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但微效基因的QTL可能不完全相同。 2个年度的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硼高基因 等位性 基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神经网络模型在分析复杂性疾病多基因交互作用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娟 胡永华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1-323,332,共4页
关键词 基因交互作用 复杂性疾病 神经网络模型 应用 环境因素 发病机制 微效基因 发生过程
下载PDF
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丰产3号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淦爱华 蔺瑞明 +2 位作者 徐世昌 万安民 马占鸿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9-373,共5页
采用常温(昼17℃/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度处理,系统分析了丰产3号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及抗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丰产3号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对温度敏感的隐性微效抗条锈基因。其中,2对主效基因互补控制对C... 采用常温(昼17℃/夜10℃)和高温(昼24℃/夜15℃)两种温度处理,系统分析了丰产3号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及抗性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丰产3号至少含有1显1隐2对主效和2对对温度敏感的隐性微效抗条锈基因。其中,2对主效基因互补控制对CY17的抗性,属核遗传;微效基因具有累加效应,高温诱导表达控制对CY26的抗性。当2对主效基因呈隐性纯合时控制0;-1^+型,1对呈隐性纯合时控制2^--3型,而2对微效基因均呈杂合状态时侵染型为3^+~4型。系谱分析初步确认,丰产3号控制对CY17抗性的1对显性主效基因来源于丹麦1号,另外1对隐性主效基因则由亲本6028提供。抗性基因等位性分析表明,控制丰产3号对CY17抗性的2对主效基因与Lovrin13(Yr9+)、VPMI(Yr17)、抗引655(YrKy1,YrKy2)、水源11(YrSu)含有的主效抗条锈基因不同。将丰产3号2对主效抗条锈基因暂定名为YrFcJ和YrFc2。丰产3号作为中国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用于抗性鉴定时要严格控制鉴定温度,即不要连续8h超过18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鉴别寄主 基因 微效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一个新的数量遗传参数——杂种遗传力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仲贤 李明定 《自然杂志》 1989年第9期695-696,共2页
一个新的数量遗传参数——杂种遗传力被引入杂种优势的理论。它的引入,不仅简化了杂种优势的理论,纠正了一般杂种优势提法的不妥,而且还使选种与选配的理论得到了相互的统一。此外,它更加丰富了数量遗传学的理论,使许多在纯选中已应用... 一个新的数量遗传参数——杂种遗传力被引入杂种优势的理论。它的引入,不仅简化了杂种优势的理论,纠正了一般杂种优势提法的不妥,而且还使选种与选配的理论得到了相互的统一。此外,它更加丰富了数量遗传学的理论,使许多在纯选中已应用的公式均可推广到杂交育种中,从而把杂种优势的理论置于一个较稳固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参数 特殊配合力 一般配合力 数量遗传学 杂交组合 代都 纯系育种 微效基因 部分和 群体遗传学
下载PDF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抗条锈病主效、微效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保通 李强 +2 位作者 胡茂林 陈洁 井金学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0-306,共7页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是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2个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成株抗病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生育期抗病性。为了明确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 小麦品种Libellula和N.strampelli是甘肃陇南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2个典型的持久抗病性品种,其不仅具有良好的成株抗病性,而且具有一定的全生育期抗病性。为了明确其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遗传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和潜育期变温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在苗期常温(昼18℃/夜10℃)和高温(昼24℃/夜15℃)2种温域下,对其主效和微效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Libellula常温下对CYR29-mut3的抗病性由1对隐性主效基因控制,高温下对CYR29、CYR31和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温敏微效基因累加作用控制。N.strampelli常温下对CYR31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主效基因互补控制,高温下对CYR32的抗病性由2对隐性温敏微效基因互补控制。Libellula和N.strampelli既含有全生育期主效抗条锈基因,又含有温敏微效基因,建议在小麦抗条锈病育种中加以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基因 微效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对水稻雄性不育“诱导”遗传的一点认识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明初 《江西农业科技》 1999年第4期5-8,共4页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微效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微效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抑制... 水稻雄性育性通常受一对可育主基因和质、核中若干微效基因所控制。其可育性状能否得到表达,与质、核间微效基因的匹配是否协调有关,当不协调时,因可育主基因得不到表达而表现为雄性不育。“光(温)敏核不育”则是受光(温)敏抑制基因的作用,在特定光(温)条件下能产生光(温)敏效应,从而抑制可育基因的表达而表现为不育。因这两种“不育”(实质上是败育)均非不育基因作用,故称之为“诱导”不育。不育基因表现不育的较为少见,如“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因不受微效基因作用,一般均表现为质量性状的特征,不存在半不育株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微效基因 质核互作诱导 遗传
下载PDF
水稻光敏核不育性的遗传及相关分析
20
作者 马汉云 王青林 +4 位作者 扶定 张贵龙 段斌 吴淑平 龚凤萍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413-416,419,共5页
以花粉深染率、自然结实率为育性指标 ,于 2 0 0 1年观察分析了农垦 5 8S× 1 5 1 4F2 群体植株在武昌 (3 0°3 0′N)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农垦 5 8S的光敏不育性受两对核内隐性主基因控制 ,并受微效基因... 以花粉深染率、自然结实率为育性指标 ,于 2 0 0 1年观察分析了农垦 5 8S× 1 5 1 4F2 群体植株在武昌 (3 0°3 0′N)自然长日照条件下的育性表现 .实验结果表明农垦 5 8S的光敏不育性受两对核内隐性主基因控制 ,并受微效基因的修饰作用 .另外 ,对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株高与抽穗期、花粉深染率和自然结实率呈现显著相关 ,花粉深染率或自然结实率与抽穗期不相关 ,花粉深染率与自然结实率呈高度正相关 (r=0 .75 7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性 水稻 育性恢复 遗传分析 相关分析 核内主基因 微效基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