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们讲,即你在”--《证据》的复调对话性探究 |
殷缘
张弛
|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2020 |
12
|
|
2
|
巴赫金对话理论之“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 |
刘俊娜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5
|
|
3
|
巴赫金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简评 |
黄继刚
|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5 |
5
|
|
4
|
“微型对话”与“大型对话”:定义的非对称性——对巴赫金复调理论的一点再思考 |
刘德飞
|
《中州大学学报》
|
2018 |
3
|
|
5
|
巴赫金对话理论浅析 |
仲娜娜
|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
2010 |
3
|
|
6
|
众声喧哗的对话世界——复调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话语结构分析 |
苏轶娜
|
《邢台学院学报》
|
2012 |
3
|
|
7
|
《押沙龙,押沙龙!》:一场未终结的对话 |
蒋花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2 |
1
|
|
8
|
巴赫金的“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 |
黄继刚
|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
2005 |
2
|
|
9
|
复调理论视域下《无声告白》的对话书写 |
石琼蕊
|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1
|
|
10
|
论卡夫卡小说《一份致某科学院的报告》的“微型对话”特征 |
黄肖嘉
|
《保定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1
|
《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中的对话关系解析 |
唐滢
|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2
|
心理芭蕾舞剧《柴可夫斯基》中的复调对话解读 |
赵晓宇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3
|
运用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解读《暗恋桃花源》 |
何健敏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14
|
《阿Q正传》叙述者与叙事话语的双性特征 |
张开焱
|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5
|
《荒原》的复调性 |
张德明
|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
|
|
16
|
复调理论观照下的《务虚笔记》解读 |
张红格
|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0 |
|
17
|
论新世纪长篇小说的微型对话 |
晏杰雄
|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8
|
生存困境中的自我迷失与身份探寻——《米格尔街》微型对话解读 |
郑可欣
|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
2020 |
0 |
|
19
|
文学阅读中主体思维的分裂与融合 |
金元浦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
1996 |
0 |
|
20
|
《夏日》的复调式叙事手法分析 |
刘文娟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