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蠕变理论的钒和铌微合金化中碳钢的物理本构方程 被引量:1
1
作者 魏海莲 邓笑举 +2 位作者 潘红波 王永强 李维火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07-215,共9页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V和Nb两种微合金化中碳钢进行了温度范围为900~11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的热压缩实验。采用基于蠕变理论的物理方法研究了两种实验钢的本构方程,该方程考虑了杨氏模量E和奥氏体的自扩散系数...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对V和Nb两种微合金化中碳钢进行了温度范围为900~1100℃,应变速率范围为0.01~10 s^(-1)的热压缩实验。采用基于蠕变理论的物理方法研究了两种实验钢的本构方程,该方程考虑了杨氏模量E和奥氏体的自扩散系数D对温度的依赖关系。通过使用相关系数r和平均绝对相对误差e_(AARE)等统计参数对方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量化。结果表明,该基于蠕变理论的物理本构方程不仅能准确地描述钒微合金化和铌微合金化中碳钢的峰值应力,而且可以准确地描述所有应变范围内的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化中碳钢 热压缩 流变应力 物理本构方程
下载PDF
控轧控冷工艺参数对B微合金化中碳钢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袁武华 周恒 傅强 《特殊钢》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7,共3页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在760~820℃变形、750~840℃初始冷却并控轧控冷的微合金中碳钢(%:0.32~0.38C、0.001~0.010B、≤0.05Als)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铁素体平均晶粒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初始冷却温度... 通过Gleeble-1500热模拟机的热压缩实验,研究了在760~820℃变形、750~840℃初始冷却并控轧控冷的微合金中碳钢(%:0.32~0.38C、0.001~0.010B、≤0.05Als)组织演变。结果表明,铁素体平均晶粒度随变形温度的降低而减小,随初始冷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百分含量增加,珠光体球化趋势更明显;790℃变形时,初始冷却温度840℃为最佳工艺条件,此时能获得最大铁素体含量64.5%,远高于同类型普通中碳钢的54%;在晶界处存在一定数量的BN颗粒,有利于改善B钢塑性变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合金化中碳钢 热压缩试验 组织演变
下载PDF
控制冷却工艺对Ti微合金化中碳钢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波 孙健 郭宏丽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2,共5页
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淬火-回火工艺制备20 mm厚的Ti微合金化中碳钢板,研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冷却速度)对该钢有效晶粒尺寸和析出相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快,有效晶粒尺寸越小,马氏体板条宽度越窄,含Ti析出... 采用控制轧制-控制冷却-淬火-回火工艺制备20 mm厚的Ti微合金化中碳钢板,研究了控制冷却工艺(冷却速度)对该钢有效晶粒尺寸和析出相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快,有效晶粒尺寸越小,马氏体板条宽度越窄,含Ti析出相越细小,使其兼具高强度和良好的塑性韧性。主要是由于快速冷却保留了轧制时获得的晶体缺陷和形变能,使再加热奥氏体细化,而且快速冷却抑制了Ti在冷却过程中析出,使Ti处于过饱和状态,再加热过程中逐渐析出细小的含Ti析出相,能更有效地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有效晶粒细化以及纳米级含Ti析出相使该钢板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合金化中碳钢 冷却工艺 析出相 晶粒尺寸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