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5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血治疗前后微循环变化33例对照观察 被引量:174
1
作者 吴峻 沈晓柔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53-554,共2页
方法 :对 33例微循环异常者采用刺血疗法治疗的同时进行微循环对照观察。结果 :发现刺血疗法对微循环异常者具有非常显著的改善作用。结论 :从改善血液微循环的角度揭示出传统刺血疗法的治病机理。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微循环 针刺效应 治疗
下载PDF
赤芍总甙活血化瘀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24
2
作者 刘超 王静 杨军 《中药材》 CAS CSCD 2000年第9期557-560,共4页
观察了赤芍总甙的活血化瘀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赤芍总甙可以显著改善机体微循环状态,降低血清、血浆粘度,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
关键词 赤芍总甙 微循环 血液粘度 活血化瘀 实验研究
下载PDF
气虚血瘀是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 被引量:113
3
作者 颜德馨 胡泉林 +3 位作者 王平平 周晓燕 宓哲伟 周良彦 《中国医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0-12,共3页
本文以气血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临床表现及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研究结果为论据,提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的观点。同时,应用具有益气化瘀作用的方药“衡法Ⅱ号”进行抗衰老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肯定效果,证实益气化瘀... 本文以气血学说为理论基础,以临床表现及微循环、血液流变性研究结果为论据,提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气虚血瘀的观点。同时,应用具有益气化瘀作用的方药“衡法Ⅱ号”进行抗衰老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肯定效果,证实益气化瘀药物可逆转气血失衡,使气血重新趋于平衡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 血瘀 衰老 微循环 病理生理学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6
4
作者 李靖 陈绍宗 +1 位作者 李学拥 张翠英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左耳创面为治疗组,给予VAC治疗;右耳创面为对照组,给予油纱敷料包扎。于各时间点切取创缘皮肤含皮下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毛... 目的研究封闭负压引流(VAC)对创面微循环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兔耳背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为模型,左耳创面为治疗组,给予VAC治疗;右耳创面为对照组,给予油纱敷料包扎。于各时间点切取创缘皮肤含皮下组织,制成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形态改变。结果VAC组:治疗10min,毛细血管腔明显扩张,2h扩张最为显著;30min可见血管出芽增生,2h见内皮细胞间隙缩小,第3天血管出芽和内皮细胞增生仍显著,内皮细胞连接紧密,血管基膜完整。对照组:治疗前后毛细血管形态无明显改变,术后第3天见血管出芽增生,而内皮细胞间隙较大,血管基膜不完整。结论VAC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管出芽增生,并加强内皮细胞间的连接,促进血管基膜恢复完整,从而改善创面微循环,有利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负压引流 创面 微循环 结构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与微循环 被引量:116
5
作者 潘素芳 武宝玉 +3 位作者 陈建文 袁申元 朱良湘 付汉菁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01-203,共3页
对77例Ⅱ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76例无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并发DN组患者微血管流态和袢周状态均有显著异常,与无DN组比较,DN患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并有明显的血细胞聚集和袢... 对77例Ⅱ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患者甲襞微循环进行了观察,并与76例无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并发DN组患者微血管流态和袢周状态均有显著异常,与无DN组比较,DN患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并有明显的血细胞聚集和袢周渗出。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微循环异常为DN独立的危险因素(OR:1.46,95%CI:1.18~2.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微循环 病理
下载PDF
玄府与微循环和离子通道 被引量:108
6
作者 郑国庆 黄培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3-14,31,共3页
关键词 玄府 微循环 离子通道 中医
下载PDF
脉络学说“孙络-微血管”概念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被引量:109
7
作者 常成成 魏聪 吴以岭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1,共5页
"孙络-微血管"是脉络学说基于脉与血管、脉的分支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的概念。"孙络-微血管"作为维持脉络末端营卫交会生化的基本功能单位,当其发生病变时可引发... "孙络-微血管"是脉络学说基于脉与血管、脉的分支脉络与中小血管、脉络末端之孙络与微血管、微循环之间的密切相关性提出的概念。"孙络-微血管"作为维持脉络末端营卫交会生化的基本功能单位,当其发生病变时可引发营卫交会生化异常,孙络损伤不通,成为多种脉络病变的重要因素且贯穿脉络病变的始终。基于此,从保护"孙络-微血管"角度切入探讨通络治疗心系疾病及其他脉络病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学说 孙络 血管 微循环 心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大鼠急性颅脑损伤后早期脑微血管改变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99
8
作者 刘卫平 易声禹 +4 位作者 章翔 李安民 梁景文 李兵 蒋晓帆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50,共5页
报道大鼠实验性脑损伤后早期,10分钟至24小时,大脑皮层微血管减少,并有“微无血管区”,微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提示微循环障碍脑缺血是产生外伤性脑水肿的重要病因因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 报道大鼠实验性脑损伤后早期,10分钟至24小时,大脑皮层微血管减少,并有“微无血管区”,微血管内可见微血栓形成,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提示微循环障碍脑缺血是产生外伤性脑水肿的重要病因因素,救治重型颅脑损伤要重视防治脑微循环障碍,纠正脑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微循环 脑缺血 形态学 大鼠
原文传递
“肝郁”大鼠血浆TXA_2、PGI_2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及逍遥散作用 被引量:64
9
作者 吕志平 刘承才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3期160-161,共2页
探讨“肝郁”大鼠模型血浆TXA2、PGI2 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 ,揭示“肝郁致瘀”的机理。方法用捆绑式限制大鼠活动制作肝郁大鼠模型。血浆6 -keto -PGF1α、TXB2 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肝微区、胃微区BCPA测定用LDF -Ⅱ型激光微循环血... 探讨“肝郁”大鼠模型血浆TXA2、PGI2 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 ,揭示“肝郁致瘀”的机理。方法用捆绑式限制大鼠活动制作肝郁大鼠模型。血浆6 -keto -PGF1α、TXB2 测定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肝微区、胃微区BCPA测定用LDF -Ⅱ型激光微循环血流计。结果造模大鼠一般于造模第3~4d出现“肝郁”现象 :肝郁大鼠血浆6 -keto -PGF1α明显降低(P<0.01) ;TXB2 明显升高(P<0.01) ;6 -keto -PGF1α/TXB2 比值明显下降(P<0.01)。肝郁大鼠模型肝微区、胃微区BCPA显著减少(P<0.01)。逍遥散服药组6 -keto -PGF1α/TXB2 比值明显升高(P<0.01)。肝微区、胃微区BCPA显著升高(P<0.01)。结论TXA2-PGI2 平衡失调和微循环障碍的相互作用在“肝郁致瘀”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逍遥散对“肝郁”大鼠模型的TXB2-PGI2 失衡有调节作用 ,对“肝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 微循环 逍遥散 前列腺素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络脉概念诠释 被引量:78
10
作者 常富业 王永炎 +1 位作者 高颖 杨宝琴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66-568,共3页
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络脉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络、血络之分和阴络、阳络之异。络脉之三大特性:即分布的广泛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维性;络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络脉流通、络脉渗灌和络脉反注... 对络脉的概念、生理功能及其特性进行了论述。认为络脉不仅有广义、狭义之别,而且有气络、血络之分和阴络、阳络之异。络脉之三大特性:即分布的广泛性、结构的复杂性和功能的多维性;络脉的生理功能主要是络脉流通、络脉渗灌和络脉反注。强调络脉虽与微循环相似,但并不能等同,络脉是功能结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脉学 生理功能 微循环 络脉反注 络脉流通 络脉渗灌
下载PDF
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77
11
作者 王鸣瑞 俞丽华 +2 位作者 汪婷婷 王业梅 韩明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76-1281,共6页
为了探讨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观察本院收治的205例罹患DN患者,以该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102例... 为了探讨参芪地黄汤对气阴两虚型早期糖尿病肾脏病(DN)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微循环的影响,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观察本院收治的205例罹患DN患者,以该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03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与卡托普利,并视临床症状调节剂量;治疗组给予参芪地黄汤进行治疗,每日1剂,分2次煎服,3个月为1个疗程结束。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指标、内皮细胞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2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2.23%、对照组77.4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细胞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胆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尿(m-ALB)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内皮素(ET-1)水平均明显降低,治疗组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一氧化氮(NO)水平明显升高,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全m还原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参芪地黄汤可以干预早期DN患者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蛋白尿,保护肾功能,并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液流变学,实现微循环的正常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地黄汤 早期糖尿病肾脏病 血清炎症因子 肾功能 微循环 气阴两虚型
原文传递
胰腺微循环障碍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被引量:63
12
作者 周总光 《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 1997年第4期201-204,共4页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发病机理至今不清。近年,器官微循环实验新技术的应用,使ANP胰腺微循环改变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从一个侧面揭示了胰腺局部微循环障碍在ANP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同时也带给临床治疗以若干启示。
关键词 急性 坏死性 胰腺炎 微循环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与血瘀关系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64
13
作者 欧亚龙 彭素岚 徐应抒 《四川中医》 1991年第6期3-5,共3页
通过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与40例健康人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对比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确有瘀血存在。微循环积分、全血粘度与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揭示了该病与血瘀的相互关系及其客观病理实质,提示在治疗上应“话血化瘀”,以... 通过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与40例健康人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对比研究证明,高血压病确有瘀血存在。微循环积分、全血粘度与舒张压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揭示了该病与血瘀的相互关系及其客观病理实质,提示在治疗上应“话血化瘀”,以疏通微循环,降低血粘度,维持血流供求平衡,从而降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瘀 血液流变学 微循环
下载PDF
艾灸温热刺激对血流量的增加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 被引量:72
14
作者 徐森磊 张宏如 顾一煌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38-743,共6页
通过查阅近15年的文献,发现温热刺激有舒张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不仅限于局部浅表血管,亦对深层及远端血管有效。温热刺激的血管舒张作用与神经调节、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以及扩血管激素等因素有关。以此阐述艾灸的温通机制,为研究提供... 通过查阅近15年的文献,发现温热刺激有舒张血管的生物学效应,其作用不仅限于局部浅表血管,亦对深层及远端血管有效。温热刺激的血管舒张作用与神经调节、内皮源性舒张因子以及扩血管激素等因素有关。以此阐述艾灸的温通机制,为研究提供基础性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疗法 温热刺激 血管舒张 微循环 机制 综述
原文传递
桃仁油对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69
15
作者 裴瑾 颜永刚 +2 位作者 万德光 莫书蓉 梁颖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观察桃仁油对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探讨桃仁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及部分机理。方法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进行血液流变学实验,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观察小鼠灌胃给药后耳廓微动脉、微静脉口径的变... 目的观察桃仁油对动物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的影响,探讨桃仁活血化瘀的物质基础及部分机理。方法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进行血液流变学实验,测定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观察小鼠灌胃给药后耳廓微动脉、微静脉口径的变化及其耳廓毛细血管开放量。结果桃仁油能明显降低模型动物全血黏度、血浆黏度,降低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明显扩大动物耳廓微动脉、微静脉口径,增加毛细血管开放量。结论桃仁油可显著改善动物的血液流变学及耳廓微循环,为桃仁活血化瘀功效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油 活血化瘀 血流变学 微循环
下载PDF
治疗急性胰腺炎中药筛选及药理作用研究 被引量:62
16
作者 赵连根 伍孝先 +3 位作者 陈玉玲 朱柞铭 刘福森 陈家童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6年第5期329-333,共5页
本实验筛选最强抑酶中药并观察最佳活血中药对肠及胰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应用体外筛选法观察了九味中药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各中药提取液按林启寿法进行制备,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根据张天民及蒋... 本实验筛选最强抑酶中药并观察最佳活血中药对肠及胰腺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应用体外筛选法观察了九味中药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各中药提取液按林启寿法进行制备,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根据张天民及蒋传葵法进行。活血化瘀最佳中药桃仁提取液(HHI-Ⅰ)对肠血液动力学的影响依Leslie法实验,即电磁流量计法测肠血流,应用血氧计测定肠氧耗。进一步的实验中以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测定了HHI-Ⅰ对胰组织微循环的影响,并以组织测氧仪观察了胰组织氧分压变化。九味筛选的中药中元胡(Rhizoma Coridalis)对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次分别是大黄、栀子和黄芩、杭芍。犬动物实验结果表明HHI-Ⅰ能改善肠血液动力学,给药后20分钟肠血流增至225.0±68.51ml/min,与给药前(201.34±70.21ml/min)比较差别显著(P<0.05);给药后40及60分钟进一步增加,分别为245.40±82.78(P<0.05)和252.20±82.41ml/min(P<0.01)。给药后肠氧耗也明显增加,60分钟时达5.33±2.57ml/min,与给药前(2.72±1.09ml/min)比较差别显著(P<0.05)。HHI-Ⅰ还明显改善胰腺微循环及组织氧分压,微循环血流基础值为20.4±5.0ml/min/100g,给药后20分钟增至49.0±9.0ml/min/100g,与基础值比较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微循环 中医药疗法 中药药理学 元胡
下载PDF
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处理方法的回顾及改善创面微循环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66
17
作者 孙永华 于东宁 +4 位作者 陈旭 胡骁骅 张国安 阎汝蕴 覃凤均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方法(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836例、外... 目的回顾性分析几种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修复方法,探讨改善创面微循环对创面愈合的意义。方法(1)对于笔者单位烧伤患者的深Ⅱ度创面,应用削痂疗法治疗614例、磨痂疗法治疗32例、清创后异体皮覆盖86例、外用磺胺嘧啶银后创面暴露1836例、外用中药京万红烫伤膏包扎治疗408例。统计、分析各种疗法的治疗效果。(2)制作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伤后5min内分别由其尾静脉注入等渗盐水(对照组,10只)、巴曲酶(治疗组,10只),创面均外用磺胺嘧啶银。测定两组大鼠伤前及伤后0.5—72.0h的创面皮肤血流灌注单位,计算其伤后14、18d的创面愈合率、收缩率及创面愈合时间。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两组大鼠创面愈合后的皮肤毛囊数。结果(1)削痂疗法术后2—3周创面愈合,其中烧伤总面积50%~79%TBSA的患者治愈率94.8%,总面积80%~98%TBSA者治愈率93.4%。磨痂疗法磨痂+异体皮覆盖术后(13.8±2.1)d创面愈合,无瘢痕形成。清创后异体皮覆盖其中82例患者术后(18.0±2.3)d创面愈合。外用磺胺嘧啶银后暴露其中1658例患者用药后(26.0±3.2)d痂下愈合。外用京万红烫伤膏后包扎患者多有细菌感染,其中下肢创面愈合时间为(26.0±2.8)d。(2)治疗组大鼠伤后2.0—72.0h创面局部血流灌注单位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伤后14、18d,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愈合 深Ⅱ度烧伤 对照组 治疗组 疗法 异体皮 微循环 改善 暴露 处理
原文传递
下肢浅静脉曲张诊治微循环专家共识 被引量:67
18
作者 郑月宏 +1 位作者 梅家才 职康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既是一种临床表现,也是一种疾病。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会使部分患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国外文献报道大隐静脉曲张患病率高达... 下肢浅静脉曲张是一种由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共同临床表现,以大隐静脉曲张最多见,既是一种临床表现,也是一种疾病。一定程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后期会使部分患者丧失部分劳动能力,消耗大量医疗资源。国外文献报道大隐静脉曲张患病率高达25%[1],国内文献报道其成年人患病率10%左右,男女患病率接近,女性略高[2]。本病早期表现为肢体酸胀不适、浅静脉迂曲成团,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皮肤瘙痒、色素沉着、脱屑、脂质硬化甚至溃疡、以及出血及血栓性浅静脉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浅静脉曲张 微循环 专家共识
下载PDF
川芎嗪、丹参注射液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5
19
作者 王世军 李定格 +3 位作者 史仁华 李心沁 洪占春 王峰 《中国微循环》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研究川芎嗪、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合式颅骨开窗法应用JI-200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观察静脉注射上述药物在生理状态及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 目的研究川芎嗪、丹参注射液静脉注射对正常状态及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小鼠脑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采用闭合式颅骨开窗法应用JI-200激光多普勒微循环动态分析仪观察静脉注射上述药物在生理状态及高分子右旋糖苷所致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的变化。结果两药均可增加正常状态下和微循环障碍时小鼠脑微区血流量。结论静脉注射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具有改善正常状态下和微循环障碍时的脑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 微循环 川芎嗪 丹参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 被引量:57
20
作者 刘剑刚 谢雁鸣 +2 位作者 徐哲 赵晋宁 邓文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6-49,24,共5页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胶囊对大鼠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功能、血小板聚集、粘附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 目的观察骨碎补总黄酮胶囊对大鼠的活血化瘀作用及对实验性微循环障碍、实验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方法利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造成大鼠“血瘀”模型,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血液黏度、红细胞功能、血小板聚集、粘附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利用维甲酸造成大鼠实验性骨质疏松症模型,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骨密度的影响。结果实验表明骨碎补总黄酮胶囊具有降低大鼠血液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骨碎补总黄酮对肾上腺素造成大鼠微动脉收缩具有抑制作用,并抑制微动脉血流的减慢,使血流状态得到改善;并提高大鼠的骨密度含量,提高大鼠的血钙浓度。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能促进微循环的血流,对肾上腺素引起的微循环障碍有良好的预防和改善的作用;具有升高大鼠的骨密度和提高血钙含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骨质疏松症 微循环 血液流变学 活血化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