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创解剖性肝切除国际专家共识(2021年版)》解读 被引量:9
1
作者 曹君 陈亚进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58-862,共5页
微创解剖性肝切除由于固有的难度和挑战,应用和推广一直比较缓慢,其理论和技术也存在部分异质化和争议。《微创解剖性肝切除国际专家共识(2021年版)》可规范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保证其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必须达成的安... 微创解剖性肝切除由于固有的难度和挑战,应用和推广一直比较缓慢,其理论和技术也存在部分异质化和争议。《微创解剖性肝切除国际专家共识(2021年版)》可规范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式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保证其发展和推广过程中必须达成的安全性、同质化。该共识针对微创解剖性肝切除中涉及的入、出肝管道处理,肝区、肝段划分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推荐,意在为开展微创解剖性肝切除的同道提供必需的临床支持和引导,从而促进该领域的安全推广和整体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除 解剖性切除 国际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数字智能化微创治疗 被引量:2
2
作者 方驰华 曾小军 《肿瘤》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3-471,共9页
纵观肝切除术134年来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开腹手术、腹腔镜还是机器人肝切除术,肝切除术所传承的仍然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解剖性、经验性手术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疾病二维诊治的模式。近20年来,随着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原发... 纵观肝切除术134年来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开腹手术、腹腔镜还是机器人肝切除术,肝切除术所传承的仍然是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解剖性、经验性手术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疾病二维诊治的模式。近20年来,随着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的出现和更新,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三维可视化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二维诊疗模式,实现了术前对肿瘤和复杂肝脏解剖的可视化;吲哚菁绿荧光成像的出现,实现了分子和细胞水平的术中肿瘤边界可视化;增强现实导航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手术中解剖结构的可视化。传统的经验式手术已向现代智能化导航微创手术转变,肝脏外科手术已进入数字智能化肝脏外科的新时代。本文综述了原发性肝癌数字智能化微创治疗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数字智能化诊疗技术 微创切除 手术导航
原文传递
微创肝切除术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可切除性肝细胞癌安全性的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俊浩 杨广超 +16 位作者 孟展志 蔡伟 曹利 吴旭坤 刘烨东 廖明恒 施杰毅 王鑫 李尧 张起帆 高强 黄纪伟 张志波 李建伟 尹大龙 麻勇 梁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1-488,共8页
目的:探讨微创肝切除术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可切除性肝细胞癌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8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07例行微创肝切除术治疗可切除... 目的:探讨微创肝切除术治疗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可切除性肝细胞癌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倾向评分匹配及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22年11月我国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等8家医学中心收治的807例行微创肝切除术治疗可切除性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70例,女137例;年龄为58(50,66)岁。807例患者中,173例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设为门静脉高压症组;634例不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设为非门静脉高压症组。观察指标:(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2)术中及术后情况。(3)亚组分析。倾向评分匹配按1∶1最近邻匹配法匹配,卡钳值设为0.001。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倾向评分匹配情况及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807例患者中,268例配对成功,门静脉高压症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症组各134例。倾向评分匹配后消除肿瘤最大径、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手术因素混杂偏倚,具有可比性。(2)术中及术后情况。门静脉高压症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症组患者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血,术后并发症,>Ⅱ级Clavien-Dindo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肝脏相关并发症分别为27.0(15.0,43.0)min,33例,55例,15例,13、29、14、1例,37例和35.0(22.0,60.0)min,17例,25例,5例,14、9、4、1例,13例,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5,χ^(2)=6.30,16.39,4.38,20.72,14.16,P<0.05)。(3)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行大范围肝切除术患者中,门静脉高压症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症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43.5(174.6,296.3)min、200.0(150.0,600.0)mL、7.5(6.0,13.0)d和270.0(180.0,314.5)min、200.0(75.0,450.0)mL、7.0(5.5,10.0)d,两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门静脉高压症 外科治疗 微创切除 衰竭
原文传递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微创肝切除术关键解剖结构识别模型的应用价值
4
作者 陶海粟 黎柏宏 +4 位作者 曾小军 郭康炜 唐玄霜 钱银玲 杨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5,共6页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微创肝切除术关键解剖结构识别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保存完整的31个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视频资料.由2位肝脏外科医师筛选出包含肝...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微创肝切除术关键解剖结构识别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保存完整的31个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术视频资料.由2位肝脏外科医师筛选出包含肝左外叶肝蒂、肝左静脉的视频片段,对视频进行质控、筛选、抽帧后,标注图像中的关键解剖结构.所有图像经过预处理后,输送至DeepLab v3+神经网络框架进行模型训练.观察指标:(1)视频标注及分类情况.(2)人工智能解剖识别模型测试结果.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 (1)视频标注及分类情况.31个视频共标注4 130帧图像,其中仅有肝左外叶肝蒂的标注图像2083帧,仅有肝左静脉的标注图像1 578帧,同时有肝左外叶肝蒂和肝左静脉的标注图像469帧.(2)人工智能解剖识别模型测试结果.4种场景(干净场景、血渍场景、器械部分遮挡场景、暴露面积小的场景)下,模型成功识别肝左外叶肝蒂或肝左静脉.模型对以上视频图像的解剖识别速度均>13帧/s.模型在对仅有肝左外叶肝蒂的图像进行解剖识别时,Dice系数、交并比、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710± 0.110、0.560±0.120、0.980±0.010、0.640±0.030、0.980±0.010;在对仅有肝左静脉的图像进行解剖识别时,上述指标分别为 0.670±0.180、0.530±0.200、0.980±0.010、0.600±0.040、0.990±0.010;在对同时有肝左外叶肝蒂和肝左静脉的图像进行解剖识别时,上述指标分别为0.580±0.180、0.430±0.190、0.980± 0.010、0.580±0.020、0.990±0.010.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微创肝切除术关键解剖结构识别模型可用于识别肝脏肝蒂和静脉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微创切除 解剖结构 计算机视觉 图像分割
原文传递
微创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比较研究
5
作者 张羽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第12期45-45,共1页
目的探讨微创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96例肝内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施以传统开腹肝切除和腹腔镜微创肝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目的探讨微创肝切除与开腹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96例肝内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施以传统开腹肝切除和腹腔镜微创肝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降低;试验组临床总治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83%与4.17%,对照组的临床总治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42%与2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于开腹肝切除治疗,微创肝切除治疗肝内结石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切除 开腹切除 内结石
原文传递
胆囊板入路右肝蒂鞘外解剖法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恺 孙世波 +5 位作者 李芷西 唐善华 王鑫 李尧 周杰 张起帆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目的:探讨胆囊板入路(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MIAL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 目的:探讨胆囊板入路(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在微创解剖性肝切除术(MIAL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42例原发性肝癌行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6例,女6例;年龄为(55±13)岁。42例患者中,25例术中采用CPA右肝蒂鞘外解剖法,设为CPA组;17例术中采用传统入路右肝蒂鞘外解剖法,设为传统入路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IQR)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切缘均为阴性。CP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目标肝蒂时间,解剖右前肝蒂主干例数及时间,解剖右后肝蒂主干例数及时间,肝蒂损伤,肝组织损伤,解剖操作空间(大、小)分别为150.00(130.00)min,100.00(100.00)mL,472.00(201.00)s,10例,366.00(94.75)s,9例,564.00(138.50)s,2例,2例,25、0例;传统入路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0.00(113.00)min,100.00(125.00)mL,670.00(107.00)s,8例,663.00(136.00)s,7例,783.00(189.00)s,8例,5例,2、19例;两组患者解剖目标肝蒂时间、解剖右前肝蒂主干时间、解剖右后肝蒂主干时间、肝蒂损伤、解剖操作空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09、-3.254、-3.188,χ^(2)=6.493、34.314,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解剖右前肝蒂例数、解剖右后肝蒂例数、肝组织损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282、-0.412,χ^(2)=0.095、0.002、1.976,P>0.05)。(2)术后情况。两组患者均无术后出血;CPA组患者术后第3天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术后胆漏,肿瘤病理学类型(肝细胞癌、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切除 蒂鞘外解剖 微创解剖性切除 Laennec膜 胆囊板入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