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冬生 封益飞 +5 位作者 王勇 胥子玮 唐俊伟 黄远健 张川 孙跃明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12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00例,女性480例;中位... 目的探究微卫星不稳定(MSI)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外科128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800例,女性480例;中位年龄为63岁;右半结肠癌337例,左半结肠癌398例,直肠癌545例。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依据MSI状态,将患者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组和微卫星稳定性(MSS)/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组。观察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微卫星状态等指标。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在1280例患者中,112例(8.7%)为MSI-H,79例(6.2%)为MSI-L,1089例(85.1%)为MSS。MSI-H组与MSS/MSI-L组患者在术前血清CEA(χ^(2)=6.943,P<0.05)、肿瘤部位(Z=-9.451,P<0.001)、肿瘤TNM分期(Z=-2.108,P<0.05)、肿瘤T分期(Z=-2.397,P<0.05)、肿瘤N分期(Z=-3.892,P<0.001)、肿瘤分化(χ^(2)=6.663,P<0.05)、肿瘤黏液成分(χ^(2)=78.833,P<0.001)、肿瘤最大直径(χ^(2)=39.656,P<0.001)、癌结节(χ^(2)=8.759,P<0.05)、神经侵犯(χ^(2)=10.238,P<0.05)、淋巴结转移率(LNR)(χ^(2)=5.880,P<0.05)、淋巴结检出数(Z=-5.019,P<0.001)、阳性淋巴结检出数(Z=-3.667,P<0.00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为,MSI-H组患者CEA<4.7 ng/mL、右半结肠癌、低TNM分期、高T分期、低N分期、低分化、黏液成分、肿瘤直径≥4 cm、无癌结节、无神经侵犯、低LNR所占比例显著高于MSS/MSI-L组患者。MSI-H组淋巴结检出数显著多于MSS/MSI-L组,而阳性淋巴结检出数显著较少。结论MSI-H结直肠癌患者具有较为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既有预后良好的,亦有预后不良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病理特征 微卫星状态
原文传递
免疫组化法和聚合酶链反应法对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诊断价值
2
作者 戴北飞 杨叶宁 粟占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6,共7页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法(IHC)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在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17-2021-12-22湖南航天医院普外科和消化内科135例行转移性切除术或活检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 目的比较免疫组化法(IHC)和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在诊断结直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17-2021-12-22湖南航天医院普外科和消化内科135例行转移性切除术或活检的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从每例患者中分别采集肿瘤组织和距离肿瘤边界至少5 cm的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并进行固定、包埋和切片处理。采用IHC和PCR两种方法对组织样本进行MSI检测。结果135例患者中有125例错配修复功能正常(pMMR),10例错配修复功能缺失(dMMR)。与pMMR患者相比,dMMR患者的肿瘤体积较大,更常发生于结肠右半部,且更易为黏液腺癌或低分化癌。在dMMR患者中,有4例出现PMS2缺失,3例呈现片状PMS2表达。PCR检测发现有8例患者属于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例患者属于微卫星低不稳定(MSI-L),1例患者属于微卫星稳定(MSS)。具有PMS2缺失或弱表达的患者中,62.5%(5/8)为MSI-H。IHC和PCR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为0.943,P<0.001。结论IHC和PCR在诊断结直肠癌患者MSI状态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和可靠性。然而,在IHC检测为阴性或弱阳性时,建议进行PCR检测以避免漏诊。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有助于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的MSI检测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状态 结直肠癌 DNA错配修复 聚合酶链反应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实践挑战
3
作者 陈帆 王峰 徐瑞华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4,共11页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 其高发病率和癌症相关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进展, 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和晚期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 免疫治疗已成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晚期结... 胃肠道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 其高发病率和癌症相关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民众的健康。随着免疫治疗研究的进展, 其在胃肠道恶性肿瘤围手术期和晚期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目前, 免疫治疗已成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型晚期结直肠癌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而在晚期胃癌的一线治疗中,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以及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中联合HER2靶向治疗和化疗也取得显著疗效和长期生存获益。免疫治疗在胃肠道肿瘤围手术期治疗以及晚期二线及后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也展现出良好的潜力。目前的研究亟需探索更多的免疫联合用药方案, 为胃肠道肿瘤患者, 特别是微卫星稳定型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带来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免疫治疗 微卫星状态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
原文传递
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IL-17、Hcy表达水平与微卫星状态的关系
4
作者 徐爱芳 刘征 +2 位作者 宫向良 李世龙 宋扬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与微卫星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40例肿瘤微卫星稳定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患者作为稳定组,另选择同期40例肿瘤高度微卫星不稳... 目的探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同型半胱氨酸(Hcy)表达水平与微卫星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就诊的40例肿瘤微卫星稳定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患者作为稳定组,另选择同期40例肿瘤高度微卫星不稳定胃癌患者作为不稳定组。收集2组一般资料,检测患者血清IL-17、Hcy水平及术中切除标本IL-17表达水平,胃癌患者微卫星状态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胃癌患者血清IL-17、Hcy及组织IL-17水平对微卫星状态的预测价值。结果不稳定组淋巴转移例数少于稳定组(P<0.05)。不稳定组血清及组织IL-17、Hcy水平均低于稳定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转移、血清IL-17、血清Hcy、组织IL-17水平均是影响胃癌患者微卫星状态的危险因素(P<0.05,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17、Hcy水平及组织中IL-17水平联合预测胃癌患者微卫星状态的曲线下面积及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指标预测。结论淋巴转移、血清及组织中IL-17、Hcy水平是影响胃癌患者微卫星状态的危险因素,淋巴转移、血清及组织中IL-17、Hcy联合检测可较好地预测胃癌患者的微卫星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白细胞介素-17 同型半胱氨酸 微卫星状态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影响因素分析 诊断效能 曲线下面积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状态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肖帅 陈锡光 祖旭宇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55-1466,共12页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病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联合化疗是CRC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近年大量研究证实免疫治疗在CRC治疗手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MSs)是CRC亚型分类的关键标...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病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联合化疗是CRC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近年大量研究证实免疫治疗在CRC治疗手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MSs)是CRC亚型分类的关键标志物之一,也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制定的决定性依据之一.虽然免疫治疗在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CRC患者中的重要治疗价值已得到强有力的证实,但传统观念认为大部分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的CRC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且部分MSI患者虽然对免疫治疗有初反应性但无法持久.鉴于此,对基于MSs状态的CRC患者免疫治疗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总结基于不同MSs状态特别是MSS型的CRC免疫治疗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状态 免疫治疗 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 微卫星不稳定/微卫星稳定
原文传递
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陈美丽 李琳 +3 位作者 禹立霞 刘宝瑞 钱晓萍 杨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病理诊断确诊的5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微卫星状态与KRAS、NRAS突变状态的... 目的:分析微卫星状态与术后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病理诊断确诊的572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对其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微卫星状态与KRAS、NRAS突变状态的检测,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Ki-67、EGFR、MGMT及Lgr5的表达情况。按照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high-frequency MSI,MSI-H)大肠癌组与微卫星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stability,MSS)和低度微卫星不稳定(low-frequency MSI,MSI-L)大肠癌组,比较组间的临床、病理等资料的差异。结果:572例大肠癌患者中40例(7.0%)为MSI-H,532例(93.0%)为MSS/MSI-L。与MSS/MSI-L组大肠癌病例相比MSI-H组具有以下特征:1)病灶常位于右半结肠;2)不同年龄段的发病比例相当;3)肿瘤分期较早,即Ⅰ/Ⅱ期分期比例较大(P=0.003);4)淋巴结转移比例较低(P=0.023);5)形成癌结节比例较低(P=0.005);6)KRAS第2外显子突变率较低(P=0.004),NRAS未突变。两组在MGMT、EGFR、Lgr5、Ki-67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检测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相关,与MSS/MSI-L的大肠癌患者相比,MSI-H的患者具有其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且NRAS及KRAS第2外显子的突变率低,MGMT甲基化率高,可为大肠癌的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微卫星状态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病人卵巢静脉血清雌二醇、睾酮及癌胚抗原水平与微卫星状态的相关性分析
7
作者 张林娜 冯文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967-971,共5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EC)病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卫星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病人62例为观察组,另外选...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内膜癌(EC)病人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癌胚抗原(CEA)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卫星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病人62例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入院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正常手术治疗病人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卵巢静脉血中雌二醇、睾酮及CEA水平,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与微卫星状态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绝经年龄更高[(52.35±2.50)岁比(49.92±4.01)岁],体质量指数(BMI)更高[(27.28±4.59)kg/m^(2)比(24.85±2.86)kg/m^(2)],子宫内膜厚度更大[(10.20±5.07)mm比(4.46±2.3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巢静脉血中,观察组雌二醇[(58.03±9.63)ng/L比(31.23±17.66)ng/L]、睾酮[(110.07±29.63)ng/dL比(72.77±41.22)ng/dL]及CEA[(14.38±2.52)μg/L比(4.21±1.81)μg/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卵巢静脉血清睾酮及雌二醇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病人卵巢静脉血CEA水平与肿瘤FIGO分期、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观察组中微卫星不稳定(MSI)病人卵巢静脉血睾酮、雌二醇及CEA水平高于微卫星稳定(MSS)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病人卵巢静脉血中雌二醇、睾酮及CEA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正常病人,且与EC的病理特征相关,睾酮、雌二醇及CEA水平与子宫内膜癌微卫星状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性激素 微卫星状态 癌胚抗原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与微卫星状态在低分化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董峰 吴会芳 +2 位作者 牛跃平 李哲 高健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与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 MS)在低分化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89例CRC患者临床资料及石蜡标本,其中低分化腺癌49例(试验组);中高分化腺癌4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RC组织的MS和PD-L1表达情况,评估低分化CRC MS及PD-L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低分化CRC患者MS及PD-L1表达水平与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间关系,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对DFS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CRC中MSI为17例,发生率为19.10%(17/89),试验组与对照组在肿瘤位置、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MS及PD-L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MS在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T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组织中PD-L1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CRC的MSI患者DFS明显长于MSS患者(P=0.016),低分化CRC的PD-L1-患者DFS明显长于PD-L1+患者(P=0.002),PD-L1+/MSS亚组DFS短于PD-L1-/MSS亚组和PD-L1-/MSI亚组(P<0.05)。结论 MS与PD-L1表达是评估CRC预后的重要指标,具有MSI的低分化CRC患者可获得较好的预后,PD-L1阳性表达是影响低分化CRC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微卫星状态 低分化结直肠癌 预后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PLR、微卫星状态及ctDNA对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术后复发的评估作用
9
作者 张国英 赵鸽 苗金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1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微卫星状态及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对肢端恶性黑色素瘤(AM)术后复发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行外科手术治疗的AM患者9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LR、微卫星状态、ctDNA差异...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微卫星状态及血浆循环肿瘤DNA(ctDNA)对肢端恶性黑色素瘤(AM)术后复发的评估作用。方法 选择行外科手术治疗的AM患者9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分期患者PLR、微卫星状态、ctDNA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建立ROC曲线分析PLR、MS、ctDNA对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结果 随临床分期增加,PLR、ctDNA水平、微卫星不稳定(MSI)占比逐渐增加(P<0.05);98例AM患者术后1年复发21例(2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厚度、病理分型、PLR、ctDNA值、MSI占比是AM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PLR、ctDNA、微卫星状态诊断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84、0.858、0.816。结论 PLR、ctDNA值及微卫星状态与A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对患者术后复发具有一定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微卫星状态 循环肿瘤DNA 肢端恶性黑色素瘤
下载PDF
微卫星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0
作者 闵艳 《智慧健康》 2023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目的 研究分析微卫星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例患者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组,46例患者为低度微卫星不... 目的 研究分析微卫星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微卫星不稳定性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6例患者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组,46例患者为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微卫星稳定(MSS)组。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微卫星状态,分析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同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 MSI-H组与MSI-L/MSS组的年龄、血清癌胚抗原(CEA)<4.7ng/mL、肿瘤部位、肿瘤TNM分期、肿瘤T分期、肿瘤N分期、肿瘤分化程度、肿瘤黏液成分、肿瘤最大直径、神经侵犯、癌结节、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I-H组1年内复发率明显低于MSI-L/MS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血清CEA水平、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可加大研究力度,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微卫星状态 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分子标志物对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静 王晰程 沈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6-720,共5页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肿瘤,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一半患者复发。由于对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忽视,目前术后随访策略的生存获益仍不明确。而研究发现微卫星状态、BRAF基因和RAS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根...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肿瘤,Ⅱ期和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仍有近一半患者复发。由于对疾病复发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的忽视,目前术后随访策略的生存获益仍不明确。而研究发现微卫星状态、BRAF基因和RAS基因对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的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但此三者的预测又存在差异。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的Ⅱ期根治术后患者预后好,术后随访可考虑适当简化。局部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若携带BRAF V600E突变,复发后生存极差;早期发现复发转移仍难以明显改善生存,采用标准随访策略甚至适当减少随访是否可以改善这类患者的生存尚不明确。而对BRAF和RAS全野生型的Ⅱ期高危或Ⅲ期患者而言,复发后预后相对较好,对系统和局部治疗都比较敏感,这部分患者采取密集随访策略,有可能提高二次手术切除率从而获得生存延长。因此,探讨不同生物学特征患者采取个体化随访策略的可行性具有临床意义。此外,个体化风险预测模型也应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特征进一步完善。联合TNM分期和分子标志物对患者进行更细化的分层管理,建立个体化随访体系,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微卫星状态 RAS突变 BRAF突变 随访
原文传递
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秦兆甫 徐国徽 +5 位作者 周诗琪 郑棚文 朱玉萍 鞠海星 李德川 马德宁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71-1178,共8页
目的探讨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SCRC)多个癌灶相对位置及微卫星状态对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78例SS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按照多个... 目的探讨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结直肠癌(SSCRC)多个癌灶相对位置及微卫星状态对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自2008年1月至2022年7月期间,于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收治的278例SSCR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按照多个癌灶的相对位置,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1)右半组(多个癌灶均分布于盲肠、升结肠、结肠肝曲、横结肠);(2)左半组(多个癌灶均分布于结肠脾曲,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3)左半+右半组(多个癌灶在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直肠均有分布)。按照微卫星状态(MSI),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MSI-H组(错配修复缺陷)和MSI-L+MSS组(错配修复完整)。比较组间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不同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预后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278例SSCRC患者中,有256例(92.1%)癌灶数量为2个,22例(7.9%)>2个;255例(91.7%)病灶病理表现为腺癌,23例(8.3%)病灶包含或表现为黏液腺癌;136例(48.9%)发生淋巴结转移;癌灶浸润深度超过肌层的患者238例(85.6%);TNM分期为Ⅲ或Ⅳ期者147例(52.9%);左半组、右半组以及左半+右半组分别有155例(55.8%)、55例(19.8%)和68例(24.5%)。全组有199例行完整4项错配修复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查,其中有166例微卫星状态为MSI-L+MSS;33例微卫星状态为MSI-H。左半组、左半+右半组以及右半组比较,女性比例分别占16.8%(26/155)、26.5%(18/68)和49.1%(2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35,P<0.001);癌灶数量≥3个的比例分别占5.2%(8/155)、16.2%(11/68)和5.5%(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8,P=0.015);黏液腺癌的比例分别占4.5%(7/155)、8.8%(6/68)和18.2%(10/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26,P=0.007);淋巴结转移比例分别占55.5%(86/155)、48.5%(33/68)和30.9%(17/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17,P=0.007);浸润T3~4分期比例分别占81.3%(126/155)、88.2%(60/68)、94.5%(52/55),差异有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散发性同时性多原发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微卫星状态
原文传递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卫星状态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13
作者 王玲梅 徐洪 +1 位作者 陈雪贞 彭颖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12期2013-2016,共4页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GEP-NEN患者的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样本中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和PD-L1的表达。分析... 目的分析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的微卫星状态及其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7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GEP-NEN患者的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样本中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和PD-L1的表达。分析GEP-NENs的微卫星状态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GEP-NENs的微卫星状态与其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GEP-NENs组织中PD-L1表达与临床分期相关(P<0.05)。在微卫星不稳定的GEP-NENs中PD-L1阳性表达率为88.9%,高于微卫星稳定的GEP-NENs(11.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卫星不稳定可以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L1的阳性预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Ns) 微卫星状态 PD-L1
下载PDF
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迪 宋福林 《中国医刊》 CAS 2020年第3期331-333,共3页
目的分析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3例大肠癌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结果判定微卫星状态,分析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 目的分析微卫星状态与大肠癌术后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83例大肠癌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患者病理组织结果判定微卫星状态,分析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high,MSI-H)患者(13例)和微卫星稳定状态(microsatellite stable,MSS)/低度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low,MSI-L)患者(170例)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统计随访1年的复发情况。结果MSI-H与MSS/MSI-L大肠癌患者的家族病史、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0.05);MSI-H大肠癌>55岁的病例明显低于MSS/MSI-L(P<0.05);MSI-H与MSS/MSI-L大肠癌患者的肿瘤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5),MSI-H患者结肠发病比例高于MSS/MSI-L患者(P<0.05),尤其是右半结肠比例明显高于MSS/MSI-L患者(P<0.05),而直肠发病比例低于MSS/MSI-L患者(P<0.05);MSI-H大肠癌预后1年复发率低于MSS/MSI-L(P<0.05);MSI-H与MSS/MSI-L大肠癌患者在神经和脉管癌组织浸润、组织学、T分期、Ki67表达、远处转移差异无显著性(P>0.05);MSI-H患者形成癌结节、淋巴结转移比例低于MSS/MSI-L患者(P<0.05);MSI-H患者低分期(TNM分期Ⅰ~Ⅱ期)比例高于MSS/MSI-L患者(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微卫星状态与年龄、肿瘤部位、癌结节、TNM分期、淋巴结转移、预后效果密切相关,可为大肠癌的临床诊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状态 大肠癌 病理特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微创)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冬生 封益飞 +5 位作者 王勇 胥子玮 黄远健 张川 孙跃明 唐俊伟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年第4期266-271,共6页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 目的:探讨微卫星状态对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28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PCR方法检测肿瘤标本的微卫星状态,分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与微卫星稳定性(MSS)。观察指标:人口学特征、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微卫星状态。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潜在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P<0.1),淋巴结检出数量作为因变量进行Poisson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1280例患者中男800例(62.5%),女480例(37.5%),中位年龄63(26~91)岁,右半结肠癌337例(26.3%),左半结肠癌398例(31.1%),直肠癌545例(42.6%)。腹腔镜手术969例(75.7%),达芬奇手术153例(12.0%),开放手术158例(12.3%)。112例(8.8%)为MSI-H,79例(6.2%)为MSI-L,1089例(85.1%)为MSS。淋巴结检出数量为19(16,23.75)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为0(0,1)。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1.56%(404/1280)。MSS/MSI-L患者淋巴结中位检出数19(16,23)枚,MSI-H患者为22(18,3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S/MSI-L、MSI-H患者阳性淋巴结中位检出数分别为0(0,1)枚、0(0,0)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MI、肿瘤部位、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肿瘤最大直径、癌结节是结直肠癌淋巴结检出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前CEA、术前CA19-9、微卫星不稳定状态、肿瘤分化、病理类型、T分期、癌结节、脉管侵犯、神经侵犯是结直肠癌阳性淋巴结检出数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卫星状态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检出数量的独立影响因素,MSI-H患者淋巴结检出数量增多,阳性淋巴结检出数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淋巴结检出数量 微卫星状态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16
作者 刘琴 梦琳 刘丹丹 《当代医学》 2022年第32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情况,判断其微卫...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的病理学特征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情况,判断其微卫星状态,分为微卫星稳定(MSS)、低度微卫星不稳定(MSI-L)、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分析MSI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80例直肠癌Lynch综合征患者中检查出MSS 55例,占比68.75%;MSI-H 22例,占比27.50%;MSI-L 3例,占比3.75%;MSI发生率为31.25%。MSI-H与非MSI-H性别、年龄、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SI-H与非MSI-H肿瘤直径≥5 cm、肿瘤在右半部位、黏液及低分化中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MSI常发生于肿块较大、右半结肠,并以低分化的黏液腺癌为主,检测MSI状态对加强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的诊治,对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LYNCH综合征 微卫星状态 错配修复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Ⅱ期结直肠癌中微卫星状态与差分化细胞群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振伟 邱敏 +3 位作者 姚秀娟 胡毕文 曹晨曦 于亚威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CAS 2021年第3期185-192,共8页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中微卫星状态(MS)与差分化细胞群(PDC)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311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 目的探讨Ⅱ期结直肠癌中微卫星状态(MS)与差分化细胞群(PDC)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311例Ⅱ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分析MS、PDC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两者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比较不同的MS和PDC状态对患者无病生存期(DFS)的影响。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11例中微卫星稳定(MSS)252例,微卫星不稳定(MSI)59例;按PDC二分类法,PDC阳性(PDC+)171例,PDC阴性(PDC-)140例;按PDC三分级法,G1210例,G257例,G344例。MS与PDC无明确相关性。MSS和MSI患者的中位DFS,总体比较和PDC-亚组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0.589),但在PDC+亚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DC+和PDC-患者的中位DFS,总体比较和MSS亚组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01),而在MSI亚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5);G1、G2和G3患者的中位DFS,无论是总体比较还是MSS亚组、MSI亚组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6、0.371、0.498)。基于PDC和MS的联合分组中PDC+MSI组、PDC-MSI组、PDC+MSS组和PDC-MSS组的中位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PDC+MSS组的DFS明显小于其他三组。多因素分析显示,PDC+MSS是影响DFS的独立预后因素(HR=2.670,95%CI:1.537~4.637,P<0.001)。结论Ⅱ期CRC中MS与PDC无明确相关性,但二者共同影响患者的预后。MSS和MSI患者的生存差异主要见于PDC+的患者,而在PDC-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PDC+和PDC-患者的生存差异主要见于MSS的患者,而在MSI的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对于MSS且PDC+的患者,应予以积极的辅助治疗。对于Ⅱ期CRC来说,PDC的二分类法比三分级法更有临床价值,建议将PDC+纳入复发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状态 差分化细胞群 结直肠肿瘤 无病生存期
原文传递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四种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对判断肿瘤微卫星状态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银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第4期40-42,共3页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四种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在肿瘤微卫星状态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病灶组织行切片处理,所有患者先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 目的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四种DNA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在肿瘤微卫星状态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云南省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37例结直肠癌患者,对其病灶组织行切片处理,所有患者先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后行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观察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常规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果:31例患者四种MMR蛋白呈现出弥漫强阳性表达,5例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蛋白阴性表达,1例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蛋白局灶阳性表达。组织芯片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结果:30例患者四种MMR蛋白呈现出弥漫强阳性表达,6例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蛋白阴性表达,1例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蛋白局灶阳性表达。两种检测方式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未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5)。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直肠癌四种DNA蛋白表达情况,在结直肠癌肿瘤微卫星状态的预测中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经济性,可有效筛选出结直肠癌,其较高的准确性能对优化治疗方案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卫星状态 免疫组织化学法 DNA错配修复 结直肠癌 蛋白表达
下载PDF
肿瘤微环境相关因子与直肠癌新辅助化疗效果及微卫星稳定状况的关系 被引量:6
19
作者 罗长顺 刘坤 汪黎明 《癌症进展》 2020年第10期1031-1034,共4页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直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内CD4、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叉头框蛋白P3(FOXP3)、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反应的关系...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NAC)前后直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内CD4、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叉头框蛋白P3(FOXP3)、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分析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免疫标志物表达情况与肿瘤病理反应的关系以及PD-L1^+TIL的表达与微卫星不稳定(MSI)状况的关系。方法选取90例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AC前后患者CD4^+TIL、CD8^+TIL、CTLA-4^+TIL、FOXP3^+TIL和PD-L1^+TIL的表达水平,采用荧光多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SI状况,分析MSI与微卫星稳定(MSS)状态下PD-L1^+TIL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NAC后,直肠癌患者CD4^+TIL、CD8^+TIL、CTLA-4^+TIL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NAC前,PD-L1^+TIL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AC前(P﹤0.01)。NAC前后,患者的FOXP3^+TIL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0例直肠癌患者中,MSI患者40例,MSS患者50例。MSI患者中PD-L1^+TIL的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MSS患者(P﹤0.01)。结论 MSI直肠癌患者PD-L1^+TIL的阳性率高,PD-L1阻断剂对MSI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可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新辅助化疗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 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微卫星稳定状态
下载PDF
CT和MRI及影像组学预测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研究进展
20
作者 彭乐平 张秀玲 +6 位作者 施柳言 黄刚 马娅琼 艾凯 王莉莉 马文婷 马小梅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8-223,共6页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导致结直肠发生的常见基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 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病死率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与肿瘤细胞基因改变密切相关。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导致结直肠发生的常见基因改变,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医学影像成像方法凭借无创性和个体化等优势已开始在评估结直肠癌高度MSI(MSI-high,MSI-H)状态方面取得了初步进展。随着软件技术不断优化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MRI以及影像组学方法在结直肠癌MSI-H状态的术前预测、治疗、疗效监测及预后评估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综述旨在总结CT和MRI技术及影像组学方法在预测结直肠癌MSI-H状态中的优势和前景,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准确和无创的MSI-H预测手段,为结直肠癌患者治疗措施的选择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状态 计算机断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