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1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材料表面润湿性的控制与制备技术 被引量:33
1
作者 李小兵 刘莹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4-80,共7页
润湿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影响材料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表面能、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微纳结构,其中低表面能材料是制备超疏水性的基本条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细结构是决定性因素。理论研究和实验证明,接触角随着表面能... 润湿性是材料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影响材料表面润湿性的主要因素有:材料表面能、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微纳结构,其中低表面能材料是制备超疏水性的基本条件,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微细结构是决定性因素。理论研究和实验证明,接触角随着表面能的降低而增加,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增大,而表面微/纳结构对润湿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常用的低表面能材料是有机硅和氟树脂以及其相应的改性树脂,如硅氧烷等。常用的表面粗糙化和微/纳结构的制备方法有模板法、化学气相沉积、溶胶-凝胶法、微细加工、粒子填充等方法。此外,材料表面润湿性的调控和疏水亲水性的可逆转变也取得了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表面粗糙度 /结构
下载PDF
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巫龙辉 卢生昌 +4 位作者 林新兴 肖禾 吴慧 黄六莲 陈礼辉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9-126,共8页
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和透气性。通过对纤维素表面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可实现纤维素表面超疏水化,从而扩大纤维素的应用范围。本文概述了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重点介绍了浸渍法、喷... 纤维素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和透气性。通过对纤维素表面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可实现纤维素表面超疏水化,从而扩大纤维素的应用范围。本文概述了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的研究成果和现状,重点介绍了浸渍法、喷涂法、接枝聚合法、气相沉积法、水热法等方法在滤纸、棉纤维、微球等纤维素基材上构建纤维素基超疏水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 /结构 超疏水
下载PDF
Preparation of micro/nano-structured ceramic coatings on Ti6Al4V alloy by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process 被引量:9
3
作者 Da-jun ZHAI Ke-qin FE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2546-2555,共10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sseointeg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itanium alloys,micro/nano-structured ceramic coatings doped with antibacterial element F were prepared by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proc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sseointegration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itanium alloys,micro/nano-structured ceramic coatings doped with antibacterial element F were prepared by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PEO)process on Ti6Al4V alloy in NaF electrolyte.The influence of NaF concentration(0.15-0.50 mol/L)on the PEO process,microstructure,phase composition,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thickness of the coatings was investigated using scanning/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atomic force microscopy,X-ray diffractometer,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i6Al4V alloy had low PEO voltage(less than 200 V)in NaF electrolyte,which decreased further as the NaF concentration increased.A micro/nano-structured coating with 10-15μm pits and 200-800 nm pores was formed in NaF electrolyte;the morphology was different from the typical pancake structure obtained with other electrolytes.The coating formed in NaF electrolyte had low surface roughness and was thin(<4μm).The NaF concentration had a small effect on the phase transition from metastable anatase phase to stable rutile phase,but greatly affecte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In general,as the NaF concentration increased,the surface roughness,phase(anatase and rutile)contents,corrosion resistance,and thickness of the coating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reaching the maximum values at 0.25 mol/L N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sma electrolytic oxidation Ti6Al4V alloy micro/nano structure NAF surface modification
下载PDF
超疏水钛合金表面制备及其抗海洋生物附着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连峰 谭家政 张会臣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267-2271,共5页
为提高钛合金抗海洋生物附着性能,采用激光刻蚀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构建不同间距的微米级点阵结构,利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构建微/纳双层结构,制备超疏水Ti6Al4V合金表面。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表征其形貌;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试... 为提高钛合金抗海洋生物附着性能,采用激光刻蚀技术在Ti6Al4V合金表面构建不同间距的微米级点阵结构,利用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构建微/纳双层结构,制备超疏水Ti6Al4V合金表面。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表征其形貌;用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试样的表面接触角;用浅海挂板的方法测试试样的抗海洋生物附着污损性能。结果表明,具有单一微结构的Ti6Al4V合金表面为疏水表面。随着点阵间距的减小,接触角增大。当间距为50μm时,接触角可达131.8o,但试样的表面滚动角较大,将试样竖直甚至翻转,水滴都不滚落;具有微/纳双层结构的Ti6Al4V合金表面为超疏水表面,且随着点阵间距的减小接触角增大,滚动角减小。当间距为50μm时,接触角达163.8o,滚动角仅为1.89o。具有微/纳双层结构的超疏水Ti6Al4V合金表面抗海洋生物附着污损性能显著优于抛光Ti6Al4V合金表面及具有单一微结构的Ti6Al4V合金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超疏水 激光刻蚀 /结构 海洋生物
原文传递
超疏水Ti-MOF涂覆PET复合滤料用于细颗粒物高效去除 被引量:2
5
作者 董伟 周士安 +6 位作者 唐刚 项腾飞 龙红明 丁磊 张奎 钱付平 李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171-2181,共11页
为有效捕集工业烟气中的细颗粒物,克服滤袋在高湿环境下的结露和糊袋现象,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目标,在室温下将氟化NH_(2)-MIL-125(Ti-MOF)喷涂在PET纤维表面快速牢固组装,在复合滤料纤维表面形成低表面能的微/纳粗糙结构,构筑了一种超... 为有效捕集工业烟气中的细颗粒物,克服滤袋在高湿环境下的结露和糊袋现象,实现烟气超低排放的目标,在室温下将氟化NH_(2)-MIL-125(Ti-MOF)喷涂在PET纤维表面快速牢固组装,在复合滤料纤维表面形成低表面能的微/纳粗糙结构,构筑了一种超疏水复合过滤材料(SH-T@PET),其水接触角(WCA)高达(152.5±1.8),水流失角(WSA)为(5.7±1.7),具有优异的疏水稳定性.此外,由于SH-T@PET纤维表面Ti-MOF活性单元的极性官能团(-NH_(2))、高ζ电位和大空隙结构等多重作用,其对PM0.3去除效率(RE为(96.53±0.65)%)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在Ti-MOF低负载率(2.1%)下,SH-T@PET的微观孔隙结构几乎没有改变,过滤压降(ΔP,50Pa)没有急剧增加,品质因子(QF为0.0672Pa-1)比原始PET滤料约有12.79%的提升.同时,SH-T@PET复合滤料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 NH_(2)-MIL-125(Ti)晶体 /结构 颗粒物去除 过滤性能
下载PDF
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及其在包装领域的应用
6
作者 刘永伟 杨志豪 +4 位作者 王鑫 董翠华 陈萧 孙敏 庞志强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41-51,共11页
目的旨在通过全面综述近年来包装领域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使相关研究者快速了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构建策略和应用场景,为开发新一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提供借鉴。方法首先,对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策略进行概述,并从生物基材料来源的... 目的旨在通过全面综述近年来包装领域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研究进展,使相关研究者快速了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构建策略和应用场景,为开发新一代生物基超疏水涂层提供借鉴。方法首先,对超疏水表面的构建策略进行概述,并从生物基材料来源的角度,系统总结生物基超疏水涂层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以及在多功能包装领域的应用情况。其次,探讨目前生物基超疏水涂层面临的主要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生物基超疏水涂层在自清洁、防污、防腐、阻燃、除冰等多功能包装领域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为其未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结论得益于生物基材料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制备全生物基可降解的超疏水涂层将成为未来超疏水涂层重要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 超疏水涂层 /结构 低表面能 多功能包装
下载PDF
微/纳结构三维形貌高精度测试系统 被引量:4
7
作者 谢勇君 史铁林 刘世元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4,共6页
为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提出利用显微干涉技术和偏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研制微/纳结构三维形貌亚纳米级精度测试系统。首先,利用五步相移干涉技术采集5幅带有π/2相移增量的干涉条纹图。然后,通过Hariharan五步相移算法... 为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提出利用显微干涉技术和偏振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来研制微/纳结构三维形貌亚纳米级精度测试系统。首先,利用五步相移干涉技术采集5幅带有π/2相移增量的干涉条纹图。然后,通过Hariharan五步相移算法得到包裹相位图。最后,利用分割线相位去包裹算法和相位高度关系转换得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在测试过程中通过偏振片产生强度可调的线偏振光,再由1/2波片改变偏振光在分光镜中的分光比,补偿参考镜与试件的反射性能差异,可得到亮度适中且对比度高的干涉条纹图,从而有利于实现微/纳结构三维形貌的高精度测量。系统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的重复测量精度可达0.06nm,最大示值误差不到±1%,示值变动性不到0.5%。通过对标准多刻线样板、硅微麦克风膜和硅微陀螺仪折叠梁的三维形貌测量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干涉 偏振技术 三维形貌
下载PDF
交联型超双疏细菌纤维素复合气凝胶 被引量:3
8
作者 陈苏琴 邓稳 +1 位作者 左克曼 吴伟兵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以细菌纤维素(BC)为原料,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磷酸钠(SHP)为酯化交联催化剂,经液氮冷冻和冷冻干燥后得到BC复合气凝胶,熟化后采用低表面能氟硅烷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氟化BC复合气凝胶。接触角测试表明:交联型复合气凝胶与未交联复... 以细菌纤维素(BC)为原料,以柠檬酸(CA)为交联剂,次磷酸钠(SHP)为酯化交联催化剂,经液氮冷冻和冷冻干燥后得到BC复合气凝胶,熟化后采用低表面能氟硅烷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得到氟化BC复合气凝胶。接触角测试表明:交联型复合气凝胶与未交联复合气凝胶相比疏液性能显著提高;当CA添加量达到5%(wt)时,复合气凝胶对水、乙二醇、甘油、蓖麻油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均达到150°以上,对水和十六烷的接触角分别达到了164°和151°,实现了超双疏性能,进一步增加CA浓度对接触角无明显影响;扫描电镜(SEM)照片显示CA交联作用改善了BC复合气凝胶的纳/微多级粗糙结构,显著提高了气凝胶的疏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纤维素 气凝胶 超双疏 交联作用 /结构
下载PDF
油-水界面反应制备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筛霞 张卫新 杨则恒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9-1123,共5页
利用二硫化碳与水不混溶的特点,设计了油相为溶有单质硫的二硫化碳溶液、水相为金属盐水溶液的两相体系,在100℃溶剂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出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如CdS、PbS和CuS枝晶、ZnS微米球和Ag2S花生状纳米球结构... 利用二硫化碳与水不混溶的特点,设计了油相为溶有单质硫的二硫化碳溶液、水相为金属盐水溶液的两相体系,在100℃溶剂热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备出具有不同微/纳结构的系列金属硫化物,如CdS、PbS和CuS枝晶、ZnS微米球和Ag2S花生状纳米球结构等,证实了该合成方法具有通用性。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手段对产物进行成分与结构的表征,提出了油-水界面反应制备微/纳结构金属硫化物的可能机理,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PL)对产物的光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界面 /结构 金属硫化物 光学性质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微/纳结构电铸成型模芯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翁灿 王飞 +2 位作者 杨冬娇 吕辉 蒋炳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52-58,共7页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微/纳结构电铸过程中阴极表面的电场分布,研究不同电流密度下微/纳结构表面的电场分布及电铸层生长前沿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初始电流密度,可有效改善微/纳结构生长前沿铸层... 利用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模拟微/纳结构电铸过程中阴极表面的电场分布,研究不同电流密度下微/纳结构表面的电场分布及电铸层生长前沿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初始电流密度,可有效改善微/纳结构生长前沿铸层厚度的均匀性。选用纳米光阑和纳米柱阵列2种微/纳结构母板进行电铸实验,将初始电流密度从4A/dm2调至1A/dm2,纳米光阑母板成型最大误差60nm降至±20nm之内。通过合理设置初始电流密度、增强阴极表面溶液流动强度等措施,纳米柱阵列模芯特征直径尺寸误差由6.27%下降至2.49%,有效提高电铸模芯的复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电铸 电流密度 模芯
下载PDF
化学工艺构建微/纳结构沸腾表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泷 赵露星 +1 位作者 杨辉 杨卧龙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7-41,共5页
综述了近年来多种化学工艺构建微/纳结构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沉积法、蚀刻法、氧化法以及化学脱合金法等工艺构建微/纳结构表面的构建过程,并对强化传热性能表现进行探究总结,进而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化学工艺 /结构 构建方法 沸腾传热 强化传热
下载PDF
NiCu/Cu多层纳米线微、纳结构及成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齐阔 马传生 +4 位作者 李兴华 张宏 薛德胜 王丽 彭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2期97-103,共7页
采用双脉冲电化学沉积法,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制备了NiCu/Cu多层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其微/纳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单根NiCu/Cu纳米线尺寸均匀,平均直径为53 nm,系多晶面心立方(fcc)结构。STEM模式下EDS线扫描和... 采用双脉冲电化学沉积法,以多孔阳极氧化铝(AAO)为模板制备了NiCu/Cu多层纳米线。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其微/纳结构和成分。研究结果表明,单根NiCu/Cu纳米线尺寸均匀,平均直径为53 nm,系多晶面心立方(fcc)结构。STEM模式下EDS线扫描和EDS面分布显示多层纳米线呈现NiCu和Cu交替排列组成的多层结构,其NiCu层和Cu层的平均沉积速率分别为5 nm/s和2 nm/s。化学组分测量测定NiCu层原子比为Ni∶Cu=51∶49,Cu层为纯铜。并通过NiCu合金和Cu纳米线元素测定分析、验证了Ni和Cu的含量比例关系。利用HRTEM和CBED深入表征分析了非磁性层尺度小于10 nm的NiCu/Cu纳米线的磁性层、非磁性层和过渡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米线 扫描透射电子显 EDS面分析 会聚束电子衍射(CBED) 电化学沉积 /结构
下载PDF
基于定向冷冻超双疏NFC气凝胶的构筑
13
作者 冯鹤丽 孙岩 +1 位作者 左克曼 吴伟兵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以纳米纤维素(NFC)为原料,分别以纯水和水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H_(2)O-DMSO)为分散介质通过定向冷冻的方式使NFC悬浮液凝固,经冷冻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后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能NFC气凝胶。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FC气凝胶... 以纳米纤维素(NFC)为原料,分别以纯水和水与二甲基亚砜混合溶剂(H_(2)O-DMSO)为分散介质通过定向冷冻的方式使NFC悬浮液凝固,经冷冻干燥和化学气相沉积后得到具有超双疏性能NFC气凝胶。接触角测试分析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NFC气凝胶接触角随着NFC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以H_(2)O-DMSO为溶剂制备的NFC气凝胶(FNDA-Ds)较同NFC浓度下纯水溶剂制备的样品接触角明显增大,且当NFC浓度为2%(wt)时,包括水、乙二醇、甘油、蓖麻油和十六烷在内的各液体接触角均达150°以上,表明冷冻干燥过程中DMSO的存在优化了气凝胶表面的纳/微多级粗糙结构,显著提升了其疏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纤维素 气凝胶 超双疏 定向冷冻 /结构
下载PDF
选择相溶解技术制备微/纳结构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韦路锋 黄艳芳 +1 位作者 赵志龙 刘林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539-2548,共10页
选择相溶解技术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微/纳结构制备方法,尤其是在超长径比、超深宽比和单晶微/纳结构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原理是提取两相或多相合金中的微/纳结构,尺寸调控主要在预制合金形成的过程中进行。本文在明确区分... 选择相溶解技术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微/纳结构制备方法,尤其是在超长径比、超深宽比和单晶微/纳结构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原理是提取两相或多相合金中的微/纳结构,尺寸调控主要在预制合金形成的过程中进行。本文在明确区分选择相溶解技术和去合金化的基础上,首次详细综述了选择相溶解技术在纳米颗粒、微/纳丝、微/纳米孔和微/纳通道制备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本课题组研究工作完善了其工艺流程,拓宽了其应用范围,丰富了微/纳结构种类,为该技术在微/纳结构制备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相溶解技术 /结构 米丝 通道
原文传递
微/纳结构TiO2微球的微结构及光催化性能调控研究
15
作者 梁艳 胡伟 +3 位作者 刘文华 周清华 杨勇 袁彩雷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61,共6页
采用微波辅助湿化学结合后退火的方法制备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的分级微/纳结构TiO_2微球.通过退火温度的调控可以对TiO_2微球的结构参数(包括晶粒尺寸、比表面积、孔径和相组成)进行精细调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iO_2微球结构... 采用微波辅助湿化学结合后退火的方法制备了由锐钛矿相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的分级微/纳结构TiO_2微球.通过退火温度的调控可以对TiO_2微球的结构参数(包括晶粒尺寸、比表面积、孔径和相组成)进行精细调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TiO_2微球结构参数对其最终的光催化性能影响较大,600℃退火样品表现出其最高的光催化活性,高于商用的P25TiO_2近3倍.分析表明,该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得益于其优良的结晶度、相对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介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TiO2 光催化性能
下载PDF
自成形硅表面微结构:表面特征及潜在应用
16
作者 李佳城 刘爽 +2 位作者 伍胜兰 刘永 钟智勇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0-184,共5页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制备掺氢非晶硅膜,并对其表面结构学进行研究。该文发现在晶体硅衬底上沉积非晶硅薄膜时,会在表面形成非均匀分布的起泡缺陷。在已制备的非晶硅薄膜... 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制备掺氢非晶硅膜,并对其表面结构学进行研究。该文发现在晶体硅衬底上沉积非晶硅薄膜时,会在表面形成非均匀分布的起泡缺陷。在已制备的非晶硅薄膜上进一步沉积了氮化硅/非晶硅的交替层,在起泡缺陷原位形成了一个完美的穹顶多壳的微结构,并且没有明显的结构坍塌。该文总结了自成形穹顶微结构的3个独特的结构特性,并进一步指出了该自成形穹顶微结构在纳米光学和微机电系统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系统 非晶硅 起泡缺陷 自成形 /结构
下载PDF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空微/纳结构光阳极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梅 时振领 +2 位作者 徐楠 毛丹 王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02-915,共14页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以其低成本、易加工、高转化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半导体光阳极是DSS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和微观结构直接影响电池性能,中空微/纳结构能够提供高表面积、增加染料负载量、促进光捕...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以其低成本、易加工、高转化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半导体光阳极是DSSC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和微观结构直接影响电池性能,中空微/纳结构能够提供高表面积、增加染料负载量、促进光捕获,增强电子传输,因而成为近年来光阳极材料领域的一个热点内容。本文综述了中空微/纳结构光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空心球、空心盒、核-壳结构、多级空心、多壳层结构等,并着重分析了各个结构特征与光电转换效率的关系和增益机制,探讨了中空微/纳结构光阳极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结构 多壳层结构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光阳极 光电转换效率
下载PDF
基于MXene柔性压阻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鹏 鲍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78-88,共11页
柔性压阻传感器因在个人运动和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关注。MXene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亲水性,且易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尤其是脆性结构使其在受力过程中极易产生微/纳裂纹,进而在制备高灵敏度压阻传感器方面极具优... 柔性压阻传感器因在个人运动和健康监测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备受关注。MXene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亲水性,且易与其他功能材料复合,尤其是脆性结构使其在受力过程中极易产生微/纳裂纹,进而在制备高灵敏度压阻传感器方面极具优势。要实现人体全范围监测,压阻传感器需同时满足大的工作范围和高的灵敏度。然而,MXene微/纳裂纹的快速扩展导致其导电路径迅速遭到破坏,致使其工作范围较小。因此,近些年研究者们主要从构建各种微/纳结构方面不断尝试,使其在传感过程中保持导电路径的连通性或减缓微/纳裂纹的扩展,从而在充分发挥MXene高灵敏度优势的同时大幅拓宽其工作范围。基于此,本文对MXene的制备方法及压阻传感器的传感机理进行了归纳,然后分别从应变式和压力式两个方面对基于MXene的柔性压阻传感器的制备策略进行了综述,并对MXene基柔性压阻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制备大工作范围和高灵敏度的压阻传感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柔性压阻传感器 传感机理 /结构设计
下载PDF
高性能精密制造方法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19
作者 郭东明 孙玉文 贾振元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9-134,共16页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高端装备与产品的不断涌现。然而,这些装备和产品的'高端'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一大批高性能的零件/部件/构件/器件(简称高性能零件)来保证。这些高性能零件以透波、密封、减阻、结构弹性和抗疲劳特性等...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了高端装备与产品的不断涌现。然而,这些装备和产品的'高端'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一大批高性能的零件/部件/构件/器件(简称高性能零件)来保证。这些高性能零件以透波、密封、减阻、结构弹性和抗疲劳特性等物理性能为主要制造指标,不仅材料特殊,其表面也往往呈现精密复杂曲面、超高精度、跨尺度微纳复合结构或具有功能性表面层等几何特征和加工要求。高性能零件的性能受几何、物理等因素的耦合作用,采用传统工艺进行加工制造十分困难,难以满足该类零件的精密(含超精密)制造要求。从高性能零件的需求和应用出发,提出并阐明高性能零件的特点、分类及各自内涵。针对七类高性能零件,论述相关加工制造技术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难点和核心问题,指出可行的解决途径、突破方向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构造高性能零件加工制造理论、方法和工艺技术体系,解决高性能零件的精密制造难题,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 复杂曲面 可控加工 结构 功能涂层
下载PDF
水泥水化产物——水化硅酸钙(C-S-H)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20
作者 刘新 冯攀 +5 位作者 沈叙言 王浩川 赵立晓 穆松 冉千平 缪昌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57-9167,共11页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着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结构的服役寿命,被称为水泥基材料的"基因"。对C-S-H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认识有助于理解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而对其... 水化硅酸钙(C-S-H)作为水泥基材料的主要水化产物,决定着水泥基材料的强度发展、收缩、徐变和结构的服役寿命,被称为水泥基材料的"基因"。对C-S-H组成、结构和性能的充分认识有助于理解水泥基材料微结构的形成机理,进而对其性能进行自下而上的设计和调控。近年来先进测试和分析技术的发展为C-S-H基本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C-S-H的成核生长理论、力学性能提升以及形貌调控等逐渐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已取得重要进展。学者们大多采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体系纯净且具有一定结晶度的C-S-H,并以此研究水泥体系中无定形C-S-H凝胶的基本性能。研究发现,双分解合成C-S-H的成核生长过程中存在球形中间体,其最终转化为箔片状形貌的产物,遵循非经典的成核生长方式。在亚粒子尺度,越来越多的结构信息表明,与尖乃石相比,C-S-H的结构与托贝莫来石更为接近;在粒子尺度上,CM凝胶系列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解释C-S-H比表面积等物理参数以及水泥基材料收缩徐变的机理。C-S-H的Ca/Si、含水量、硅链聚合程度以及形貌等微纳结构的广泛研究为建立C-S-H微纳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撑。对C-S-H进行本征结构调控有望从根本上改善水泥基材料韧性差的力学特征,许多学者试图从孔结构调控、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构建以及纳米材料改性等方面提升C-S-H的力学性能,取得了一定突破。本文系统总结了C-S-H的合成方法、成核生长理论、结构模型;主要从Ca/Si、含水量、硅链聚合程度以及形貌四个方面综述了C-S-H的微纳结构;围绕形貌和力学性能介绍了C-S-H的调控和设计方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全面认识C-S-H以及水泥基材料的性能调控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硅酸钙(C-S-H) 成核生长 模型 结构 力学性能提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