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李学涛 宋宏阁 刘明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8期84-85,共2页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2例腰椎滑脱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采用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正中骶棘肌剥离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499,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4.44%(34/36),对照组优良率为77.78%(28/36),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181,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微创腰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具有出血量较小、切口较短、恢复较快、腰椎功能恢复较佳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 腰椎滑脱 微创腰椎融合术
下载PDF
微创腰椎椎间融合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陆声 丁自海 钟世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80-182,共3页
关键词 微创腰椎融合术 腰椎疾病 内窥镜 切口 融合
下载PDF
对比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与传统开放术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腰椎功能及椎旁肌的影响
3
作者 石海龙 殷铁林 +1 位作者 张华 王祥善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3期2389-2392,共4页
目的分析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术式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腰椎功能及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5例患者中接受MIS-TLIF治... 目的分析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术式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腰椎功能及椎旁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75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5例患者中接受MIS-TLIF治疗的32例患者纳入微创组,接受传统切口椎间固定融合术的43例患者纳入传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腰椎功能[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疼痛指数量表(M-JOA)、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椎旁肌功能、血清疼痛介质指标[血一氧化氮(NO)、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_(2)(PGE_(2))]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M-JOA评分、VAS评分均相对术前降低,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多裂肌横截面积均下降,且微创组高于传统组,多裂肌脂肪沉淀等级均升高,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NO、SP、PGE 2指标均下降,且微创组低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并发症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MIS-TLIF相比较传统开放术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患者可提高手术效果,恢复腰椎功能,保护椎旁肌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腰椎固定融合术 开放 腰椎功能 椎旁肌
下载PDF
PELD与MIS-TILF对肥胖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远期疗效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丁元通 于文杰 单世腾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9期42-44,49,共4页
目的:探讨与对比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肥胖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远期疗... 目的:探讨与对比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对肥胖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远期疗效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8月-2022年10月诊治的肥胖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根据1:1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PELD组,44例)与对照组(MIS-TLIF组,43例)。观察组给予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记录与随访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对比,都有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1天(P<0.05),且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的脑脊液渗漏、脂肪液化、切口感染、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54%,与对照组的25.58%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个月,观察组的随访远期复发率为2.27%,与对照组的13.95%对比,有显著降低(P<0.05)。结论:相对于微创腰椎椎间固定融合术,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在肥胖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应用虽然可以增加术中透视次数、手术时间,但是可降低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还可降低患者脑脊液渗漏、脂肪液化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远期随访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镜腰椎盘切除 微创腰椎固定融合术 中青年 肥胖 腰椎盘突出症 近远期疗效
原文传递
传统入路与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伟 孟桢桢 王兴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6期82-84,共3页
目的研究传统入路与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进行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入路腰椎间... 目的研究传统入路与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进行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对照组进行传统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持续时间(3.16±0.45)h长于对照组的(2.51±0.44)h,住院时间(5.52±0.75)d短于对照组(6.01±0.81)d,术中出血量(351.16±20.59)ml、术后24 h引流量(45.15±10.15)ml均少于对照组的(581.10±22.15)、(121.01±50.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1个月、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 d、1个月、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镜下腰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患者疼痛感,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入路 微创内镜下腰椎融合术 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影像学相关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郑晓青 顾宏林 +5 位作者 梁国彦 李梦远 梁昌详 尹东 肖丹 昌耘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29-733,共5页
目的:分析L1/2~L4/5各椎间隙之间血管和腰大肌关系,了解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3例腰椎疾病患者,12例因MRI、X线片技术上问题造成的影像显示不清或者腰椎/腹膜后... 目的:分析L1/2~L4/5各椎间隙之间血管和腰大肌关系,了解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113例腰椎疾病患者,12例因MRI、X线片技术上问题造成的影像显示不清或者腰椎/腹膜后手术史影响正常解剖被排除,最后对101例患者的MRI及X线片进行数据测量,男46例,女55例,年龄51~68岁,平均59.0±4.4岁。在MRI上测量L1/2~L4/5各椎间隙平面血管和腰大肌间的距离;在侧位X线片上测量L5上终板中点与左侧髂棘的垂直距离,高于髂棘为正值,低于髂棘为负值。结果:L1/2~L4/5椎间隙平面血管和腰大肌间的平均距离左侧分别为20.7±5.63mm、20.1±6.97mm、19.5±6.20mm、15.7±7.86mm,右侧分别为15.3±6.29mm、8.8±4.32mm、7.1±4.34mm、4.8±3.69mm;左侧均大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由L1/2~L4/5血管和腰大肌间的平均距离呈下降趋势;左侧L4/5椎间隙平面血管和腰大肌平均距离小于其他节段平均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有9例血管与腰大肌间隙距离小于5mm,2例血管与腰大肌之间无间隙;在X线片上L5上终板中点与左侧髂棘的垂直距离为-33~19.6mm,平均-7.0±14.2mm,其中30%髂嵴高于L5上终板中点。结论:MRI可作为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手术入路的术前评估手段,节段越高,血管与腰大肌间隙距离越大,而且左侧血管肌肉间隙大于右侧,适合采用微创斜向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斜向腰椎椎体融合术 影像学 血管 腰大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