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蛭、丹参及其复方对血瘀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李凤文 张立石 +4 位作者 刘红 蔡永春 潘静华 贾晓元 丁家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03-706,共4页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作用 ,进一步为探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机理 ,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 :用注射肾上腺素 ,并附加冰浴的方法 ,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 ,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和血液流变学 ,并... 目的 :研究活血化瘀中药 ,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作用 ,进一步为探讨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机理 ,提供新思路和途径。方法 :用注射肾上腺素 ,并附加冰浴的方法 ,复制血管内皮损伤的血瘀模型 ,检测血循环内皮细胞 (CEC)数和血液流变学 ,并观察灌服大鼠水蛭或丹参及其复方 5d或 10d后的变化。结果 :该血瘀模型 ,具有高度重复性的CEC数增加 ,与全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压积增加相并行。服中药的各组 ,CEC数明显减少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结论 :该血瘀模型有明显的血管内皮损伤 ,水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 循环内皮细胞 血液流变学 活血化瘀中药 保护作用 水蛭 丹参 研究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0
2
作者 李润生 李大勇 +3 位作者 陈文娜 马贤德 张扬 李雪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9只)、桃红四物汤低浓度组(中药A组...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9只)、桃红四物汤低浓度组(中药A组,12只)、桃红四物汤中浓度组(中药B组,10只)、桃红四物汤高浓度组(中药C组,9只),造模后8周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观测肢体血流灌注,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数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内皮素-1(ET-1)和NO水平。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模型组大鼠血脂水平明显升高,左后肢血流灌注量明显下降,外周血中CECs数量明显增多,动脉管腔不规则狭窄,血管壁超微结构被破坏,大鼠血清TNF-α、IL-1、ET-1水平均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B组和中药C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内皮细胞损伤及分泌功能的异常是ASO发生的重要病理过程,桃红四物汤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是ASO的有效治疗方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红四物汤 动脉硬化闭塞症 内皮细胞 循环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吴忠均 杨正钦 +2 位作者 赵建武 高根五 先德风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 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 ,探讨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关系 ,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 目的 通过对 58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观察 ,探讨它们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中的关系 ,以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 ,同时测定血浆中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水平 ,进行对比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循环内皮细胞 :(7 78± 3 31 )cells/ 0 9μl,内皮素(98 1 4± 35 0 8)ng/L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80 9 2 5± 31 1 89) μg/L ,同型半胱氨酸 (1 9 40± 7 0 3) μmol/L。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 :(4 1 0± 1 60 )cells/ 0 9μl,(52 61± 1 5 71 )ng/L ,(438 2 4± 2 0 0 54) μg/L和(1 1 1 9± 2 94) μmol/L。两组比较P均小于 0 0 0 1。冠心病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均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2 6(P <0 0 0 1 )、0 979(P <0 0 0 1 ) ,同型半胱氨酸同样与循环内皮细胞、内皮素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947(P <0 0 0 1 )、0 90 0 (P <0 0 0 1 ) ,且冠心病组血浆循环内皮细胞和内皮素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为 0 939(P <0 0 0 1 )。结论 氧化低密度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相关性研究 冠状动脉疾病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同型半胱氨酸 血浆 统计学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发病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李鑫 李大勇 +5 位作者 马贤德 陈文娜 李世征 侯俊杰 张扬 李润生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1-546,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造模后8周用光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与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高脂饮食饲喂及动脉内膜损伤的方法制作大鼠ASO模型,造模后8周用光镜观察动脉大体形态,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测定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水平,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代谢组学方法分析血清中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结果成功建立了大鼠ASO模型,ASO大鼠外周血中CEC数量明显增多,血清ET-1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NO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对照相比,ASO大鼠血清中的糖类、氨基酸类、脂肪酸类物质的代谢水平均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结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清内源性代谢物的变化介导了ASO的发生,保护血管内皮的功能、调节内源性代谢物的平衡应是ASO的重要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细胞 动脉硬化闭塞症 循环内皮细胞 代谢组学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中循环内皮细胞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雁 尚涛 汤巍巍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妊高征患者 (其中轻度 6例 ,中、重度14例 )为妊高征组 ;2 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孕...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及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变化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血管内皮细胞 (VEC)损伤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妊高征患者 (其中轻度 6例 ,中、重度14例 )为妊高征组 ;2 0例正常妊娠妇女为对照组。两组孕妇的年龄、孕龄、产次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孕妇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 (CEC)水平 (细胞个数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孕妇血清HGF水平。结果 妊高征组CEC为 (10 936 0± 2 4 0 70 )个 /L ,HGF为 (1395± 5 12 )ng/L ;对照组CEC为(2 180 0± 4 4 2 0 )个 /L ,HGF为 (15 6 5± 399)ng/L。两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两组的CEC与HGF之间 ,呈明显的负相关 ,相关系数 (r) =- 0 6 0 8(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循环内皮细胞 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循环内皮细胞含量变化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吴苏宁 张晓霞 +2 位作者 赵瑞平 刘传玉 刘顺兴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含量的变化 ,探讨 TNF与 CEC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6 0例 ACI患者血清 TNF- α和 CEC的含量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及循环内皮细胞 (CEC)含量的变化 ,探讨 TNF与 CEC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 6 0例 ACI患者血清 TNF- α和 CEC的含量 ,并与 2 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含量明显高于恢复期 (P<0 .0 1)。恢复期血清 TNF- α及 CEC则高于正常水平 (P<0 .0 1)。 (2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 TNF- α和 CEC升高的程度与梗死灶大小密切相关 (P<0 .0 1)。 (3)急性期血清 TNF- α与 CEC呈正相关 (r=0 .6 9,P<0 .0 1)。结论  ACI患者血清TNF- α及 CEC含量升高 ,提示 TNF- α及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共同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降低 TNF- α的水平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塞 肿瘤坏死因子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与炎性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王静 乔万海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凝血、纤溶指标和炎性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35例M ODS患者为M ODS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Perco 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CEC,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 ODS)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凝血、纤溶指标和炎性相关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35例M ODS患者为M ODS组,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用Perco 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CEC,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 6)水平。动态观察CEC、TNFα和IL 6的变化,并分析CEC、TNFα和IL 6与PT、APTT、FG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 ODS组CEC数量明显增加,血清TNFα、IL 6水平亦明显升高,PT、APTT延长,FG下降,血浆D二聚体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EC数量及血清TNFα、IL 6水平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CEC数量与TNFα、IL 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1=0.536,P1=0.000;r2=0.412,P2=0.002),与PT、APTT、FG、D二聚体间未发现相关关系;TNFα、IL 6与PT、APTT呈显著正相关,与FG、D二聚体无明显相关性。结论M ODS患者血中炎性相关因子水平增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受损,炎性相关因子在血管内皮损伤中起关键作用,CEC数量增加与炎症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循环内皮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中老年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刘香兰 章岚 杨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观察规则有氧运动对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运动降压的机制。方法:12名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10周规则的快走加高血压体操运动,分别于运动前后测试受试者... 目的:观察规则有氧运动对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以探讨运动降压的机制。方法:12名中老年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10周规则的快走加高血压体操运动,分别于运动前后测试受试者循环内皮细胞数量、血浆ET-1和血清NO的含量。结果:运动后循环内皮细胞数量减少(P<0.05);血浆ET-1含量降低(P<0.01);血清NO含量升高(P<0.05);ET-1和NO的比值(ET-1/NO)降低(P<0.05)。结论:提示中等强度的规则有氧运动锻炼对高血压患者损伤的血管内皮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轻度高血压患者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艾灸对高血压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蔡钦朝 童立应 吴云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87-289,共3页
以艾灸百会穴治疗20例高血压病患者,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结果显示,艾灸可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清NO水平由治疗前低于健康对照组水平明显上升(P<0.01),且... 以艾灸百会穴治疗20例高血压病患者,并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结果显示,艾灸可使患者血压明显下降(P<0.01);血清NO水平由治疗前低于健康对照组水平明显上升(P<0.01),且两者间呈负相关(r=0.505.P<0.05);CEC值在治疗后也有所下降(P<0.05)。提示:艾灸疗法对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即通过促进其信使物质NO的分泌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高血压病 循环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
下载PDF
ACOP对大鼠血中NO、ET-1和CEC的影响及高压氧的作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薛连璧 高春锦 +2 位作者 庞宝森 夏成清 杨琳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4-98,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大鼠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高压氧治疗(HBOT)的作用。方法 参照Jiang式染毒法制成ACOP大鼠模型,有相应对照地、分别对中毒后即刻和次日起每日1次HBOT的第1,3,...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对大鼠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高压氧治疗(HBOT)的作用。方法 参照Jiang式染毒法制成ACOP大鼠模型,有相应对照地、分别对中毒后即刻和次日起每日1次HBOT的第1,3,7,14天后、血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l(ET-1)水平和循环内皮细胞(CEC)计数进行测定。结果①ACOP后即刻机体血中NO水平显著降低,ET-1水平和CEC计数显著升高(P<0.05);②HBOT后中毒大鼠血中NO水平显著回升(P<0.05),ET-1水平和CEC计数显著回降;其后上述指标都逐渐趋于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①ACOP可导致机体严重的血管内皮及其细胞功能的损伤;②0.2 MPa(绝对压)HBOT对ACOP导致的血管内皮及其功能损伤具有显著的改善和修复作用;③血中NO、ET-1水平和CEC计数指标的单独或联合检测,可作为临床上判断ACOP患者血管内皮及其功能损伤程度、评估疗效、预测预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循环内皮细胞
原文传递
冠心病患者循环内皮细胞与炎性相关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春玲 李宏伟 +3 位作者 傅攀峰 张抒杨 高润霖 修瑞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31-635,共5页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探讨与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质(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AMI及UA患者入院时取静脉血,用携带抗CD14... 目的应用免疫磁珠分离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CECs),探讨与炎性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质(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相关性.方法 AMI及UA患者入院时取静脉血,用携带抗CD146抗体的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ECs;遗传性血友病因子(vWF)、CD31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对分选细胞进行鉴定;应用Annexin V-FITC/PI检测其凋亡状态;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种炎性相关因子.结果 AMI组(n=37)及UA组(n=12)的CECs数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52(28~81.5)个/ml,29(18~61)个/ml]和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n=42,P<0.001).AMI加UA组剔除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后(n=26),CECs数量与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AMI及UA组CECs的坏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选出的细胞vWF因子、CD31表达阳性;以研究对象作为整体分析时,CECs数量与CRP及IL-6水平呈显著相关(r=0.677, 0.316,P=0.000, 0.00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RP水平及糖尿病对CECs数量有显著影响(OR=0.620, 0.164, 95%CI:3.985~6.751, 0.301~21.877, P=0.000, 0.044).结论 AMI及UA患者CECs数量增加与炎症引起的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细胞 冠状动脉疾病 细胞因子 C反应蛋白质 冠心病患者 相关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AMI)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炎性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 被引量:14
12
作者 薛建峰 赵成军 贾如意 《医学综述》 2006年第8期461-463,共3页
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多种疾病,研究其损伤标志物寻找保护内皮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文献公认的内皮损伤标志物进行综述,总结了保护内皮的几种方法,希望有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内皮损伤标志物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
下载PDF
循环内皮细胞的基本形态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杨映波 王正国 +2 位作者 朱佩芳 刘怀琼 周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9-353,共5页
近年来,国外开展的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能结合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其基本形态学特性尚待阐明。本文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CEC的数量、形态、ⅧR:A... 近年来,国外开展的循环内皮细胞(CEC)检测能结合临床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的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其基本形态学特性尚待阐明。本文采用细胞培养、免疫组化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CEC的数量、形态、ⅧR:Ag分布及CEC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健康人群的外周血中存在CEC,其值为1.3±0.7/0.9μl;(2)CEC具有独特的形态特点(与循环血中其它正常血细胞相比),如体大、无核、细胞呈皱缩、拆叠或扭曲状;(3)在脐静脉和EC培养片中均存在与CEC形态极为相似的脱落EC,提示健康人群外周血中的CEC可能来源于正常代谢过程中衰老的VEC;(4)从VEC向CEC过渡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形态变化主要有细胞肿大、胞膜破坏和胞核脱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内皮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六味地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喻丽珍 卞慧敏 +1 位作者 俞晶华 张启春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结果:高脂...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大鼠血脂、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及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的变化。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清TC、TG、LDLC、MDA、CEC均明显升高,HDLC、SOD、NO、NOS显著下降;六味地黄方可降低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C、MDA、CEC,升高HDLC、SOD、NO、NOS。结论:六味地黄方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抗脂质过氧化反应、升高NO水平,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味地黄方 高脂血症 血管内皮 循环内皮细胞 SOD MDA
下载PDF
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热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陈亚翔 霍悦 +2 位作者 贾友超 杨阳 臧爱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热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积液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2例NSCLC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均在超声下行胸腔穿刺引流术,术后先行胸腔循环热灌注(循环...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热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胸腔积液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62例NSCLC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2例,均在超声下行胸腔穿刺引流术,术后先行胸腔循环热灌注(循环液中加入顺铂10 mg/m^2)1 h后,胸腔内注入生理盐水10 mL、利多卡因5 mL、地塞米松5 mg、顺铂30 mg/m^2,观察组同时胸腔内注入恩度15 mg/m^2。每组治疗2次/周,共治疗2周。治疗后评价胸腔积液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用流式三标记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及活性循环内皮细胞(aCECs)。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3.33%、84.3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ECs及aCECs数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CECs及aCECs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用恩度联合顺铂胸腔热灌注治疗NSCLC胸腔积液效果较好,可能与降低外周血CECs和aCECs数量、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积液 恩度 顺铂 循环热灌注 循环内皮细胞
下载PDF
循环内皮细胞在狼疮性肾炎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姚根宏 刘志红 +3 位作者 陈惠萍 郑春霞 曾彩虹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9-24,56,共7页
目的: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循环血内皮细胞(CECs),探讨其在肾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中的作用。方法:60例经肾活检诊断为LN患者,其中30例伴血管病变患者,30例不伴血管病变患者。正常对照为3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采用免疫磁... 目的:检测狼疮性肾炎(LN)患者循环血内皮细胞(CECs),探讨其在肾脏血管病变的诊断和判断病情中的作用。方法:60例经肾活检诊断为LN患者,其中30例伴血管病变患者,30例不伴血管病变患者。正常对照为30名健康志愿者。抽取外周血,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方法计数CECs的数量,同时进行血清肌酐、尿蛋白和尿红细胞等临床项目检查。结果:不伴血管病变组LN患者CECs数目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血管病变组患者CECs数目显著高于不伴血管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伴血管病变组患者CECs与血清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513,P<0.01)。在伴血管病变LN患者中,合并血栓性微血管病变(TMA)患者CECs数量明显高于不伴有TMA患者(P<0.01)。结论:CECs检测不仅能反映LN患者血管病变的存在,而且还能作为判断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血管病变 循环内皮细胞 诊断
下载PDF
体外循环对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活化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力勇 葛衡江 刘怀琼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25-327,共3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急性损伤 /活化。方法  2 6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病人 ,分为两组 ,14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为 组 ,12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为 组。于术前、转流前、转流后 30 m in、停转流、...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 (CPB)对全身性血管内皮细胞 (VEC)的急性损伤 /活化。方法  2 6例心血管择期手术病人 ,分为两组 ,14例先心病心内畸形矫治术患者为 组 ,12例心脏瓣膜替换术患者为 组。于术前、转流前、转流后 30 m in、停转流、手术结束、术后 1d和术后 3d采血动态监测两组病人循环内皮细胞 (CEC)、血浆血栓调节蛋白 (TM)和冯维尔布兰德因子 (v WF)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血 CEC、血浆 TM和 v WF在 CPB期间和术后 1d均显著增高 ;术后 3d恢复到术前水平。 组病人CPB期间至术后 1天三个指标均高于 组。两组病人 CEC与血浆 TM和 v WF相关性分析呈现正相关。结论  CPB可致全身性 VEC急性损伤 /活化 ,在 CPB停止后大约 72 h恢复。动态监测血浆 TM、v WF能反映心血管 CPB手术中 VEC损伤 /活化的程度 ,可作为临床判断 VEC损伤 /活化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转流术 循环内皮细胞 血栓调节蛋白
原文传递
循环内皮细胞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赵永革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5-1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循环内皮细胞的意义以及目前检测全血中循环内皮细胞的三种主要方法:形态识别计数法、间接荧光抗体法和单克隆抗体法。
关键词 循环内皮细胞 检测 内皮细胞 形态识别计数法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细胞标记物检测 被引量:14
19
作者 古秀雯 刘伟 +2 位作者 毛恩强 汤耀卿 张圣道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细胞微粒(EMP)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按确诊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9分)、中度(9~15分)和重度... 目的探讨脓毒症病程中循环内皮细胞(CEC)和内皮细胞微粒(EMP)数量的变化特点及其与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按确诊当日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分为轻度(〈9分)、中度(9~15分)和重度(〉15分)组,各组再按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于患者入院后1、2、3、7、14d采血,共采集127份血标本,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EC和EMP数量,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①随着脓毒症病情的加重,EMP、TNFⅡ及IL-1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中度组CEC及IL-10均较轻度组增高,重度组CEC显著低于轻、中度组(P〈0.05或P〈0.01),轻、中、重度组间IL-4及IL-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死亡组及存活组CEC及EMP均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其中死亡组EMP及促炎因子均显著高于相同病情存活组(P〈0.05或P〈0.01),而CEC及抗炎因子均显著低于相同病情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脓毒症患者随病情加重CEC及EMP水平明显增加,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且可用于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微粒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化疗对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荆璟 张清恒 《实用癌症杂志》 2022年第6期922-925,974,共5页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Ⅳ期NSC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P组、联合组,各40例。NP组采用NP方案治疗,联合组在NP组基础上...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方案(长春瑞滨+顺铂)治疗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Ⅳ期NSCLC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P组、联合组,各40例。NP组采用NP方案治疗,联合组在NP组基础上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治疗3个疗程后肿瘤标志物[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循环内皮细胞[外周血活性循环内皮细胞(a CECs)、循环内皮细胞(CECs)]水平、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47.50%)(19/40)高于NP组(25.00%)(10/4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于NP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血清VEGF、CEA、CA125水平均下降,联合组低于NP组(P<0.05);治疗3个疗程后,联合组外周血a CECs、CECs水平下降(P<0.05),NP组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低于NP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伤、粒细胞减少、贫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Ⅳ期NSCLC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肿瘤标志物与循环内皮细胞水平,延长无进展生存期,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 NP方案 Ⅳ期 非小细胞肺癌 肿瘤标志物 循环内皮细胞 无进展生存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