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升平 王辉云 +11 位作者 张昌卿 冯启胜 余杏娟 陈敏山 黄丽惜 黄平 郭荣平 林小军 张亚奇 李锦清 李国辉 曾益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577-581,共5页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382对微卫星标志 ,对 6 5例肝癌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 6 8.1%。LOH >30 %的有 1q、3p、4q、8p、13q、16q和 17p。HBsA... 目的 研究肝癌全基因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 (LOH)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 382对微卫星标志 ,对 6 5例肝癌 2 2条常染色体等位基因LOH进行检测。结果 全组平均杂合子 6 8.1%。LOH >30 %的有 1q、3p、4q、8p、13q、16q和 17p。HBsAg阳性者D4S2 96 4LOH(6 6 % )较HBsAg阴性者(30 % )高 (P <0 .0 5 ) ;D3S36 81和D17S938LOH者术后复发率 (91%、83% )较无LOH者 (5 2 %、6 5 % )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和P <0 .0 5 ) ;D17S938LOH者术后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0 %、35 %、2 5 % ,无LOH者则分别为 75 %、6 7%、5 8% ,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我国肝癌LOH与国外报道有类似之处 ,但 3p高频率缺失属首次报道。HBV感染导致肝硬化、肝癌可能与D4S2 96 4(4q12 13)位点上抑癌基因的丢失有关。D3S36 81(3p12 )和D17S938(17p13)位点上可能存在与肝癌复发及预后有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全基因组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标志
原文传递
微卫星标志BAT-26、BAT-25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中的变异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2
作者 金黑鹰 刘飞 +5 位作者 孟荣贵 丁义江 徐济明 阎于悌 喻德洪 崔龙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879-880,共2页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BAT 2 5、BAT 2 6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患者中变异特征及其在HNPCC家系筛选中的价值。方法 对典型和非典型HNPCC患者各 12例进行BAT 2 5、BAT 2 6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单链多态性分析 (PCR SSCP) ...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BAT 2 5、BAT 2 6在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患者中变异特征及其在HNPCC家系筛选中的价值。方法 对典型和非典型HNPCC患者各 12例进行BAT 2 5、BAT 2 6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单链多态性分析 (PCR SSCP) ,并与 16例散发性大肠癌进行对照。结果  12例典型HNPCC患者中BAT 2 6阳性 11例、BAT 2 5阳性 7例 ;12例非典型HNPCC患者中BAT 2 6阳性 7例、BAT 2 5阳性 4例 ;16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BAT 2 6阳性 1例、BAT 2 5阳性 3例 ,3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BAT 2 6筛选HNPCC家系的敏感性为 0 .92、特异性为 0 .94;BAT 2 5检测的敏感性为 0 .5 8、特异性为 0 .81。结论 BAT 2 6和BAT 2 5在HN PCC患者变异率明显高于散发性结直肠癌 ,利用BAT 2 6和BAT 2 5对大肠癌筛选 ,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 ,成本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结肠癌 直肠癌 微卫星标志 BAT-26 BAT-25 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阳 高建华 宋良萍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76-379,共4页
目的综述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瘢痕疙瘩发生的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经查阅发现,最近的基因组扫描首次提供了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在染色体2q23和7p1... 目的综述瘢痕疙瘩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瘢痕疙瘩发生的组织学、病理学、生理学、免疫学和遗传学方面的相关文献,并作综合分析。结果经查阅发现,最近的基因组扫描首次提供了瘢痕疙瘩易感基因位点在染色体2q23和7p11的遗传学证据。结论识别瘢痕疙瘩易感基因将显著提高学者们对瘢痕疙瘩生物学发病机制的认识,这不仅有利于瘢痕疙瘩的诊断和治疗,而且有助于对创伤愈合机理产生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微卫星标志 基因分型 易感基因 连锁分析
下载PDF
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 被引量:4
4
作者 唐劲松 陈晓岗 +2 位作者 徐西嘉 谭立文 刘铁桥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5年第3期129-131,共3页
目的:了解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DTNBP1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志D6s289,对81个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家系成员共324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166例,女158例,患病同胞... 目的:了解DTNBP1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DTNBP1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志D6s289,对81个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家系成员共324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166例,女158例,患病同胞对81对162例。对分型资料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和传递不平衡分析。结果:两点非参数分析Lod值为0.69757(P=0.264885),传递不平衡分析无阳性发现。结论:未能肯定DTNBP1基因是否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DTNBP1 微卫星标志 连锁分析 传递不平衡分析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A亚单位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晓岗 唐劲松 +4 位作者 谭立文 刘铁桥 朱熊兆 赵靖平 徐西嘉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目的 了解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2A亚单位基因(NR2A)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 选取NR2A亚单位基因所在区域的3个微卫星标志[D16s407、D16s3 075及NR2A启动子区的1个(GT)重复序列],对中国汉族81个独立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其家... 目的 了解N 甲基D 天冬氨酸受体2A亚单位基因(NR2A)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 选取NR2A亚单位基因所在区域的3个微卫星标志[D16s407、D16s3 075及NR2A启动子区的1个(GT)重复序列],对中国汉族81个独立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及其家系成员共324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166名,女158名,患病同胞对81个162例。采用受累同胞对法对分型资料进行非参数连锁分析。结果 324人的两点、多点非参数分析最大LOD值均位于D16s407,分别为2 643(P=0 004), 2 504(P=0 005),均大于2 2。结论 NR2A基因微卫星标志与精神分裂症存在提示性连锁关系,NR2A基因可能为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精神分裂症 亚单位基因 非参数连锁分析 微卫星标志 受累同胞对 连锁关系 NR2A 非参数分析 重复序列 启动子区 基因分型 家系成员 中国汉族 LOD值 易感基因 A基因
原文传递
恶性疟原虫微卫星标志和遗传作图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勇 《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 2002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计划中不断获得的资料,为抗人体恶性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了解基因序列是认识疟原虫诸如发育、传播、致病、抗药性等基本生物学过程以及鉴定新的药物和疫苗作用靶分子机制的关键。然而,即便是新近完成测序的... 从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计划中不断获得的资料,为抗人体恶性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了解基因序列是认识疟原虫诸如发育、传播、致病、抗药性等基本生物学过程以及鉴定新的药物和疫苗作用靶分子机制的关键。然而,即便是新近完成测序的恶性疟原虫3D7株,广泛认识这些基因及其在疟原虫生物学方面的作用仍非易事,况且,恶性疟原虫的基因组序列不仅是3D7株的序列,而是相同基因背景的恶性疟原虫变异序列的集合。因此,需要补救方法以确定遗传变异(即序列差异)和它们相应的功能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疟原虫 微卫星标志 遗传作图
下载PDF
胃癌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的精细作图及其相关基因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唐运莲 苏琦 +4 位作者 程爱兰 王丽江 张杨 胡果宇 甘润良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700-2703,2849,共5页
目的显微切割胃癌细胞检测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H),绘制胃癌7q31.1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揭示胃癌细胞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分析7q31.1杂合性缺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在胃癌组织石蜡切片... 目的显微切割胃癌细胞检测染色体7q31.1区域的杂合性缺失(LOH),绘制胃癌7q31.1区域等位基因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揭示胃癌细胞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分析7q31.1杂合性缺失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在胃癌组织石蜡切片上行显微切割获得胃癌细胞。采用Chelex-100方法分别抽提切割的胃癌细胞和相应正常对照细胞的DNA。利用高密度微卫星标志结合PCR技术,检测胃癌染色体7q31.1杂合性缺失,绘制胃癌染色体7q31.1等位基因的缺失图谱,确定其常见最小缺失区域。结果胃癌染色体7q31.1至少有一个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者21例,占70.0%(21/30);D7S2459、D7S523、D7S2502、D7S486、D7S480、D7S650、D7S2486各位点杂合性缺失频率分别为10.0%、6.7%、23.3%、43.3%、26.7%、26.7%、20.0%;缺失图谱分析显示常见最小缺失区域位于D7S2502~D7S480之间。统计学分析表明这一区带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缺失阳性率与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灶位置、病理分期、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不相关(P〉0.05)。结论胃癌染色体7q31.1常见最小缺失区域在D7S2502~D7S480之间,在D7S486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相关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切割 染色体7q31.1 杂合性缺失 微卫星标志
下载PDF
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精细定位
8
作者 刘腾飞 尹志华 +4 位作者 甘润良 赵强 董琳 周建国 冬毕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精细定位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常见缺失区域,并初步探讨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q21区域7个高密度微卫星多态性标志结合PCR技术,精细分析了30例配对新鲜胃癌手术标本中胃癌染色体... 目的精细定位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常见缺失区域,并初步探讨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1q21区域7个高密度微卫星多态性标志结合PCR技术,精细分析了30例配对新鲜胃癌手术标本中胃癌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的情况,利用χ2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初步探讨了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30例胃癌标本中,有18例存在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占60%(18/30),7个微卫星位点D1S514、D1S2696、D1S498、D1S305、D1S2624、D1S2635和D1S2707的杂合性缺失频率分别为13.3%、10%、20%、23.3%、33.3%、40%和23.3%,常见高频率杂合性缺失区域位于D1S2624-D1S2707之间,即共同缺失区在D1S2635附近;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胃癌原发灶的部位、癌细胞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是,胃癌染色体1q2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与胃癌有无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细胞染色体1q21存在较高频率的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D1S2635附近可能存在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染色体1q21 微卫星标志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肺癌组织微卫星不稳定性及p16基因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
9
作者 何苡 张舒林 +2 位作者 高三友 杨丽萍 杨志荣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4年第4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物D3S12 5 5 ,C13 1169,IFNA ,D9S171改变及p16的异常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微卫星标志物的... 目的 :探讨微卫星标志物D3S12 5 5 ,C13 1169,IFNA ,D9S171改变及p16的异常甲基化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以及其在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微卫星改变 2 6例 (4 6% )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2 3例 (4 1% ) ,17p上有微卫星改变 15例 (2 6 8% )。 3p、9p和 17p上微卫星改变的总检出率 69.6% (3 9/ 5 6)。 44 .6%(2 5 / 5 6)的肺癌组织标本检出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5 6例肺癌标本中 ,43 (76.8% )例至少检出一个以上的微卫星改变或p16基因异常甲基化。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的组织标本中 3p、9p和 17p上均没有发现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及p16基因异常甲基化。结论 :3p ,9p和 17p上微卫星改变和p16基因异常甲基化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早出现的遗传性改变之一 ,且与肺癌转移密切相关 ,有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改变 肺癌组织 P16基因异常 癌发生 微卫星标志 P16基因甲基化 检出 发展关系 结论 判断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检测及定量研究进展
10
作者 石慧文 朱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形式有三种:完全供者嵌和状态、混合嵌和状态及完全受者型。微卫星DNA等分子学检测嵌和状态的方法都是利用人类基因组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遗传标记来区分个体。定量检测嵌合状态的方法有:凝胶成像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嵌合状态的形式有三种:完全供者嵌和状态、混合嵌和状态及完全受者型。微卫星DNA等分子学检测嵌和状态的方法都是利用人类基因组中具有高度多态性的DNA遗传标记来区分个体。定量检测嵌合状态的方法有:凝胶成像密度扫描、DNA测序仪和基因扫描软件程序、多重PCR扩增微卫星标志、高效液相色谱及实时定量PCR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状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供者 实时定量PCR 微卫星标志 分子学 定量检测 人类基因组 DNA遗传标记 DNA测序
下载PDF
ALLO-HSCT存活基因转归状况的分析1例
11
作者 魏彩霞 景强 +3 位作者 杨绵本 李玛琳 杨弘 黎承萍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卫星标志 造血系疾病 存活基因 转归
下载PDF
与人2号染色体上COL4A3/COL4A4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志PAX3和D2S401的多态性研究
12
作者 张承英 张建荣 +1 位作者 朱世乐 梁立武 《武警医学》 CAS 2004年第4期261-263,共3页
目的 了解与2号染色体上COL4A3/COL4A4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志PAX3和D2S401的多态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与2号染色体上COL4A3/COL4A4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微卫星标志PAX3和D2S401,后用10%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 目的 了解与2号染色体上COL4A3/COL4A4基因紧密连锁的微卫星标志PAX3和D2S401的多态性。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与2号染色体上COL4A3/COL4A4基因紧密连锁的两个微卫星标志PAX3和D2S401,后用10%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 PAX3和D2S401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分别观察到5个和6个等位基因,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6和0.76。结论 PAX3和D2S401在中国汉族人群中高度多态,可用于基因连锁分析和基因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号染色体 COL4A3/COL4A4基因 微卫星标志 PAX3 D2S40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肝细胞癌17p13.3位点杂合缺失及其临床意义
13
作者 李秋文 肖文华 +3 位作者 朱建华 康欢荣 付艳 孙君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0年第8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17p13.3位点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17p13.3位点的3个微卫星标志,即D17S643,D17S926和D17S1574,并比较和确定杂合子等位基因缺失。结果 3个微卫星标志总的... 目的探讨染色体17p13.3位点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扩增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肝组织17p13.3位点的3个微卫星标志,即D17S643,D17S926和D17S1574,并比较和确定杂合子等位基因缺失。结果 3个微卫星标志总的杂合率为89.8%(79/88),杂合缺失率为41.7%(33/79);杂合缺失与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明显相关(P<0.01)。结论染色体17p13.3位点杂合缺失是肝细胞癌最常见的遗传学事件之一,该位点的缺失与肝癌门静脉癌栓和肝内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卫星标志 杂合缺失 17p13.3
下载PDF
前庭学
14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 2003年第5期226-227,共2页
关键词 晕船病 良性位置性眩晕 骨半规管 VHL基因 后半规管 内淋巴囊 微卫星标志 居住舱 EPLEY手法 庆大霉素
原文传递
微卫星标志在检测白血病抑癌基因缺失中的应用
15
作者 吴春梅 卢伟 谭齐贤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寻找与白血病发生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方法检测 2 8例白血病患者 11号染色体短臂四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频率。结果  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8例 (44 .4 % )在 11号染色体... 目的 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寻找与白血病发生相关的候选抑癌基因。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方法检测 2 8例白血病患者 11号染色体短臂四个微卫星位点的杂合性缺失频率。结果  1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8例 (44 .4 % )在 11号染色体短臂上出现了至少 1个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LOH) ;10例慢性白血病患者中未检出所选位点的LOH。其中位点D11S1334(位于 11p15 .4 p15 .2 )的LOH率为 2 7.8% (5 / 18) ,位点D11S1331(位于 11p15 .4 p 15 .1)的LOH率为 2 2 .2 % (4/ 18)。位点D11S92 2 (位于 11p15 .5 )LOH率为 2 2 .2 % (4/ 18) ,且有 75 % (3/ 4 )的患者同时存在该位点与其它位点的改变。结论 在 11p15 .2 p 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志 杂合性缺失 抑癌基因 白血病
下载PDF
微卫星D19S591和D19S395在家族性热性惊厥相关分析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吕建军 戚豫 +2 位作者 吴希如 彭坚 林庆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0年第2期8-10,共3页
目的明确家族性热性惊厥是否与 19号染色体短臂 ( 19p13.3)关联方法对 10 0例正常人和 6 3个热性惊厥家系进行D19S5 91和D19S395分型 ,结果用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PPAP(PopulationandPedigreeAnalysisPro grams)进行分析... 目的明确家族性热性惊厥是否与 19号染色体短臂 ( 19p13.3)关联方法对 10 0例正常人和 6 3个热性惊厥家系进行D19S5 91和D19S395分型 ,结果用遗传学群体与家系资料分析计算机系统PPAP(PopulationandPedigreeAnalysisPro grams)进行分析结果D19S5 91和D19S395在中国正常人群和热性惊厥家系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 ,并有较高的多态信息含量 (PIC) ,同时 ,D19S5 91和D19S395均有一种单体型频率在中国正常人群和热性惊厥家系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家族热性惊厥可能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热性惊厥 微卫星标志 儿童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及其联合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楠 吴官清 王志华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6年第3期186-189,共4页
膀胱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其发病率在国内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膀胱癌中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现阶段,对于NMIBC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检测复发的主要手段为... 膀胱癌是目前最常见的尿路上皮肿瘤,其发病率在国内男性泌尿生殖系恶性肿瘤中居首位。膀胱癌中大部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现阶段,对于NMIBC的早期诊断及术后随访检测复发的主要手段为液基细胞学检查和膀胱镜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基细胞学检查 膀胱镜检查 肿瘤标志 bladder 尿路上皮肿瘤 分子标志 核基质蛋白 微卫星标志 尿脱落细胞 尿液细胞学检查
下载PDF
人类第9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舒林 汤兵祥 +3 位作者 梁庆正 李遂莹 何苡 杨丽萍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0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 探讨人类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 32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两个微卫星标志物IFNA和D9S171的改变。结果  32例NSCLC患者中 ... 目的 探讨人类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及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分析方法检测 32例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中两个微卫星标志物IFNA和D9S171的改变。结果  32例NSCLC患者中 ,14例 (43 .8% )出现了微卫星标志物改变。其中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中微卫星改变检出率为 6 4.7% ,不伴转移的肺癌组织中微卫星改变检出率为 2 0 % ,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16例良性肺部疾病组织均未检出微卫星改变。结论 人类第 9号染色体微卫星改变在NSCLC中普遍存在 ,有可能成为肺癌早期诊断和转移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染色体9p 微卫星标志
下载PDF
散发内淋巴囊瘤VHL基因位点微卫星标志杂合性丢失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晓明 路秀英 +2 位作者 Vortmeyer AO 庄正平 Lubensky IA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9-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散发内淋巴囊瘤发病与VHL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切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肿瘤细胞VHL基因位点染色体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行分析。结果 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中有2例发生VHL基因位... 目的 探讨散发内淋巴囊瘤发病与VHL基因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组织微切割技术和多聚酶链式反应等方法对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肿瘤细胞VHL基因位点染色体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行分析。结果 3例散发内淋巴囊瘤中有2例发生VHL基因位点微卫星标志的杂合性丢失,进一步的研究证实,该两例肿瘤细胞中分别存在着VHL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异常。结论 VHL基因的异常导致其功能改变不但是VHL的致病原因,而且是散发性内淋巴囊瘤发病的重要的基因遗传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瘤 散发性 VHL基因 微卫星标志杂合性丢失
下载PDF
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汤兵祥 张舒林 +4 位作者 夏炜 刘俊刚 陈清云 孙芳 陶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3P)和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法检测 5 6例肺癌和 2 3例良性肺部病变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第 3号染色体短臂 (3P)和第 9号染色体短臂 (9P)上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结合微卫星银染法检测 5 6例肺癌和 2 3例良性肺部病变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标志物的改变。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有微卫星改变 2 6例 ,检出率 46%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2 3例 ,检出率为 41% ,5 6例肺癌组织中 ,3P和 9P上有微卫星改变的 3 9例 ,检出率 69 6% ,2 3例肺部良性疾病组织中均未出现微卫星标志物改变。肺癌组织标本中 3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的分化程度有关 ,低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较高、中分化肺癌的微卫星改变明显增多 (P <0 .0 1)。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有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组织标本上微卫星改变较不伴淋巴结转移的微卫星改变检出率明显增多 ,(P <0 .0 5 )。结论 :3P和 9P上的微卫星改变与肺癌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肺癌组织 3P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微卫星标志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