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7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PRL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墨宏山 《中国基础科学》 2008年第4期54-64,共11页
关键词 高能物理 文章名称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大陆 科技大学 尺度物质 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学院 复旦大学物理系 大学物理 北京大学 PRL
原文传递
2010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PRL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墨宏山 《中国基础科学》 2011年第6期50-60,共11页
关键词 高能物理 20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 中国大陆 文章名称 尺度物质 通讯作者 PRL
原文传递
2012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Nature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3
作者 墨宏山 《中国基础科学》 2014年第4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 合作性质 文章名称 尺度物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 科学院 NATURE 通讯作者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国际合作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原文传递
2007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的研究论文
4
作者 墨宏山 《中国基础科学》 2008年第6期59-66,共8页
关键词 通讯作者 实验室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文章名称 分子科学 有机化学 中国大陆 复旦大学化学系 研究所 北京大学 尺度物质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原文传递
2012年中国大陆科研机构作为主要完成单位在PRL上发表的学术论文
5
作者 墨宏山 《中国基础科学》 2015年第1期57-64,共8页
关键词 科研机构 通讯作者 PRL 国家重点实验室 高能物理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 尺度物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大 北京大学 文章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原文传递
从“交叉综合”到“系统集成”——记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 被引量:2
6
作者 朱警生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年第6期16-21,共6页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2003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2004年11月3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海内外专家对建设计划的可行性论证。该实验室是在长期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从相关重点实验室的重组整... 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2003年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筹建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2004年11月3日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海内外专家对建设计划的可行性论证。该实验室是在长期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从相关重点实验室的重组整合入手,进行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形成的一个多学科综合交叉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其形成、定位、发展目标以及运行机制的探索得到了广泛的好评与关注,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肥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交叉综合 系统集成 科技研究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7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i003-i004,共2页
微尺度物质科学主要从事由量子力学原理控制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它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现已成为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几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识到借助科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基础与优势,发挥... 微尺度物质科学主要从事由量子力学原理控制的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研究,它具有物理、化学、生物、材料、信息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现已成为国际前沿的研究方向。几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认识到借助科大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基础与优势,发挥科大理实交融的优良传统,选准微尺度物质科学中某些前沿性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展开探索,既能发扬科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尺度物质科学 量子力学 学科交叉
下载PDF
科技在线
8
《安徽科技》 2004年第11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市 尺度物质科学 实验室 地震技术 研讨会
下载PDF
外加场分离技术与微流控技术联用在微纳尺度物质分离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嘉轩 刘璐 +1 位作者 李东浩 朴相范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57-1170,共14页
微纳尺度物质的分离和分选在精准医学、材料科学和单细胞分析等研究中至关重要。精准、高效和快速的分离微纳尺度物质能够为癌症的早期诊断、生物样品检测和细胞筛选提供重要帮助,其中基于外加场分离技术的分离微纳尺度物质因可以对微... 微纳尺度物质的分离和分选在精准医学、材料科学和单细胞分析等研究中至关重要。精准、高效和快速的分离微纳尺度物质能够为癌症的早期诊断、生物样品检测和细胞筛选提供重要帮助,其中基于外加场分离技术的分离微纳尺度物质因可以对微纳尺度物质高效在线分离和分选,被广泛应用于微纳米颗粒、外泌体以及生物细胞的分离工作中,而目前多数外加场分离技术存在装备繁琐和样品消耗大等问题。微流控技术是一种通过制作微通道和微流控芯片操纵微小流体对微纳尺度样品组分进行分离的技术,因具有快速检测、高通量、在线分离、集成性高、成本低等优势现被应用于微纳尺度物质分离分析中,是一种微纳尺度物质分离的有效方法,通过在微流控芯片上设计不同的通道及外部配件提高主动场对微纳尺度物质分离效率。外加场分离技术与微流控技术联用可以实现微纳尺度物质的无损、高效、在线分离。该综述主要概述了近年来在微流控芯片上依托流动场、电场、磁场及声场等外加场分离技术来提高对微纳尺度物质分离效率的研究现状,并将各个外力场对单细胞、微颗粒等微纳尺度物质的分离进行分类介绍,总结各自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最后展望了外加场分离技术与微流控技术联用在应用于癌细胞的早期筛查、精确分离微尺度物质领域的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联用技术的优势和未来应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控 尺度物质 主动场分离 综述
下载PDF
中国科大完成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通信实验
10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5年第8期392-392,共1页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和同事杨涛、彭承志等人,通过“自由空间纠缠光子的分发”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纠缠光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其纠缠特性仍能保持,并可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 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教授和同事杨涛、彭承志等人,通过“自由空间纠缠光子的分发”在国际上首次证明,纠缠光子在穿透等效于整个大气层厚度的地面大气后,其纠缠特性仍能保持,并可应用于高效、安全的量子通信。这一研究成果为实现全球化的量子通信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通信 实验 中国科技大学 合肥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 潘建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