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家自然保护区大型土壤动物与土壤因子关系研究 被引量:54
1
作者 刘继亮 殷秀琴 邱丽丽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36,共7页
从生态序列的角度研究了左家自然保护区微地貌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同时考虑到土壤因子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综合作用,从小尺度上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的分... 从生态序列的角度研究了左家自然保护区微地貌中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格局,同时考虑到土壤因子对大型土壤动物的综合作用,从小尺度上探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种类和数量差异对大型土壤动物的分布影响明显,阴坡和阳坡的四个生境坡谷、坡麓、坡中、坡顶植被差异较小,土壤因子是研究区大型土壤动物序列分布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微地貌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率、pH、全氮、全磷变化趋势接近,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率、pH、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这5个指标变化趋势相反,土壤有机质、土壤含水率、pH、全氮、全磷和土壤温度这6个指标对研究区主要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的分布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土壤动物 地貌 典范对应分析 左家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黄龙组古岩溶地貌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文华国 郑荣才 +3 位作者 沈忠民 胡忠贵 李伟 张志杰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16-827,共12页
作为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的石炭系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业已引起众多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从中... 作为川东地区最重要的天然气储集类型之一的石炭系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业已引起众多油气地质工作者的重视。通过古岩溶作用标志识别和成因分析,采用残余地层厚度法、地貌法和印模法等技术手段对川东地区黄龙组古岩溶地貌进行恢复,从中划分出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三个岩溶地貌单元和峰丛、溶沟、落水洞、坡地、谷地、浅洼、残丘和槽地等微地貌单元,在平面上细分出七个典型的古岩溶地貌分区,并对分区内的岩溶地貌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古岩溶地貌分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微地貌单元组成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从而直接影响到天然气藏的发育。在此基础上,对川东地区古岩溶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构造、气候、岩性、层位、古地形、古水文条件和不同的岩溶地貌形态影响和控制着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区域分布。上述研究成果将为川东石炭系古岩溶型储层评价与有利区带优选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角砾岩 古岩溶地貌 地貌 碳酸盐岩储层 控制因素 石炭系 川东
下载PDF
渝东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的古岩溶特征和岩溶旋回 被引量:48
3
作者 郑荣才 彭军 高红灿 《地质地球化学》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8-35,共8页
通过近百口全取芯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认为渝东及相邻川东地区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古岩溶作用产物。文中简要介绍了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的主要识别标志和岩溶角砾岩的结构 成... 通过近百口全取芯钻井岩芯的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 ,认为渝东及相邻川东地区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储层主要为古岩溶作用产物。文中简要介绍了黄龙组古岩溶型储层的主要识别标志和岩溶角砾岩的结构 成分分类方案 ,重点对岩溶相、岩溶地貌分区和微地貌单元、岩溶旋回和溶蚀段划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渝东黄龙组岩溶相、古岩溶地貌和岩溶旋回与古岩溶储层特征和分布关系的综合模式 ,指出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分区中的坡地与残丘微地貌单元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部位 ,发育于C2 h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龙组 碳酸盐岩 储层 古岩溶作用 地貌 石炭统
下载PDF
黄河口水下底坡微地貌及其成因探讨 被引量:22
4
作者 陈卫民 杨作升 D.B.Prior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1期71-81,共11页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 高分辨率的回声测深、旁侧声纳及浅地层剖面记录首次直观地揭示了黄河口水下底坡上发育有大量形态不同的微地貌类型。据其形态特征和规模的差异,将它们划分为平滑海底、凹坑与洼地、冲沟、残留岗丘及扰动复合海底等五种类型。这些微地貌分布在不同水深条件下的不同水下三角洲单元上,并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黄河口海域特殊的沉积环境和复杂的动力条件是导致水下底坡微地貌形成发育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 水下 底坡 地貌 冲沟
下载PDF
水文连通对湿地生态系统关键过程及功能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张仲胜 于小娟 +2 位作者 宋晓林 薛振山 武海涛 《湿地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共8页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连通对于湿地稳定性自维持极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对水文连通受损的响应机制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科学问题的相... 水文连通是湿地生态过程的主要非生物驱动因子,湿地生态系统中水文连通对于湿地稳定性自维持极为重要。湿地生态系统关键生态过程及功能对水文连通受损的响应机制是目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科学问题的相关进展。湿地生态系统水文连通具有尺度特征,从群落—生态系统、从局地到区域,其主导影响因素不同。水文连通被阻断,会导致沉积过程改变,进而改变湿地微地貌特征;水文连通可以通过改变生物生境进而影响生物定殖、扩繁及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功能,生物觅食与繁殖更趋向选择连通较好的湿地斑块,水文连通的丧失将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降低;完整的水文连通能够促进能量和营养物质的循环,水文连通与生物地球化学连通的耦合,是驱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与物质流转和功能发挥的主要营力。未来关于湿地水文连通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应着重关注构建湿地水文连通评估方法、水文连通与湿地关键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机制、多重胁迫下水文连通与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作用机制和基于水文连通调控的湿地恢复与保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连通 湿地 地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原文传递
长江源区沙化高寒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0
6
作者 赵鹏 屈建军 +5 位作者 徐先英 唐进年 韩庆杰 谢胜波 王涛 赖俊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30-1040,共11页
草地沙化与植物群落演替关系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源区七渡口沙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沙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 草地沙化与植物群落演替关系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和结构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长江源区七渡口沙化高寒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地形因子调查数据,运用数量分类与排序等方法,探究了沙化高寒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微地形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60个调查样方中出现29个植物种,隶属16科,27属。赖草、细叶亚菊、绳虫实等植物种的出现指示高寒草地沙化处于进展之中,植被群落向旱生方向演替。物种标准频度分布在不同微地形表现各异,总体上优势种比例低于稀有种,植被群落处于高度演替阶段。TWINSPAN将沙化高寒草地划分为7个群丛类型:Ⅰ赖草+阿尔泰狗娃花+牛耳风毛菊Leymus secalinus+Heteropappus altaicus+Saussurea woodiana,Ⅱ赖草+喜马拉雅嵩草+绳虫实Leymus secalinus+Kobresia royleana+Corispermum declinatum,Ⅲ赖草+披碱草+细叶亚菊Leymus secalinus+Elymus dahuricu+Ajania tenuifolia,Ⅳ赖草+高山野决明Leymus secalinus+Thermopsis alpina,Ⅴ老芒麦+早熟禾Elymus sibiricus+Poa annua,Ⅵ老芒麦+批碱草Elymus sibiricus+Elymus dahuricus,Ⅶ绳虫实Corispermum declinatum。7个群丛在DCA排序图上的分布呈现一定的规律性。CCA排序结果表明,坡度和坡向是沙化高寒草地物种分布的微地貌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沙化 高寒草地 群落特征 地貌
下载PDF
激光微地貌扫描仪测定侵蚀过程中地表糙度 被引量:20
7
作者 张利超 杨伟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王天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155-162,共8页
为研究激光微地貌扫描仪用于测定南方红壤地区地表微地貌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的可行性,该研究应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原位研究了鄂南3个典型红壤(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 为研究激光微地貌扫描仪用于测定南方红壤地区地表微地貌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的可行性,该研究应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在野外原位研究了鄂南3个典型红壤(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2)模拟降雨条件下坡面侵蚀过程中的地表糙度变化过程,初步探讨了降雨和径流对红壤坡面微地貌形态演变作用。结果表明:1)随着降雨进行,雨滴打击和径流搬运的联合作用导致地表糙度降低,间歇式降雨后,供试土壤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2的地表糙度分别降低了18.2%、18.4%和11.8%;2)地表糙度变化主要发生在降雨初期,第1场降雨前后,泥质页岩发育红壤、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1和第四纪红黏土发育红壤2的地表糙度降低幅度分别为16.1%、19.7%和9.6%,均达到显著水平。采用亚毫米级高精度激光扫描和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能很好地定量化研究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糙度的演变特征和规律。研究为南方红壤区坡面水蚀过程中地表微地貌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土壤侵蚀过程模拟与预测模型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激光 糙度 地貌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高精细实景三维建模技术 被引量:19
8
作者 张小宏 马立华 +2 位作者 陈丰田 韦树刚 王娜 《测绘工程》 CSCD 2019年第4期68-71,共4页
针对大面积错综复杂的油气管道建立高精细实景三维模型,常规的倾斜摄影数据获取方法对于复杂构件及微地貌,在后期建模效果上精细度得不到保证。多源数据融合建模是对倾斜摄影建模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此方法有效解决纹理细节、模型逼真等... 针对大面积错综复杂的油气管道建立高精细实景三维模型,常规的倾斜摄影数据获取方法对于复杂构件及微地貌,在后期建模效果上精细度得不到保证。多源数据融合建模是对倾斜摄影建模方法的进一步探索,此方法有效解决纹理细节、模型逼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实际生产中达到了"高精细、高效率、低成本"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摄影 油气管道 地貌 多源数据融合 高精细
下载PDF
泥炭沼泽微地貌特征及其形成的水动力机制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升忠 王树生 魏民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2期83-89,共7页
草丘微地貌是泥炭沼泽重要的景观特征之一.根据对中国和白俄罗斯不同类型泥炭沼泽的野外观测,分析草丘微地貌的类型、结构和形态,论述了其发育和分布的基本规律,并对草丘微地貌形成的水动力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泥炭沼泽 地貌 草丘 藓丘 水动力条件
下载PDF
城市空间与自然荒野的互动——苏黎世大学耶荷公园景观设计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雱 侯禾笛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14,共5页
通过城市空间和自然荒野的互动,耶荷公园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精神。与古典园林不同,耶荷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放任自然在公园中以各种程度的荒野度发展,即人类干预尽可能最少,而让自然接管完成一部分设计任务,以促进游客与自然环境的密切互动... 通过城市空间和自然荒野的互动,耶荷公园创建了一种独特的精神。与古典园林不同,耶荷公园的设计理念是放任自然在公园中以各种程度的荒野度发展,即人类干预尽可能最少,而让自然接管完成一部分设计任务,以促进游客与自然环境的密切互动。通过在城市氛围中体验几乎是荒野感觉的这一可能,耶荷公园加深了人们对自然的情感,代表着人与自然之间更亲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苏黎世耶荷公园 城市空间 自然荒野 生态设计 多样化的生境 地貌
下载PDF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黄香沟段晚第四纪水平位移特征及其微地貌响应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传友 张培震 +2 位作者 袁道阳 王志才 张剑玺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1-404,共14页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左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在黄香沟一段活动性较强,活动现象典型。对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貌、地质体等晚第四纪位移量的研究表明,在黄香沟一带,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水平位移量最大为40~60...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北部一条左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其在黄香沟一段活动性较强,活动现象典型。对沿断裂带分布的地貌、地质体等晚第四纪位移量的研究表明,在黄香沟一带,断裂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水平位移量最大为40~60m;最小为6~8m,可能是一次滑动事件的特征位错量。断裂带上的位移具有分组特征,各组位移值之间具有6~8m的稳定增量。位移值的分组性和增量特征反映了该段断裂具有特征地震的活动特征,而7组位错值则反映了断裂7次特征活动事件。关于黄香沟一带与断裂相关的微地貌分析,也获得了大致相对应的事件次数。并由此初步推测,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该断裂带有过多次强烈活动,活动期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水平位移 地貌 特征事件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冻土工程地质特性与选线原则探讨 被引量:13
12
作者 钱进 刘厚健 +4 位作者 俞祁浩 程东幸 范崇宾 童长江 张健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8-515,共8页
青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土特有的工程问题将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属于点线结构的工程特点,即塔基的稳定性关系到整条线路的稳定性,而塔基点位又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因此,... 青藏±500kV直流联网工程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冻土特有的工程问题将对工程设计、施工和安全运营产生重要影响。由于输电线路属于点线结构的工程特点,即塔基的稳定性关系到整条线路的稳定性,而塔基点位又具有一定的可调性,因此,多年冻土及厚层地下冰的分布特征对于输电线路的选线、选位较其他线性工程更具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在输电线路沿线冻土分布的基础上,重点对微地貌条件下冻土和厚层地下冰的分布发育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输电线路工程特点,就线路的选线选位的原则进行了分析和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冻土 地貌 不良冻土现象 选线原则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三峡截流以来长江洪季潮区界变动河段冲刷地貌 被引量:13
13
作者 石盛玉 程和琴 +4 位作者 郑树伟 徐文晓 陆雪骏 姜月华 周权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5,共11页
潮区界河段河势演变对三峡工程的响应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受观测手段所限,对三峡截流以来潮区界变动范围及其地貌演变的客观认识亟待探讨。对大通站洪季水位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初步判断了近期长江洪季潮区界位置;对比199... 潮区界河段河势演变对三峡工程的响应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受观测手段所限,对三峡截流以来潮区界变动范围及其地貌演变的客观认识亟待探讨。对大通站洪季水位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初步判断了近期长江洪季潮区界位置;对比1998年和2013年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三峡大坝截流以来该河段河槽的冲淤演变特征;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冲刷明显河段的微地貌进行了高分辨率观测。结果显示:(1)1998-2013年潮区界变动河段河槽整体冲刷5 649.7万m3。其中,上段全面冲刷,太白、太阳两洲并岸,铜陵沙被冲开,主槽刷深达5.6m;中段主泓摆动,天然洲南冲北淤,黑沙洲中水道淤死,南水道左岸最大冲深达8.9m;下段近岸冲刷强烈,北岸最大冲深达15.4m;(2)该河段近期处于剧烈的冲刷环境,左岸冲刷尤为显著;(3)冲刷深槽分布在顺直河段,深达5.4~12.6m;冲刷坑分布在分汊河段平面形态突变处,最大冲深达28.1~30.5m;水下侵蚀陡坡分布在近岸侵蚀严重的顺直河段,坡度为0.59~0.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波束测深 冲刷 地貌 潮区界 长江下游
下载PDF
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地貌及地质灾害 被引量:13
14
作者 唐小明 游省易 尚岳全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1-236,共6页
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从古沉积环境和微地貌分析入手,根据台地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划分了5种基本的台地类型,提出了玄武岩台地的微地貌划分方法,并探讨了玄武岩台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特殊地貌条件.研究表明河谷型台地地质灾... 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从古沉积环境和微地貌分析入手,根据台地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划分了5种基本的台地类型,提出了玄武岩台地的微地貌划分方法,并探讨了玄武岩台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特殊地貌条件.研究表明河谷型台地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台地前缘斜坡亚区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微地貌区,地质灾害的规模与地形切割深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从而为基于地貌分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台地 地貌 台地类型 地质灾害 浙江省
下载PDF
近期长江口北港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帅虎 程和琴 +1 位作者 李九发 郑树伟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共7页
2014年7月11-18日和10月29-31日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对长江口北港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口北港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在... 2014年7月11-18日和10月29-31日以多波束测深系统和浅地层剖面仪等先进现场测量仪器对长江口北港河槽进行走航测量,结合人类活动强干扰下的海图水深数据及河槽表层沉积物资料探讨近期长江口北港河槽冲淤变化与微地貌特征。结果表明:在流域来水量变化不明显,来沙量锐减的情况下,近年来长江口河口段中上游河槽整体上处于微冲刷环境,而青草沙水库工程的实施导致北港中段河槽的冲刷程度更甚且冲刷态势向下延伸。2002-2012年北港泥沙净冲刷量为6.54亿m3,平均每年冲刷0.65亿m3。在其冲刷环境的影响下,近期北港河槽底床上除发育平滑床底外,还广泛发育冲沟和凹坑等侵蚀性微地貌,而河槽受到冲刷将导致底沙推移质运动增强,同样有利于沙波微地貌的发育。沙波主要分布在河槽沉积物为细砂的北港中上段底床的大部分区域和拦门沙河段的局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港 冲淤变化 地貌
下载PDF
东营凹陷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坡折带对层序、沉积与油气成藏控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宋广增 王华 +5 位作者 甘华军 徐蒙 刘睿 王跃刚 孙鸣 任金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415-3424,共10页
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与恢复古地貌,识别出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典型性与特征性的三级坡折带。Ⅰ级坡折带与Ⅱ级坡折带均为断裂坡折,Ⅲ级坡折带为逆牵引作用形成的挠曲坡折。建立郑南地区三级坡折带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模式,分析出其... 通过分析断层活动性与恢复古地貌,识别出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发育典型性与特征性的三级坡折带。Ⅰ级坡折带与Ⅱ级坡折带均为断裂坡折,Ⅲ级坡折带为逆牵引作用形成的挠曲坡折。建立郑南地区三级坡折带对层序发育样式的控制模式,分析出其对沉积体系的发育位置、沉积体的储集物性、纵向沉积相分异、沉积体系展布方向与展布规模等具有控制性。Ⅰ级坡折带上发育沟梁相间分布的特征性微地貌,沟部控制物源输入,梁部形成鼻状构造,对沉积与成藏具有一定意义。由油源条件、储集条件、运移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出发,具体分析了坡折带可以控制形成油气富集带,并识别出郑南地区4种油气成藏模式:背斜成藏模式、断层封闭遮挡成藏模式、岩性圈闭成藏模式与砂体上倾尖灭成藏模式。综合分析郑南地区沙四上亚段坡折带对层序、沉积与油气成藏控制,丰富了坡折带理论,并对东营凹陷郑南地区油气藏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南地区 坡折带 地貌 可容纳空间 油气成藏模式
下载PDF
川中地区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及其发育特征 被引量:11
17
作者 夏钦禹 闫海军 +4 位作者 徐伟 张林 罗文军 邓惠 俞霁晨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99-1309,1336,共12页
针对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划分不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综合分析磨溪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论证并选取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内部海泛面作为震旦系灯影组的上覆标志面,采用印模法恢复了震旦... 针对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划分不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综合分析磨溪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论证并选取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内部海泛面作为震旦系灯影组的上覆标志面,采用印模法恢复了震旦系顶面的古岩溶地貌。在此基础上,借鉴地貌学的经典坡位分类,结合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模式。优选坡度、剖面曲率、相对高程和长宽比4个参数,厘定各参数定量表征的标准,结合沟谷提取的分析结果,将磨溪区块划分为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明确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垂向岩溶风化带及溶蚀孔洞层发育程度的差异。研究表明,磨溪区块可划分为陡坡、坡肩、坡脚、残丘、坡顶、坡底、洼地和沟谷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其中,残丘、洼地、坡顶和坡底在平面上呈低长宽比的似圆状、不规则状;坡肩、陡坡、坡脚和沟谷呈条带状。从坡肩、坡脚到坡底,各微地貌单元中的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厚度明显减小,水平潜流带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层在水平潜流带中的发育程度大于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中的发育程度,且水平潜流带厚度越大的部位其溶蚀孔洞层的累计厚度越大。坡底是有利于溶蚀孔洞层发育的微地貌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磨溪区块 震旦系 古岩溶 地貌 坡位 岩溶带 溶蚀孔洞
原文传递
黄河三角洲土体非均匀性及对底坡微地貌形成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霍素霞 许国辉 贾永刚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38-142,共5页
通过在潮滩现场 2 0m× 2 0m范围对土体细致的微贯试验和所取样品室内土体粒度分析 ,指出黄河三角洲土体的物理及工程力学性质在小尺度空间上具有非均匀性 ,这种非均匀性对黄河口底坡微地貌形成会产生控制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土体 均匀性 地貌 粒度分析 型贯入试验 工程力学性质 物理性质
下载PDF
岩相古地理对自贡地区嘉陵江组储层的控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昌燕 谭秀成 +2 位作者 杜本强 周子琰 邹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12-15,168,共5页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 通过对四川盆地自贡地区早三叠世嘉陵江期沉积背景和沉积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嘉陵江组受海平面升降变化的影响,发育了许多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只有在每个海平面变化旋回的上升晚期—下降早期与每个海水咸化旋回的早期—中期的有序配置时期,才是嘉陵江组储层发育的有利时期,储层主要发育于嘉二3、嘉四1、嘉四3和嘉五1亚段。整个嘉陵江组最有利的储集相带是砂屑滩和云坪微相,其平均孔隙度较高,基本在5%以上,其次为云质泻湖微相,表明嘉陵江组层状储层的发育严格受沉积微相控制。海底微地貌起伏的复杂性决定了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出现变化多端的分异,导致沉积微相所决定的储层在早期就具有显著的宏观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升降变化 咸化旋回 沉积相 地貌 储层 嘉陵江组 自贡地区
下载PDF
波流共同作用下潮滩剖面沉积物和地貌分异规律——以长江口崇明东滩为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红 何青 +2 位作者 吉晓强 王亚 徐俊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33-843,共11页
通过对崇明东滩两个海滩剖面、表层沉积物和悬沙粒度以及同步水沙资料的分析,探讨波流共同作用下表层沉积物和地貌的分异规律。受波流共同作用的影响,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由破波带向两侧逐渐变细,分选由破波带向两侧逐渐变差,偏度由极正... 通过对崇明东滩两个海滩剖面、表层沉积物和悬沙粒度以及同步水沙资料的分析,探讨波流共同作用下表层沉积物和地貌的分异规律。受波流共同作用的影响,表层沉积物中值粒径由破波带向两侧逐渐变细,分选由破波带向两侧逐渐变差,偏度由极正偏变为正偏,峭度由很窄尖变为宽平和中等峭度。由破波带向岸方向,流速逐渐减小,含沙量逐渐增加。悬沙和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对比分析表明,潮间带上部的悬沙主要来源于破波带泥沙的再悬浮。破波带内泥沙以"波浪掀沙"引起的分选运移为主,而破波带两侧的泥沙以潮流对破波带水体的"平流输移"为主。以潮汐水位和高精度海滩剖面数据对崇明东滩微地貌类型按高程进行了新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崇明东滩 海滩剖面 破波带 地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