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4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微孢子虫与桑尺蠖微孢子虫的研究 被引量:45
1
作者 梅玲玲 金伟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研究了家蚕,桑尺蠖微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和交叉感染。
关键词 桑尺蠖 孢子 生物学 感染
下载PDF
家蚕微粒子病的PCR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秀 黄可威 +5 位作者 沈中元 王红林 黄君霆 庄敏 冯晓黎 陆长德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29-234,共6页
在DNA水平上,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on,PCR)技术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其中引物Ⅰ是针对家蚕微泡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物Ⅱ是针对... 在DNA水平上,以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on,PCR)技术检测家蚕微孢子虫的结果。设计、合成了两对引物,其中引物Ⅰ是针对家蚕微泡子虫(NosemabombycisN.b.)引物Ⅱ是针对变形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V.n,)的。用这两对引物分别对“桑尺蠖微孢子虫”孢子DNA和N.b.(镇江株)的纯孢子及其感染的幼虫、蛹及蛾的DN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预期的阳性条带;对不同引物扩增的产物进行了DNA序列分析。初步认为引物Ⅰ可作为家蚕微孢子虫N.b.特异性较高的检测引物,而引物1是微孢子虫共有的检测引物。进一步讨论了对家蚕微孢子的检测及分类上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PCR 诊断 粒子病
下载PDF
家蚕肠球菌对微孢子虫体外发芽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2
3
作者 鲁兴萌 汪方炜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内的高频分布和具有丰富表型的特点 ,使其成为家蚕病害生物防治的良好可利用微生物。本试验从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病蚕消化道内分离了甘露醇酵解酶、山梨醇酵解酶和糖元酵解酶表型不同的4个肠球菌菌株。菌株培养上清对...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内的高频分布和具有丰富表型的特点 ,使其成为家蚕病害生物防治的良好可利用微生物。本试验从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病蚕消化道内分离了甘露醇酵解酶、山梨醇酵解酶和糖元酵解酶表型不同的4个肠球菌菌株。菌株培养上清对家蚕微孢子虫的体外孢子发芽抑制试验表明 :肠球菌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抑制效果的绝对值达 31 4 9%~ 4 3 5 6 % ,相对值达 4 8 18%~ 5 0 5 6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肠球菌 体外发芽 抑制作用 孢子 粒子病
下载PDF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SCM_7(Endoreticulatus.sp)的分离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万永继 张琳 +4 位作者 陈祖佩 潘敏慧 杜云 敖明军 杨彪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3期168-172,共5页
从四川省种茧育家蚕分离出的一种小型微孢子虫SCM7,仅感染寄生蚕的中肠上皮组织;孢子卵圆形,大小2.26±0.21×1.19±0.18μm,孢子具单核,极丝排列7─9圈,各阶段的发育均发生在由寄主细胞内质... 从四川省种茧育家蚕分离出的一种小型微孢子虫SCM7,仅感染寄生蚕的中肠上皮组织;孢子卵圆形,大小2.26±0.21×1.19±0.18μm,孢子具单核,极丝排列7─9圈,各阶段的发育均发生在由寄主细胞内质网膜所形成的寄生囊内。其它特点也与Endoreticulatus属相符,应分类于Endoreticulatus属。该属微孢子虫在家蚕体内尚属首次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分离 孢子 内网
下载PDF
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PCR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吉平 曹阳 +1 位作者 Smith J.E. 徐兴耀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925-1931,共7页
家蚕微粒子病病原为桑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ageli, N.b)。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用了一对根据N.b孢子及其相近种属微孢子虫的SSU-rRNA保守区段设计的有效引物VIF/530R,从模拟感染不同浓度N.b孢子(3×101-7/ml)的蚕蛾、蚕卵的... 家蚕微粒子病病原为桑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 Nageli, N.b)。本文根据文献报道,选用了一对根据N.b孢子及其相近种属微孢子虫的SSU-rRNA保守区段设计的有效引物VIF/530R,从模拟感染不同浓度N.b孢子(3×101-7/ml)的蚕蛾、蚕卵的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PCR诊断技术的可检测灵敏度和对模拟感染家蚕微粒子病的诊断效果,为PCR分子诊断家蚕微粒子病的实用化研究提供参考。在本实验的DNA制备方法和PCR反应条件下,分别对由不同浓度N.b纯孢子抽提的DNA模板和不同浓度N.b纯孢子(3×101~7ml-1)分别与蚕卵、蚕蛾混合抽提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检测。结果表明:(1)对N.b纯孢子DNA模板,PCR可检测灵敏度为3×104N.bml-1(弱检测信号可到3102~3N.bml-1),对模拟染毒N.b孢子的蚕蛾DNA模板,PCR可检测灵敏度为3×105N.bml-1,两者分别已超过或达到目前生产上用显微镜的检毒水平;(2)对模拟染毒N.b孢子的蚕卵DNA模板,VIF/530R引物不能有效地检出蚕卵中染毒的N.b孢子DNA信号,推测在蚕卵DNA抽提物里可能含有抑制PCR扩增的未明因素,而蚕蛾DNA抽提物里则无此抑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卵 蚕蛾 孢子 家蚕粒子 DNA模板 引物 PCR 感染 染毒 分子诊断技术
下载PDF
微孢子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志芳 沈中元 何家禄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38-44,共7页
从分类、分子进化、分子生物学、化学治疗等方面综述了微孢子虫研究的进展。认为微孢子虫对宿主显示了机会性病原物的特点 ,就家蚕微粒子病防治而言 。
关键词 孢子 分子生物学 分类 化学治疗 家蚕
下载PDF
广东省昆虫微孢子虫资源调查及交叉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郑祥明 杨琼 +3 位作者 方定坚 廖森泰 邹宇晓 黄炳辉 《蚕业科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80-383,共4页
为了探明广东省蚕区的家蚕新型微孢子虫来源 ,开展了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的调查及昆虫间微孢子虫交叉感染的研究。先后从广东省蚕区家蚕体内分离到 8种新型微孢子虫 ,与家蚕传统微粒子病病原Nosemabombycis相比 ,不论是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家... 为了探明广东省蚕区的家蚕新型微孢子虫来源 ,开展了昆虫微孢子虫资源的调查及昆虫间微孢子虫交叉感染的研究。先后从广东省蚕区家蚕体内分离到 8种新型微孢子虫 ,与家蚕传统微粒子病病原Nosemabombycis相比 ,不论是生物学特性以及对家蚕的病原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对广东省不同地区捕捉的 389种昆虫进行显微镜调查 ,从 5 1种昆虫体中检到微孢子虫 ,其中 ,2 8种昆虫分离的微孢子虫可食下感染家蚕 ,18种对家蚕具胚种传染能力。调查了 9种昆虫分离的微孢子虫对 5种昆虫的病原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孢子 资源调查 交叉感染 家蚕 粒子病 生物学特性 病原性
下载PDF
甜菜夜蛾微孢子虫研究:Ⅲ.超微结构与致病机理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广文 陈曲侯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21-128,共8页
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首次分离到一种侵染寄主脂肪体、马氏管和中肠的微孢子虫,该微孢子虫对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菜青虫(Pierisrapae)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借... 从甜菜夜蛾幼虫体内首次分离到一种侵染寄主脂肪体、马氏管和中肠的微孢子虫,该微孢子虫对甜菜夜蛾(Laphygmaexigua)、菜青虫(Pierisrapae)和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幼虫有较强的致病力,并可经卵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借助于病虫的粪便及虫尸。用电镜观察了该微孢子虫感染甜菜夜蛾幼虫后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寄生细胞被感染后,细胞核膨大并变形,由正常的圆球形被挤压成长条状,但核膜及核周间隙没有发生变化;线粒体体积变小,嵴增宽,嵴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双层膜部分或全部被破坏而消失,最后线粒体解体;细胞质中平行排列的扁平囊状粗面内质网变得紊乱,在严重感染的细胞中,内质网被挤压成小碎片。研究还发现,该微孢子虫只在寄主细胞质中发育而不侵入细胞核。文中还对微孢子虫的致病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菜夜蛾 孢子 结构 致病机理
下载PDF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孢子表面蛋白的选择性分离与总蛋白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锡杰 黄可威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选择性分离了Nosemabombycis孢子表面蛋白和总蛋白,采用SDS-PAGE检测发现,孢子表面蛋白由分子量不同的3种亚基(32000、26000、24500Da)组成,其总蛋白至少包括25个条带。同时将从养蚕生... 选择性分离了Nosemabombycis孢子表面蛋白和总蛋白,采用SDS-PAGE检测发现,孢子表面蛋白由分子量不同的3种亚基(32000、26000、24500Da)组成,其总蛋白至少包括25个条带。同时将从养蚕生产中收集到的两种微粒子MA-1和MD-1以及从野外昆虫收集到的微孢子虫Pha-M和Ha-M与N.bombycis进行了比较,发现不同微孢子虫间蛋白组成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孢子表面蛋白 孢子总蛋白
下载PDF
微孢子虫生物多样性研究的述评 被引量:19
10
作者 刘吉平 曾玲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微孢子虫作为一类专营细胞内寄生的低等的原生动物,有着比较悠久的进化历史。微孢子虫是一种既具有真核生物特征又具有原核生物特征的生物,同样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文章尝试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原理,阐述原始的真核寄生物微孢子虫的... 微孢子虫作为一类专营细胞内寄生的低等的原生动物,有着比较悠久的进化历史。微孢子虫是一种既具有真核生物特征又具有原核生物特征的生物,同样具有生物多样性的本质,文章尝试用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原理,阐述原始的真核寄生物微孢子虫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研究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生物多样性 核糖体RNA 进化
下载PDF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的蛋白质化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高永珍 黄可威 +1 位作者 戴祝英 张双全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2-91,共10页
抽提了微 孢子虫的总 蛋白和选择 性分离纯 化了主要 蛋白组 分。对 总蛋白 进行了 酸性 P A G E、碱性 P A G E、 S D S P A G E 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对 S D S P A G E 结果进行了薄层扫描分析。发现每一... 抽提了微 孢子虫的总 蛋白和选择 性分离纯 化了主要 蛋白组 分。对 总蛋白 进行了 酸性 P A G E、碱性 P A G E、 S D S P A G E 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并对 S D S P A G E 结果进行了薄层扫描分析。发现每一样品总蛋白在 S D S P A G E 图谱上均分离出30 多条蛋白带,均有5 条主带,但位置不同,各条蛋白带的相对含量不同。氨基酸组成分析结果中发现各种孢子总蛋白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基本相同,均含有16 种氨基酸,但各种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不同。对主要蛋白组分进行了 S D S P A G E 氨银染色法纯度鉴定、薄层扫描分析和氨基酸组成分析,发现彼此之间有共同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蛋白质化学性质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PCR检测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平钟 徐兴耀 +5 位作者 黄自然 卢铿明 庄楚雄 邵寒霜 刘志昕 郑学勤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07-210,共4页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Nosemebombycis,N.b)孢子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及其近缘种孢子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获得特异性扩增区带,大小为317bp,可以区别于Nosemasp.MG1和MG2、... 根据家蚕微孢子虫(Nosemebombycis,N.b)孢子的DNA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家蚕微孢子虫孢子及其近缘种孢子的DNA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获得特异性扩增区带,大小为317bp,可以区别于Nosemasp.MG1和MG2、柞蚕微孢子虫、Vairimorphanecatrix及Pleistophoraanguillarum等。对N.b孢子DNA检测灵敏度达1ng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PCR检测 诊断 灵敏度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孢子人工发芽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钱永华 鲁兴萌 +1 位作者 李敏侠 金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81-385,共5页
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适合于向昆虫培养细胞接种的Nosemabombycis孢子的几种人工发芽方法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发芽培养基中的发芽率也有所不同.并发现在N.bombycis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 研究表明,目前常用的适合于向昆虫培养细胞接种的Nosemabombycis孢子的几种人工发芽方法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发芽培养基中的发芽率也有所不同.并发现在N.bombycis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K+促进作用比Na+明显,而且还证实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孢子 人工发芽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表面抗原蛋白对家蚕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崔红娟 周泽扬 +1 位作者 万永继 鲁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61-262,共2页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表面抗原蛋白 致病性
下载PDF
8种染色方法对组织切片中虾肝肠胞虫染色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17
15
作者 常晓晴 王元 +5 位作者 英娜 李楠英 黄倞 李新苍 周俊芳 房文红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1-99,共9页
病理检测是一种诊断病原及观察机体组织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特殊染色是在病变组织中寻找病原体的前提手段,良好的染色有助于将病原体与组织区别,从而增加病原在组织切片中的检出率。为筛选出一种适用于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 病理检测是一种诊断病原及观察机体组织病理变化的重要方法,特殊染色是在病变组织中寻找病原体的前提手段,良好的染色有助于将病原体与组织区别,从而增加病原在组织切片中的检出率。为筛选出一种适用于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病理切片检测的最佳染色方法,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Masson染色法、爱显蓝-雪夫(AB-PAS)染色法、甲苯胺蓝(TB)染色法、伟郝夫范吉森(EVG)染色法、劳克坚牢蓝(LFB)染色法、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和普鲁士蓝(PB)等8种染色方法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感染了虾肝肠胞虫的肝胰腺进行组织病理切片染色,并结合对EHP检出率的统计分析,比较了这些染色方法的优缺点。结果表明:HE染色法、AB-PAS染色法、TB染色法、EVG染色法、天狼猩红Sirius red染色法和PB染色法对孢子的染色效果较差,与背景颜色对比不明显,单个视野检出率较低; LFB染色法虽然使孢子易被识别,但是有孢子丢失现象,且组织染色效果差; 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孢子呈现品红色,与组织颜色对比鲜明,孢子颗粒清晰可见,对组织细胞结构染色效果较好,且检出率也最高。综合分析染色效果及检出率,Masson染色法是一种非常适用于组织内的虾肝肠胞虫孢子染色的方法,本研究为微孢子虫病的组织病理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基础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子 凡纳滨对虾 MASSON染色 组织病理 肝胰腺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N.bombycis分离纯化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成 潘国庆 +1 位作者 万永继 周泽扬 《蚕学通讯》 2002年第1期7-9,共3页
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探索。微孢子虫的分离 ,采用差速离心法或自然沉降法的效果均可。蔗糖平衡密度离心法的较优条件为 5 0 %~ 6 0 %的蔗糖连续梯度、2 30 0 0rpm离心 30min ,而Percoll法的最佳条件为 2 5 %、5 0 %、7... 对家蚕微孢子虫的分离纯化条件进行了探索。微孢子虫的分离 ,采用差速离心法或自然沉降法的效果均可。蔗糖平衡密度离心法的较优条件为 5 0 %~ 6 0 %的蔗糖连续梯度、2 30 0 0rpm离心 30min ,而Percoll法的最佳条件为 2 5 %、5 0 %、75 %和 10 0 %的Percoll不连续梯度、175 0 0rpm离心 2 0min ;两种纯化方法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 家蚕 孢子 分离 纯化 粒子病
下载PDF
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调查 被引量:16
17
作者 黄旭华 潘志新 +5 位作者 朱方容 韦廷秀 陈小青 石美宁 罗梅兰 莫云霞 《广西蚕业》 2010年第4期15-20,共6页
为了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开展了对野外昆虫感染微孢子虫情况调查,并研究其对家蚕的感染性。调查了桑螟、桑尺蠖、菜粉蝶、斜纹夜蛾和桑毛虫等昆虫的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测试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微孢子虫... 为了了解广西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对家蚕交叉感染情况,开展了对野外昆虫感染微孢子虫情况调查,并研究其对家蚕的感染性。调查了桑螟、桑尺蠖、菜粉蝶、斜纹夜蛾和桑毛虫等昆虫的微粒子病自然感染率,测试菜粉蝶、桑尺蠖、斜纹夜蛾微孢子虫对家蚕的病原性及可能存在的自然感染方式,观察野外昆虫微孢子虫孢子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菜粉蝶、桑尺蠖微孢子虫对家蚕蚁蚕的半数感染浓度(IC50)分别为2.69×105个/mL和7.42×105个/mL,斜纹夜蛾微孢子虫对家蚕也具有食下感染能力,菜粉蝶微孢子虫对家蚕也有轻微的胚种传染能力。带病野外昆虫可以通过粪便或鳞毛传播孢子虫。虽然上述野外昆虫微孢子虫的形态与家蚕微粒子孢子虫具有明显差异,但对家蚕都有较强的交叉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野外昆 孢子 交叉感染
下载PDF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章新愉 卢铿明 +4 位作者 庄楚雄 胡维民 徐兴耀 黄自然 陈火胜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91-95,共5页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化于大肠杆菌DH5,获得4个阳性克隆株:pTZ18RN.b1,插入片段为1kb;pTZ18RN.b2,为1.2kb;pTZ18RN.b3为1.8kb及pTZ18RN.b4为1.9kb,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为家蚕N.b孢子所特有。与MG1(Nosemasp.),蓖麻蚕微孢子虫、蓝萤叶甲微孢子虫及蚕卵的DNA均无同源性。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4个克隆株插入片段的部分DNA的序列,经检索尚未发现同源性的基因序列。讨论了PCR技术诊断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与近缘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核酸 克隆 核酸序列分析
下载PDF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人工发芽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爱荣 李健男 +2 位作者 刘向国 夏润玺 冀瑞琴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81-284,共4页
采用6种人工发芽方法研究了柞蚕孢子虫孢子发芽条件。试验发现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KHCO3+K2CO3 法发芽率最高 ,达78.86%。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 ,K+ 和Na+ 对其有促进作用 ,并且K+ 对柞蚕微孢... 采用6种人工发芽方法研究了柞蚕孢子虫孢子发芽条件。试验发现 ,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发芽率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KHCO3+K2CO3 法发芽率最高 ,达78.86%。在柞蚕微孢子虫孢子的人工发芽过程中 ,K+ 和Na+ 对其有促进作用 ,并且K+ 对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发芽的促进作用明显强于Na+。Ca2 +和Mg2 +则对孢子发芽有显著阻碍作用 ,CO32 -有协同促进作用。而且 ,还证实柞蚕微孢子虫孢子在人工发芽过程中的完全发芽时间为10min。经固定染色后发现孢子发芽前后的形态发生变化 ,并能观察到弹出的极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 孢子 人工发芽 粒子病 孢子发芽率
下载PDF
家蚕新微孢子虫MG_1、MG的研究 Ⅰ.形态、病原性和传染途径 被引量:15
20
作者 方定坚 廖森泰 +9 位作者 郑祥明 朱德贞 陈汉明 刘隽 祁丽然 卢铿明 农朝志 白碧璋 毛铿祖 陈锦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2期35-38,共4页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粒子虫(Nosemabombycis Nageil)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除食下传染外,因其还能通过胚种传染给子代而被列为蚕种生产的检疫对象。
关键词 家蚕 孢子 MG1 MG 形态 病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