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炎症因子与PCOS风险之间的关联评估:一项双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1
作者 袁山政 张燕雨 +6 位作者 翟亚悦 张增 李泽琳 廖莎 高宁 郑伟 徐慧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14-1220,共7页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来探究在遗传水平上循环炎症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联性。方法从SCALLOP联盟数据库(https://www.phpc.cam.ac.uk/ceu/proteins)中获取循环炎症因子的GWAS数据集,筛选符合条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MR)方法来探究在遗传水平上循环炎症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关联性。方法从SCALLOP联盟数据库(https://www.phpc.cam.ac.uk/ceu/proteins)中获取循环炎症因子的GWAS数据集,筛选符合条件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暴露变量,从Finngen数据库(r9.finngen.fi/pheno/E4_PCOS)中提取与PCOS相关的SNP用作结局变量,进行MR研究,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作为该研究评估因果效应的主要分析方法,并以MR-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WME)、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WM)、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SM)等作为补充方法,并通过Cochran’Q检验、MR-Egger回归的截距等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IVW结果表明,在遗传水平上,欧洲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8(IL-18)、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0(MMP-10)、γ-干扰素(IFN-γ)等循环炎症因子与PCOS患病风险之间存在关联性,其中IL-18[OR=1.255,95%CI(1.002,1.572),P=0.048],IL-6[OR=1.434,95%CI(1.025,2.008),P=0.036]以及MMP-10[OR=1.338,95%CI(1.058,1.693),P=0.015]会增加PCOS患病风险,而IFN-γ[OR=0.631,95%CI(0.441,0.902),P=0.012]则会降低PCOS患病风险;同时,敏感性分析未发现存在异质性以及多效性(P>0.05),表明研究结果没有产生偏倚,留一法结果也提示结果稳健。结论在欧洲人群基因水平上,IL-18、IL-6及MMP-10循环炎症因子与PCOS患病率的风险升高存在相关性,IFN-γ与PCOS患病率风险下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循环炎症因子 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下载PDF
基于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循环炎症因子和胃癌的因果关系
2
作者 樊素平 胡智伟 刘家浩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5期974-978,I0002,共6页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91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发生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91种循环炎症因子和胃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来自2个不同人群,选择与91种循环炎症因子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暴露的工具变量... 目的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探究91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发生之间是否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方法91种循环炎症因子和胃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的汇总数据来自2个不同人群,选择与91种循环炎症因子相关的遗传位点作为暴露的工具变量,然后采用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方法中的逆方差加权法进行分析,并用Cochran′s Q、MR-Egger intercept和MR-PRESSO方法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3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相关。其中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2(TNFSF12)与胃癌相关[OR(95%CI):0.629(0.459,0.861),P=0.004,adjust P=0.028]。另外2种循环炎症因子与胃癌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分别是白细胞介素-12亚基β水平(IL-12β),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TRANCE),但经过矫正后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2与胃癌存在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炎症因子 胃肿瘤 孟德尔随机化分析
下载PDF
复方降脂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鹌鹑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3
作者 陈晨 周静 +4 位作者 王蓓 余黎 蒋宝平 许立 方泰惠 《中国中医急症》 2012年第4期558-559,571,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鹌鹑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养法复制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并诱发AS模型。采用复方降脂胶囊及洛伐他汀分组治疗;于第12周经右侧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酶... 目的观察复方降脂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AS)鹌鹑血液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养法复制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并诱发AS模型。采用复方降脂胶囊及洛伐他汀分组治疗;于第12周经右侧颈静脉采血,测定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CD40、CD40L、转化生长因子(TGF)-β、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s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的含量。结果 实验动物经复方降脂胶囊干预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液中循环内皮细胞的数量,降低血清中CD40、CD40L、TGF-β、sVCAM-1及sICAM-1的含量,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复方降脂胶囊可降低血管内皮的损伤,抑制AS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过程,可能是其治疗AS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循环内皮细胞炎症因子 复方降脂胶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